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旁脂肪瘤伴有骨质异常(骨软骨瘤或骨突)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骨旁脂肪瘤伴有骨质异常的CT平扫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骨旁脂肪瘤伴有骨质异常的患者中2例合并骨软骨瘤,4例合并骨突,CT均可清楚显示骨旁脂肪瘤及其下方的骨质改变.2例合并骨软骨瘤患者中1例病变位于坐骨,1例位于股骨粗隆;4例合并骨突患者中2例位于股骨干,1例位于胫骨干,1例位于胸骨.骨软骨瘤和骨突紧紧附着于其下方的骨质,大小为0.3 cm×1.2 cm~6.0 cm x4.0cm.2例骨软骨瘤较大,呈菜花状,骨皮质与其下方附着骨的骨皮质相连续,骨髓腔与附着骨的骨髓腔相通.4例骨突较小,形态不同,其中2例为单个小的骨突,另2例可见2~4个骨突.骨软骨瘤和骨突被脂肪瘤包绕,脂肪瘤大小为3.0 cm x2.0 cm~11.0 cm×10.0 cm,其内可见厚薄不均匀、数日不等的纤维间隔,肿块边缘清楚锐利.1例脂肪组织内可见钙化和(或)骨化,2例可见肌肉萎缩.结论 CT平扫可以清楚显示骨旁脂肪瘤合并骨软骨瘤或骨突的形态、部位和范围,并清楚显示与其下方骨质的关系,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并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骼CB 15例,术前分别行X线平片、CT平扫、MR SET_1WI、T_1WI和SE T_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图像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5例中,13例位于长管状骨(骨骺12例,干骺端1例),1例位于脊柱椎体及附件,1例位于跟骨.肿瘤直径3.9~7.2 cm,平均5.1 cm.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明显膨胀性改变.14例病灶边缘隐约呈结节状突起,可见明显硬化边,1例位于跟骨者无明显硬化边缘.位于管状骨者,病灶多位于骨骺中心骨性关节面下,8例可见钙化,5例无明显钙化;位于椎体和跟骨者,均无明显钙化;1例位于跟骨者,内可见小囊变;1例位于脊柱者可见骨性分隔.5例伴有软组织肿胀.CT示病灶密度略低、等或略高于邻近软组织密度,密度不均匀,CT显示细微钙化更有价值.MR 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低、等和高混杂信号,肿瘤边缘可见骨质硬化引起的低信号环.结论 CB不仅位于管状骨,也位于脊柱及跟骨等不规则骨.多数位于长管状骨骨骺中心或骨端骨突部位,肿瘤膨胀改变不明显,瘤内可见弓环状或斑点状钙化,边缘呈分叶结节状,常见明显硬化边,可伴有骨膜反应或邻近渗出,多数肿瘤可以确诊.位于脊柱与跟骨者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埋入式种植体术后第1个月与术后第2、3两个月边缘骨吸收及1个月时骨吸收与软组织早期贴合的关系.方法:非埋入式ITI系统种植体植入33名患者口内.种植术后及1个月、3个月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术后第1个月及第2、3两个月种植体边缘骨的变化量.10 d时观察种植体周软组织贴合情况.结果:术后第1个月与第2、3两个月的骨吸收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第1个月时骨的吸收量与10 d时种植体周软组织贴合不良呈正相关(r=0.794,P<0. 01).结论:种植体植入后第1个月边缘骨吸收量最多,且种植体周软组织贴合情况对1个月时种植体周边缘骨的吸收量有影响,生物学封闭是影响骨吸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瑞  靳安民  宋富立 《武警医学》2008,19(5):401-404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BMP)与磷酸钙骨水泥(CPC) 复合材料在椎体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其作为椎体成形术的生物活性灌注剂可能性.方法 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复合成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在16只羊腰1~ 3椎体侧前方制成约1 cm×1 cm×1 cm的骨缺损,分别植入CPC/MBP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和CPC.术后3、6个月行X线、组织学检查和电镜扫描.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 HTH〗结果 术后所有的动物成活.CPC/BMP植入3个月时植入材料与受区骨间出现软骨细胞向成骨分化,新骨组织长入材料并与材料紧密结合.6个月时新骨多为板层骨,植入材料范围缩小,材料大量溶解,出现较大的空隙.BMP与CPC复合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和新骨的钙化,同时也加速CPC材料的降解.而CPC材料降解速度缓慢,新骨形成量少,仅在材料的表面.结论 CPC是BMP理想的载体,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椎体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作为椎体成形术的生物活性灌注剂.  相似文献   

5.
MRI的应用对膝关节骨骺区病变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区病变主要包括骨坏死和骨髓水肿2类. 1.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骨坏死为骨质和骨髓坏死,发生于骨骺或软骨下骨者称为骨缺血性坏死,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者称为骨梗死<'[1]>.  相似文献   

6.
