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胃、回肠末端、结肠黏膜淋巴滤泡周围上皮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方法应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免疫组化法.结果人胃、回肠末端、结肠黏膜紧邻淋巴滤泡周围上皮均可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人白细胞-DR的表达与上皮细胞距淋巴滤泡的距离密切相关,淋巴滤泡周围上皮人白细胞-DR抗原的表达范围存在差异.结论胃肠道黏膜上皮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可能是邻近淋巴组织诱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指抗原长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从无到有产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免疫性增殖,异常克隆性增生,从良性转化为恶性,形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MALT淋巴瘤可发生于消化道、肺、唾液腺、甲状腺、乳  相似文献   

3.
肠道M细胞是存在于黏膜集合淋巴滤泡顶部的一种特殊上皮细胞。M细胞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与黏膜的免疫密切相关,抗原能穿过上皮屏障被M细胞摄取并送达下面的淋巴组织,从而诱发黏膜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征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17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表现.结果 单肺与双肺病灶分别为6、11例,单发与多发分别为4、13例,肺内病灶总数30个,其中包括14个肺实变影、9个肿块影和7个结节影,支气管充气征和小囊腔14例,胸腔积液4例,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 CT对诊断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研究中子及γ射线照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及γ射线照射350只BALB/c小鼠,于照后6h、12h、1~5d、7d、14d、21d及28d活杀取全肠,经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研究肠黏膜免疫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淋巴细胞死亡方式。结果 中子照后肠免疫组织的基本病变为淋巴细胞变性、凋亡、坏死及数目减少,中子4.0及5.5y照射后未见明显再生,2.5Gy组则见再生修复现象,且呈剂量相关性;中子2.5Gy照后6h~3d,黏膜内及下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逐渐减少,核固缩及大量核碎片形成,3d时淋巴组织中仅残留间质细胞,隐窝细胞见再生。5d时淋巴组织始见增生,至照后21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γ射线照射后基本病变与中子类似,5.5Gy组见再生恢复,而12.0Gy组未见明显再生。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各照射组于照射后6h肠黏膜免疫组织中凋亡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尤以中子4.0Gy和了射线12.0Gy更为明显。结论 2.5~5.5Gy中子及5.5~12.OGyγ射线照射均可致明显肠壁淋巴组织损伤,且在相同剂量下,中子对免疫组织损伤重于γ射线;免疫组织损伤重,且恢复慢;4.0Gy以上中子照射多见淋巴细胞坏死,而5.5~12.0Gyγ射线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6.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在1983年由l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其概念指原发于胃部而起源于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是结外型淋巴瘤最长累及部位,占40%,男性多见,多属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以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有增长及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二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罕见,过去被描述为假性淋巴瘤,笔者遇2例经病理证实的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对其胸部的CT和X线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8.
慢性咽炎(慢性增生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程长,症状顽固且易反复发作。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应首先查找病因,行针对性治疗;然后采用局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8岁.消瘦1年,伴上腹部不适、暖气半年.胃镜示:胃底、胃体胃角黏膜不规则粗大、僵硬、表面糜烂,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大小不等结节样隆起.病理诊断:胃体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内大量淋巴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高山  王翠娟 《武警医学》2013,24(10):916-917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性反应[1]。笔者于2009-01至2012-12以银翘散、普济消毒饮、《圣济总录》射干丸为基本方,临症加减治疗112例慢性咽炎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fin,UTI)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45min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再灌注5min内尾静脉缓慢注射UTI。于再灌注后2h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肠黏膜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r)测定Peyer's淋巴结(pp)、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增殖活力。结果:肠IR后血清和肠黏膜中sIgA含量下降,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P〈0.01);不同剂量的UTI治疗组均能逆转IR后sIgA含量下降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不同剂量UTI治疗组间各项指标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UTI)可参与调节肠道相关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免疫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征文通知     
