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CT引导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中对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205例CT引导下MWA手术患者,根据重建方式和毫安值的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84例(标准重建+200 mAs)、iDose4组59例(iDose4+200 mAs)和低剂量组62例(iDose4 +140 mAs),分别记录每例术中进针前、消融前针到位、拔针后3个序列CT图像的客观参数,包括:噪声,用图像的标准差(SD)表示,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整体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并记录以上3个序列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总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总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iDose4组进针前、针到位、拔针后3个序列CT图像SD 显著较低(P<0.001),SNR、CNR显著较高(P<0.001),主观评价也有优势(P<0.05),CTDIvol,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DLP,ED有明显较低(P<0.001),针到位序列CT图像SD较低(P<0.05)、SNR、CNR较高(P<0.05),主观评价也存在差异(P<0.05),其他2个序列CT图像SD、SNR、CNR、主观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se4的运用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肝MWA术中CT图像的质量。另外,在结合低毫安扫描时,能大幅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能相对提高存在有消融针的CT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技术在16层CT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水模研究:采用标准模体,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分别为150、136、123、109、95、83、68、55和41 mAs,使用滤波反投影(FBP)或Karl迭代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和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噪声和对比噪声比(CNR)。临床研究:将100例进行胸部 CT 体检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采用标准剂量(120 kV、150 mAs)进行扫描并采用FBP法进行重建;低剂量组采用120 kV、83 mAs进行图像采集,并分别采用Karl技术(B组)和FBP法(C组)进行图像重建。对三组中的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水模研究中,当管电流为95和83 mAs时,辐射剂量分别为标准剂量的60%和50%,且使用Karl重建技术时图像噪声、CNR与使用标准剂量、FBP 法重建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研究中,低剂量组的有效剂量为(2.38±0.26)mSv,较标准剂量组的(4.87±0.37)mSv减少51.1%(P<0.05)。B 组的图像噪声、CNR、SNR、主观评分与 A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均高于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 CT 平扫中,使用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在降低辐射剂量后有效地保证图像质量,优于FBP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能量冠状动脉 CTA(DE-C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疑似冠心病并行 DE-CCTA 检查240例,根据 A 球管电流和重建方式分为4组:常规剂量 A 组(180 mAs+FBP 重建),低剂量 B 组、C 组、D 组(分别为150 mAs、120 mAs、90 mAs+SAFIRE 重建);比较4组图像平均 CT 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等。其中52例 CT 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4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平均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噪声、SNR、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较 A 组有效剂量(ED)均下降了55.62%。DE-CCTA 与 CAG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性极好(Kappa=0.84,P <0.05)。结论低剂量 DE-CCTA 既不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水平的iDose迭代重建算法对上腹部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获取本组图像质量相对较好的iDose迭代水平.方法 采用256层螺旋CT扫描仪对60例患者行4期上腹部CT增强扫描,对门静脉期的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1、iDose3、iDose5共4种方式的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式下图像客观质量,包括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主观质量(噪声、锐利度、对比度、伪影、细小结构的清晰度)的差异.结果 4组图像的客观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ose各组图像的客观噪声均低于FBP组,而SNR、CNR均高于FBP组(P<0.05),iDose5组的SNR、CNR最高.与FBP组相比,iDose各组图像的主观噪声更低,锐利度、对比度及细小结构清晰度更好(P<0.05),4组图像的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ose3水平重建后图像的总体指标最好.结论 常规上腹部CT增强扫描时,应用iDose迭代算法重建后图像的噪声降低,总体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滤波反射投影(FBP)、混合迭代算法(iDose4)和全迭代模型重建(IMR)3种重建技术对低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飞利浦256层CT ,收集30例怀疑肺部疾病行胸部CT平扫的患者。扫描条件:管电压80 kVp ,管电流80 mAs。所得原始数据采用FBP、iDose4、IMR_soft(L1_Body_Soft_Tissue)及IMR_routine(L1_Body_Routine)算法进行重建,重建层厚1 mm ,层间距0.5 mm。测量并记录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4分法分别对肺窗及纵隔窗进行图像质量的评估。对比分析4组3种不同重建算法的定性及定量参数。结果4组的图像噪声值分别为55.7±20.7,37.0±13.0,13.4±4.9和19.5±7.9。与FBP组相比,iDose4组、IMR_soft组及IMR_routine组3组的噪声分别降低了33.5%,75.9%,65%( P均<0.001)。IMR_soft及IMR_routine 3组的SNR及CNR均明显高于FBP组(P均<0.001)。iDose4组的SNR及CNR值高于FB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0.91)。IMR_soft及IMR_routine 2组的SNR及CNR均高于iDose4组(P均<0.