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制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并测试其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人胫骨下段的解剖特征,自行研制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选用6对(左、右侧)新鲜尸体胫骨标本制作骨折内固定模型,随机分A组(普通胫骨下段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和B组(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解剖型钢板固定),每组6例.测试在858 Mini Bionix试验机上进行.对两组内固定模型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四点弯曲和扭转力学试验,比较两种内固定的刚度.结果 钢板外形与胫骨下段匹配,自锁螺钉术中可调角度最大可达30.,安装方便.内固定模型测定:(1)压缩刚度:A组( 557.53±20.72) N/mm,B组(562.80±28.26 )N/mm;(2)四点弯曲刚度:A组(268.02±36.77) N/mm,B组(265.76±27.21) N/mm; (3)扭转刚度:A组(0.28±0.01 )Nm/deg,B组(0.29±0.02) Nm/deg.A、B两组三项测试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角度自锁式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与国人胫骨下段形态匹配,自锁螺钉术中可调角度最大可达30.,安装方便.其生物力学性能与临床现用的胫骨下段固定角度锁定钢板相当,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2.
改良AO外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构型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怎样选择合理的临床构型,以提高外固定器的使用效能。方法对改良AO外固定器进行了5种构型的刚度、屈服点测试,检测指标为抗轴向压力、扭转力、前后弯曲力和侧方弯曲力。结果在综合指标方面,单杆单边式构型(HF1)最差,三角式构型(DF)较好,半环式构型(RF)最佳。双杆单边式构型(HF2)在抗轴向压力、前后弯曲力方面较突出,双边式构型(BF)在抗扭转力、侧方弯曲力方面较突出。结论HF2较好地结合了临床和机械性能,适合于大多数稳定与不稳定的胫骨骨折治疗;RF结构虽较复杂,但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胫骨骨折治疗,特别是近关节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12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尸体股骨制成横断骨折,骨折间隙为1 cm,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每对随机选取一根用PC-LCP固定,另一根用DCP固定。进行前后四点弯曲、轴向压缩及扭转实验,得到相应的弯曲、压缩和扭转刚度。结果 PC-LCP固定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干骨折后的弯曲刚度强于DCP的83.3%、压缩刚度强于DCP的76.5%及扭转刚度强于DCP的18.7%,前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接骨板PC-LCP固定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DC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其使用经验. 方法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对38例胫骨Plafond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通过韧带牵拉整复作用协助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及一定程度的关节面复位,结合经皮间接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关节面重建,对干骺端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术后早期松开外固定架的铰链锻炼踝关节功能,并通过外固定架的轴向动力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结果骨折复位质量采用Burwell和Charnley标准评价,34例优,4例一般.平均随访时间32.9周(8~96周).术后平均22.8 d(2 d~16周)松开铰链开始活动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8周(8~54周),延迟愈合3例,胫、腓骨不愈合各1例,畸形愈合1例.患侧踝关节背伸5°~35°,平均18.2°;跖屈5°~30°,平均14.7°.伤口裂开1例,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针道感染12例,松动9例.21例出现踝关节活动后疼痛.10例出现患侧下肢短缩. 结论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提高了骨折愈合率,获得了良好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5具新鲜冰冻成年尸体胫骨上端及匹配的股骨下端标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1具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24具均造成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具,后侧分别采用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A组)、"T"形钢板(B组)、直型重建钢板(C组)固定,后两组为对照组,测试各组钢板的强度、刚度、扭转生物力学及失效载荷性能.结果 试验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强度和刚度超过N组(P>0.05),在扭转生物力学性能上接近N组(P>0.05);试验组在强度、刚度、扭转生物力学性能和失效载荷性能优于B、C组(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型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及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材料好,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固定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髓内扩张自锁钉(IESN)和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2005年9月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41例,与38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0个月,平均15.4个月,IESN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发热时间和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5min,2.3d,21d,9.5周,外固定架组分别为63min,3.2d,27d,13.2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75,2.712,2.874,2.869,P均<0.01);IESN组无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而外固定架组出现9例感染,7例畸形愈合。