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B ceil-activating factor(BAFF)、其受体BAFF-R及Bcl-xL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B-NHL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例B-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AFF、BAFF-R、Bcl-xL m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以7例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并据性别、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年龄、临床分期、是否耐药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B-NHL患者PBMC BAFF、BAFF-R及Bcl-xL的mRNAs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Ⅲ/Ⅳ期高于I/Ⅱ期,耐药B-NHL组高于非耐药组(P<0.05).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AFF、BAFF-R、Bcl-xL mRNAs的表达水平与B-NHL临床分期有关,在耐药B-NHL外周血中明显升高,提示BAFF/BAFF-R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B-NHL的临床进展及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刘阳  张义  李英杰 《武警医学》2010,21(10):849-852
 目的 探讨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FOXp3与人白细胞抗原B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B),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对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FOXp3和HLA-B基因引物和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法反应体系,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69例淋巴瘤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淋巴瘤患者FOXp3和HLA-B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6±0.45和0.74±0.22,健康组分别为1.15±0.30和1.05±0.2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瘤患者组中,Ⅰ期+Ⅱ期的HLA-B相对表达量高于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OXp3未见区别.结论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上调,HLA-B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且HLA-B不同分期间存在差异. 检测PBMC的FOXp3、HLA-B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淋巴瘤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DE4B、BCL-2在不同类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3例不同类型B-NHL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PDE4B、BCL-2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E4B、BCL-2在不同类型B-NHL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PDE4B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MZL)表达较高;伯基特淋巴瘤(BL)均为阴性表达,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FL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各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DE4B在DLBCL的GCB亚型、non-GCB亚型阳性表达分别为61.54% (16/26),31.43% (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E4B、BCL-2在不同类型B-NHL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二者在B-NH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PDE4B表达与B-NHL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可能存在负相关;BCL-2是诊断FL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B细胞相关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外周血肿瘤相关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MM患者外周血T和B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初治MM患者CD4、CD25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升高(P<0.01);稳定期除了CD25降低外,T细胞亚群正常;进展期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CD8细胞升高(P<0.01).结论不同临床期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细胞免疫调节与MM发病和病情进展有关,MM患者外周血肿瘤相关B细胞表达CD10抗原.  相似文献   

5.
IL-8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IL-8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cDNA微阵列及RT-PCR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类风湿关节炎(RA)及膝关节外伤患者]的外周血、关节液中单个核细胞和滑膜细胞IL-8的表达.比较AS患者组与各对照组IL-8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活动期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关节液单个核细胞(SFMC)中IL-8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在RA患者PBMC中IL-8的表达亦高于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关节滑膜细胞IL-8的表达水平在AS患者也明显高于膝关节外伤患者。结论 IL-8在活动期AS中存在高表达,可能是AS的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AS滑膜甚至其他受累组织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程度、核抗原Ki-67表达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治疗前均常规行~(18)F-FDG PET/CT扫描。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灶~(18)F-FDG平均摄取值(SUVave)与Ki-67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43,P0.001;Ki-67指数与淋巴瘤分期显著相关(P0.001),且Ki-67指数越高,临床分期越趋向晚期;~(18)F-FDG平均摄取值与淋巴瘤分期无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最大肿瘤直径及血LDH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Ki-67与PET/CT在反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增殖情况及病灶的侵袭程度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PBC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PBC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aspase8和caspase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PBC患者PBMCs中的caspase8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PBC患者caspase8,3的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肾组织活检标本中抑制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PD-L2表达的变化.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2008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住院的25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全血法多色流式细胞染色技术检测两组的PBMC CD4+和CD8+T细胞上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活检标本中PD-L1和PD-L2的表达情况.结果 病例组患者PBMC CD4+ T细胞比例(31.78%±8.4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17%±8.00%,P<0.05),而CD8+ T细胞比例(23.06%±10.32%)与正常对照组(21.56%±5.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PBMC CD4+和CD8+ T细胞上PD-L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1%±11.87%、12.92%±12.86%)均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39%±4.92%、5.06%±4.61%)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PBMCCD4+及CD8+T细胞上PD-12的表达很少甚至无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肾组织PD-L1表达很少甚至无表达,病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PD-L1阳性表达;两组肾活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D-L2表达.结论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抑制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水平.方法:分离受试者PBMC,提取总RNA,采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mGM-CSF cDNA探针,斑点印迹杂交检测PBMC GM-CSF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哮喘组GM-CSF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支气管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哮喘PBMC GM-CSF mRNA表达水平增高,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孔素(PF)、颗粒酶B(GrB)、颗粒溶素(GNLY)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PF、GrB和GNLY的mRNA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rB、GNLY及PF的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患者及体检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的水平。