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巴什拜羊MC4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4 receptor,MC4R)基因在巴什拜羊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探寻可用于巴什拜羊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试验以随机采取的300只巴什拜羊个体的血样作为试验材料,运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对MC4R基因的部分外显子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巴什拜羊中MC4R基因有多态性,存在2种基因型:GG和GC,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多态信息含量为0.159,属于低度多态(PIC0.25)。测序结果显示,与原基因碱基序列相比,MC4R基因碱基序列在893(G→C)处发生突变。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可知,GC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都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巴什拜羊MC4R基因在G893C处表现的多态有可能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405只南江黄羊GH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南江黄羊生长激素基因第1161处碱基发生了G→A突变,该突变为同意义突变;第1171位点碱基发生G→A突变,该突变引起了生长激素的第89个氨基酸发生替代,丝氨酸(Ser)替代了甘氨酸(Gly);经最小二乘分析,基因型效应对初生重、2月龄体长、2月龄胸围、6月龄体重、6月龄体长、6月龄体高、6月龄胸围、12月龄体长和12月龄胸围的影响不显著;对2月龄体重和体高、12月龄体重和体高影响显著,基因型BB所对应2月龄体高显著高于基因型AC(P<0.05);基因型AA和BB所对应的2月龄体重、12月龄体重和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CC和基因型AC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因此,可以利用该位点的多态对南江黄羊生长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肌红蛋白基因多态与有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对中国北方新征入伍的104名汉族士兵进行每次5000米、每周3次、训练强度为95~105%通气无氧阈(VT)、为期20周的耐力训练。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受试对象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VO2max)和通气无氧阈(VT),PCR-RFLP法测定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训练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0.52)、AG(0.45)、GG(0.03),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训练后3种基因型VO2max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GG组和AG组VT显著提高(P<0.05),AA组达到VT时仅HR显著升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VO2max和VT的变化率(Δ%)方面,GG组受试者提高最多,AG组居中,AA组提高最少。提示肌红蛋白基因第2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有氧耐力训练效果有一定关联,79G等位基因携带者对有氧耐力训练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我国耐力运动员线粒体DNA高变区I序列异质性多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与分子遗传学机制 ,选取汉族耐力运动员 95人 ,相应汉人对照 92人 ,对其线粒体基因高变区I(mtDNAHVRⅠ )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测序 ,分析其序列多态性特征。结果显示 :中国汉人及其耐力运动员mtDNAHVRⅠ总共测得 14 0个多态位点 ,其中 ,异质性多态位点 2 7个。中国汉族耐力运动员mtDNAHVRⅠ异质性多态位点 2 0个 ,位点A16 132C ,A16 135C ,C16 0 85G ,T16 14 4A ,C16 111T ,C16 10 7T ,C16 10 8T ,T16 189C为其独有。异质性多态类型主要表现为碱基转换和碱基颠换两种 ,未见碱基缺失及插入改变。运动员T -A颠换频率显著高于常人对照 (P <0 .0 1) ,而A -G转换和T -G颠换频率则显著低于常人对照 (P <0 .0 1,P<0 .0 5 )。研究结果提示 ,mtDNAHVRⅠ异质性多态特征明显区别于同质性多态改变 ,mtDNAHVRⅠ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 ,对于人类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该家系3例患者、3例表型正常个体和50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个体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选取角蛋白9(KRT9)基因邻近的3个STR多态性位点D17S1787、D17S579、D17S250进行连锁分析研究,并对KRT9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 3个STR位点均与患者表型共分离;患者的KRT9基因第1外显子均可见c.488 G>A(p.R163Q)杂合性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个体和50名正常对照个体均未检测到KRT9基因突变。结论 KRT9基因的c.488 G>A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线粒体基因(mtDNA)高变区Ⅱ(HVR-Ⅱ)作序列多态性分析,探讨与人类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与分子机制。方法:受试者均为中国汉人,其中皮划艇运动员(耐力组)123人;举重运动员(力量组)70人;普通汉人(对照组)132人。通过特异性扩增mtDNA HVR-Ⅱ片段并测序,分析其序列多态性变化。结果:三组人群的mtDNA HVR-Ⅱ中共发现27个位点存在异质多态现象,其中C317A/T/G、C330A/G和C332A/T呈现多种异质形式,C348G和T321G多态位点为皮划艇运动员独有。三组人群mtDNA HVR-Ⅱ异质性碱基替换均呈现颠换为主、转换次之的特征。耐力组和对照组mtDNA HVR-Ⅱ的碱基转换以C/T频率最高。力量组异质性碱基转换G/A频率显著高于非力量组(P<0.05),提示mtDNA异质性的多态可能与力量素质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耐力运动员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异质性多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与分子遗传学机制,选取汉族耐力运动员95人,相应汉人对照92人,对其线粒体基因高变区I(mtDNA HVRⅠ)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序列多态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汉人及其耐力运动员mtDNA HVRⅠ总共测得140个多态位点,其中,异质性多态位点27个.中国汉族耐力运动员mtDNA HVRⅠ异质性多态位点20个,位点A16132C,A16135C, C16085G, T16144A, C16111T, C16107T,C16108T,T16189C为其独有.异质性多态类型主要表现为碱基转换和碱基颠换两种,未见碱基缺失及插入改变.运动员T-A颠换频率显著高于常人对照(P< 0.01),而A-G转换和T-G颠换频率则显著低于常人对照(P< 0.01,P < 0.05).