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垂体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以来,横断CT已成功地用于诊断蝶鞍病变,并取代了气脑造影,但仅能诊断1.0cm以上和鞍上延伸的病变。目前直接冠状高分辩力CT使人类首先能用放射学方法直接见到正常的垂体和腺内微腺瘤。本文对近年来垂体瘤的CT检查方法与诊断问题加以综述。检查方法直接冠状CT扫描病人仰卧,头颈尽量后仰,使OM线接近于水平。摄取侧位定位片以确定最佳角度,扫描架附加15~20°角,使扫描面与鞍底垂直。Taylor介绍在背部垫高15~20°角效果更好。扫描范围  相似文献   

2.
垂体卒中通常是因垂体瘤内出血或梗塞致使瘤体迅速膨胀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因垂体卒中的发生直接影响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采取适当的影像检查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CT扫描虽可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蝶鞍的放射学检查已由多轨迹断层,常规横断CT发展到冠状薄层高分辨力CT,后者能直接见到垂体腺,清楚显示垂体上缘并发现微小腺瘤。目前除MRI外,高分辨力CT是检查蝶鞍最合适的方法。为了达到早期诊断或除外鞍区病变的目的,有必要熟悉蝶鞍的正常CT表现和变异。  相似文献   

4.
蝶鞍及鞍旁肿瘤的CT 诊断已有报导,但对于垂体腺瘤的CT 诊断特点及同其它鞍内占位病变的准确鉴别诊断,尚未有研究。本文复习了261例蝶鞍检查,组织学证实25例腺瘤,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和转移瘤各2例。另有3例又经动脉造影证实为鞍内动脉瘤。作者对这些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间盘突出系常见病 ,典型病例一般可通过病史、体征及普通X线检查初步诊断。但对非典型病例 ,保守治疗未见好转或需进一步手术者 ,则有赖于其他检查方法的应用。国外学者在 80年代后期曾对MRI、CT及脊髓造影对腰椎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认为MRI与CT的准确性相近并略高于脊髓造影。另有学者研究揭示 :在常规脊髓造影后再做CT扫描 (即CTM) ,综合了脊髓造影和CT的优点 ,是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最佳检查手段。作者自 1997-0 2~ 2 0 0 1-0 4对 12 6例患者先行脊髓造影后行CTM检查 ,现将手术证实为各类腰椎管内病变的 43例做一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256例颈神经根病和脊髓病病人应用MR表面线圈、平片及选择性的应用CT、脊髓造影作为随诊检查。其中34例MR检查后手术。34例中28例术前行CT、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共发现50处病变,分三类:1.椎间盘突出;2.椎管狭窄;3.硬膜内病变。MR、CT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和CT对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分别为85%、75%、36%和25%。MR或CT脊髓造影漏诊者常由于移动伪影所致。作者认为,MR诊断多处椎管狭窄较CT脊髓造影稍差。四种检查方法对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硬膜内病变的综合诊断率分别为88%、81%、58%、50%。对欲行手术的颈椎病变,MR较CT脊髓造影的优点为1.MR能检查全段颈椎,而CT脊  相似文献   

7.
1912年,Cushing氏首次对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之蝶鞍变化作了经典的描述,同年Schuller氏(?)取了正常与病变蝶鞍的X线照片,此后蝶鞍X线检查便常规用于垂体瘤的诊断。Dandy氏设计的脑室和气脑造影,进一步提供了对估计垂体瘤向鞍上扩延的有用  相似文献   

8.
气体造影及窗技术在CT诊断胃肠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图像诊断肠道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疑有胃或结肠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69例)采用传统的水造影或无造影常规剂量CT扫描及常规窗位诊断,另一组(57例)采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图像诊断,以内窥镜检查为诊断标准,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2组图像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 医生对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图像的诊断自信度和正确率明显优于传统的水造影或无造影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窗位图像.结论 充气造影低剂量CT及窗位技术诊断胃结肠病变明显优越于传统检查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瘤及其术后并发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特征及飞行员的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分析1例飞行员垂体瘤术后并发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有不规律头痛发作,头颅MRI发现垂体肿瘤,行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予以激素替代治疗,最终做停飞结论.结论 垂体瘤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术后并发症将影响预后.飞行员患垂体瘤应根据临床特征、治疗效果、飞行机种和飞行任务个别评定.  相似文献   

