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33例外伤性听小骨异常的CT表现以探讨CT在外伤后听小骨异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资料与方法:对33例耳外伤听小骨异常均行横,冠状面高分辨率CT扫描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听骨链完全断裂10例(30.3%),锤砧关节脱位或伴有锤,砧骨移位16例(48.5%),锤钻骨移位4例(12.1%),砧镫关节脱位2例(6.1%),镫骨脚骨折1例(3.0%),结论:高分辨率CT对诊断外伤性听骨链异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听骨链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听骨链的CT曲面重建(CPR)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5耳(122例)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检查,对听骨链行CPR。50例(80耳)为正常听骨链,72例(85耳)为病变组。主要扫描参数:准直0.5mm,螺距0.875,重建间隔0.2~0.3mm,重建矩阵1024×1024。结果(1)正常听骨链组:1幅图像上清晰显示3个听骨及其关节。(2)临床应用:39例颞骨外伤中,听骨链异常的18例;锤砧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各5例,砧镫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分别为5例及6例,锤骨柄骨折1例。16例外耳发育不良中,骨性外耳道闭锁13例,膜性3例。骨性外耳道闭锁最常见的伴随听骨畸形是锤骨柄发育不全(10例),中耳腔变窄、听骨缺如3例,锤砧融合伴砧骨长突缺如1例。不伴随先天性外耳发育不良的听骨畸形2例,1例为双耳砧骨长突缺如,另1例为砧骨长突发育不全伴砧镫关节不连。慢性中耳乳突炎15例,6例合并胆脂瘤者听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鼓室硬化症1例。结论听骨链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诊断传导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听骨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听骨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局限性.方法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0mm),Pitch1.5,小视野(FOV=9.0cm),密集重建(间隔0.5mm).观察22例,其中10例正常,12例耳部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表面遮盖法(SSD)行听骨链三维重建成像.正常及异常耳的观察阈值分别为-200~-500HU和100~300HU.结果10例正常耳听骨链重建能直观显示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12例患者中,3例胆脂瘤型及1例肉芽肿型中耳炎患者,3D图像显示有不同程度听小骨破坏,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1例肉芽肿型、2例单纯型中耳炎及2例颞骨骨折患者听骨链3D图像均显示正常.2例中耳畸形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1例神经鞘瘤病显示听小骨被肿瘤组织破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很好显示正常及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中耳炎、中耳畸形及其它耳部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耳术后CT检查的价值和手术效果.资料与方法 中耳术后21耳进行了CT检查,将其手术类型、临床听力和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主观听力与术前相似者7耳,其中1耳为单纯病灶清除,1耳为人工金属镫骨脱出于外耳道,1耳为同种异体听骨链重建,乳突根治术后听骨链消失和部分听小骨残留各2耳.术后听力明显提高9耳,其中同种异体听骨链重建5耳,自体听骨链重建4耳.术后听力提高后又突然下降3耳,其中1耳为重建听小骨与鼓膜分开,1耳为重建听小骨与卵圆窗分开,1耳为锤镫关节脱位,再次手术后听力均明显提高.2耳因胆脂瘤术后面瘫,CT示面神经管鼓室段缺损,再次手术后面瘫症状逐渐消失,但听力与术前相似.结论 术后CT检查可明确中耳手术效果,听骨链重建手术有助于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SCT仿真内窥镜(VE)对听小骨的观察价值。方法 :选择25例正常中耳患者的50侧听小骨行CT扫描,对比VE与MPR图像对听小骨的显示。结果: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VR与MPR的显示率均为100%。VE对砧骨长脚的显示率优于MPR(100%vs.72%)。而VE与MPR对镫骨、砧镫关节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可清晰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结构,且为无创检查,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薄层骨算法重建在外伤性锤砧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头颅常规CT检查诊断为单侧颞骨骨折或外伤性中耳腔积液患者36例(72耳),原始图像行颞骨薄层骨算法重建,对扫描体位不正或重建图像不对称者,将薄层重建图像传至GE AW4.4工作站,通过MPR调整重建平面使两侧结构达到完全对称。重建后的图像由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锤砧关节脱位24例(24耳),其中锤砧关节间隙轻度增宽5耳,表现为关节间隙较对侧轻度增宽,锤、砧骨无移位;锤砧关节明显脱位19耳,表现为锤砧关节间隙明显增宽,砧骨出现不同程度旋转和移位。