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2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52例)、FHR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8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PFNA组(54.4±12.2)min,FHR组(63.1±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PFNA组(124±36)m L明显少于FHR组(232±63)m L,隐性失血量PFNA组(523±264)m L明显少于FHR组(668±28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FHR组(术后1个月64.78±7.14,术后3个月76.36±8.35)均优于PFNA组(术后1个月47.25±10.24,术后3个月64.43±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F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结论 PFNA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也是一种良好的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相同分型、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不同特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乌鲁木齐兵团医院创伤骨科分别接受股骨近端解剖钢板、髋动力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A组,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Gamma钉B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共121例,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统计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随访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数据.结果:针对改进的EVENS不同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与B组比较在改进的EVENS分型Ⅰ、Ⅱ型中髓内与髓外内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在改进EVENS评分Ⅲ、Ⅳ型中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髓内和髓外固定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使用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7月采用MTDHS和DHS分组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问骨折42例.根据Evans分型:MTDHS组Ⅲ型16例,Ⅳ型6例;DHS组Ⅲ型15例,Ⅳ型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3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DHS组20例,平均76.4分,MTDHS组22例,平均89.8分.MTDH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结论 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0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67~97岁,平均78.5岁.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29.6±7.5)min,术中出血量(150.5±40.2)ml,骨折愈合时间(9.1±2.2)周.3例早期出现大腿近端疼痛,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余患者皆获满意疗效.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得分为(88.5±6.3)分.结论 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肥胖患者股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5例肥胖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2.54±10.32)岁。依据不同的PFNA手术操作体位划分仰卧组(16例)及侧卧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并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髋功能。结果侧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均分别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患髋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采用侧卧位PFNA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采用仰卧位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Gamma钉疗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2月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髓内钉组),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与Gamma钉治疗的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钉组)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 结果:髓内钉组患者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满意,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小于Gamma钉组,髋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高于Gamma钉组. 结论: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侧卧位下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与平卧位牵引床上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9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配对设计方法分为侧卧组31例和平卧组31例。比较两种方法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两组间Harri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组手术时间[(1.116±0.174)h和术中出血量(64.516±40.235)m L]均明显优于平卧组[(1.321±0.403)h,(108.387±49.806)m L,P0.05]。结论侧卧位下手法闭合PFNA内固定手术可满足骨折复位要求,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稳定型(Evans分型1组及Ⅰ型2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LP组(21例)和PFNA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骨折愈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短于PFLP组[(10.80±2.93)周vs.(15.14±2.10)周、(5.33±3.24)周vs.(8.38±2.6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PFNA组少于PFLP组[(206.67±62.18)m L vs.(296.67±98.9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达7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PFNA与PFLP均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优秀内固定选择,但PFNA术中出血较少,术后恢复更快,更适用于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岁。采用PFNA治疗27例,Gamma钉24例,解剖板治疗17例,对三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Gamma钉组、解剖板组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FNA组与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00±14.00)min、(70.00±16.00)min,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解剖板(91.00±11.00)min;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9.11±24.58)m L,明显少于Gamma钉组(188.38±16.53)m L和解剖板组(233.74±11.06)m L。结论 PFNA、Gamma钉和解剖板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和Gamma钉较解剖板手术时间短,PFNA手术方式较另外两种术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向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外侧壁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采用反向LISS和PFNA治疗的3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PFNA组20例,反向LISS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美国麻醉学会(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日,术前、术后及术后10个月随访颈干角角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0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1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折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切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颈干角、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向LISS及PFNA治疗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都比较理想,均为较好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与其亚洲改进型(PFNAⅡ)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随访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完成的53例65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4.5个月。PFNA治疗组22例,PFNAⅡ组31例。记录并比较其年龄,骨折类型(AO分型),术前合并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后首次行走时间,测量术后初次X线片检查的尖顶距(TAD)并记录术后2周Harris评分;随访记录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大腿疼痛情况及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及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PFNAⅡ组手术持续时间低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NA组,术后12个月大腿疼痛明显低于PFNA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其余各项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PFNAⅡ均可实现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固定;PFNAⅡ操作更为顺畅,可有效降低术后大腿疼痛发生率,更适合身材相对瘦小的亚洲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将62例不稳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关节组)和DHS内固定(螺钉组)各31例,经随访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58例患者获随访(关节组28例,螺钉组30例),随访时间13~49个月,平均80岁.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关节组(76.07±6.29)min,螺钉组(117.50±8.88)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关节组(305.36±34.26)ml,螺钉组(431.67±53.31)ml(P<0.05);并发症:关节组3例,螺钉组10例(P<0.05);髋关节功能评定(Harris评分法):关节组(85.46±3.05)分,螺钉组(79.73±2.57)分(P>0.05).结论 DHS内固定仍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术式之一;对于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出血较少,下地时间较早,并发症较少,但不能取代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股骨近端防旋转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DHS组和PFNA组,每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结果:手术时间PFNA组(80.35±34.92)rmin短于DHS组(95.54±23.42)min,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PFNA组(234.82±82.31)ml明显少于DHS组(385.71±312.34)ml,有统计学意义;完全负重时间PFNA组(68.73±15.98)d明显短于DHS组(81.92±34.92)d;9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三个月PFNA组明显高于DHS组(P<0.05).DHS并发症发生率(12.67%)高于PFNA组(4.16%).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较DHS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便于早期下地活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吴吉林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74-1077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转予间骨折的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7例)和DHS(4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近端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多于DHS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锁定钢板组出现2例锁定螺钉进入髋关节的并发症,DHS组出现1例髋内翻、1例头钉拔出.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与DHS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骨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将48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A组,将60例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74.46±15.23)min,短于A组的(98.12±20.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4.57±3.39)d,长于A组的(4.81±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量为(115.73±25.83)ml,少于A组的(365.34±125.8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0.72±4.93)d、(18.98±5.6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93.8%(45/48),B组为91.7%(55/6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3/48),B组为8.3%(5/6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离床负重时间短,利于功能恢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则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旋导片系统(DHS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科治疗的68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12~35(23.5±2.3)个月。68例中DHS组37例,DHSA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DHSA组无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DHSA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DHSA与DHS均可实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而DHSA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物可填压松质骨,切出率低,抗旋转,固定可靠,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驻马店段庄孙全贵骨科医院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9.631、22.162,P均<0.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助行器辅助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7.842、12.135、43.875、18.229,P均<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9.246,P<0.001),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38,P<0.001);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2%,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3%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08例,其中A2型63例,A3型45例,分别行Gamma 3髓内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等手术治疗,并分别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离床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活动情况经随访1年,无一例骨不连或异位骨化,髋关节活动尚可。每组病人均于术后4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Gamma 3组、PFN组与PFN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2%、94.8%与97.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PFNA和Gamma 3均可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安全可靠的内固定,且并发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取我科2008年6月~2013年6月因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弃拐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水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和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L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骨水泥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LCP组,P0.05;骨水泥组的术后弃拐时间显著短于LCP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风险小,患者术后恢复佳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