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行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余灶、DTC转移灶内照射的吸收剂量与治疗反应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22例DTC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21~59岁,中位年龄39.5岁。在患者服药后多个时间点行131I全身平面显像及局部SPECT/CT显像,测算甲状腺残余灶、DTC转移灶的吸收剂量及患者的平均吸收剂量。按照《2015美国甲状腺协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评估患者的治疗后反应。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残余灶与转移灶在不同疗效及分组之间的吸收剂量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吸收剂量预测治疗效果的性能。 结果 100%(28/28)的甲状腺残余灶及34.8%(8/23)的DTC转移灶为完全反应。完全反应的DTC转移灶吸收剂量(M=79.3 Gy)高于未完全反应(M=29.8 Gy)的转移灶(Z=?2.195,P=0.028)。ROC曲线分析提示,DTC转移灶的吸收剂量可用于预测病灶行131I治疗后的疗效反应,曲线下面积达0.783(Z=?2.195,P=0.028),预测病灶达完全反应的截止值为70.6 Gy。患者平均吸收剂量可预测治疗后病情的缓解状况,曲线下面积达0.823(Z=?2.285,P=0.022)。 结论 DTC转移灶的吸收剂量需要达到足量才可达到治疗完全反应。摄碘组织的吸收剂量与患者平均吸收剂量均可作为碘治疗后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治疗后2~7 d行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 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6.783,均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99TcmO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5~?0.664, 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Spearman 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99TcmO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r=0.53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 结论 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99TcmO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监测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8年3月治疗DTC患者73例,依据131I显像,分为3组:无转移组,32例;淋巴结转移组,31例;远处转移组,每组10例。分别检测术后131I清甲治疗前及131I清灶治疗前1周内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s-Tg)水平,131I治疗后第3~5天行131I全身显像(131I-WBS),病例随访时间8~12个月。结果 无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中ps-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显著低于远处转移组(Z=-3.81、-3.371,P<0.05);首次131I清灶治疗前s-Tg在无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764,P<0.05)。131I清甲治疗前ps-Tg诊断DTC远处转移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准确度为90.48%;s-Tg诊断DTC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AUC分别为0.817和0.644,准确度为88.10%和65.08%。结论 术后131I清甲治疗前ps-Tg诊断DTC远处转移准确度优于131I清灶治疗前s-Tg,131I清灶治疗前s-Tg水平诊断DTC淋巴结优于131I清甲治疗前ps-Tg。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midkine(MK)和galectine-3(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转移灶中的评估价值。 方法 ①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男性11例、女性30例,年龄29~73(48.61±11.59)岁]的术前血清样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3例)和良性组(18例),同时收集32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前血清MK和Gal-3水平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是否存在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②DTC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转移灶的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首次服131I治疗前的51例DTC术后患者[男性12例、女性39例,年龄25~72(44.41±10.21)岁]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次131I治疗,并于每次治疗后5~7 d行全身碘扫描,根据其结果及其他检查(超声、CT、PET/CT)结果,判断是否有淋巴结和(或)肺转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MK和Gal-3水平的差异性,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MK和Gal-3水平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手术前恶性组的血清MK和Gal-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0、5.08,均P<0.05)。对于术前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MK的最佳阈值为318.87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 0.81~0.99)、特异度为78.1%、灵敏度为88.5%;Gal-3的最佳阈值为1.61 ng/mL、AUC为0.72(95%CI: 0.57~0.86)、特异度为70.4%、灵敏度为69.8%。②51例DTC患者中,转移阳性组8例、转移阴性组43例。转移阳性组甲状腺球蛋白、MK、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4.01、?2.89,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r=0.67,P<0.05)及DTC患者术后(r=0.84,P<0.05)血清MK、Gal-3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 血清MK和Gal-3水平可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并且可以评估DTC术后是否存在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近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 治疗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8例,年龄24~78(46.5±11.9)岁。将患者按首次行131I治疗的剂量(2.96 GBq、3.70 GBq和5.55~7.40 GBq)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清甲成功的判断标准,即131I 治疗后(4±1)个月131I诊断性全身显像示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浓聚,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效果的影响。