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飞 《人民军医》1995,(4):16-17
登革热(DF)及登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至少在8个亚洲国家成为儿童入院和死亡的十种原因之一。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求快速、简便、实效、价廉的实验方法以期达到早期确诊,及时控制疫情。在血清学诊断方面,除继续使用过去一些方法外,还发展了许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班往抑制试验(HI)目前仍然是WHO作为登革病毒(DEN)感染的一种血清学分型的标准方法。根据WHO标准:起病后第4天的第1份血清HI抗体效价<1:20,第2份(相隔川)血清m抗体效价较第1份血清4…  相似文献   

2.
登革2型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登革2型病毒参考株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1000作用下进行融合,获得了10株分泌抗登革2型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有4株杂交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对登革2型病毒是型特异的;2株对登革1型有交叉反应;1株对登革3型有交叉反应;1株对登革4型有交叉反应;另2株为黄病毒属特异的。经补体结合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有2个单克隆抗体是黄病毒属血凝抑制特异的。这10个单克隆抗体对登革热的诊断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登革热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登革热 (DF)的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 ,主要由伊蚊传播 ,我国严重流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朝韩江三角洲地区 ,病毒分离是确诊DF最可靠的方法 ,MAC ELISA和PCR对早期诊断价值大 ,预防DF流行只能从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正>登革热是怎么回事?登革热是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或埃及伊蚊叮咬人来传播登革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它形象地描绘了患者由于感染疾病而发生高热、关节疼痛,因而走路时步履蹒跚、步态夸张的样子。登革热有下述3种典型症状:发热多数患者起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至39℃或以上。部分病人于第3~4天体温降至正常,1~2天后又再次升高。疼痛患者剧烈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骨骼、关节及肌肉疼痛,少数病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我国登革2型04株包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与登革1、3、4型及其它2型毒株如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候选疫苗株S1以及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M2(登革休克综合征)。 M3(登革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_2-04株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NGC,JAM和S1的同源性分别为95.0%、97.4%和90.0%;与M1、M2、M3的同源性分别为93.3%、92.1%和94.3%;与其它登革血清型的同源性大约为65%。登革2型04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NGC、JAM、S1、M1、M2、M3的类似性分别为96.8%、97.2%、91.4%、95%、95.6%和94.3%。与其它登革血清型氨基酸类似性大约为62%~68%;与其它黄病毒的类似性范围为43%~47%。推断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7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及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是近30年来危害最严重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急剧上升,但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本文回顾了登革传统减毒疫苗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近年来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登革新型减毒疫苗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用空斑中和试验鉴定登革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革热是主要虫媒病毒传染病之一,自1978年以来,在我国不断有暴发流行,且已分离病毒成功。但由于黄病毒属病毒之间及登革4个型之间的抗原性交叉比较明显,登革热的病原诊断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相互参照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登革热是东南亚地区由虫媒病毒引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在登革病毒1—4型中,以4型病毒引起的病情最严重,出血型病例多,病死率高。我国在1978—1980年间,曾连续发生了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在病原诊断中,用白纹伊蚊C6/36细胞大大提高了病毒分离率,但在鉴定分型中,因交叉反应明显造成困难。由于登革病毒具有型间和组间的共同抗原,故用一般的动物免疫血清或免疫腹水进行鉴定分型时,交叉反应难以克服。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能够制备出对病毒单一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交叉问题。国外已有登革3型和2型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报导。为了平时和战时提供登革病毒型特异的诊断制剂,解决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的流行地区,对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典型病例,诊断并无困难,而对轻型病例的诊断,却可遇到一定困难。另方面,在非流行区,如对输入性病例(无论是典型的抑或是非典型的)警惕不够,颇易被误诊。一、登革热的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在伊蚊拿生的季节,发病前15d内在流行地区有居住或逗留史,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至于是否有伊蚊叮咬史,并不是肯定或否定诊断的依据。2.临床资料:(1)发热几乎是必有的症状,但热度高低不~(38~40C者居多),热程5~则不等。如有马鞍型体温曲线,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可是有此热型者不足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病传播迅速,常引起大规模流行,短期内发病可达百万人以上。由于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故部队无论平时或战时均应注意对本病的预防。流行病学一、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本病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6O多个国家有本病的流行,至少有15亿人口受威胁。近年本病在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的一些国家流行,发病率很高,且从1954年以来,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出现一种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病死率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40年代初,在…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北海市是北部湾一重要港口,有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又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越南和1978年暴发登革热流行的广东佛山市相距不远,人员船只往来频繁,尤其近年越南反华,大批华侨涌入该地,很可能将登革传染源输入,引起本病暴发或流行。此外,北海市地处国防前线,查清有无登革病毒传播,做好预防工作,不仅对本地居民健康和建设事业,在军事上也有重要意义。故1980年6—9月我们在  相似文献   