结论:MSCT薄层骨算法重建对诊断外伤性锤砧关节脱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CT显示听小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单侧密集骨重建技术对听小骨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及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5人,81只耳的资料,全部病例行HRCT扫描,后进行单侧局部密集骨重建,观察轴冠位的正常及异常HRCT图像对听小骨(包括砧骨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前后脚、脚板)的显示情况。结果:慢性中耳乳突炎31只,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伴中耳发育畸形2只,颞骨骨折波及中耳1只。HRCT密集骨重建,轴冠位结合扫描,能清晰显示听小骨炎症的微小破坏,骨折等病变;结合中耳仿真内镜可清晰地显示发育畸形的听小骨。结论:HR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细微结构。优于传统的CT图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CT容积扫描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术前的诊断作用,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中耳胆脂瘤并行鼓室成形术患者33例(33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20排CT容积扫描,比较术前CT影像显示的听小骨破坏情况与术中所见听小骨实际破坏情况,并行一致性分析。结果:CT评判的听骨链破坏分布:锤骨头13例、锤骨柄7例、锤砧关节12例、砧骨体15例、砧骨短脚18例、砧骨长脚24例、砧镫关节17例、镫骨11例。术中所见听骨链破坏分布:锤骨头14例、锤骨柄6例、锤砧关节12例、砧骨体15例、砧骨短脚19例、砧骨长脚22例、砧镫关节15例、镫骨10例。上述听骨链破坏的CT评判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的Kappa值分别为0.94、0.90、0.87、0.88、0.82、0.86、0.88、0.93,一致性较好。结论:320排CT对中耳胆脂瘤术前听骨链破坏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术前对颞骨行320排CT容积扫描有利于病情诊断和手术决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正常HR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成人的正常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HRCT图像,对其形态进行影像学分类;对可能存在的两侧锤砧关节或砧镫关节形态不对称情况进行统计;对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间隙进行影像学测量,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得到一组正常值范围。结果:锤砧关节HRCT表现为3种形态:均匀的弧形(77耳,83.7%)、锯齿样(9耳,9.8%)和喇叭口样(6耳,6.5%);砧镫关节形态为2种:直接连接(31耳,33.7%)和间接连接(61耳,66.3%)。46例受检者中,两侧锤砧关节形态不对称5例(10.9%);砧镫关节形态不对称3例(6.5%)。对横断面上的锤砧关节和镫骨斜位上的砧镫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分别为(0.45±0.10)mm和(0.43±0.12)mm。结论: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正常HRCT表现可为特殊情况下诊断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脱位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耳听骨链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中耳正常结构在CT仿真内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明确传导性耳聋的听小骨及听骨链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HispeedCT/I进行颞骨薄层螺旋扫描 ,层厚 1mm ,螺距 1,电压 14 0kV ,电流 170~ 2 2 0mA ;DFOV 9.6cm ,骨算法CTVE听小骨成像。结果 CTVE能清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细小结构 ,锤砧关节显示率 10 0 % (162 /162 ) ,“L”型镫砧关节显示率 80 % (13 0 /162 ) ,镫骨前后脚为 73 % (12 1/162 ) ,能够良好地显示中耳炎及胆脂瘤的听小骨破坏 ;能够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畸形。结论 CTVE在中耳的应用 ,快速、无创、立体直观地再现了听骨链及中耳腔情况 ,能够为传导性耳聋患者明确病因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胸部外伤患者先行胸部正位及双斜位DR检查,再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全部数据传送到随机工作站,采取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了解有无骨折及骨折情况,并对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MPR或CPR对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尤其是不全骨折显示较好;MIP对肋软骨骨折显示较好;VR对有重叠。移位的骨折显示好,定位准确;各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正确率。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常听骨链的HR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显示听骨链的扫描技术。材料和方法:158个(85例)正常耳按不同的扫描基线、层厚、层隔分为A、B、C三组,计算三组中听骨链各部位的显示率。