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59例DTC患者首次行131I清甲的成功率为70.4%(112/159)。2.96 GBq组的首次131I清甲成功率为58.3%(21/36),3.70 GBq组为69.2%(63/91),5.55~7.40 GBq组为87.5%(28/3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5) 。手术方式为全切的DTC患者的清甲成功率为74.2%(95/128),高于近全切患者的54.8%(17/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清甲成功率为73.9%(99/134),高于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的52.0%(13/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4,P<0.05)。患者在性别、年龄、131I治疗前血清Tg水平以及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3.073,均P>0.05)。 结论 131I治疗剂量、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TSH水平是影响DTC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清甲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手术+131I清甲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预后,并观察TgA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1例经手术+131I治疗后血清TgAb阳性(>115 IU/mL)的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7例,年龄15~74(40.86±11.21)岁。根据DTC患者是否合并HT分为DTC合并HT组(G1组,n=49)和DTC不合并HT组(G2组,n=92)。比较2组在疾病持续或复发率方面有无差异,同时分析TgAb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DT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12~56)个月。2组间预后评估及TgAb趋势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组间TgAb水平及其变化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 G1组患者年龄比G2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26),其他临床及病理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G1组患者疾病持续或复发率(3/49,6.12%)明显低于G2组(20/92,21.7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2,P=0.017)。G1组患者手术+131I治疗前后TgAb水平呈下降趋势的比例(46/49,93.88%)明显高于G2组(60/92,65.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3,P<0.001)。G1组患者中TgAb水平下降的疾病持续或复发率(1/46,2.17%)低于TgAb水平持续或上升(2/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无检验值,P=0.008);G2组患者中TgAb水平下降的疾病持续或复发率(4/60,6.67%)低于TgAb水平持续或上升(16/32,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4,P=0.000)。G1组术前TgAb水平、手术+131I治疗前后TgAb下降水平及下降率均大于G2组(558.70 IU/mL vs. 352.35 IU/mL,398.09 IU/mL vs. 124.84 IU/mL,85.15% vs. 4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581.00、1210.00、1113.00,均P<0.05)。 结论 手术+131I清甲治疗后血清TgAb阳性且合并HT的DTC患者的预后较好,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作为DTC患者疾病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用低剂量(1.11 GBq)和高剂量(3.70 GBq)放射性131I清除非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131I清甲治疗的63例非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首次手术距清甲的时间间隔、甲状腺24 h摄碘率、血清TSH水平和清甲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27例患者给予低剂量、36例患者给予高剂量的131I清甲治疗,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低剂量和高剂量131I清甲疗效的差异,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3例非高危DTC患者中,清甲成功者46例(73.02%,46/63)、未成功者17例(26.98%,17/63);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清甲剂量是清甲成功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Wald=6.42,P=0.011);27例给予低剂量131I清甲患者中有15例清甲成功,36例给予高剂量131I清甲者中31例清甲成功,Pearsonχ2检验结果表明,高剂量131I清甲成功率(86.11%,31/36)明显高于低剂量(55.56%,15/27)(χ2=7.311,P=0.007)。 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当残余甲状腺组织较少时,对于非高危DTC患者可考虑采用高剂量131I清甲治疗,提高一次清甲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131I治疗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40 IU/ml)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TgAb转阴时间与临床转归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131I治疗前TgAb阳性的12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1例,年龄11~74(42.1±11.5)岁。将患者按末次随访时的治疗反应分为疗效满意组和疗效不满意组。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径、肿瘤是否多灶、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术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TgAb水平(术前及首次131I治疗前)、首次131I治疗后(1、6、12个月)TgAb水平的下降率、TgAb转阴时间、131I治疗总剂量、肿瘤分期、淋巴结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首次131I治疗前复发危险分层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疗效满意组患者共109例,疗效不满意组患者共17例。2组间首次131I治疗后12个月TgAb水平下降率[89.84%(82.81%,94.70%)对83.01%(74.99%,91.08%),Z=?2.168,P=0.030]、TgAb转阴时间[(25.06±17.96)个月对(45.41±22.11)个月,t=?4.206,P<0.001]、131I治疗总剂量[3 700(3 700,3 700) MBq对5 550(3 700,10 545) MBq,Z=?4.388,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Ab转阴时间(OR=1.036,P=0.034)及131I治疗总剂量(OR=1.033,P=0.001)为预测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TgAb转阴时间临界值为31.5个月(曲线下面积为0.766,95%CI:0.650~0.881,P<0.001)时,其预测临床转归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8.00%和70.60%。 