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调查日本福岛核事故所致北京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情况,为政府制订及时有效的防控策略和处理机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启动核应急监测体系,按照相应的监测规程和技术规范,对北京地区的空气、雨水、地表水和蔬菜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 北京地区大气存在明显放射性污染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事故后的15~41 d,131I放射性浓度在事故后22 d达到最高值,为5.89 mBq/m3,137Cs和134Cs的放射性浓度于事故后20 d形成了明显的高峰区,均低于131I峰值1个数量级以上;潮白河水总B放射性水平为0.314~0.602 Bq/L.结论 日本福岛核事故所致北京地区的放射性污染尚未对本地区居民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但还需对核事故造成污染的远期情况进行持续观测.  相似文献   

2.
涉核舰船在海上活动时,由于操控失误、电气短路、火灾、碰撞、战损、高温高压蒸气泄漏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核事故,严重时还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人员伤亡和区域放射性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仅国外的285起核潜艇事故中就有61起发生在海上,其中核事故47起[1,2].一旦发生海上核事故,当事国家就面临应急救援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辽宁省局部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大气气溶胶、沉降灰、饮用水、蔬菜、牛奶、海产品进行γ核素的能谱测量和总放射性分析;对人工裂变核素131I、134Cs和137Cs等放射性水平进行应急监测.结果 核事故发生20 d后,在大气中陆续监测到了人工核素131I以及134Cs、137Cs,最高浓度分别为4.6 ×10-3、2.9 ×10-4和4.2×10-4Bq/m3,并分别持续存在25、4和6d.沈阳采集的蔬菜、牛奶、饮用水以及丹东产的海产品中未发现人工核素.结论 日本核事故对辽宁省大气造成了轻度污染,但未对蔬菜、牛奶及饮用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卫生应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为确保我国公众的健康安全,我国卫生部门高度重视,缜密部署,采取了有力的组织措施,快速启动了日本大地震核事故后的公共卫生应对工作;通过准确预判和科学评估,快速制定了国际救援准备、入境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测、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污染监测等有关应对方案,适时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对消除公众恐慌情绪、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于1986年4月26日凌晨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了世界范围的放射性污染。为弄清这次事故对南宁地区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环境放射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溢出,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为了摸清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我们于1986年5月3日至7月8日进行了全面监测,基本搞清了这次核事故对木地区的污染水平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定级为7级核事故,核事故发生的后患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为了监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对上海地区的污染,于5月7日收集了大面积沉降灰样品。经γ谱测试歹测出放射性裂变产物131I、137Cs,表明核事故造成的大气层污染已扩散到本市。5月8日以后,用高纯锗γ谱仪定量分析各种样品中的γ核素放射性浓度,尤其侧重于大气气溶胶。这些工作为评价这次核电站事故对本市人群的影响提供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期间由日本入境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情况.方法 根据《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处理技术方案(试行)》,组织国内重点监测省市放射技术机构,检测并报送由日本可能受辐射污染地区入境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测数据.结果 根据各省市报送数据,截至2011年12月8日,全国共检测432人,其中429人检测结果接近本底水平,仅有3人高于本底水平.结论 通过福岛核事故期间由日本入境人员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疏导以及避免当地民众的恐慌情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当前我国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应急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部近日对<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1](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于2009年10月15日将修订后的<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2](以下简称<卫生应急预案>)印发实施,并配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切实做好突发核事件和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工作[3].笔者结合参与<应急预案>修订所做的工作,谈谈学习和贯彻实施<卫生应急预案>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我们于1986年5月8日开始监测,结果表明,事故释出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的飘流到达了昆明地区,造成了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2.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排人大气层,造成了全球性的放射性污染。我所于5月10日开始观测这次事故排放物对长沙地区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02至2004年乌鲁木齐市环境放射性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全球大气层核试验基本停止后,大气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浓度逐年降低。但是,世界各国日益增加的核动力设施偶然发生的核事故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对乌鲁木齐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印度-巴基斯坦地下核试验对乌鲁木齐市也有影响。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及时准确地向国家提供环境放射性水平及对公众所致照射剂量,多年来我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沉降物、食品、饮用水中的总放射性及室内氡活度浓度、γ外照射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了系统监测。现将2002至2004年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因堆心失火发生化学爆炸,引起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放射性波及世界各地。为弄清这次事故对我省的影响,我所5月7日开始对福州地区环境放射性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末发现X射线及核能以来,人类一直在设法开发和利用放射线。应该说放射线和核能在能源、医疗、科研、育种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放射性污染或受放射线照射对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特别是核事故情况下的危害更为严重和持久。因此,预防核辐射事故的发生和在核辐射事故中实施正确的医学应急救援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日本核事故应急医学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大量放射性同位素泄漏到太平洋,虽然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会被海洋大大稀释,短期内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的危害,但随着食物链对长半衰期同位素的累积,会增高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生物群体的死亡率.该文总结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对福岛周围地区海洋生态学系统放射性污染调查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所从5月1日开始对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进行应急监测。通过这次监测,摸清了苏联核电站事故对兰州地区的污染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获得了核电站事故监测的宝贵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及污染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引起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全球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为了判明苏联核事故对我省环境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我所于5月9日至20日对事故进行了监测。通过监测,初步掌握了苏联核反应堆事故后,放射性沉降灰的沉降情况及其特点,了解了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水平,从而为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中人工放射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核武器试验、核动力舰船活动和核设施废物排放.《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之前,军事大国大肆开展军备竞赛,核武器试验频繁,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沉降导致海洋放射性水平显著提高.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军用为主的核动力舰船迅猛发展,世界核电发展的需求使得从事核燃料运输、核废物处理等的船只规模不断增大.据不完全统计[1-2],截止2005年底,仅核潜艇就发生过285起较大的事故,其中反应堆一回路事故38起,沉没18起(明显有放射性释放的16起),至少50枚核弹头散落在海底,随着海水的冲击和腐蚀,放射性物质最终会向海洋环境释放并扩散迁移,再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安全.此外,滨海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的日常排放以及核事故泄漏也是海洋放射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造成核泄漏,大量高放射性废水排人海洋,对渔业资源等与人类休戚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立场出发,就解决海洋放射性污染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应对福岛核事故我国食品和饮用水的放射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汇总分析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我国沿海城市和主要内陆城市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的抽样监测结果,评价是否对我国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制定应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食品和饮用水的监测方案,统一数据报送格式,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月2日北京露天生长菠菜样品中,监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此后在全国范围内10种露天生长的蔬菜中也检测出131I,最高值为菠菜样品3.1 Bq/kg,到5月初未再检测出.牛奶、海产品和饮用水样品中未检测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结论 监测到的蔬菜中131I来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与此次事故期间欧洲一些国家食品中的的131I水平相一致,远低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时我国蔬菜中131I活度,其对公众所致吸收剂量极其微小,不会对我国境内公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