10.
郑桂存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6):327-327,T047
肾上腺腹后充气造影是诊断肾上腺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现在虽有CT检查,但此法仍是诊断肾上腺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超声、静脉尿路造影 (IVP)、逆行造影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显示率为 :B超 45 .8% ( 11/ 2 4) ,IVP 3 7.5 % ( 9/ 2 4) ,RP 88.8% ( 16/ 18) ,CT 62 .5 % ( 10 / 16)。结论 B超检查利于筛选病例 ;肾盂造影是了解肾功能并显示肿瘤的基本检查方法 ;逆行造影对肿瘤的显示和诊断价值最高 ;病变区CT扫描对于定性诊断、了解周围侵犯程度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硬膜下病变在椎管内病变中较常见。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大多采用CT脊髓造影(简称CTM)或综合脊髓造影诊断椎管内病变。我们对照分析40例硬膜下肿瘤脊髓造影和CTM资料,回顾性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对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导向经皮肝刺活检在极富血供肝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病变的影像检查方法较多 ,包括B超、CT、肝动脉造影、肝脏核素显影以及MRI等。常以B超为首选 ,CT为主要手段 ,而且CT能对肝脏大多数病变作出定位定量诊断 ,部分病变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但有时它无法满足临床希望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要求 ,且部分病变的CT表现有重叠 ,不易鉴别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8例经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80个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39个行增强CT检查,28个行增强MRI检查,其中5个同时行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结果80个病灶中,57个为恶性病变,23个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69.6%、88.3%、80.0%;增强CT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72.7%、90.0%、88.9%;增强MRI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66.7%、90.5%、57.1%;3种检查诊断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于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各个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7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17例中有15例表现为内分泌症状,主要有停经泌乳、尿崩症等,另2例表现为视力障碍。常规轴位、冠状位CT扫描征象有:鞍内低密度、鞍上池模糊、三脑室下移、“漏斗征”、垂体蒂下移、后移,垂体受压变扁平,蝶鞍扩大等;脑地造影CT可见造影剂进入鞍内。结论:作者认为本症临床表现与致病因素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CT是较理想的诊断手段。横断面CT可作筛选,冠状面CT一般可明确诊断,疑难者可由脑池造影CT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垂体少见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垂体少见病变的MR表现,其中颅底型垂体瘤8例、垂体单纯出血5例、垂体脓肿5例及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2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除垂体出血外其余均行MRI增强扫描.结果颅底型垂体瘤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向鞍下及蝶窦内发展,并可见部分残留垂体;垂体单纯出血表现为垂体内呈片状短T1长T2信号影,垂体显示不清;垂体脓肿表现为垂体内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淋巴细胞性垂体腺炎表现为蝶鞍不扩大,垂体腺明显增生肥大向鞍上发展.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垂体少见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胆囊造影CT扫描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患者行胆囊CT平扫是口服碘番酸造影CT扫描。结果: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CT扫描在显示等密度、低密度结石及胆囊息肉、胆囊癌方面具有特征性表现,在胆囊与非胆囊病变的鉴别上具有一定价值,结论:口服磺番酸胆囊造影CT扫描是检查胆囊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胆囊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常规涎腺造影及电算体层(CT)表现,说明涎腺造影联合CT检查对涎腺区肿瘤具较高诊断价值。 98例涎腺病变来自两个医疗中心。其中涎腺病变76例、颌下腺病变22例,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炎症、脓肿等。多数病人于常规涎腺造影后即行CT检查,部份病例进行了常规断层。常规涎腺造影主要依据各级腺管移位这个间接征象来进行疾病诊断。CT具较高密度分辨力,普通CT检查即可显示涎腺大小及形态,涎腺造影后CT检查可进一步显示涎腺内部结构。涎腺良性肿瘤如涎腺混合瘤、神经鞘瘤、脂肪瘤、血管瘤等,  相似文献   

19.
CT扫描在泌尿系病变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结合B超、尿路造影(IVU)等检查对上尿路梗阻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我院2000-01—2003-12,对51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实行了CT和尿路造影检查,现就其对上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18~72岁,平均54岁。能接受IVU及CT检查,无碘过敏。所有患者主要症状为血尿和肾绞痛,均做IVU和CT检查。1.2检查方法常规拍KUB片,发现泌尿系异常后做IVU检查。检查前清洁灌肠并空腹,仰卧采取头低位,使用800 mA东芝电视透视机,注射76%泛影葡胺40 m l,并于注…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析了58例垂体腺瘤的CT表现。鞍区“雪人状”实性肿块,向上生着突入鞍上池内,伴或不伴鞍底骨质吸收变薄是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讨论了有钙化的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及垂体瘤囊变的位置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