结论 对于131I治疗前TgAb阳性的DTC患者,其TgAb转阴时间和131I治疗总剂量是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TgAb在首次131I治疗后31.5个月内转阴的患者更易获得满意疗效,且疗效满意组患者所需的131I治疗总剂量比疗效不满意组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肺转移性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54.3(17~77)岁,中位随访时间4.19(1.13~23.45)年。对患者行131I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等血清学检测及胸部CT、131I全身显像、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评估肺转移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131I治疗前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变化评估131I治疗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计算第2次131I治疗前较首次131I治疗前sTg与TSH水平比值的变化率(ΔsTg/TSH)。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最佳临界值评估ΔsTg/TSH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8例患者中,术后经131I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86例(79.6%),即为疾病控制组;疾病进展的患者22例(20.4%),即为疾病进展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学类型、DTC原发灶的长径、首次131I治疗前的血清sTg水平、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肺转移灶是否摄碘、肺转移确诊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194,χ2=19.142,H=?2.888、?2.499、?4.140,χ2=15.380、4.069、10.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病理学类型、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3.059、0.048、4.140,OR=21.314、1.050、62.798,95%CI:1.112~408.369、1.009~1.092、1.528~2 581.064,均P<0.05)。ΔsTg/TSH预测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0.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01~0.917,P<0.001)。 结论 病理学类型、ΔsTg/TSH和肺转移灶的长径是影响肺转移性DTC术后 131I治疗疗效及预测进展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刺激状态甲状腺球蛋白(Tg)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45例P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L1和L0 2组,检测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t=-0.675,P > 0.05)、性别(χ2=1.20,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P < 0.01)。L1组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水平呈正相关(r=0.676,P < 0.01)。 结论 PTC患者术后刺激状态Tg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是评价P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刺激性T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术后、131I治疗前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231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9±16.3)岁]和M0[193例,男60例,女133例,平均年龄(42.4±11.4)岁]2组.用t检验及x2检验观察2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Tg水平,通过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刺激性Tg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年龄(t=-0.675,P=0.50)、性别(x2=1.02,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刺激性Tg水平分别为1.5~17.5 μg/L和93.8~1000.0 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7.5,P <0.001).Tg的ROC AUC为0.893(95% CI:0.823~0.962),Tg界值点为52.75 μg/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90%和91.70%.结论 刺激性Tg在PTC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对PTC的远处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其对PTC患者放射性碘(RAI)治疗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手术且病理证实为PTC并行BRAF基因检测的2647例患者[男性599例、女性2048例,年龄8~84(45.00±11.70)岁]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BRAFV600E基因是否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2230例)和野生组(417例),分析2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选取接受过2次RAI治疗的PTC患者86例[男性28例、女性58例,年龄13~77(42.72±15.69)岁)],同样分为突变组(57例)和野生组(29例),分析2组间在行RAI治疗前后的s-Tg水平差异。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ney U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评价s-Tg水平与BRAFV600E突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 2647例PTC患者的BRAFV600E突变率为84.2%(2230/2647)。突变组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野生组[(45.29±11.51)岁对(43.43±12.53)岁,t=5.28,P=0.022;48.39%对41.97%,χ2=5.81,P=0.016]。在接受2次RAI治疗的86例PTC患者中,第2次RAI治疗前,突变组的s-Tg水平明显高于野生组[(61.16±90.95) ng/mL对(18.56±37.77) ng/mL,Z=?2.41,P=0.003];与突变组相比,野生组患者第1次和第2次RAI治疗前的s-Tg水平差值明显下降[(?1.61±37.18) ng/mL对(?24.00±30.00) ng/mL,t=?2.81,P=0.006]。 结论 BRAFV600E突变的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初始RAI治疗后生化指标s-Tg改善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尿碘浓度(UIC)在不同危险度分层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与131I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首次131I治疗的DTC患者181例[男75例,女106例,年龄(44.1±12.