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封堵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126例PDA合并S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97例,平均年龄(23.2±7.3)岁。39例行外科手术治疗,87例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及术后疗效等情况。结果:126例患者无死亡,经外科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的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肺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外科治疗组发生18例并发症;介入封堵组发生2例并发症,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治疗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较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介入封堵治疗可行试验性封堵,对鉴别动力性和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一些特殊类型的PDA患者仍需外科手术治疗或行主动脉内覆膜支架隔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近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EV1、FVC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经1周的治疗,NIPPV组较非NIPPV组改善程度更大。NIPPV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促进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够缩短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家庭氧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在对症支持基础上加用家庭氧疗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症支持基础上加用肺康复训练+家庭氧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明显上升(P<0.05),喘息(Borg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疲劳(Borg评分)、心率变化值及氧饱和度变化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喘息、疲劳、情感、病情控制能力等单项评分及CRQ评分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和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正常志愿者的上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探讨COPD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气管指数(TI)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COPD患者和5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检查.按照COPD GOLD分期将COPD患者分为Ⅰ~Ⅳ级,根据COPD高危因素(吸烟>10包年)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测量主动脉弓上缘1 cm气管和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前后径(APD)和横径(TRD),并计算TI(TI=TRD/APD).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同时评估TI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和对照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和对照组在左、右主支气管开口处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在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COPD组和对照组的右主支气管TI分别与FEV1(r=0.345,P=0.000),与FVC(r=0.277,P=0.002),与FEV1/FVC(r=0.339,P=0.000)有一定的相关性.左主支气管TI与FEV1 (r=0.233,P=0.008)、FVC(r=0.184,P=0.039)、FEV1/FVC(r=0.218,P=0.014)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主动脉弓上缘1 cm水平TI与FEV1、FVC、FEV1/FV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OPD各级主支气管TI、左主支气管TI、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主支气管TI,左、右主支气管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组左、右主支气管T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左、右主支气管的TI值与肺功能参数(FEV1、FVC、FEV1/F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TI可作为评价COPD肺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 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6.
3700m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呼吸指数(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肺动脉高压与CPB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在海拔3700m高原地区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0例,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将患者分成肺动脉高压组(n=5,术前MPAP>2.66kPa)和对照组(n=5,术前MPAP≤2.66kPa)。各组均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AU)、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和RI的变化;结果:无早期死亡。与CPB前相比,肺动脉高压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至CPB后180分钟,其PPLATEAU、PPEAK和RI均显著升高(P<0.05),Cs、Cd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至CPB后120分钟,其PPLATEAU、PPEAK和RI亦较CPB前显著增加,Cs、Cd明显降低,但在CPB后180分钟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CPB前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肺动脉高压组PPLATEAU、PPEAK和RI均明显升高(P<0.05),而Cs、Cd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原地区CPB可引起明显的肺功能急性受损;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加重CPB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早期(IA、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58例,根据治疗前的肺功能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和不合并COPD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术后2~6个月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变化的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覆盖90%靶体积时的剂量(D90)为(114.3±10.2)Gy,90%剂量覆盖的靶体积百分比(V90)为(92.3±7.2)%,术后验证匹配周边剂量(MPD)的中位值为112.8 Gy。随访6个月,不合并COPD组与合并COPD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0、0.20,均P>0.05)。合并COPD组治疗前后的DLCO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563),但不合并COPD组治疗前后的DLCO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19)。治疗前后,合并COPD组和不合并COPD组肿瘤体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1.26,均P>0.05),但合并COPD组和不合并COPD组在治疗前后肿瘤体积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9.96,均P<0.001)。