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视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再次手术(RPRK)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6例12眼随访半年以上的再次手术资料,用t检验方法对PRK及RPRK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PRK和RPRK术后视力都比术前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PRK术后屈光度改善非常显著(P<0.01);RPRK术后屈光度改善显著(P<0.01)。结论 RPRK安全有效,但术后屈光回退率仍然较高。再次手术应以屈光状态稳定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147例(289眼)屈光度在-1.00D~-20.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对289眼随访6~1O个月,92%的患者术后裸视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0%的裸视达2.0,89.6%的术后屈光度在±1.00D之间,欠矫25眼,欠矫率仅为8.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PRK手术,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文  郭彩庭  张巧红 《武警医学》2002,13(8):460-462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及疗效。方法 对屈光度为-1.50——6.00 D的134眼行PRK术,根据术前屈光度分为2组,即低度组(≤-3D)和中度组(>-3D),观察其术后3a以上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曲率。结果 PRK术后3a裸眼视力≥1.0者120眼(89.6%),低度组为97.3%,中度组86.6%。术后平均屈光度为(-0.62±0.67)D,预期矫正度在±1.00D者85.2%,低度组97.3%,中度组73.2%。结论 PRK矫治低、中度近视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对非进行性单纯性近视度数为-1.25—-12.00 DS,散光度数为≤1.50 DS,近视屈光参差度≤-5.00 DS的144例(288只眼)进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矫治。按照上海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研制的RK-SMUED软件和美国Teknar A/P Ⅲ型超声眼仪所测得的角膜厚度设计手术方案。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将同一近视屈光度,不同手术方案术后裸眼视力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178例344眼屈光度为-1.00~-19.00D患者分为Ⅰ组-1.00~-6.00D,165眼,Ⅱ组-6.25~-10.00D,129眼,Ⅲ组≥-10.25D,50眼.PRK术后对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等进行3年随访.结果3年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Ⅰ组为90.9%(150眼),Ⅱ组为72.9%(94眼),Ⅲ组为40.0%(20眼);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0D以内者,Ⅰ组为95.8%(158眼),Ⅱ组76.0%(98眼),Ⅲ组为28.0%(14眼);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0~0.5级的Ⅰ组、Ⅱ组均为100%,Ⅲ组为90.0%(45眼).结论PRK治疗近视,低中度近视的远期效果满意,对-6.25~-10.00D的高度近视有效,但不如低中度近视的效果好,而对于≥-10.25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远期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二次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因PRK 术后残余近视而进行再次激光治疗的42 例(58 眼) 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二次PRK 术后随访时间为6 ~24(14 ±5) 个月。结果 58 眼二次PRK 术前残余近视度为- 5-55 D±2-67 D( - 0-75 ~- 14-00 D) ,术后为- 0-15 D±0-94 D( 0-75 ~- 2-75D) ,其中44 眼(75-9 % ) 最后屈光度稳定在预矫正度的±1-00 D 以内;二次PRK 术后裸眼视力为0-71 ±0-33 ,其中54 眼(93-1 % ) 裸眼视力≥0-6 ,3 眼(5-2 % ) 最佳矫正视力损失≥1 行;二次PRK 术前角膜雾浊均为0 级,术后42 眼为0 级,15 眼为0-5 级,1 眼为1-0 级。结论 二次PRK 治疗残余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屈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度近视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分别应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中度近视共 10 85眼进行治疗和临床疗效对照分析。结果 术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组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 (0 .11± 0 .0 5 )和 (0 .0 6±0 .0 4 ) (P <0 .0 5 ) ,平均等值球镜屈光度分别为 (- 3.6 3± 1.5 5 )、(- 4 .87± 0 .93)D(P <0 .0 5 ) ;术后 6个月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组平均裸眼视力为 (1.12± 0 .2 3) ,等值球镜屈光度为 (- 0 .4 9± 0 .4 3)D ,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平均裸眼视力为 (1.18± 0 .17) (P >0 .0 5 ) ,等值球镜屈光度为 (- 0 .5 8± 0 .4 0 )D(P >0 .0 5 )。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方法治疗中度近视均具有准确性高、预测性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5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诚斌  林文 《武警医学》1999,10(1):34-36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作为现代的角膜屈光手术,从实践和临床研究均已获得很大进展。这种手术预测性较强、准确性较好、安全性高。现将我院PRK术后6个月以上随诊较完整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自1995年8月-1996年7月对近视伴散光的516例、1003眼行PRK治疗。对其中的258例498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且记录较完整者予以分析。男143例279眼,女115例219眼,年龄18-62岁,平均40岁;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在-1.00-10.00D[(-5.12±1.46)D]、散光0-2.00D;-1.00-6.00D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攻光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对近视风度数在-1.50~-16.00D近视及调解散光患者130例211眼采用扫描式准分子激光进行治疗。患眼按术前屈不镀分为3组低中度组:-1.50~-6.00D,75眼,高度组:-6.25~-9.00D,84眼,超高度组:-9.25~-16.00D,52眼。术光度分为3组:低中度组:-1.50~-6.00D,75眼,后  相似文献   

10.
