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观察36例女性SUI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屏气并向下用力至最大腹压)两种状态下超声图像变化情况,并分析SUI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的尿道长度、膀胱逼尿肌厚度(DWT);最大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下降值(BND)、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及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等指标,以42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静息状态下,SUI组与对照组尿道长度及D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lva动作后,SUI组的膀胱颈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倾斜角增大概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做出典型准确的超声图像特征评价,准确的评估盆底解剖及功能,对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2.
杨亚东 《西南军医》2011,13(2):312-313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在逼尿肌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伴随腹内压的升高,膀胱颈和后尿道的内压低于膀胱内的压力而产生的漏尿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患病人数在大幅度的增加.2004年我国武汉地区尿失禁的患病率女性为30.2%,男性为13.9%[1].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三维超声探究盆底超声检测在压力性尿失禁妇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63例患者,按照是否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疾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有明显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如腹压增加时尿液会不自主地流出的患者共78例,对照组为无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共85例,采用盆底超声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Mu)、尿道旋转角(θ)、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αs、αr)等超声指标,并研究观察组中Mu、θ、αs、αr与疾病严重度是否有相关性及术前术后Mu、θ、αs、αr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Mu(1.79±0.24)cm、尿道旋转角θ(29.79±5.13)°和膀胱尿道后角αs(135.71±14.32)°、αr(120.04±11.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Mu(0.87±0.14)cm、θ(15.36±2.62)°、αs(103.82±8.94)°、αr(92.87±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u(0.76±0.17)cm、θ(16.34±2.72)°、αs(98.65±9.56)°、αr(90.28±7.59)°超声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Mu(1.24±0.21)cm、θ(29.87±5.37)°、αs(135.13±14.02)°、αr(120.78±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检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和膀胱尿道后角等指标对于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具有重要价值,并为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检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三维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损伤和疗效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本次实验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后40例正常产妇纳入本次实验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2组均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统计并比较2组盆底功能(盆底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以及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前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的盆底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均大于对照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的盆底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均小于治疗前,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大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的盆底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盆底功能损伤情况,并可作为评价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1999~ 2 0 0 1年 ,我们采用经阴道 1cm小切口穿刺针膀胱颈悬吊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10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年龄 38~ 4 5岁 ,平均 4 2 6岁。术前均与紧迫性或逼尿肌运动失调性尿失禁鉴别 ,且行诱发试验及膀胱颈抬高试验 ,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证实为压力性尿失禁。 1度 2例 ,2度 7例 ,3度 1例 ,伴膀胱轻度膨出 8例 ,宫颈炎 6例。术前均经理疗及女性激素等非手术治疗 ,效果欠佳。1 2 手术方法 术前 3d行阴道冲洗 ,2次 /d ,术前1d晚清洁灌肠。有慢性咳嗽及膀胱尿道炎者治愈后才可手术。硬膜外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与尿动力学评估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TAH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SUI的诊断标准分为非SUI组(53例)和SUI组(45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未进行TAH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经会阴超声与尿动力学对SUI的评估标准,并比较其价值。结果 SUI组患者膀胱颈下移距离、膀胱颈口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尿道旋转角度明显高于非SUI组和对照组,非SUI组膀胱颈下移距离、膀胱颈口移动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尿道旋转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尿量、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al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functional urethral length,FUL)明显低于非SUI组和对照组,尿道开放时逼尿肌压(urethral pressure during urethral opening,UPDUO)明显高于非SU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运用多参数评估TAH后SUI的价值较高,且与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毛传万  陈映鹤 《放射学实践》2004,19(11):838-83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SUI的 2 0例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将SUI分为 3度 :Ⅰ度 5例、Ⅱ度 9例、Ⅲ度 6例。