根据术后质量验证MPD和D90大小分为2组(>110 Gy组和≤110 Gy组),合并COPD组和不合并COPD组的FEV1%之间、FVC%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0.37、0.21、0.22,均P>0.05)。 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早期NSCLC对患者FEV1%和FVC%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改善不合并COPD且肿瘤明显缩小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衰(CHF)高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此类患者心、肺功能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COPD合并CHF患者208例,年龄均大于80岁,对其心肺功能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VARB)、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等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心功能Ⅱ~Ⅲ级,占56.7%,肺功能Ⅱ~Ⅲ级,占69.9%.使用药物中,ACEVARB、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他汀类使用率>50%,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较低为25.4%.使用β受体阻断剂组人群与未使用组比较,两组之间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β受体阻断剂组的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率(HR)优于未使用组(P<0.05).结论 COPD合并CHF人群的心肺功能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之间,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较低;β受体阻断剂使用者与未使用者比较肺功能无显著差异,但β受体阻断剂使用者心功能指标优于未使用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糖皮质激素( CCs)不同给药途径(局部、小剂量全身、局部+小剂量全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治疗COPD中CCs的给药方法。方法将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在其它常规治疗一致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CCs治疗方案,A组(局部用药组):布地奈德雾化液,1 mL/次,2次/日;B 组(局部+全身治疗组):布地奈德雾化液,1 mL/次,2次/日联合泼尼松龙针剂20 mg静脉推注, Bid;C组(全身用药组):泼尼松龙针剂20 mg静脉推注,2次/日。连续治疗10 d,分别观察、比较治疗5 d与10 d后患者肺功能( FEV1及PEF)变化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5天后三组肺功能比较,A组与B组相当( P>0.05)、优于C组( P均<0.05);治疗10天后三组肺功能比较,B组与C组相当(P>0.05)、优于A组(P均<0.05);三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CCs局部+全身联合用药治疗COPD,能够迅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COPD患者IL-4、IL-6、TNFα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4、IL-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NFα水平.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IL-4、IL-6、TNFα在B组及C组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血中的水平(P<0.01);且B组、C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与FEV1%pre值(一秒量比预计值)呈直线负相关(r=-0.77,P<0.05);而IL-4、TNFα水平与FEV1%pre值未呈直线负相关(r=-0.09、-0.08,P>0.05);(2)治疗后:B组血清中IL-4、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A组血清中IL-4、IL-6、TNFα水平(P<0.05);而C组血清中IL-4、IL-6、TNF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P>0.05);(3)B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FEV1(一秒量)、FVC(用力肺活量)值明显上升(P<0.05),C组治疗前后FEV1、FVC值上升幅度不大(P>0.05).结论: (1)IL-4、IL-6、TNFα在COPD患者外周血清中水平升高,且IL-6水平升高与COPD患者肺功能恶化密切相关;(2)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下调外周血血清中IL-4、IL-6、TNFα水平,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 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40例标准体重(体重指数18.5~24.0!/")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两组:低剂量组,15 mL对比剂+50 mL混合液(10%对比剂+90%生理盐水);对照组,5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对两组肺动脉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腔静脉的伪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左心房、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与静脉CT 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肺动脉血管成像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刘美岑  刘蕾  宋迪  杨海波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80-1082
目的 研究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2007年3月~2011年9月在呼吸内科诊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23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1例,分别为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治疗组(B组)、甲基强的松静脉治疗组(M组)以及常规治疗对照组(C组).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B组和M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和M组的肺功能、血气情况及临床评分也均较C组明显改善(P<0.05).B组与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可以取代甲强龙静脉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胸部继发性改变的CT肺动脉成像(CTPA)特征。方法分析我院14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栓塞部位不同划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记录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继发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中央型和周围型组在危险分层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各临床症状、创伤或手术史、肿瘤、慢性肺病、肺部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胸部继发性改变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中央型比周围型的急性肺栓塞的病情更严重,出现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这些继发改变的的概率更高,应尽早明确栓塞类型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飞行员在飞行事故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事故后1周内进行测评,与飞行员平时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 list-90,SCL-90)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30岁为界)、不同婚姻状况的飞行员各因子分值。