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因子-κB活化对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单核细胞(M)后对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降解,NF-κB活化及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M,分为正常对照组和LPS刺激组(LPS10μg/m l);分别在刺激前(0)、刺激后15、30m in 和1、2、4h,留取M 和细胞培养上清。检测M IκB水平和核提取物中NF-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发现,LPS刺激组IκB水平15m in 开始降低,30m in 降到最低值;NF-κB活性在30m in~4h 显著增高,峰值在刺激后1~2h;LPS刺激后1~2h,TNFα显著升高(P< 0.01),峰值在刺激后1h。NF-κB活性与TNFα含量在刺激后1h 峰值呈显著正相关(r= 0.901,P< 0.01)。结果提示, LPS可诱导M 的IκB降解和NF-κB激活。NF-κB活化后可导致TNFα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地塞米松对核因子-kB(NF-kB)的活化及α肿瘤坏死因子释放的影响,采用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IL-10和Dex干预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15和30天尾吊法模拟失重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骨髓细胞对GM-CSF反应性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TNF-α的含量,3H-TdR掺入法检测骨髓细胞对GM-CSF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模拟失重15天后,TNF-α含量有下降的趋势,30天后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15天后,骨髓细胞对GM-CSF的反应性显著下降(P<0.01),30天后,两组间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15及30天模拟失重降低免疫功能,TNF-α含量的减少可能与骨髓细胞的增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α及IL-6进行检测。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及肝硬变患者的TNFα及IL-6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慢性迁延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和IL-6在慢性肝病的发病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96份血清及96份尿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HFRS患者各期尿液及血清TNF与SIL-2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临床病程密切相关,尿液与血清变化水平有密切的正相关性(γ=0.5752,P<0.001;γ=0.5427,P<0.01),尿液中含量与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γ=0.3425,P<0.01;γ=0.4485,P<0.01),血、尿中TNF与血、尿中SIL-2R的变化呈正相关(γ=0.6425,P<0.01,γ=0.6596,P<0.01)。提示:TNF及SIL-2R是参与HFRS发病机理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6.
部队在高原越野前后RBC—SOD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海拔5000m以上地区剧烈运动前后RBC──SOD活性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51名平原青年在海拔3700和5270m处进行5公里跑步越野,越野前静息状态和越野后即刻检测RBC-SOD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t检验分组比较,结果:静息状态随海拔升高RBC-SOD活性逐步下降,5270m较3700m下降非常显著(P<0.01),HCT和ηb逐步增高,亦相差非常显著(P<0.01),PFC无显著改变。TK在3700m较1400m增加非常显著(P<0.01),5270m较3700m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TFL随海拔升高增加非常显著或增加显著(P<0.01或P<0.05),MST虽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越野后即刻较越野前,海拔3700mRBC-SOD、ηb、TFL显著降低(P<0.05),MST降低非常显著(P<0.01)。海拔5270mRBC-SOD和ηb降低非常显著(P<0.01),其它指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随海拔升高RBC-SOD活性降低,血液粘度增高;剧烈运动后RBC-SOD进一步降低,血液粘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作期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及正常人各20例,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γ-干扰素(IFN-γ)活性及其血清IgE总浓度。结果表明,发作期哮喘组IL-4和IgE均明显高于COPD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IL-4和IFN-γ及IFN-γ与IgE均呈负相关(r=-0.48,-0.75;P<0.05,0.001)。而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IL-4和IgE无显著差异(P>0.05)。3组之间IFN-γ活性亦无差异(P>0.05)。提示IL-4和IFN-γ之间的相互平衡是哮喘发病过程中血清IgE浓度调节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kB活化对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单核细胞(M)后对核因子-kB抑制蛋白降解,NF-kB活化及α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M,分为正常对照组和LPS刺激组,分别在刺激前(0),刺激后15、30min和1、2、4h,留取M和细胞培养上清。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活性炭、大孔树脂AmberliteXAD-7血液灌流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表明:活性炭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P<0.01),而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降低作用不明显。AmberliteXAD-7灌流组LPS、IL-1水平与假灌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NF水平明显低于假灌流组(P<0.05)。在开始灌流后3h,两个治疗组的收缩压均较假灌流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活性炭、树脂血液灌流组存活时间与假灌流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LPS攻击后6h,活杀大鼠进行病理检查,两个治疗组肺、肠、肾、肝等脏器损害较轻。由此提示,通过体外血液灌流清除循环中致病递质可能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另一有价值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失血性休克对内毒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了大观察失血性休克(HS)条件下小剂量内毒素(LPS,1μg/kg)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生作用及其细胞来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LPS后90min,HS+LPS组血浆TNFα水平分别较HS组高20倍(P〈0.01),较LPS组高2.7倍(P〈0.05)。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复苏后即刻,外周血白细胞(PWBC)体外产生TNFα的能力明显受抑,分别较休克前和假手术组低55.8%和36.5%  相似文献   

11.