研究结果提示,mtDNA HVRⅠ异质性多态特征明显区别于同质性多态改变,mtDNA HVRⅠ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对于人类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男性早发性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 ,在 10 0例男性早发性冠心病患者和 10 0名健康对照者中 ,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 2 17A、A 2 0C和G 6A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G 2 17A多态AA、AG和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 7、35、5 8例和 4、2 1、75名 ,P =0 .0 39;2 2 .5 %、75 .5 %和 14 .5 %、85 .5 % ,P =0 .0 12 )。A 2 0C和G 6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无显著性 (均P >0 .0 5 )。在多支病变组中 ,G 2 17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3、2 1、2 4和 4、2 1、75例 (名 ) ,P =0 .0 10 ) ,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2 8.12 %、71.88% 14 .5 %、85 .5 % ,P =0 .0 0 5 )。结论 在中国汉族男性人群中 ,AGT基因G 2 17A多态可能是其早发性冠心病的一个遗传性危险因素 ,并且G 2 17A多态可能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yoglobin, Mb)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A79G)与运动性肌肉损伤的关系。方法 85名武警战士进行一次大强度负重运动,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的时程变化;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法测定Mb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安静CK(CKpre)、峰值CK(CKpeak)及CK最大变化值(△CK)的关系。结果 CKpre为(145±33)U/L,大强度运动后24 h开始逐渐升高,72 h达峰值[CKpeak:(2972±1648)]U/L,随后缓慢下降,120 h仍高于安静水平。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54.1%)、AG(40.0%)、GG(5.9%),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A(74.1%)、G(25.9%),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组间比较,(AG+GG)组CKpre、CKpeak和△CK均高于AA组(均P<0.01)。结论 运动性肌肉损伤易感性与Mb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A79G)有关,G等位基因具有肌肉损伤易感性,而AA基因型则具有运动性肌肉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萍  惠汝太 《武警医学》2012,23(5):421-423
 目的 明确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cMYBPC)18443 A/G 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临床表型的影响。 方法 选择226例无血缘关系的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原因不明的心脏左室壁厚度≥13 mm,或心尖部肥厚或右室肥厚,并排除长期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及其他可引起继发性心室肥厚的疾病,并选择22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白细胞,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包含MYBPC3第30号外显子A/G18443多态的目的片断,根据PCR产物限制性酶切后的长度及ABI377 DNA测序仪测序来判定上述多态。 结果 cMYBPC基因18443A/G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在HCM患者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别。在cMYBPC基因18443位置存在A/G多态,携带GG基因型的HCM患者肥厚心肌的厚度(25.2±5.9)mm大于携带AG基因型和AA基因型(18.9±4.98)mm的HCM患者。 结论 cMYBPC不仅是HCM的致病基因,而且也可能是HCM的修饰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条件下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基因(UCH-L1)第3外显子丝氨酸/酪氨酸(C/A)多态、第4外显子丝氨酸/苯丙氨酸(C/T)多态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FCR-RFLP),在16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72例健康对照中观察UCH-L1基因C/A和C/T多态的分布,并通过比数比(P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中UCH-L1第3外显子的C等位基因频率(62.2%)明显高于对照组(51.7%)(OR=1.534.P=0.006),CC基因型频率(36.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R=1.904,P=0.008),而且这种正相关主要存在于≥6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中(0R=2.689,P=0.002).帕金森病组中UCH-L1第4外显子C/T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进行年龄分层后该基因多态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H-L1第3外显子C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人帕金森病发病的危险因子,而第4外显子C/T多态则与帕金森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建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DMD/BMD)的稳定高效的基因诊断方法,为该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就诊的汉族男性DMD/BMD患者64例,年龄0.7~45(9.3±1.1)岁.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l,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多重PCR(mPCR)扩增DMD/BMD患者DMD基因缺失热区内的18个外显子,确定DMD/BMD患者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类型.结果 64例DMD/BMD患者中,31例(48.44%)存在DMD基因缺失热区内的不同外显子缺失.其中,外显子50缺失频率最高,为35.48%(11/31);外显子47和43次之,分别为32.26%和25.81%(10/31和8/31),外显子45和49缺失率均为19.35%(6/31),外显子19和48缺失率均为16.13%(5/31).缺失的外显子主要集中在DMD基因的中央缺失热区和5'端缺失热区.结论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mPCR方法在DMD/BMD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DMD基因其他缺失热点、重复突变热点或点突变热点,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新的DMD/BMD基因诊断方法仍然是提高DMD/BMD基因诊断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基因上的多位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1 121例患者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 扩增HBV反转录酶(RT)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12个位点上的耐药相关突变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28例,阿德福韦(ADV)耐药突变32例,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13例,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4例.