黄静  卢炜  周跃华 《人民军医》2009,(9):606-607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选择屈光度差≥2D近视92例,分别检查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矫正前后双眼视功能,分析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结果:(1)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0.6与〈0.6组近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2)高度屈光参差组(2~5.75D)与重度屈光参差组(≥6D)矫正后近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矫正前后融合功能及远、近立体视功能比较,差异显著(P〈0.05)。(4)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矫正后,具有正常近立体视功能的屈光参差度数为(3.125±0.685)D,具有异常近立体视功能的屈光参差度数为(3.928±1.549)D,立体视锐度缺失的屈光参差度数为(6.817±2.667)D。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520μm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120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超薄瓣LASIK组,30例60只眼,球镜度-6.00~10.00 D(平均-7.25 D),柱镜度0~2.50 D(平均-0.96 D);B组为LASEK组,30例60只眼,球镜度-6.00~10.00 D(平均-7.35 D),柱镜度0~2.75 D(平均-0.90 D)。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值球镜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波前相差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A组视力1.11±0.37,B组视力为0.76±0.3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1、3和6个月A组UCVA分别为1.13±0.26、1.12±0.34和1.12±0.25,B组UCVA分别1.08±0.26、1.11±0.25和1.10±0.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CVA与术前比较无1例下降。A组无Haze,B组少量Haze出现。术后1周,1个月两组均表现为轻度过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屈光回退现象,B组回退(-0.16±0.53)D,A组回退(-0.14±0.49)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3和6个月两组总高阶相差、垂直慧差、水平慧差和球差均方根值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B组总高阶相差增加倍数低于A组(P<0.05)。两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临界角膜厚度的高度近视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超薄瓣LASIK早期视力恢复快,LASEK视觉质量优于超薄瓣LASIK。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善以及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2012-04至2014-02在我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者20例(28眼), 均为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1.00 DC, 并完成3~8个月的随访。观察术眼术前眼轴、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留球镜度和术后残余球镜度、术前角膜散光和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人工晶状体偏转轴位。结果 术后3~8个月, 20眼(71 %)裸眼视力≥0.6。7眼(21 %)裸眼视力≥0.8。25眼(89 %)最佳矫正视力≥0.8。术后3~8个月残余球镜度和IOL Master 预留球镜度的误差范围在(-0.90~+0.85)DS, 平均球镜度偏差为(0.46±0.23)DS。术后球镜度的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之间关系:Y=11.908x-231.65, R2=0.817, P<0.05。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84±0.55)DC, 术后3~8个月残余散光为(0.18±0.11)DC,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晶状体轴位与预定轴位相比偏移了0°~12°, 平均轴位发生偏转为(3.96±3.46)°。结论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残余球镜度和IOL Master 预留球镜度存在一定的误差;术后球镜度误差与术前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随眼轴的增加而增大;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规则性角膜散光误差小, 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只眼PR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厚度为(470.17±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22只眼(占61.1%),0.8以上31只眼(占86.1%),0.5以上36只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瓣混浊0级29只眼(占80.6%),0.5级5只眼(占13.9%),1级2只眼(占5.5%)。结论 LASEK治疗P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有效,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近视及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对1390眼近视和近视散光PRK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术前矫正视力≥5.0者。97%的术后1.5年的眼视力在5.0以上,回退率为1%25%,-10.0D以上近视的全矫率为76.2%,Haze的发生率为52%,其中>0.5级者为0.5%。结论:PRK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是有效和安全的,但高度近视术后有一定回退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1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中央角膜厚度480~520μm且近视等值球镜度(sperical equivalent,SE)(-6.00~-10.00)D的患者90例。分为:A组,飞秒激光制瓣SBK组患者59例118只眼,SE平均(-7.20±0.80)D。B组,LASEK组患者31例62只眼,SE平均(-7.31±0.96)D。观察两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恢复情况,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SE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反应轻,角膜恢复快于B组。