12.
利用补体结合试验(CF)和血凝抑制试验(HI)对83份免疫荧光阳性的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了鉴定,11份CF阳性,8份HI阳性。登革1型和4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仅有CF活性,其中4F_7和4F_9滴度达到1:20480~1:40960,并且为CF型特异。而登革2型和3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则仅有HI活性,除3D_4为HI型特异外,其余均为HI属特异,与其他黄病毒属抗原有明显交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04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和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血2(登革休克综合征)、M3(登革热)同源性分别是95.8%、94.6%、97.5%、925%、92.7%和93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4.3%、94.3%、96.0%、93.7%、93.7%和91.5%,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相似文献   

14.
登革病毒prM蛋白免疫学性质的初步研究韩照中,杨佩英,秦鄂德,于曼,孙蕾,徐品芳(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所北京100850)登革病毒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证。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登革疫苗研制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登革...  相似文献   

15.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F/DHF)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蚊传播病毒性疾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理解机体天然免疫应答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是感染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关键性的阶段,其过程所涉及的细胞蛋白鉴定与机制大部分仍然未知.间质性树突细胞(DCs)是登革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也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抗登革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病毒感染早期.NK细胞分泌的Ⅰ型干扰素(IFN)非常重要.机体内有两个应答登革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通道,其中一个信号通道利用Toll样受体(TLR)家族成员,探测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的内涵体病毒,通过信号蛋白诱导IFN产生,并最终活化NF-κB,IRF7、IRF5等转录因子,另一个抗病毒通道则以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作为细胞内识别病毒dsRNA的受体.但RNAi天然免疫通道在人类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制备登革热抗原的方法(庶糖-丙酮法)较烦,并需一定设备,在基层卫生单位不易办到。我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登革热技术顾问委员会及 Chan的报告,用碱性硼酸绥冲液成功地制备出登革1~3型血凝抗原,并放普通冰箱观察了其稳定性。试验所用的登革热病毒1~4型分别是夏威夷株鼠传23代:新几内亚 B 株鼠传43  相似文献   

17.
登革病毒感染可引起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nonstructural protein1),在病毒感染、复制及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几种蚊虫对登革病毒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蚊体感染率和涎腺感染率为指标,比较了我国6株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和海南株埃及伊蚊(Ae aegypti)对登革2(DEN-2)型病毒的媒介效能。埃及伊蚊的涎腺感染率显著高于各株白纹伊蚊的总涎腺感染率。蚊体感染率则以上海株白纹伊蚊最高,福州株次之。用群体叮吸细胞液的方法首次证明了经口感染的黄斑伊蚊(Ae Jlavopictus)经过15天外潜伏期后,可传播登革病毒。致倦厙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广州株)吸入含有DEN-2型病毒的混合液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率迅速下降,感染后3天和21天分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1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1.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和骨痛。骨痛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最常见为腰背痛。骨吸收增加是引起骨质疏松性疼痛的始动因素,由于骨吸收的不断增加,骨量严重丢失,  相似文献   

20.
荆娜 《人民军医》2008,51(12):816-816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也称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目前关于DHF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现就DHF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DHF的发病机制DHF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异常、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僵硬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慢性激活,全身动脉硬化等也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疾病,可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和DHF,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最常见原因。老龄导致的心血管生理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独立因素。2 DHF的诊断根据ESC心功能工作组的建议,诊断DHF须符合3个条件:CHF的症状和体征;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或仅轻度异常(LVEF≥45%~50%);左室舒张功能、舒张期伸展性和僵硬度异常。Vasan和Levy认为,排除了二尖瓣疾病、原发容量负荷过重、肺心病和心脏外疾病外,若符合以下标准,则DHF的可能性大:(1)明确的CHF的症状和体征,对利尿药反应性好;(2)CHF相关事件72 h内射血分数≥50%的客观证据;(3)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3 DHF的检查方法3·1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主要超声指标有二尖瓣过瓣血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