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_routine组肺窗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其他3组,但与IMR_sof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_soft组纵隔窗图像质量最高,与FBP、iDose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与IMR_routin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重建算法相比较,在低剂量条件下,iDose4及IMR均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及提高图像质量,其中IM R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将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用于肺部低剂量灌注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6例接受胸部CT灌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Vp,200mAs)和B组(100kVp,100mAs),分别采用idose4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apparent 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dose图像,idose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组idose后的图像噪声、SNR、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dose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迭代重建技术进行低剂量肺部CT灌注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在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全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在平扫及肺动脉期时扫描参数相同(120kV,管电流自动调控),在主动脉期时3组管电流分别为40、30和20mAs。平扫以及肺动脉期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图像,主动脉期采用FBP和迭代重建算法(iDose4等级为1、2、3、4、5、6级)。比较肺动脉期与主动脉期有效辐射剂量的变化及气管腔内空气CT值和其标准差(SD)及信噪比(SNR)的差异。在肺窗图像上观察肺内小结构(胸膜下2cm内小血管)的显示情况并对其评分(3分评价法),记录各mAs—iDose4组的平均分,平均分〉2分为临床阅片能够接受的图像质量。结果:有效辐射剂量:肺动脉期常规剂量组为(5.84±1.41)mSv;主动脉期40InAs组为(1.49±0.70)mSv,30mAs组为(1.04±0.19)roSy,20mAs组为(0.71±0.05)mSv。气管腔CT值在不同管电流及不同重建算法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管电流组间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图像平均SD值、平均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内小结构的评分:肺动脉期图像为3分;主动脉期40mAs组内iDose4-4、5、6重建图像的平均分大于2分;30mAs组iDose4-5、6重建图像的平均分大于2分;20mAs组的iDose4-6重建图像的平均分大于2分。结论:迭代重建算法(iDose4)在胸部螺旋CT扫描的应用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40mAs采用iDose4-4重建、30mAs采用iDose4-5重建以及20mAs采用iDose4-6重建图像质量均能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应用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pre Asir-V)行腰椎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BMI 25~29间的60例拟行腰椎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0%ASIR-V重建算法组),B组(40%ASIR-V重建算法组),C组(60%ASIR-V重建算法组)。3组KV设置为120,噪声指数NI设置为10,结合自动mA调节技术,SmartmA默认为100~700,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L4-5水平各组图像感兴趣区(L4-5平面椎间盘、硬膜囊、右侧腰大肌及L4椎体松质骨)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 、椎间盘与硬膜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有效辐射剂量ED[(4.47±0.62)mSv]较A组ED[(6.66±0.84)mSv]平均降低约33% ,C组有效辐射剂量ED[(3.51±0.70)mSv]较A组平均降低约47%,B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除椎小关节,A、B、C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者间一致性很好。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扫描参数结合适当的迭代重建算法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Z-DOM),小螺距薄扫联合iDose4迭代重建对肺磨玻璃密度结节(GGN)模型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方法:对含有12个GGN仿真胸部体模行CT常规扫描,A方案为常规剂量组,参考管电流170mAs,以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B组采用Z-DOM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FBP算法重建;C方案采用Z-DOM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iDose4迭代算法重建。每种方案分别以螺距0.993、0.804、0.601、0.399进行扫描,固定管电压120kV,记录不同方案模拟GGN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时间(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方案下不同螺距模拟GGN的SD、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螺距下C方案模拟GGN的SD值低于A方案与B方案、CNR值高于A方案与B方案(P<0.05);C方案的模拟GGN主观评分高于A方案与B方案(P<0.05);B方案与C方案的辐射剂量较A方案降低(23.2%±0.8%);辐射剂量随螺距减小而降低,螺距0.399时与螺距0.993相比有效剂量(ED)降低(17.2%±0.8%);扫描时间随螺距减小而延长。结论:Z-DOM技术下对胸部仿真体模采用小螺距行CT扫描能在保证GGN图像质量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使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IR)在腹部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择因怀疑腹部血管性疾病行腹部CTA检查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A、B两组.A组采用100 kV、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采用120 kV、FBP重建.分别测量A组IR、FBP重建及B组FBP重建的平膈肌下缘水平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开口处和腹主动脉分叉处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A组IR与FBP重建及A组IR与B组FBP重建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IR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FBP重建(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FBP重建(P<0.01),CT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R的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B组FBP重建(P<0.01),两者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FBP重建相比,A组IR的ED降低40.70%.结论 低管电压IR用于腹部CTA能够提供较高质量图像且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低毫安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ASiR)在降低上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均行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噪声指数为12.0。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管电流(630mA),共18例患者;组2采用低管电流[(260~375)mA,(310.42±54.83)mA],共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70kev单能图像。组1、组2图像根据采用FBP和ASiR重建算法不同共分为四个亚组,命名为组1A、组1B和组2A、组2B。对各组间图像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噪声进行比较。记录每位患者扫描后自动生成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每位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对组1、组2之间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组2的CTDIvol为(11.55 ±2.94)mGy,明显低于组1 [(18.13±3.64)mGy,t=6.17,P<0.01]。