1骨梗死 已知大量应用激素治疗可发生骨髓梗死[1].骨梗死就是骨髓坏死.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最常发生在股骨远段和胫骨近段的骨髓内.亦见有肱骨、不规则骨,甚至腰椎骨梗死.  相似文献   

7.
良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1.孤立性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软骨瘤);2.多发性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干连续症);3.骨瘤;4.骨样骨瘤;5.成骨细胞瘤;6.骨化性纤维瘤;7.非骨化性纤维瘤;8.硬韧带增殖性纤维瘤;9.骨旁性软骨瘤;10.成软骨细胞瘤;11.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2.血管瘤;13.骨膜性血管瘤;4.囊性血管瘤1病;15.釉质上皮瘤;16.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跟骨结节是跟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后足的外形和下肢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单纯跟骨结节骨折较为少见,一些轻微的跟骨结节骨折在诊疗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因此,笔者针对目前跟骨结节骨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该骨折的认识. 1 跟骨结节部的解剖特点 跟骨结节部是跟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足弓及缓冲负重上有重要意义.跟骨结节部的后方呈基底在下的三角,表面覆盖了一层纤维软骨,其厚度从顶端约200 μm逐渐向基底增厚至约500 μm,与结节后部中下1/3软骨下聚集增厚的骨皮质区相适应,为跟腱的附着提供了充足的骨床[1].Lohrer等[2]发现跟腱附着区在横断面上如新月形,并向跟骨结节部的后内侧和后外侧延伸约1.0 mm和 3.5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患者为一青少年男性, 1年半前病理确诊为右足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行单纯刮除植骨术后10个月肿瘤即复发.结果 X线及CT表现为右足跟骨呈膨胀性破坏,病灶内钙化及骨化影较少,内侧骨质破坏明显,骨皮质明显变薄,不连续,周围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影,跟距关节间隙尚清晰,周围其余骨质结构尚完整,未见明显破坏征象,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结论 跟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与跟骨良性骨母细胞瘤相比影像表现、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差异,确诊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单纯采用刮除植骨术效果不佳,易复发并导致恶变.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7岁.右侧肩关节及右侧手臂肿痛,关节活动障碍10余年.体检:右侧拇指、右前臂外侧及右上臂肿胀、局部不规则隆起,皮肤紧张、发亮.触诊局部高低不平,坚硬,轻度压痛.关节活动障碍.X线平片示右桡骨骨皮质增生硬化,以外侧明显,表面凹凸不平,内侧缘表面较光滑,骨髓腔狭窄;右尺骨末见明确异常;右侧大多角骨、舟状骨、第1、2掌骨、第1指骨、第2指骨近节骨皮质肥厚、硬化;右侧月骨可见斑点状致密影(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PIR-3D-FFE-T1WI扫描序列对膝关节早期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损伤的诊断能力,为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牛膝关节25只,分别制作关节软骨损伤模型,扫描序列采用SPIR-3D-FFE-T1WI扫描序列.评价牛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损伤模型的MRI特点.结果:牛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损伤模型MR检查结果:SPIR-3D-FFE-T1WI序列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8%.结论:SPIR-3D-FFE-T1WI序列有利于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丁祎  唐丽  王小璐  张令强  崔宇 《军事医学》2021,45(8):585-589,597
目的 探讨Smurf1小分子抑制剂A01对失重性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以BMP-2刺激成骨细胞1h,加入A01继续培养24 h,RT-PCR检测成骨基因表达水平.体内实验利用尾吊小鼠模拟失重性骨丢失,将2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尾吊组(HLU-Control)、尾吊给予A0150 mg/kg组(HLU-A01-50)和100 mg/kg组(HLU-A01-100),治疗5周后通过影像学(micro-CT)、生物力学、组织学染色及基因表达水平检测,评估灌胃A01对小鼠骨丢失的预防及药物作用机制.结果 体外结果显示,2和10 μmol/L A01均可提高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1α)和骨钙素(OCN)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01防止HLU小鼠骨量的丢失,改善骨强度,增加骨矿化沉积率,防止骨小梁数量减少,提高骨组织成骨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 Smurf1小分子抑制剂A01通过促进骨形成,有效预防失重性骨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的X线、CT及MR影像资料特点.其中,19例行X线平片检查,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检查(增强16例).结果: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40.1岁.11例位于股骨骨端,8例位于胫骨骨端,1例位于肱骨近端,1例位于桡骨中段,1例位于腓骨上段;其中,1例转移至肩胛骨关节盂,1例转移至肱骨近端、肩峰及胸椎.X线示混合型骨破坏19例,伴有局部骨皮质突破17例;9例见软组织肿块;5例伴骨膜反应.14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混合型骨破坏13例,1例病灶周缘有明显硬化边.19例MR扫描中,病灶呈T1WI等低、T2WI STIR等高信号,强化明显,其中9例见到骨外软组织肿块形成,其余均见到程度不等的软组织肿胀表现.