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Coronary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 phy ,CMRA)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近几年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实现使其成像质量开始具备临床实用价值[1] 。与其它影像学技术相比 ,它具有非创伤性、无电离辐射、任意层面成像等优势 ,结合电影成像、造影剂首次通过灌注和延迟增强等成像方式 ,可以实现包括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肌灌注与存活性、冠状动脉成像在内的“一步到位”(one stop shop)的心脏影像学检查[2 ] 。目前 ,CMRA技术的发展完善和临床应用是磁共振成像研究的重点和热点[3 ] 。1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脏病影像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铭 《放射学实践》2005,20(2):168-171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小儿心脏 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用于小儿心脏病检查的放射 学新方法主要有数字化X线胸片、平板式直接数字化心血管造 影、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等[1 3]。怎样在诊断过程中合理 选择并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新技术,需要临床  相似文献   

3.
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的 1 0多年分子生物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也对各个医学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基因治疗的需要使得一些基因学家思考如何在活体 (invivo)监控外源性基因的表达。他们开始求助于影像学设备 ,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 [1 ] 、MRI[2 ,3] 和光学成像技术[4 ,5] 等。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产生了分子影像学这门新的边缘学科。过去的几年间 ,分子影像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利用PET、MRI和光学成像技术已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发现转基因的表达[1 ] 、胚胎的…  相似文献   

4.
输卵管不通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据统计40%左右的继发性不孕均与输卵管不通有密切关联[1]。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评估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子宫输卵管X线摄影术(HSG)和腹腔镜通染液试验(LSC)是目前判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常用方式[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3D-HyCoSy借助实时3D成像和编码造影成像技术可获取清晰的输卵管立体图像,因此逐渐受到临床广泛关注[3]。  相似文献   

5.
常规血管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等能直接显示颅内动脉管腔情况,但不能显示管壁结构[1]。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RI,HRMRI)已经用于颅外颈动脉  相似文献   

6.
郭蕾  陈绍红 《放射学实践》2006,21(2):194-196
胃部病变的诊断一直以钡餐和纤维内镜及镜下活检为主要手段。CT仿真内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自1994年Vining等[1]最先报道以来,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空腔器官的临床应用,具有无创性,快速适时的成像特点,患者耐受性好,临床适应证广等优点而倍受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生的关  相似文献   

7.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缺陷病,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要特征,伴有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1]。50%的FH患者在60岁之前死于心肌梗死[2],对其早期诊断可预防相关的冠心病的发病挽救更多人的生命[3-4]。当累及心血管系统时可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认识这种表现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5]。现  相似文献   

8.
影像学检查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较清晰的显示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评价肾脏的层泄功能。MSCT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信息。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经延迟扫描和后处理,可以得到CT尿路成像(CTU)图像[2]。本文通过比较MSCT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动管电压选择在心血管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对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病人[男41例,(60.5±16.5)岁]采用自动X线管电压选择算  相似文献   

10.
<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4大原因[1],影像学在HCC患者的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CT或MRI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无创检查,在严格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无需病理结果诊断HCC[2],因此影像检查技术的标准化和诊断结论的准确性一致备受关注。2011年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了CT/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这是一个对肝脏成像的采集、解释、报告和数据收集进行标准化的综合算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影像学是将传统影像学与现代影像学结合 ,以形态学为基础 ,发展与脏器功能、代谢、受体、基因显像相结合的分子影像学。其主要从分子生物学与活体化学水平展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内容有神经受体显像 ,基因显像 ,放射免疫显像(RII) ,以及活体分子生化、代谢显像等 ,从而对疾病的诊断与认识更加全面 ,更加深入。探测仪器方面 ,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将形态学影像与脏器的功能、灌注、代谢显像相融合 (fusion) ,实现综合优化诊断。心血管核医学也向心血管分子影像学的方向发展。尽管目前PET CT主要应用于肿瘤学 ,但在未来 3~5年内PET CT或PET MRI在心血管的应用会有令人瞩目的进展[1 3 ] 。一、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受体显像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某种配体 ,与靶组织中某些高亲和力的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 ,通过核素显像显示其密度与分布。到目前为止 ,能够在活体检查心脏神经受体的仅核素受体显像技术[4,5] ,其他的心血管成像技术均不能直接检测心脏的受体功能。用于心脏神经受体研究较多的配体是12 3 I 间碘苄胍 (MIBG)。1.12 3 I MIBG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MIBG是抗高血压药物胍乙啶的衍生...  相似文献   

12.
血栓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1]。脑卒中是我国单病种中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痛苦[2-3]。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的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和预防再发,而早诊断则依赖于影像学的辅助,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各种动力性与机械性因素导致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多表现为听力减弱、偏头痛、视力减退、突发性猝倒和眩晕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影像学是目前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方式,以往临床采用常规CT、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诊断仅可显示椎动脉周围受压情况,无法显示椎动脉管腔及形态变化,不利于判断疾病分型;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可清晰地显示血管全过程,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价值[3,4]。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又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1]。MRI是评估AIS的重要影像学方法,既往研究探讨了高级扩散成像、灌注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等对AIS检出、侧支循环、治疗决策、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2-6];常规MRI序列和非对比剂技术如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的一些征象也有助于AIS个性化评估[7-9],这些征象包括皮髓质静脉征、FLAIR高信号血管征及急性再灌注高信号征(hyperintense acute reperfusion marker,HARM),更容易推广,并具有更大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S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缺血 -缺氧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期和准确诊断不仅有助于评估预后 ,而且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1] 。就MR成像技术而言 ,虽然常规MRI成像可用于急性和慢性围产期HIE的检查 ,但是 ,由于新生儿脑组织髓鞘不完整和水分含量高的缘故 ,在缺血缺氧性损伤检查中的表现和范围还有一定限度[2 ,3] 。随着MR成像设备和技术的进展 ,除常规MRI成像外 ,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 (MRS)已用于HIE早期检查和发现病变部位和范围 ,它在HIE诊断和预测神经发育后果中发挥重要作用[4 ] 。1 HIE临床诊断标准[5]…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比较CTA联合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与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联合负荷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预后价值[到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时间]。材料  相似文献   

17.
随着CT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应用越来越普遍,CCTA诊断报告的影像学术语和评价内容的标准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国际心血管CT协会的冠状动脉病变报告和数据系统(CAD-RADS)进行深入解读,学习其标准化的影像学术语和评价内容,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明确的信息,指导医生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甚至更好地评估治疗方案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摘要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被认为以相似的方式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即,增加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程度]。然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以通过影像组学分析对斑块特征精确  相似文献   

19.
脑白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白质疏松症 (leuko -araiosis,简称LA)是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1] 于 1987年首先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 ,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 :CT表现为低密度 ,磁共振成像 (MRI)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 ,T2 加权像呈高信号。此种影像学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 ,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近年来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对该病的研究逐渐增多 ,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发生率、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 LA的发生率有关LA的发生率各报道中存在很大的差异。In titar[2 ] 报道西…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 issection,AD)是主动脉最常见的急诊性疾病,多由高血压或血流动力学变化促发,内膜撕裂,血液破入中膜,将主动脉壁沿长轴分为双层并形成壁间血肿[1]。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 I)这一新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日渐增多。为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现将21例主动脉夹层病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 CE MRA)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03—2005-06行3D CE MRA 38例,其中主动脉夹层2 1例(5 5.3%),胸、腹主动脉瘤6例(15.8%),肾动脉狭窄4例(10.5%),主动脉粥样硬化2例(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