结果:砧骨长脚、镫骨上结构和砧镫关节的显示率在A组分别为90.9%、85.2%和84.1%,高于B组和C组,三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HRCT采用平行于硬腭的扫描基线以及层厚1.5mm、层隔1mm重叠扫描,应作为临床HRCT检查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r多平面重组(multi-plier reformation,MPR)在显示镫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148耳)镫骨异常者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螺旋CT多平面重组。行听骨链重建术60例(66耳),术中观察镫骨的形态、结构和破坏情况,并与MPRCT图像对照。结果: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71例(100耳);先天性镫骨异常35例(48耳),其中砧、镫骨分离6例(8耳),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10例(14耳),镫骨足弓不完整、一侧足弓缺如4例(5耳),镫骨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5例(21耳)。与术中所见比较,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形态、结构异常的符合率为95.45%。结论:冠状位和镫骨斜位MPR显示镫骨足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了解镫骨的破坏情况有重要价值,可准确做出镫骨病变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研究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面神经管的异常。方法对15例(17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进行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图像后处理在Philips Mx8000工作站进行。结果17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耳道膜性闭锁2耳,骨性闭锁13耳。外耳道先天性胆脂瘤及耳后瘘管1耳。鼓室畸形3耳。听小骨先天畸形7耳。内耳畸形1耳。面神经管异常17耳。其中面神经管总长度变短11耳,面神经管走行异常5耳,面神经管位置异常9耳,面神经管管径变细1耳,面神经管分叉1耳。结论MSCT高分辨率扫描加CPR技术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中面神经管的异常,有利于临床医生术前详尽了解面神经管的行程,减少不必要的面神经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并对不同重组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46例肘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行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分别行SSD、VR、MPR(包括曲面重组)三维重组.分析比较几种重组图像对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46例(66处)肘关节创伤包括除肱骨内髁骨折外的所有部位的骨折.其中9处X线平片阴性.SSD和VR重组图像立体、直观地显示肘关节损伤程度,VR在显示关节面的损伤形态和关节内游离体的位置上意义更大,而图像质量、图像的立体效果均优于SSD.MPR又进一步多角度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关节面受累程度.曲面重组技术则排除了肘被动屈曲的影响,直观显示肘关节的损伤情况.2 例裂纹骨折的诊断提示了超薄层CT横断图像的应用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肘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清楚,特别是复杂骨折的显示,为临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6层MS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再现(VR)等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显示效果,探讨16层MSCT重建技术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63例骨与关节疾病患者经16层MSCT容积扫描后,在二维图像和容积数据基础上,行MPR、SSD和VR重建,结合不同病例进行不同重建方法对比研究。结果:SSD能逼真显示6例良性骨肿瘤、16例四肢长骨骨折及15例椎骨爆裂性骨折外部特征,胸、腰椎各有1例爆裂性骨折及1例良性骨肿瘤显示不佳;MPR对全部125例骨折、35例非外伤性骨病显示清晰,其中3例行MPR曲面重建,3例早期关节炎性病变显示不佳;VR对117例骨折和32例非外伤性骨病,不但能显示其外部和内部病变细节,而且能显示周围软组织受累状况,8例裂隙骨折及6例非外伤性骨病显示效果不理想。结论:VR是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最全面的重建方法,MPR与SSD可优势互补,16层MSCT不同重建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明显提高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多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内耳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5例患者(50耳)采用16层CT行颞骨容积扫描,于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内耳的结构.结果:VR对内耳的主要结构显示最为清晰,MPR在耳蜗、半规管和内听道的显示上较有优势,SSD和MIP在显示内耳结构上不及前两种方法.结论:VR在内耳CT后处理技术中成像质量最佳,MPR后处理最为方便直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内耳细微结构和相关病变的显示,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