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烟雾病的CT平扫及CT血管成像(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方法12例烟雾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CTA检查,在ADW4.4(或4.5)工作站上做最大密度投影(MIP)、多面重建(MRP)、容积重现(VR)。结果本组12例,平均年龄(43±25)岁,缺血型4例、其中2例表现为多发脑梗死,1例表现为腔梗、1例表现为软化灶,出血型8例,脑实质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远段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一侧颈内动脉C3~5段明显狭窄1例,一侧大脑前动脉A1及M1段狭窄4例,双侧大脑前A1段,双侧中动脉M1段及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闭塞4例,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闭塞3例,12例患者有10例见到颅底异常血管网。结论MS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64层脑CTA检查,在HPXW 6600工作站上行VR、MPR、MIP、CPR。结果:64层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后循环、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情况,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64层CT利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闭塞及狭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为诊断烟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诊断烟雾病方面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方搜集我院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为烟雾病的23例患者,分析动态容积增强扫描所得图像经4D-数字减影(4D-DSA)、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后的影像特点及平扫情况。结果 22例烟雾病患者320排CT平扫中多数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动态容积增强扫描血管成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末段及大脑前、中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颅底动脉环处见细小、杂乱、迂曲代偿血管网。结论 320层动态容积CT能从多方面显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情况,4D-DSA能很好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的狭窄情况及良好显示动态循环情况,能够作为烟雾病诊断的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在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烟雾病患者均行16层CT平扫和16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6层CT平扫显示脑梗死8例,脑出血7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6例,脑实质未见异常2例。16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5例DSA表现与16SCTA结果一致。结论16SCTA可以清晰显示烟雾病病变血管的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CT平扫和MSCTA检查,在ADW4.2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M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7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改变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重建图像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可为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烟雾病病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6~71岁.对病例患者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平扫CT表现为15例患者颅内若干部位呈见出血灶.7例出现梗死灶,8例出现脑萎缩,2例正常.CTA显示18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血管闭塞或狭窄,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局部或全程显示不清,其走行区及周围见较多细小侧支循环血管影,6例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单侧大脑前及中动脉显示不清.18例见较为典型的颅底动脉环周围纤细、烟雾状迂曲血管,3例烟雾状血管较少显示,3例VR重建血管网显示效果一般,但是,经过调整VR透明值,便得以清楚显示血管网.VR重建技术对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其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效果显著,显示侧支和细小血管效果不如MIP和MPR.结论 通过CTA可较为清晰地显示颅底异常的脑血管网,颅内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近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的特征.在诊疗烟雾病过程时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可为临床诊治和预后评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MSCTA表现为①本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20例,单侧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5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7例,单侧3例;双侧颞浅动脉狭窄2例,单侧3例。②脑底动脉环、基底节区及病变血管周围异常增生血管网形成28例。③侧支代偿供血:大脑后动脉扩张形成软脑膜吻合支代偿22例;前交通动脉增粗,由健侧代偿供血10例;眼动脉扩张5例;颈外动脉分支动脉扩张形成穿膜支与颅内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④合并脑动脉瘤形成11例。⑤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15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及5例脑室出血患者均见异常增生血管网;6例脑叶出血患者见软脑膜侧支代偿丰富,其中1例枕叶出血与大脑后动脉瘤破裂有关。结论:MMD出血以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出血多见。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的侧支代偿动脉及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20层CT动态容积扫描技术在烟雾病侧支循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3例经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烟雾病患者的320层CT扫描图像,并结合病史、DSA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烟雾病患者320层CT动态容积扫描时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底动脉环处见细小、杂乱、迂曲代偿血管网.烟雾病侧支循环途径包括willis环(6例)、眼动脉(4例)、颅底烟雾动脉(23例)、软脑膜吻合动脉(4例)、颈外动脉分支(9例)等.结论 320层CT动态容积扫描技术能显示烟雾病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特别能良好显示来源于颈外动脉的侧支循环,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发病后6h内行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CTA),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并将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分类统计,评价CTA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结果 6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例可见大脑中动脉主干征,其余71例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A显示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4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3例,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重度狭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例,CTA未见异常32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中能及时确定导致脑梗塞的责任血管,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