分别在自然状态下和应力 (增加腹压 )状态下行MRI ,采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 (B FFE)技术行膀胱尿道矢状面成像。测量膀胱尿道连接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 ,结果与 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自然状态时所有病例的膀胱尿道连接点均位于耻尾线以上 ,SUI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应力状态时 ,2 0例SUI患者膀胱尿道连接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 18例下降至耻尾线以下 ,平均下移距离为(2 5 .0 8± 3 .3 1)mm ;10例正常对照组平均下移距离为 (12 .5 2± 1.62 )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MRI能显示膀胱尿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 ,能比较准确地诊断SUI。  相似文献   

8.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指在平时无遗尿现象,而当咳嗽、喷嚏、大笑或作重体力劳动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发生遗尿。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vaginaltape,TVT)只有3个小切口,经腹膜外路径下完成穿针操作,仅在患者下腹部切2个1cm的切口,将一种特制的人造纤维悬吊带无张力式地置放在尿道中下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四医院2018年5—9月收治的30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49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将157例接受生物反馈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相关指标、尿动力学指标、盆底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漏尿次数、总排尿量、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B组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压漏尿点压、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膀胱顺应性均较治疗前增大,且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息肌电值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持续收缩力、最大收缩力、最大尿流值均较治疗前增大,且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压力性尿失禁也叫张力性尿失禁,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时腹压突然增高、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维盆底超声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SUI患者,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3个月后分析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记录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裂孔左右径、肛提肌厚度、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结果:治疗后,肛提肌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厚(P<0.05),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及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5);膀胱颈移动度及膀胱尿道后角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5);治疗前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分别为70.00%(42/60)、25.00%(15/60),治疗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维盆底超声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SUI患者疗效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盆底结构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2016年4月间于我院产科进行产后盆底复查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44例,包括尿失禁组19例,正常组25例和对照组17例。受试者均行盆腔静、动态MRI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及评估受试者静息期和力排期盆底结构改变情况,指标包括肛提肌裂隙面积(LHA)、H线、M线、膀胱颈至耻骨尾骨线(PCL)距离(B-PCL)、宫颈至PCL的距离(U-PCL)、膀胱尿道后角(RVA)、尿道前倾角(AUA)、提肛板角(LPA)、尿道高度(D)、膀胱颈至耻骨长轴中线的距离(S)和膀胱漏斗存在与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医师各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测量指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组间膀胱漏斗出现比例差异。结果力排期,尿失禁组LHA、H线、M线、RVA、AUA均大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均P0.05),尿失禁组LPA大于对照组(P0.05),B-PCL、U-PCL、D、S小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正常组与对照组各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息期,尿失禁组LHA、RVA大于对照组,B-PCL、D小于对照组(均P0.05)。尿失禁组存在膀胱漏斗比例为78.95%(15/19),正常组为4%(1/25),对照组为0(0/1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P0.001)。结论经阴道分娩产后尿失禁者盆底结构改变显著,提示不同程度的肛提肌功能减低、尿道活动度增加、尿道内口闭合完整性差、尿道扩约肌能力不足等病理状态,MRI能够综合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动态观察盆底结构恢复或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和康复治疗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两院收治并接受治疗的SU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Mu)、尿道膀胱后角(Ar、As)、尿值转角(θ)、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r、B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出现尿道内口漏斗50例(83.33%),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例,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Mu)、尿道膀胱后角(Ar、As)、尿道旋转角(θ)、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r、Bs)明显低于治疗前,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盆底超声检查对SUI疾病诊断和康复治疗后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漏尿点压测定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尿动力学检查 ,尤其是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 ,对 12 0例女性尿失禁病人进行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 ,重点进行应力性漏尿点压测定 ,将所获结果与其他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 0例患者中经检查确诊为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 5 6例 ,症状性压力性尿失禁者 6 4例。