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断端血运,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MN)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7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MN组(38例)和MIPPO组(38例),采用Mazur评分评价两组术后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率。2014年2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新鲜成人踝关节标本10具,建立胫骨中下段骨折模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分别采用IMN和MIPPO两种方法固定,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轴向压缩实验以及扭转强度实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内固定失败状况,IMN组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2例,愈合时间平均(13.6±2.1)周;MIPPO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3±1.7)周。术后1年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O组弯曲偏移量、轴向压缩偏移量和扭转角度均大于IMN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与IMN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各有利弊,MIPPO可减轻手术创伤,但力学性能不如IMN,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结合不同的皮瓣和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骨干骨折的经验.方法 1990-2007年,共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190例,其中GustiloⅢB型160例,GustiloⅢC型30例.男16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岁.交通伤132例,机器压砸伤32例,石块砸伤26例.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清创、植皮、各种组织瓣(游离胸脐皮瓣2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筋膜皮瓣26例,腓肠肌内、外头肌皮瓣22例)、各种外固定架(半环架84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2例,AO外固定架12例,潍坊三维外固定架42例,组合式外固定架40例).平均随访7.3年.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186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84例半环架为7.5个月,8例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11.2个月,12例AO外固定架8.5个月,42例潍坊三维外固定架8.1个月,40例组合式外固定架7.8个月.除半环架外,其他外固定架都需植骨.4例骨折未愈合,为单边轴动力外固定架固定后发生骨髓炎,经再次手术后愈合.最近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无患肢疼痛.结论 皮瓣与外固定架结合是治疗GustiloⅢB和GustiloⅢC型胫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胚骨动力型交锁髓内钉与静力型交锁髓内钉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方法:将胫骨标本制成四组实验模型。甲组:动力固定,粉碎性骨折;乙组:动力固定,斜形骨折;丙组:动力固定,横断骨折;丁组:静力固定,粉碎性骨折。将各级标本进行轴向加压试验及扭转试验。结果:各组压缩试验相差显著,扭转试验相差不显著,压缩试验曲线表明用新型胚骨动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后抗压能力强,骨折端有一定应力存在。结论:胚骨动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良好,骨折端有压应力存在,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胫骨骨折占全身各部位骨折的10%。对于胫骨骨折治疗方法主要有钢板内固定、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及髓内针内固定等。由于胫骨前方软组织菲薄及生理弧度的存在,钢板及外固定架等固定方法均存在各自的弊端。2001年2月以来,我院采用自锁加压髓内针在非透视条件下治疗胫骨骨折18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胫骨多段骨折是一种有高能量暴力引起的不稳定的骨折,常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治疗较为困难并且存在不少争议,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0月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51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股骨干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股骨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软件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采用三维反求技术获得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三维模型。模型装配后,采用ANSYS软件模拟在“四点”前后弯曲、轴向压缩和扭转3种不同受力情况下,股骨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系统在“四点”前后弯曲条件下,股骨螺孔处的最大应力集中于最远端螺孔处;而接骨板应力集中于边缘。(2)系统受到15Nm的扭转载荷时,股骨干骨折线两端螺孔应力分布较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现象;而接骨板应力集中于靠近骨折线的中间两个螺孔处。结论在“四点”前后弯曲、轴向压缩和扭转3种载荷下,接骨板上应力集中的区域位于板边缘或者中间,而股骨的应力都集中在骨折位点中问的螺孔或最远的两个螺孔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通过手术治疗的累及胫骨近、远端骨折的42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胫骨干骨折均为C2型(多段骨折)、C3型(不规则)骨折;累及踝关节19例,累及膝关节23例;手术采用简单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及单纯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42例患者全部获随访,功能满意35例(83%),可6例(14%),不满意1例(2%)。结论 通过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可使合并髁部骨折的胫骨干复杂(C2、C3型)骨折最大限度地恢复胫骨与腓骨骨的相对长度、胫骨管状结构重建、关节面的平整、膝-踝关节面的平行对称关系,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膝、踝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开放性胫骨骨折的3种固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3种固定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从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方法。方法 将收治的228例分为3组:分别用扩髓交锁髓内钉(A组)、非扩髓带锁髓内钉(B组)、分阶段多功能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C组)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4~58个月,术后深部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别;术后患肢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A、B组较C组明显少;C组的关节活动优良率略低于A、B组。结论 两种髓内钉固定法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效果均佳,分阶段多功能外固定架和石膏外固定次之。  相似文献   