组2的ED值为(4.48 ±1.34)mSv,较组1[(7.56 ±2.68)mSv]降低了41% (t=4.54,P<0.01)。加入50%ASiR重建后,组1B、组2B图像噪声分别较组1A、组2A降低,而SNR及CNR均有升高,均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2B的图像噪声较组1A降低,SNR及CNR升高,两组间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A与组2B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16,P>0.05)。结论:采用低毫安结合ASiR技术能够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41%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iDose 4迭代重建在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CTPA检查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管电压80kV,对比剂用量50ml,行iDose 4迭代重建;B组:管电压120kV,对比剂用量85ml,行滤波反投影重建,其余扫描条件均相同。分析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CNR、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差异(P0.05),A组肺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B组(P0.05);A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75.76%,碘摄入量减少41.18%。结论双低剂量联合iDose 4迭代重建行CTPA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4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薄层重组,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120 kV,200 mAs;B组:120 kV,150 mAs;C组:120 kV,100 mAs)后分别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组.由2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23.51±0.79) mGy,DLP(1166.38±52.78)mGy·cm,ED(17.50±0.79)mSv;A组:CTDIvol(11.78±0.38) mGy,DLP(584.68±25.47) mGy· cm,ED(8.77±0.38) mSv;B组:CTDIvol(8.34±0.13)mGy,DLP(462.87±24.76) mGy· em,ED(6.94±0.37)mSv;C组:CTDIvol(5.47±0.21) mGy,DLP(268.20±19.03)mGy·cm,ED(4.02±0.29) mSv;各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 l ~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大小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4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iDose 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 l~6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输尿管结石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情况下,在iDose6水平管电流150mAs为最低临界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3D)在头颈部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的扫描参数为120k V、300m A,经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B组为100k V、自动毫安,经AIDR3D迭代重建。对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1)客观评价:颈总动脉血管噪声值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窦及颈内动脉血管噪声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SNR及CNR值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段血管(MCA1)噪声值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颅内血管SNR及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观评价:颈总动脉评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颈动脉窦及颈内动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评分B组低于A组,但B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3)两组有效辐射剂量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辐射剂量降低约71%。结论在头颈CTA联合扫描中,使用100k V和自动毫安调节,并运用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优质血管图像的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身体体质指数(BMI)<24kg/m2的患者行头颈部双低剂量(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 I/mL)CTA检查时,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能降低辐射剂量的管电流范围。方法:将BMI<24kg/m2,行头颈部双低剂量CTA检查的61例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流200mA,43例;B组:管电流250mA,10例;C组:管电流310mA,8例。测量、计算三组患者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信号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的CT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B、C三组患者年龄和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层面CT值、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BMI<24kg/m2的患者使用头颈部双低CTA检查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降低的管电流范围是200~250m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在低剂量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小肠间质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A组和低剂量B组,将门静脉期数据作为观察对象。A组门静脉期管电压固定为120kV,B组为80kV。重组得到A1(120kV,FBP),A2(120kV,iDose4),A3(120kV,IMR),B1(80kV,FBP),B2(80kV,iDose4),B3(80kV,IMR)。测算病灶的CT值及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五分法进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并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A3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A1、A2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A1、A2组;B组评价同A组。A3、B3组评分均优于同组的FBP、iDose4组;除A1与A2组之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外,余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ED较A组降低68%。结论基于IMR技术的低剂量CT小肠造影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80 k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75例临床需要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编入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为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300 mAs,经滤波反投影(FBP)重组;B、C组为低剂量扫描,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为120kV、180 mAs,80 kV、180 mAs,采用iDose4迭代重组.