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 女16例,年龄为(57.9±16.4)岁。滤器留置( 7~693) d,术中采用球囊辅助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解除回收钩贴壁状态,取出滤器。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下腔静脉(IVC)通畅性。结果 31例倾斜贴壁IVCF均成功取出,其中应用Denali滤器3例,OptEase滤器20例,Celect滤器6例,Günther Tulip滤器2例。采用球囊辅助移位技术12例,导丝成襻Loop技术19例(单Loop 6例,同向双Loop 9例,双向双Loop 4例)。手术时间为35~157 min。回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48个月,1例因颅内胶质瘤死亡,IVC通畅率为100%。结论 采用球囊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可有效解除滤器倾斜,提高倾斜贴壁所致取出困难的可回收IVCF回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导丝成襻切割技术辅助回收嵌顿的下腔静脉滤器操作技巧与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对接受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术患者,先采用常规标准取出技术,再以目前常用的改良回收技术进行回收,滤器发生嵌顿并与血管壁严重黏连无法取出时,遂辅助以导丝成襻切割技术尝试取出。 结果 168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共有7例患者经常规标准技术和改良技术均失败,辅助以导丝成襻切割技术后均成功取出滤器。结论 导丝成襻切割技术可行有效,有助于提高嵌顿且与严重血管壁严重黏连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失败的病例,均成功取出。结论对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取出,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滤器置入后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局部置管溶栓治疗滤器置入后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例,累及8条肢体.经右颈内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导丝及导管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并置管溶栓治疗.血栓消融后分别经骨静脉或颈内静脉取出滤器.记录技术成...  相似文献   

6.
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VCS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性。方法用镍钛合金丝和不锈钢金属杆制成梭形伞状滤器;10条犬制备成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模型,按VCSF留置时间(2、3、4、5和6周)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2条。经股静脉VCSF置入下腔静脉后,分别饲养至2~6周时,再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并将VCSF的金属杆取出,使临时滤器改变成永久支架,评价滤器部件回收操作难易和滤过伞松开后支撑丝贴壁情况。最后处死实验动物取材,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滤器置入处下腔静脉内膜增生情况。结果10枚VCSF均成功置入。置入后2~6周时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血流畅通,滤器无倾斜和移位;金属杆取出顺利,10枚VCSF两端滤过伞均可松开成为腔静脉支架,贴壁良好。标本肉眼观察可见滤器倒刺露出腔静脉外膜,未见腹膜后出血和滤器内血栓形成;VCSF置入2周时可见新生内膜覆盖滤器编织网,显微镜下3~4周时内膜轻度增生,5~6周时内膜中度增生。结论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可根据血栓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地置放于体内,不妨碍下腔静脉血流;滤器定位稳定,其置入和回收部件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期的可回收滤器是否仍可回收以及回收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实施6例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手术,其中Günther Tulip(CookMedical,Bloomington,IN)2例,OptEase(Cordis Corporation,Bridgewater,NJ)4例。Günther Tulip 2例分别植入了120 d和140 d,OptEase 4例平均植入时间为56 d。结果 2例Günther Tulip均顺利回收,患者术中无不适主诉,术后造影下腔静脉无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外漏。4例OptEase中3例取出,1例放弃。结论超期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多数仍是可以被顺利回收的,回收的成功率与植入的时间和滤器的结构有关,细致小心的术中操作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多数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回收时间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来说,回收手术仍是值得尝试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Denali和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的难易程度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Denali或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Denali组101例,Celect组95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回收过程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Denali组、Celect组分别有87例(86.1%)、75例(78.9%)尝试回收,回收成功率分别为98.9%(86/87)、97.3%(73/75)(P>0.05)。Denali组滤器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elect组[(95.8±44.5) d对(73.6±38.2) d,P=0.001)]。Celect组有更多患者需结合其他技术取出,通常更多需通过颈部和腹股沟入路双向进行,相应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高于Denali组[(67.2±17.8) min对(58.5±18.9) min,P=0.003;(15 539.4±6 082.6)元对(13 127.5±3 252.6)元,P=0.002],但对比剂用量未明显增加。CT评价显示Celect组倾斜、穿透发生率均较高(P<0.001)。 结论 Denali滤器相对Celect滤器体内留置时间更长,取出时需应用额外回收技术概率较小,滤器倾斜和穿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内临时滤器置入术的操作技术和临床意义.方法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证实的颈静脉和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例,在DSA机下实施上腔静脉内临时滤器置入术.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病因3例为中央静脉插管所致,3例为恶性肿瘤压迫侵犯.滤器置入经右侧股静脉途径,行上腔静脉造影后,经导丝引导将滤器释放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脑出血合并DVT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次抗凝治疗时间、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回收状况、滤器未取出原因。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平均13.6天;首次抗凝时间发生于脑出血后1月内,其中1周内25例、1~2周内18例、2周~1月内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9.3天、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首次抗凝时间平均14.8天;27例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其中18例患者治疗评估后于滤器取出时间窗内顺利取出,9例患者因血栓进展、滤器内形成血栓、超出滤器回收时间等原因未能取出,转化为永久性滤器置入体内,治疗期间未发生肺栓塞及再发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20 mg, 1次/天)维持抗凝时间3个月~2年不等,随访无新发血栓形成及未取出滤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根据脑出血的位置及其临床恢复程度确定开始抗凝的最佳时机,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应严格掌控适应证,同时需加强对未取出滤器患者的随访,防范远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