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医源性严重血尿患者,均经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TAE),其中17例用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另5例单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DSA清晰地显示了全部患者病侧肾的对比剂外溢,其中4例合并动静脉瘘,主要累及肾中下极动脉分支。22例中的20例(90.9%)是一次TAE获得成功,其余2例起先均是单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后,1例持续有血尿,另1例3 d后再次出现血尿,随后,二次用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遂使血尿完全消失。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TAE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出血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515例患者行PCNL术,其中25例术后2 ~ 7 d发生迟发性肾出血.出血部位右肾16例、左肾9例.对25例患者均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弹簧圈.结果 造影见出血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采用TAE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两者联合作栓塞,术后胸部CT平扫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CT检查确定4例患者均为纵隔出血.术中经主动脉造影和探寻出血动脉发现,4例患者出血分别源自右侧第5肋间动脉纵隔分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纵隔分支及左膈下动脉纵隔分支,给予明胶海绵及PVA颗粒后造影见对比剂外溢及动脉瘤征象消失.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4例患者纵隔血肿范围均缩小,随访6个月时3例未发生再出血,1例术后2个月病死于原发病.结论 TAE术治疗纵隔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直接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管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应用导管栓塞技术治疗的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疑部位则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和原发病灶,则超选择性插管入靶血管内行TAE治疗,栓塞剂为0.2—0.5mm直径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必要时采用PVA颗粒。对十二指肠出血在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栓塞后,再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如仍发现出血则应用同法栓塞。结果:造影见阳性征象者24例,其中21例患者成功完成TAE术,6例仅完成血管造影未行栓塞治疗。17例TAE术后24—72小时内无新鲜出血。止血成功率为80.95%(17/24)。结论:导管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及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患者的DSA资料,观察介入治疗后疗效、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DSA显示假性动脉瘤12例,动静脉瘘7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4例,无异常征象2例。25例均一次栓塞成功,栓塞剂为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弹簧圈,随访1~6个月,血尿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能明确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的原因,超选择肾动脉栓塞能有效止血、保存肾功能,对PCNL术后迟发性肾出血的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及造影过程中可疑之处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出血动脉显示清晰的患者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5例,明胶海绵+弹簧圈2例,聚乙烯醇微粒(PVA)3例。结果20例中13例造影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6例,动脉瘤5例,局部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2例,动脉侵蚀1例,局部血管痉挛1例。10例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8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后3d出血复发,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DSA检查对于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较好。栓塞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A)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8例HAPA患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后,再超选择至载瘤动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3~60个月,观察临床和肝功能情况.结果 8例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其中肝外型4例,肝内型4例;7例用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1例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栓塞术后造影复查8例HAPA均消失.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出血均停止.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术后1周黄疸消褪.1例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者术后3天出血复发;7例钢圈栓塞者无出血和HAPA复发,影像学复查4例HAPA消失,3例HAPA缩小、机化.肝功能检查,2例转氨酶一过性轻度升高[谷-草转氨酶(AST)达286 U/L,谷-丙转氨酶(ALT)达103 U/L)],2例栓塞前肝功能异常栓塞后1周恢复正常;余4例肝功能无异常改变.结论 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HAPA疗效好、并发症少.选择性肝动脉弹簧圈栓塞,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食管癌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E治疗的14例食管癌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估TAE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导管成功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行栓塞患者11例。9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再出现出血征象。出血的主要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7例,支气管动脉6例和食管固有动脉6例。栓塞材料为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聚乙烯醇颗粒。常见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热,其中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食管癌出血,TAE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食管瘘作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需特别注意预防。对于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处癌,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支气管动脉及食管固有动脉。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栓塞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评价经导管栓塞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腹部动脉造影及经导管栓塞治疗,观察假性动脉瘤出现的部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再出血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 造影共发现假性动脉瘤7例,位于脾动脉5例、胃网膜右动脉1例和胃左动脉1例,3例动脉瘤见活动性出血征象。6例动脉瘤用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出血立即停止,其中5例1次栓塞成功,1例经2次栓塞成功。3例再次出血,再出血时间为14~60d,1例再次造影发现脾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弹簧圈栓塞后出血停止,2例再次造影均未见明显出血原因,死亡。1例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无效,3d后出血死亡。2例发生与插管和造影操作相关的并发症,1例为动脉破裂,1例为动脉内膜夹层。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栓塞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是1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37例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内脏和外周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3 ~ 36个月随访期内观察栓塞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7例患者DSA造影发现41枚假性动脉瘤,其中来源于内脏动脉26例,臀上、臀下动脉5例,颈外动脉分支4例,肢体动脉2例.36例患者成功栓塞40枚假瘤,其中明胶海绵栓塞7枚,PVA颗粒栓塞9枚,弹簧圈栓塞11枚,弹簧圈辅以明胶海绵或PVA栓塞13枚.随访期内36例患者中34例出血停止,假瘤完全闭塞,有2枚假瘤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假性动脉瘤的性质和栓塞材料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