并分析PF、GrB和GNLY的蛋白表达水平与IL-4、IL-6、TNF-α及IFN-γ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后,患者PBMC中GNLY、PF蛋白含量和mRNA均明显降低(P<0.01),而GrB无显著变化(P>0.05);IL-4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TNF-α和IFN-γ显著升高(P<0.05)。PF和GNLY的蛋白表达水平与IL-6、TNF-α和IFN-γ成负相关,而与IL-4的水平成正相关,与GrB不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PF和GNLY的蛋白及mRNA表达与IL-4、IL-6、TNF-α和IFN-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免疫应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2008年10月-2010年6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40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样进行人白细胞抗原-A2( HLA-A2)检测,对其中18例HLA-A2阳性患者取病程极期及恢复期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以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s)治疗对乙肝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于解放军302医院住院,且未经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免疫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例,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细胞因子鸡尾酒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后,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观察CIK细胞治疗后24周内患者体内HBV DNA水平、CD3+CD56+细胞频率的变化,以及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s)频率的改变。结果自体CIK回输后,9例患者产生病毒学应答,其体内HBV DNA水平分别于第41、2及24周(分别为5.70、5.09和4.08log10拷贝/ml)出现明显降低(P<0.05或P<0.01);7例患者表现为病毒学无应答,其体内HBV DNA水平均与在基线时(6.39log10拷贝/ml)无明显差异(P>0.05)。经14d的诱导培养后,病毒学应答者CIK细胞的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比例为17.21%,明显高于无应答者(8.97%,P<0.05)。经CIKs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者pDCs频率由治疗前的0.27%上升至治疗后4周的0.39%(P<0.05)和治疗后12周的0.34%(P<0.05),而病毒学无应答者无明显改变。CIK细胞回输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治疗慢性乙肝安全性好,能抑制HBV复制,其机制部分是通过提高pDCs频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早期凋亡 (Annexin V)。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定量检测终末期肾衰竭未透析患者 (ND)、醋酸纤维膜透析患者 (CA)、聚砜膜透析患者 (PS)和健康自愿者 (C)各10例的 PBMC体外无刺激培养 2 4 h后 Annexin V的表达。 结果  ND组 Annexin V表达显著高于 C组和 PS组 ,CA组显著高于 C组和 PS组 (P<0 .0 5 ) ,而 PS组与 C组、CA组与 ND组差异不显著。 Annexin V与 Ccr间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 结论 透析和尿毒症本身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增加 ,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可减轻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体外扩增及检测NKT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方法。方法:采用IFN-γ,CD3和IL-2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扩增出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效率,并使用绝对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扩增出的NKT细胞中IGF-1的 mRNA表达量。使用内源性管家基因GAPDH校正误差。结果:两周扩增后NKT细胞增加了4倍。受试者扩增的NKT细胞IGF-1 mRNA表达量为1.29±0.56拷贝数/10~6GAPDH。结论:从PBMC扩增NKT细胞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扩增出的NKT细胞有IGF-1的表达,但是表达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夏靖媛  徐薪 《武警医学》2016,27(12):1237-1240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P1(FOXP1)与Livin基因表达对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3-08至2015-08间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40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FOXP1与Livin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瘤患者FOXP1、Liv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FOXP1及Livin高表达的比例分别为77.5%、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例20.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中,高中危+高危IPI、原发部位(节内)、Non-GCB者FOXP1高表达比例分别为92.3%、86.2%、86.7%,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B症状、高中危+高危IPI、Non-GCB者Livin高表达的比例分别为81.2%、80.8%、73.3%,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内FOXP1及Livin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C型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6(CCR6)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PBMCs中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中CCL20和CCR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并根据临床不同分期检测后发现,PBC患者中Ⅲ、Ⅳ期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较Ⅰ、Ⅱ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 PBC患者CCL20和CCR6 mRNA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PBC的调控机制,从而可能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 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及细胞计数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85%,2年总生存率为8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 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及Th2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Th1细胞有升高趋势(P<0.05),多次治疗后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有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2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CD19+CD5+CD1d+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2例肺癌患者和29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regs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10和TGF-β的水平.比较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肺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Bregs细胞比例、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差异;分析肺癌患者Bregs细胞比例与外周血IL-10和TGF-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01%±1.20%vs 2.78%±0.56%,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5.63%±1.04% vs 4.13%±0.78%,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2.34±0.79pg/ml vs 1.29±0.51pg/ml,56.64±6.93ng/ml vs 22.42±4.42ng/ml,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2.79±0.60pg/ml vs 1.71±0.59pg/ml,59.88±6.63ng/mlvs 52.10±4.37ng/ml,P<0.01).相关分析显示,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1),而与TGF-β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Bregs细胞比例及血清IL-10、TGF-β水平增高,提示Bregs细胞可能与肺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免疫效应分子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2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次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其中的GNLY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方法测定其中GNLY的mRNA含量。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GNLY蛋白含量与一些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GNLY蛋白含量(相对定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倍)和mRNA(相对定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6倍)均明显降低(P<0.01)。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GNLY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gG水平成正相关(r=0.477,P<0.05)。结论GNLY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