刘晓军  刘全法 《人民军医》2004,47(2):124-124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8岁。右颌下肿物 6年余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右侧颌下涎腺区可扪及 3 5cm× 4 5cm× 3 0cm包块 ,中等硬度 ,不易活动 ,无波动感及触压痛。右颈部可触及 1 0cm× 1 0cm淋巴结 1个。B超报告 :右侧涎腺区 3 0cm× 4 0cm× 3 6cm实质性肿块 ,左侧涎腺区及其他部位未见异常。行肿块细胞学穿刺检查报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性大。入院第 3天手术完整切除 ,取肿块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涎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术后经化疗及放疗 ,愈后良好。2 讨 论涎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又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低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模型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了解肝硬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分离肠上皮内、固有层、派伊尔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分别标记小鼠抗大鼠CD3、CD4、CD8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肠上皮内CD3+T淋巴细胞比例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CD8-亚群细胞比例减少(P<0.05),CD4+CD8+亚群细胞比例增加(P<0.05);肝硬化组固有层、派伊尔结、肠系膜淋巴结CD3+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时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正摘要目的对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解剖学位置、大小、肿瘤特征和形态表现进行描述,以确定该肿瘤表现为黏膜下肿块的概率,并对临床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辅助腹腔复苏(IR)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肠系膜淋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制作Hs大鼠模型,在HS或假休克(SS)后60min行传统方法(CR)或CR联合辅助腹腔复苏(CR+IR).实验大鼠分为6组:①SS组(n=4),②SS+CR组(n=4),③SS+CR+IR组(n=4),④HS组(n=4),⑤HS+CR组(n=5),⑥HS+CR+IR组(n=5).所有HS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40mmHg,SS大鼠仅行动脉插管不放血,CR处理时静脉给予乳酸林格液(80ml/kg),IR处理时在CR的基础上同时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20ml/只.复苏后2h剖腹收集肠系膜淋巴液,测定与淋巴液共培养后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绒毛形态,评价肠黏膜损伤程度.结果 HS组肠系膜淋巴活性显著高于SS组.与CR处理比较,CR+IR能显著抑制休克肠系膜淋巴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P<0.05),降低休克淋巴的活性水平.HS组肠黏膜绒毛顶端损伤增多,与S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CR处理相比,CR+IR能明显减轻肠黏膜绒毛的损伤(P<0.01).结论 在CR基础上进行IR能有效保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降低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高压氧联合放射治疗对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食管癌患者及20名正常人食管黏膜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70.8% (46/65),正常人食管黏膜组织中表达率为5% (1/20)。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关系密切,有淋巴转移的患者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与无淋巴转移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道癌患者高压氧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有所改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生长及转移有关,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高压氧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姚树荣  李红梅 《人民军医》2005,48(2):122-123
患者女,16岁,因顽固性干咳2月余就诊。无发热、咳痰,无乏力、盗汗、咯血等。查体:咽部黏膜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两侧腭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PPD试验阴性,多次血常规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曾口服青霉素V钾片、罗红霉素片、增效联磺片、复方桔梗片等抗生素及镇咳药无效。进一步检查发现双耳外耳道均被耵聍堵塞,  相似文献   

18.
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组织病理学与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与肿瘤的分类、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特性.方法 对12例小B细胞淋巴瘤全部行CD3、CD43、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 D1、Bcl-2、Bcl-6、Ki-67、TdT、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按WHO肿瘤新分类标准重新阅片诊断.结果 12例淋巴瘤均呈示B细胞系免疫表型,12例中有8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中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B小细胞淋巴瘤.结论 66.7%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组化分析在眼眶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重要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六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6例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MALT淋巴瘤6例,其中来源于胃4例,十二指肠及回肠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造影(GI)、CT或MRI检查。并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根据该组病例临床及影像学所见,胃肠道MALT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1)年龄在50岁以上,多为I-Ⅱ期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症状轻,疗效好;(2)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阳性,特别是胃MALT淋巴瘤;(3)GI示胃小区不规则增宽,多发性黏膜下小结节和多发边缘模糊的浅表溃疡,胃肠道黏膜皱襞粗大、紊乱迂曲,晚期呈多发息肉样结节、肿块及较大溃疡。CT及MRI表现为胃肠道壁环形光滑或小结节样增厚,肠MALT淋巴瘤可致肠腔狭窄。多发细小黏膜下病灶及多种征象共存是该病最重要的影像学特点。结论 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PCML)起源于大肠黏膜淋巴组织,由于其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复杂性、多样性,诊断较困难,国内报道首次肠镜误诊率为66.6%。为了探讨其诊断上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对我院一组诊断明确的大肠恶性淋巴瘤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