术后1周A组裸眼视力(1.06±0.11)优于B组(0.73±0.20)。但术后1、3、6和12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A组无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B组有少量haze出现。在术后各期SE在±0.50~±1.00D的眼数A组均大于B组,术后6个月以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飞秒激光制瓣SBK与LASEK是治疗角膜相对较薄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飞秒激光制瓣SBK术后视力恢复快,且预测性和稳定性优于LASEK。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只眼),按照非随机自愿原则分为两组:FS-LASIK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仪进行屈光治疗。FLEx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并同时完成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500μm,计划治疗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1周,1、3和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值、眼的高阶像差值、对比敏感度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术前屈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时,FLEx组30只眼,96.7%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93.3%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9±0.13),80.0%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1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BSCVA下降一行。FS-LASIK组30只眼,90.0%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86.7%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8±0.12),83.3%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行。两组中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屈光度的变化:FLEx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25±0.79)D,术后半年时为(-0.05±0.56)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30 D。FS-LASIK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72±0.92)D,术后6个月时为(-0.15±0.65)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87 D,向近视方向漂移,表明FLEx组术后屈光度比FS-LASIK组更稳定。在6 mm瞳孔直径下检查术后眼的高阶像差值,无论是总高阶像差值还是球差值,FLEx组均明显小于FS-LASIK组(P〈0.01)。在暗光5 mm瞳孔直径状态下,FLEx组术后6个月时各空间频率(1.5、3、6、12、18 c/d)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FS-LASIK组(P〈0.01)。结论 FLEx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避免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以及提高术后对比敏感度方面,FLEx术比FS-LASIK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兔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 (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影响。方法  2 2只新西兰白兔 4 0眼组进行PRK手术 ,术后将浸有 0 .0 4 %MMC的滤纸片放置在右眼角膜中央切削区 (MMC组 ) ,将浸有平衡盐水 (BSS)的滤纸片放置在左眼角膜中央切削区 (BSS组 ) ,5min后用BSS冲洗。术后 1、2、4、8和 1 2周分别进行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CMTF)观察及Haze评分。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MMC组和BSS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后部角膜基质及角膜内皮细胞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术后MMC组术区前基质内角膜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5 )。MMC组角膜Haze评分与BSS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0 .0 4 %MMC可以明显减少角膜基质细胞数量 ,但不能有效抑制兔PRK术后早期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行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00例(7963眼),分析术前临床检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 68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超过46.00 D;100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低于40.00 D;750例为薄角膜,其中央厚度检查低于470 μm;16例眼压>21 mmHg,但视神经纤维层早期分析正常;870例眼底检查中发现病变,其中826例为视网膜变性,40例存在视网膜裂孔,14例为视网膜浅脱离。1450例为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6.00 D)。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病变、圆锥角膜和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飞秒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极为重要,可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屈光手术安全性,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近视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双眼近视程度相近患者46例92只眼,双眼同时手术,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另1只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无明显区别,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在1、3个月时,LASEK组明显较PRK组少、程度轻,6个月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区别;LASEK组的视力恢复较PRK组更快、更佳.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其雾状混浊发生率低且程度轻,视力恢复更快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