对比分析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强化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两两比较,图像质量评分采用非参数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3分1例,4分24例;B组3分2例,4分23例;C组3分5例,4分20例;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2)A、B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动脉强化CT值统计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CT动脉强化值高于A组(P<0.05).(3)C组的背景噪声[(12.5±1.9)HU]高于A组[(9.0±1.6)HU](P<0.05);两组的CNR分别为(49.2±9.4)、(43.0±12.6),无统计学差异(P>0.05).(4)A、B、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925.1±48.5)、(571.4±24.2)、(164.1±7.0)mGy·cm;辐射有效剂量(ED)分别为(2.87±0.15)、(1.77±0.08)、(0.51±0.02) mS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约82.3%.结论 256 CT头颈部CTA采用低管电压(80 kV)联合迭代重组技术能提供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80 kV)、B(100 kV)、C(120 kV)3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3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及诊断信心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C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B组CTDIvol、DLP及ED较C组分别降低35.65%、34.00%及34.05%.图像质量评价结果:A、B2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C组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3组CNR、SNR值组间差异及两两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A、B2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及图像诊断信心评价整体满意,与C组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的前提下,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因此,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推荐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上肢血管内瘘造影成像中应用迭代重建时,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质量相当的最适合的低剂量水平。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研究,将150例拟行上肢内瘘血管CT造影成像(CTA)检查的患者按照同期随机原则分为常规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FBP重建,4个低辐射剂量的实验组应用正弦波图形法迭代重建,管电流分别逐级降低至常规对照组管电流(110 mAs)的70%、60%、50%和40%。取锁骨下动脉近肩关节层面以及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口相近层面作为两个感兴趣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的差异。图像质量(各组的管腔对比度、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及图像总体质量)的主观评价采用4分法,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测得77、66和55和44 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70%、55%、40%和25%。感兴趣区1中77、66和44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的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18,20.386,P<0.05);77和66 mAs组的SNR和CNR高于常规剂量组,44 mAs组低于常规剂量组;55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2中77、66和55 mAs组SNR和CNR高于常规剂量组,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34、13.818,P<0.05);44 mAs组与常规剂量组比较,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总体图像质量、图像对比度、血管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的结果,77、66和55 mAs组和常规剂量组得分较好,均≥ 3分,44 mAs组图像质量下降出现2分评价。5组图像的对比度、锐利度、主观噪声和总体图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268、14.542、15.840和11.01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55 mAs组为能够维持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组的最适合的低剂量组,曲线下面积为0.844,95%置信区间为0.705~0.982。55 mAs组有效剂量为(3.545±1.396)mSv,约为常规剂量组剂量(9.271±2.892)mSv的40%。结论 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噪声,在剂量降低为常规剂量FBP 40%的条件下仍能保持与之相当的图像质量。由此,可使患者上肢血管内瘘CT造影成像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至3.545 mSv。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联合自动管电流(Care Dose 4D)技术在腹部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3月行全腹CT检查的成年患者180例为回顾性研究对象,依据影像质量的参考毫安秒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每组60例患者,分别为250 mAs组、200 mAs组和150 mAs组,其余扫描参数和图像重建参数均相同。测量第二肝门层面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SD),对比3组患者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噪声(SD)、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结果 3组患者扫描的平扫期、动脉期及门脉期kV和mAs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5,P<0.05)。随着参考mAs的降低,3组患者选择低kV的频率逐渐增加。3组患者平扫、动脉及门脉期的CTDIvol、DLP、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1,P<0.05)。随着参考mAs的下降,辐射剂量逐渐下降,150 mAs组患者的CTDIvol、DLP、E最低。250 mAs组与200 mAs组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1,P>0.05);25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及三期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4,P<0.05);200 mAs组与150 mAs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的SNR、CNR及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95,P>0.05),门脉期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63,P<0.05)。结论 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选择适当的影像质量参考毫安秒值能在有效控制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既保证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减低辐射剂量,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