15.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架在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及方法 ,分析 1 7例此类骨折的治疗结果 ,阐述有限内固定加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1996年~2000年底用单边及半环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48例,其中单边外固定治疗32例,半环槽16例;47例愈合,1例术后骨不连,改行其它术式后愈合.该术式用于严重开放性、粉碎性、伴有大范围软组织伤的胫腓骨骨折治疗可收到其他手术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防旋加压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研制出防旋加压髓内钉(anti-rotation and compression intramedullary nail,ACIN)。将14例成人股骨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制成中下1/3骨折模型,一组置入ACIN,另一组置入梅花针,在MTS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SWD-10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比较ACIN与梅花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临床应用30例,均为新鲜骨折,含股骨干上段、中段、中下及下1/3部位的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全部病例采用开放置入髓内针的方法。结果 ACIN固定组最大扭矩、扭转刚度、正前向及外侧向弯曲刚度均明显优于梅花针固定组(P<0.01)。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Klemm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总优良率100%。结论(1)ACIN设计合理,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抗骨折部弯曲及扭转的能力能够满足临床需要。(2)手术操作简单,术中不需X线机监视,便于推广。(3)ACIN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4)扩大了髓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3种术式疗效分析,探索不同情况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并浅析影响胫骨Pilon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8例单侧胫骨Pilon骨折分别行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A组)、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Orthofix公司单侧带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C组)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0个月。手术疗效用经Mazur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4例,町6例,差8例,优良率63.2%。结论 如果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时机,此3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均有较好疗效。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除骨折类型、胫骨关节面的复位质量、腓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移植骨填充及适宜固定物的选择等外,还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把握、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旋加压髓内针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方法研制出防旋加压髓内针(anti-rotationandcompressionintramedullarynail,ACIN)。将14根成人股骨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制成中下1/3骨折模型,一组置入ACIN,另一组置入梅花针,在MTS试验机上进行扭转试验,SWD-10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比较ACIN与梅花针的生物力学性能。临床应用30例,均为新鲜骨折,含股骨干上段、中段、中下及下1/3部位的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全部病例采用开放置入髓内针的方法。结果ACIN固定组最大扭矩、扭转刚度、正前向及外侧向弯曲刚度均明显优于梅花针固定组(P<0.01)。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Klemm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总优良率100%。结论(1)ACIN设计合理,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抗骨折部弯曲及扭转的能力能够满足临床需要。(2)手术操作简单,术中不需X线机监视,便于推广。(3)ACIN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4)扩大了髓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35例。给予A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给予B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轴向压缩偏移量、弯曲偏移量、扭转角度。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4.28±41.56)min、(361.52±35.76)ml、(5.13±0.42)个月,均明显少于A组的(102.1±45.82)min、(413.62±38.74)ml、(6.68±0.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优、良、中、差分别为31(88.6%)、3(8.6%)、1(2.8%)、0(0)例,B组分别为32(91.4%)、2(5.8%)、1(2.8%)、0(0)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轴向压缩偏移量、弯曲偏移量、扭转角度分别为(3.01±1.07)mm、(2.09±1.18)mm、(2.59±0.77)°,均明显少于A组的(4.65±1.53)mm、(4.17±1.20)mm、(3.7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AO-C型长骨复杂性骨折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具有稳定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