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131I疗效分为疗效满意(ER)和疗效不满意(non-ER),评价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UIC等。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组间UIC差异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结果181例患者中113例为中低危患者,UIC为111.60(55.80,204.65)μg/L;ps-Tg为2.08(0.63,4.91)μg/L。中低危患者中,和ER组(86例)比较,non-ER组(27例)有较高的UIC和ps-Tg水平(z值:-2.585、-4.511,均P<0.05)。68例高危患者的UIC为115.40(61.23,167.28)μg/L;ps-Tg为16.65(4.52,43.45)μg/L。高危患者中,和ER组(20例)比较,non-ER组(48例)有较高的ps-Tg水平(z=-4.677,P<0.01),但U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s-Tg是中低危患者[比值比(OR)=6.157(95%CI:1.046~36.227);OR=22.965(95%CI:3.591~146.857),均P<0.05]和高危患者[OR=9.696(95%CI:1.379~68.169),P<0.05]non-ER的危险因素;中低危non-ER患者中UIC是non-ER的危险因素[OR=3.715(95%CI:1.201~11.488),P<0.05]。结论在中低危DTC患者中non-ER与UIC有关,但在高危患者中UIC不影响non-ER。中低危及高危患者较高的ps-Tg与non-ER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FDTC)与散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S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初次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66例FDTC患者[男19例、女47例,年龄(39.8±11.7)岁]与1701例SDTC患者[男442例、女1259例,年龄(40.9±11.3)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单双侧、多灶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软组织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及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等临床病理特征、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疗效满意、疗效不确切、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性疗效不佳)。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FDTC组与SDTC组比较,在双侧病灶[45.5%(30/66)与31.2%(530/1701);χ2=5.999,P=0.010]、被膜侵犯[43.9%(29/66)与26.6%(452/1701);χ2=9.672,P=0.002]及远处转移[15.2%(10/66)与6.2%(105/1701);χ2=8.418,P=0.004]所占比例中较高;在危险度分层中,2组高危占比分别为18.2%(12/66)与9.2%(156/1701),中危占比分别为68.2%(45/66)与72.7%(1237/1701),低危占比分别为13.6%(9/66)与18.1%(308/1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P=0.030);但FDTC肿瘤最大径小于SDTC组[(1.24±0.74)与(1.50±0.92)cm;t=-2.275,P=0.020],余临床病理特征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t=-0.804,χ2值:0.101~5.359,均P>0.05)。术后ps-Tg、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在2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59~1.915,均P>0.05)。结论FDTC患者较SDTC患者的肿瘤更具侵袭性;2组患者初始治疗后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庆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131I规范化治疗过程及现状,评价DTC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219例DTC患者[男性48例、女性171例,年龄22~68(44.6±5.4)岁],观察131I治疗(所有患者行131I治疗前均停服左旋甲状腺素3~4周,无碘饮食,经过检查排除131I治疗禁忌后给予DTC个体化剂量口服131I治疗)后不同病理类型和是否出现转移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同时根据“皖西南地区核医学规范化治疗与诊断”学习班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基层医院核医学科建设和规范化治疗开展现状,以及基层医师对DTC规范化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门诊随访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摄碘率、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19例DTC患者131I治疗后的平均有效率为98.6%(216/219)。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57例患者不规范治疗现象,其中38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再行131I治疗,7例转移患者经放疗或放疗后再行手术+131I治疗,8例患者“清甲”后颈部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不到位出现转移,2例患者(外院)未行Tg及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定期监测而发生转移。DTC规范化诊疗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安庆地区成立核医学的医院有2家,可以开展核素治疗的只有1家。在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中能掌握 DTC的规范化治疗知识者仅有30%(62/128) 。 随访患者Tg水平阴性187例、阳性32例,患者TSH水平控制均较理想。门诊患者甲状腺摄碘率检查结果均<1%,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数为阴性。 结论 131I规范化治疗效果明显,虽然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但通过严格执行治疗制度,加强规范化诊疗意识,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规范治疗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发生远处转移时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差、生存率明显降低。肺是DTC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占DTC远处转移的55%~85%。DTC肺转移是造成甲状腺癌患者病死的主要因素。故针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评估以及治疗决策的制定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甲状腺癌诊治的差距、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笔者就近年来有关DTC肺转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动态评估以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