其中不稳定膀胱 32例 ,低顺应性膀胱 38例。5 6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分型与临床分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说明漏尿点压测定能够对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准确的的分型 ,并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的应用经验。方法运用多功能泌尿检查床配合单纯尿动力仪行60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47例、前列腺增生312例、前列腺电切术后31例、神经源性膀胱106例、其他功能性异常104例)影像尿动力学检查。除同单纯尿动力学检查:调零、记录膀胱压力(Pves)、直肠压力(Pabd)、逼尿肌压力(Pdet)、尿流率(Q)和肌电图、膀胱感觉、膀胱容量及顺应性等参数外分别在膀胱储尿前期、膀胱储尿初期、膀胱储尿晚期及排尿期的点拍记录透视影像。结果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32例、膀胱结石37例、膀胱憩室49例、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17例、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41例、膀胱后壁膨出12例。结论 多功能泌尿检查床在影像尿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很好地将单纯尿动力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合在一起,为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下尿路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产后尿潴留的病因、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民  张新艳 《人民军医》2001,44(11):662-663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 6~ 8h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致尿液残存 ,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正常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 10 %~ 15 % ,手术助产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升高。1 病 因分娩过程中 ,凡是能引起膀胱、尿道解剖位置改变或伤及膀胱、尿道组织及支配排尿的神经纤维组织的因素 ,均可引起尿潴留。1 1 机械损伤 妊娠晚期 ,由于子宫增大 ,膀胱被推向前上方 ,尿道相应延长。分娩过程中胎先露的压迫或多次阴道检查使膀胱、尿道充血、水肿 ,尤以滞产时胎先露对膀胱颈及骨盆底长时间压迫者更甚。屏气时膀胱内压力明显升高 ,膀胱感觉及张力减弱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位脊髓截瘫病人尿动力学检测指标的变异性。方法选择15例高位脊髓截瘫患者在脊髓休克期后行尿动力学检测,在检测中重复膀胱充盈排尿期压力测定及尿道压力测定2次,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前后2次测得的初始逼尿肌收缩容量(P=0.134)、初始逼尿肌收缩最大逼尿肌压(P=0.871)、最大膀胱容量(P=0.774)、最大逼尿肌压(P=0.972)、漏尿点逼尿肌压(P=0.730)、最大尿道压(P=0.870)、最大尿道闭合压(P=0.949)、功能性尿道长度(P=0.844)及膀胱顺应性(P=0.492)的变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骶髓排尿中枢在去除脑桥和中脑中枢及脑干上中枢的作用后,膀胱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预防的效果。方法将因良性妇科患者接受经腹子宫全切术,术前无尿失禁的患者分成干预组(141例)和对照组(133例)。干预组术前给予健康教育,术后第二个月开始每月进行一对一的盆底功能锻炼指导,共10个月;对照组,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并要求其术后自行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电话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9、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盆底肌肉锻炼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6、9、12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21.59%、11.60%、7.25%,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6、9、12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58%、30.77%、29.14%、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升高,术后有计划的定期一对一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盆底肌锻炼的有效性和依从性,从而更好地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前尿道憩室易被放射及泌尿科医生漏诊。作者报道了三例罕见前尿道憩室之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例一经二次膀胱镜检及三次排尿性膀胱造影才确诊)。本病是由前尿道腹侧膨出形成一宽颈之囊腔,多见于阴茎阴囊结合部。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素有:部分性重复尿道;尿道沟腹侧皱襞融合缺损;阴茎海棉体发育缺陷等。前尿道有无瓣膜尚有争论,有人认为并无真性瓣膜存在,宽颈憩室在排尿时其前唇可类似瓣膜阻塞尿道。本文三例临床表现罕见,为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例一)、滴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盆底MRI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SU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部分SUI患者行尿道中段悬吊带术(TVT)治疗。受试者均行盆底动态MRI检查(静息相及力排相),对SUI组尿道、膀胱颈功能及盆腔器官脱垂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SUI组TVT术后尿道移动角度、膀胱颈及尿道开放、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偏态分布)比较对照组和SUI组患者计量资料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25例,SUI组33例,31例行TVT治疗,其中12例于术后3~ 6个月复查盆底MRI,纳入术后观察。力排相下,SUI组较对照组,功能尿道长度、尿道移动角度、H线、M线、膀胱漏斗征、尿道开放和膀胱脱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漏斗征及尿道开放征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SUI患者的膀胱脱垂程度减小,子宫脱垂程度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术后SUI患者的尿道长度增加,尿道移动角度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MRI能准确评估SUI盆底功能;TVT术后对尿道支持结构薄弱及盆底器官脱垂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