结果与飞行员平时SCL-90结果比较,事故后总分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敌对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平时(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飞行员其恐怖因子分值升高,与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飞行员其敌对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平时(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已婚飞行员其各项因子分值事故前后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敌对因子分值有所增高,提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有所降低,年龄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婚姻状况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_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特征性临床特点及CT肺动脉成像(CTPA)表现。方法:378例疑似APE的患者行CTPA检查,66例确诊为APE,312例无PE。对APE患者的CTPA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无P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CTPA表现进行对比。结果:6 6例APE患者的CTPA 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右肺动脉亚段以上栓塞灶185个,左肺动脉亚段以上栓塞灶121个,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APE 临床表现如胸痛或胸闷、活动后气喘或气促、长期卧床、冠心病或房颤、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升高、动脉氧分压等,与同期无PE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动脉栓塞灶总数呈正相关(r=0.26,P=0.03)。动脉氧分压与肺动脉栓塞灶总数无明显相关性(r=-0.12,P=0.35)。结论:充盈缺损是APE患者的CTPA直接征象。临床症状疑似的APE塞者,CTPA应为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及其演变过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单中心诊断为急性期TBAD并行TEVAR治疗的217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RadiAnt Dicom Viewer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膈肌、腹腔干、左肾动脉开口及腹主动脉分叉平面的真腔、假腔直径和总直径,记录假腔血栓化程度。 结果 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平面真腔增大、假腔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血栓化率高;膈肌、腹腔干、左肾动脉开口平面真腔增大、假腔缩小,真腔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缩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血栓化率较高;腹主动脉分叉平面真腔增大、假腔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血栓化率低。各平面术后总直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EVAR术后胸降主动脉段重塑良好,真腔明显扩张,假腔明显缩小、血栓化率高。腹主动脉段重塑不良,可能与远端破口旷置有关。远端假腔直径和总直径变化不显著提示夹层可能稳定,远端破口暂无需手术处理,但严密影像学随访远端破口尚未处理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运用肺功能分析软件测定肺气肿指数(LAV%,即肺低衰减区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分析LAV%与PFT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LAV%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别L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对于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患者LAV%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筛选移居高原一年以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5μg,并检测吸入前后的肺功能(PEF、FEV1、FVC、FEF、FEVE、MVV)、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吸入伊洛前列素后,FEV1、FVC、MVV、SaO2明显升高,与吸入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洛前列素可增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肺氧合效应,纠正机体的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肺通气/灌注显像预测肺癌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及评价手术适应证.方法 2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21例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肺灌注显像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左右行肺功能检查,其中18例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2个月再次行肺功能检查.采用Neuhaus公式计算术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预测值(ppoFEV1).对通气、灌注显像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ppoFEV1值进行t检验,并分别与术后2个月肺功能实测值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通气法ppoFEV1为(1.347±0.539)L,灌注法ppoFEV1为(1.410±0.543)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2,P>0.05);13例手术者其中术前通气ppoFEV1为(1.545±0.588)L,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50±0.521)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05).所有18例手术者术前灌注ppoFEV1为(1.697±0.546)L,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57±0.488)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P>0.05).13例肺通气法ppoFEV1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显著相关,r=0.950,P<0.01;肺灌注法ppoFEV1值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也显著相关,r=0.937,P<0.01.18例肺灌注法ppoFEV1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也显著相关(r=0.922,P<0.01).结论 肺通气/灌注显像结合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判断肺癌患者尤其合并低肺功能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及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能用于预测肺癌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原低氧地区肺动脉CT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地区正常居民及高原病患者之间肺动脉径线的差异及价值。方法将资料分为病理组与对照组,分别测量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的长径及宽径,并对其年龄及其各径线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组及对照组藏、汉族之间各指标平均值均相近(Ρ>0.05),病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右肺动脉长径具有显著性差别(Ρ<0.05),其余各项指标平均值相近(Ρ>0.05)。结论高原低氧地区环境是引起藏、汉族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而汉族高原病的发生率高于藏族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