李红燕  赵杰 《武警医学》1997,8(6):320-322
为探讨IL-6、TNF-α和IFN-α在化疗中的变化,测定20例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FN-α活性,结果显示:与化疗前相比,化疗此3者活性逐渐下降,第14d时IL-6下降至最低;第12d时TNF-α、IFN-α下降至最低(P〈0.01)。随着化疗时间延长,IL-6逐渐恢复正常,TNF-α、INF-α的活性也逐渐升高,且三者的变化与白细胞值的变化呈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活性炭、大孔树脂Amberlite XAD-7血液灌流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表明:活性炭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内毒素(IL-1)水平(P〈0.01),而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降低作用不明显。Amberlite XAD-7灌流组LPS、IL-1水平与假灌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NF水平明显低于假灌流组(P〈0.05)。在开始灌流后3h,两个治疗组的收缩压均较假灌流组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EBO对家兔内毒素血症血液粘度和TNF-α的影响。方法:利用LBY-N6型血液粘度计测定在115s^-1和10s^-1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注射内毒素前后血液粘度相比P〉0.05。对照组注射内毒素前后血液粘度相比P〈0.01。内毒素血症TNF-α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MEBO可改善内毒素血症血液粘度,可降低内毒素血症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50只兔的100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1)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牛脱蛋白骨(bDPB)和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2)bBMP和bDPB;(3)rhTNFα和bDPB;(4)bDPB。植入后第1、2、4、6、8周行组织学检查及X线摄片;植入后第10天、42天行35S和45Ca液闪计数以及灰重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材料复合物较两种材料复合物成骨更好,而后者又较单一的bDPB成骨好(P<0.01)。全部移植材料均与受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TNFα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能减轻免疫反应及在低浓度情况下有刺激成骨作用。我们认为:载体、骨诱导因子和生长因子的组合是构成具有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理想模式,而BMP、DPB和TNFα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γ干扰素(IFN)对胃癌细胞(SGC7901)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的影响及与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协同抗肿瘤的机制,以125ITNFm为配体,用放射受体分析法研究γIFN对SGC7901细胞TNF受体表达及与TNFm内化和降解的影响。并用MTT法研究γIFN与TNFm协同抗肿瘤作用。结果:γIFN使SGC7901细胞TNF受体的数量由056×10-11nmol/细胞增至094×10-11nmol/细胞,而对受体的亲和力无影响(Kd为278×10-11和264×10-10mol/L,t=12,P>05);γIFN可明显增加TNFm内化和降解的绝对数量,而对其比率无影响。γIFN使TNFm对SGC7901细胞的最大杀伤率达到96%(t=52,P<001)。提示:γIFN通过上调TNF受体而加强TNFm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κB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κB ,NF-κB)是一种能与多种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中的κB序列位点发生特异结合的核转录因子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受感染、创伤、氧化应激、内毒素(LPS)、细胞因子等多种刺激活化后 ,能促进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等基因转录。而这些刺激因素及其调控的基因表达产物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就NF -κB的生物学特征、活化调节及其与MODS的关系等方面做…  相似文献   

17.
高原汽车兵体内Hb和SOD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急性重复缺氧对机体内血红蛋白(H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方法:在同一人群中选择某部担负喀喇昆仑山运输任务的驾驶员24 人,在高原完成全年运输任务的前、中、后进行Hb、血清总(T- SOD)、铜锌(CuZn- SOD)、红细胞(RBC- SOD)和尿液(U- SOD)含量的检测。结果:运输中较运输前Hb 增加非常显著(P< 0.01),RB- SOD、CuZn- SOD和T- SOD、U- SOD的活性降低差异显著和非常显著(P< 0.05和P< 0.01)。运输结束后较运输中Hb 降低均差异显著(P< 0.01),T-SOD、U- SOD和RBC- SOD的活性逐渐降低有非显著和显著差异(P< 0.01 或P<0.05)。运输结束后较运输前的RBC- SOD、T- SOD、CuZn- SOD、U- SOD活性降低相差非常显著(P< 0.01),而Hb 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急性重复缺氧是影响体内Hb 和SOD含量的变化及造成自由基对机体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循环血液(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ILIB)治疗34例脑梗塞病人,并与30例非ILIB治疗的脑梗塞病人作对照。结果有效率达97%,明显高于对照组,ILIB治疗后能降低血粘度,其中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P<0.01);能够对抗氧自由基,3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rrum-containingSOD,FeSOD)、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omese-containingSOD,MnSOD)、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andZinc-containingSOD,CuZn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FeSOD及CuZnSOD高于对照组(P<0.05);还能降低具有神经毒性的血浆中分子物质(MiddleMolecularSubstances,MMS)水平(P<0.01),且低于对照组。表明ILIB对防治脑梗塞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急性脑缺血时血与脑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作用。方法46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假手术组颈部正中切口,分离两侧颈总动脉;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对缺血不同时相血清、脑皮层和丘脑组织中的NO、SOD和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脑缺血10分钟血清、脑组织NO浓度增高,30分钟血清和脑组织中NO浓度最高,于60分钟血清和脑组织中NO浓度下降至脑缺血10分钟时的水平;而缺血180分钟血清和脑组织中NO浓度最低,并于360分钟后血清和脑组织中NO浓度回升,且较对照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10,30与60分钟大鼠血清、脑组织中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01)。脑缺血30,60,180与360分钟,大鼠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和P<0.001);而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和P<0.001)。结论脑缺血时间越长SOD酶活力越低而MDA含量越高,长时间将大量产生释放具有神经毒性及细胞毒性作用的NO,可引起神经元死亡及细胞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后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循环血内皮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有利于颅脑外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撞击损伤模型.伤后测定循环血内皮细胞(CEC)数和BB型肌酸磷酸激酶(CK-BB)活性,24小时活杀后测脑含水量.结果:伤后损伤组血浆CK总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伤后0.5、2、24小时最为显著(P<0.01).脑脊液(CSF)中CK-BB活性于伤后0.5小时即有显著升高,但血浆CK-BB此时未见升高.伤后2小时无论CSF和血浆CK-BB均达峰值,CSF-CK-BB较血浆CK-BB升高更为明显(P<0.01).伤后8小时和24小时CSF-CK-BB虽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值(P<0.01),而血浆CK-BB已回至正常水平.CEC计数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脑水含量伤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CEC计数和C-BB活性测定在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SF-CK-BB活性变化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