结论:髓内高分化骨肉瘤以长骨骨端边界不清的混合型骨破坏、瘤骨形成量多少不一为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前交叉韧带急性断裂时骨挫伤的不同类型和分布 ,探讨骨挫伤与关节软骨损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 37例前交叉韧带急性断裂合并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 ,分析前交叉韧带急性断裂时骨挫伤的MRI不同表现类型、分布以及关节镜下软骨损伤的情况。结果 :MRI显示本组病例骨挫伤共 5 7处 ,其中Ⅰ型 1 4处 (2 4 .6 %) ,Ⅱ型 32处 (5 6 .1 %) ,Ⅲ型 3处(5 .3%) ,Ⅳ型 6处 (1 0 .5 %) ,Ⅴ型 2处 (3.5 %)。共 5 4处 (94 .7%)骨挫伤位于外侧间室 ,其中股骨外髁骨挫伤 31处 ,胫骨外侧平台骨挫伤 2 3处。经关节镜下手术发现 9处 (1 5 .8%)骨挫伤部位有软骨损伤表现。结论 :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时 ,骨挫伤通常发生在外侧间室 ,尤其集中在外侧股骨髁前部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后部。关节镜下软骨损伤与骨挫伤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例1 男,21岁.患者在练习翻跟斗时戳伤右足,当即感右足背内侧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体检:右足背内侧疼痛、肿胀,右足趾背伸、伸屈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X线平片示右足第1跖骨及内侧楔状骨向内侧移位,第1、2跖骨基底间隙明显增宽(>2 min),内侧楔状骨与舟状骨重叠,舟状骨内侧骨折(图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并发骨水泥肺栓塞的MS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PVP和PKP术后58例患者的胸部MSCT,评价是否并发骨水泥肺栓塞并分析其MSCT表现.结果 58例患者中5例发现骨水泥栓子,发生率约为8.6%,其中肺癌多发椎体转移2例,胃癌多发椎体转移1例,多发骨髓瘤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1例;骨水泥栓子CT表现为肺动脉分支内斑点状、小条状、分支状高密度影,散在或弥漫分布于两肺野.1例左肺动脉主干内见附壁骨水泥栓子,延伸至左肺上叶肺动脉内;3例同时发现椎旁静脉和奇静脉内骨水泥栓子.结论 MSCT可准确显示肺动脉分支内骨水泥栓子.  相似文献   

17.
跟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病变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跟骨病变25例,25例均行 X线平片检查, 8例行CT检查, 3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跟骨病变中5例为感染性病变(骨结核3例,骨髓炎1例,Brodie's脓肿1例),17例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骨囊肿9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软骨瘤3例,骨样骨瘤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3例为恶性骨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9例位于跟骨窦(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8例,感染性病变1例),7例位于跟骨结节(感染性病变4例,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例),1例位于跟骨前突起,2例位于跟距关节面,1例位于跟骨体,5例累计整个跟骨.感染性病变和良、恶性骨肿瘤影像表现具有各自的相对特征性.结论 跟骨病变的诊断应以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结合发病率、部位和年龄等临床资料,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髌腱中1/3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中供区骨槽骨缺损行同种异体植骨对术后膝前症状的影响. 方法关节镜下取自体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51例,其中35例行供区同种异体植骨修复骨缺损,16例未特别处理. 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之间供区的压痛、跪地痛以及髌股关节症状.植骨组膝前供区压痛、跪地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未植骨组,但是对于髌股关节痛并无影响. 结论关节镜下髌腱中1/3重建交叉韧带术中,供区骨槽行同种异体植骨可有效降低供区压痛和跪地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原癌基因Fra-1是核转录因子AP-1家族的成员,通过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Jun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影响骨基质蛋白的合成,参与骨形成.近年来,发现Fra-1在恶性肿瘤的迁徙、侵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Fra-1在骨形成及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探讨.3例均摄取X线平片,其中2例同时行CT平扫,1例同时行CT平扫及MR平扫.结果 胫骨2例,肱骨1例.平片及CT均表现为骨端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内有钙化或骨化,周围薄壳样硬化带,骨皮质变薄,2例出现局部皮质中断、消失.1例MR平扫表现为与肌肉呈较均匀等T1长T2膨胀性骨质破坏,局部与周围肌肉分界不清,病变周围出现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基础性检查手段,结合CT及MR可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