多药耐药5例.LAM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1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U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ADV耐药突变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ETV耐药突变发生在LAM耐药基础上,以T184位碱基替换为主;L-dT的耐药突变为M2041.结论 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BV RT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是否存在HBV基因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壮族人群大肠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第9、20外显子的突变率和PTEN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CP法和MaxVison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壮族人群大肠癌组织中PIK3CA基因第9、20外显子的突变率及PTEN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PIK3CA突变和PTE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壮族人群大肠癌组织中PIK3CA基因在第9、20外显子突变率为17.4%(第9外显子6.5%,第20外显子10.9%),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PTEN阳性率为47.8%,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1);PIK3CA突变与肿瘤临床病理无关(P>0.05),而PTEN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密切相关(P<0.05);PIK3CA突变与PTEN缺失呈负相关(r=-0.479,P<0.01).结论 壮族人群大肠癌组织存在PIK3CA高频突变及PTEN缺失,二者相互排斥,各自独立;PTEN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关系密切,PIK3CA突变与临床病理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INK4A基因及编码的P16蛋白在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中的改变。方法 7.0 Gy 60Co γ射线分4次照射BALB/c小鼠建立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 PCR扩增INK4A 基因第1、第2 外显子,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甲基化敏感酶切PCR 法检测INK4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并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碱基突变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含量改变。结果 在21例白血病模型组织中,外显子2缺失5例,4例发生甲基化,有11例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生过程中伴有P16蛋白表达下降, INK4A基因改变以纯合性缺失和甲基化为主。  相似文献   

16.
过氧化氢导致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基因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ATP合成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 4 80 ) ,采用 4mmol·L-1H2 O2 处理细胞后进行线粒体DNA的提取 ,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Ⅰ、COXⅡ、COXⅢ )基因、ATP合成酶 (ATPase 6亚基、ATPase8亚基 )基因进行PCR扩增 ,并将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Ⅰ从 6 80 3~ 6 84 8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及 70 2 7出现点突变 (TC) ,在 732 9(CG)、7341(TG)、735 2 (GA)出现点突变 ,在 7337出现缺失突变 (缺T) ;COXⅡ序列在 82 19~ 82 6 0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 ;Atpase 8亚基基因在 8385~ 85 4 3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结论 :H2 O2 可明显损伤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HIV—1相关基因SDF—1β的多态性特点,选择45例健康汉族人,对别SDF—1β编码区的4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然后分别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在编码区共发现1个基因多态性(SNP)位点:192位G→T,使赖氨酸变为天冬酰胺,突变频率为8.9%;1例单碱基缺失:100位T缺失(100ΔT),引起34位氨基酸移码突变,到59位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两者均为首次发现,其对HIV—1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辐射剂量与平滑肌细胞HPRT基因变异的关系,提供放射预防血管再狭窄的基础实验依据.方法不同剂量的放射性核素188Re内辐射平滑肌细胞后,应用6-TG筛选分离HPRT变异细胞,采用PCR-SSCP技术进行HPRT基因7/8外显子的变异分析.结果辐射后平滑肌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为(5.5~13)×10-6;91株HPRT突变细胞克隆中,14.3%呈现7/8外显子缺失,16.5%呈现点突变,7/8外显子总变异率为30.8%;辐射剂量与HPRT基因突变率、第7/8外显子的总变异率及外显子缺失率呈正相关.结论辐射所致DNA分子的损伤,包括基因片段的缺失、断裂及点突变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耐力运动员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为了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与分子机制,对mtDNA高变区I作了序列多态性分析.研究选取汉族耐力运动员95人,相应汉人对照92人,对其mtDNA高变区I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序列多态性改变.结果显示:中国汉族耐力运动员的多态位点有83个,其中,碱基替换位点68,缺失位点5个,插入位点10个,位点16228碱基缺失及16113-16114和16335-16336碱基插入为运动员独有;中国汉族运动员mtDNA高变区I同质性多态主要表现为碱基转换、碱基颠换、缺失及插入四种类型,其中,碱基转换发生率最高,碱基颠换发生率次之,碱基缺失及插入频率最低.运动员碱基颠换频率明显高于常人(P<0.05),而碱基缺失及插入频率则显著低于常人(P<0.05).运动员T-C转换频率显著高于常人(P<0.05), 运动员A-G转换频率则显著低于常人(P<0.01).研究结果还提示,mtDNA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mtDNA序列多态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方法,为运动能力遗传标记的筛选与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分布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长度多态性,检测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9名对照者的IL-1Ra第2内含子的86个碱基(bp)数目可变重复片段(VNTR)多态性。结果IL-1Ra基因的5种不同组合等位基因,本研究发现A1A1、A1A2、A2A2、A1A3、A1A4、A2A36种基因型。IL-1Ra A1和A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Ra内含子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