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12月期间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85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CTA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主要动脉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病变的44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检查,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十二指肠肿瘤样病变)和恶性组(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病变),分别有28例、16例。记录2组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2组的多模态MRI功能评分、多模态MRI形态评分。结果 2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肿块形态、管壁柔软、黏膜、组织浸润、转移病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张水成像联合多模态MRI可根据肿块形态、管壁柔软度、黏膜情况等鉴别十二指肠原发性肿瘤与肿瘤样病变,其中原发性肿瘤的ADC值较肿瘤样病变低,且TIC以Ⅲ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摘要】2019年RSNA年会科学报告中头颈部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①各种常规及先进成像技术在临床急诊及规范应用方面的探索;②头颈部钆对比剂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③新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放射组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及头颈部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RADS)在头颈部肿瘤定性诊断、疗效预测方面的研究;④人工智能在头颈部的图像分割、图像合成、定性诊断、分子病理及临床疗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不同神经网络算法在头颈部成像分析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淋巴瘤的早期确诊对治疗至关重要,而MRI常规扫描对该病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MR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软件的开发,如磁共振波谱(MRS)、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就头颈部淋巴瘤与鳞癌的常规MRI表现及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通过定量描述组织内血流灌注、水分子扩散等信息,能够先于形态学改变反映组织生理、病理状态变化。近年来,DCE-MRI及IVIM-DWI单独或联合应用在头颈部恶性肿瘤(HNC)鉴别诊断、早期疗效评估、预后预测、残留或复发判定、唾液腺功能放射性损伤监测等方面均展现出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就DCE-MRI及IVIM-DWI在HNC诊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联合MR脑血管成像在围产期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围产期PRES患者,平均年龄为26.5岁,且均于起病后2 d内行常规MRI和MR脑血管成像,MR脑血管成像包括MR脑动脉成像(MRA)和MR脑静脉成像(MRV)。结果:病变均累及双侧顶枕叶,另累及额叶2例,基底节区2例,桥脑1例,病变占位效应不明显。病变主要位于皮层下白质,其中1例累及皮质。病变T1WI呈低、等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3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为高信号,另2例部分病变DWI为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以上病变未见明确强化,MRA、MRV未见明确异常。结论:围产期RPES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常规MRI联合MR脑血管成像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依赖病理过程中水分子在不同环境中运动差异而成像,DWI成像速度快(平均时间-200s)、无创、没有电离辐射、不需要注射对比剂等优点使其成为乳腺肿瘤方面应用最广的一种功能成像,目前,DWI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如场强、b值、诊断的差异等。本文就DWI成像原理及目前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成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影像学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头颈部,IVIM(质子内不相干运动)成像、DKI等为头颈部肿瘤性病变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式;三维双重回波稳态水激励技术成像(3D—DESS—WE)、RESOLVEDWI和去金属伪影算法(MAR)结合迭代重建等进一步克服头颈区复杂的解剖环境而提升影像诊断的信心。当然,随着科研技术的临床化、转化医学的深化,更多的临床发现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RSNA论文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种胆道梗阻疾病患者共35例,分别就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对胆道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的胆道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肿瘤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4.3%,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2.9%。结论:MSCT阴性法胆管成像对胆道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转化医学的深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头颈部各种成像方式逐渐规范化、个体化,各种功能成像技术逐步临床化。能谱CT技术、低管电压技术、C型臂CT机的应用更加广泛,以提高图像质量及降低头颈部CT扫描的放射剂量;4D-CT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质子内不相干运动、非高斯分布的扩散峰度成像)、动态增强MR成像、CT灌注成像、PET-CT/MR以及超声弹性成像等正逐渐应用于头颈部病变的诊断且逐步拓展至对组织功能以及病变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联合MRI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恶性病变的图像特点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小钙化病变诊断中采用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比乳腺X线摄影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同时多层(SMS)成像技术与多种MRI序列联合应用可明显缩短成像时间。MR扩散成像,如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扩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峰度成像(DKI)能反映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血流灌注、组织结构复杂性等微观特征,在肝脏病变检测和辅助定性中有重要价值。SMS与MR扩散成像联合后可明显缩短成像时间,利于各种MR扩散成像在肝脏中的广泛应用。综述SMS对肝脏扩散成像扫描速度的提升效率、对影像质量和定量参数的影响,以期推动SMS成像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RSNA2015头颈影像研究进展主要通过头颈部CT/MR常规平扫及增强成像、能谱CT多参数成像、DTI纤维示踪术、滑动界面弹性成像、三维液体反转恢复成像(3D-FLAIR)、高分辨率血管成像(3D HRVWI)、MR动态增强(DCE)、动脉自旋标记灌注(ASL)、质子内部相干运动DWI(IVIM)、PET-MRI等技术,结合直方图分析、多参数多模态评估等分析方法定量、定性评估颞骨,甲状腺、甲状旁腺,头颈血管,耳鼻喉头颈部病变的性质及头颈部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大多数发生于肝外胆管。肝外胆管癌(EHCC)的定位诊断常依赖于影像检查,MRI为目前诊断EHCC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随着M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序列如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峰度成像(DKI)等应用于EHCC的诊断,并且可以对肿瘤的病理级别进行预测和评估,对判断病人的预后及肿瘤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就不同MR成像序列在EHCC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治群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3):297-300
目的:探讨头颈部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结外NHL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41例同时行增强检查,8例同时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48例中有42例MRI诊断为淋巴瘤,诊断符合率为87.5%。病变形态:弥漫肿胀型14例(29.2%),结节肿块型20例(41.7%),溃疡坏死型4例(8.3%),混合型10例(20.8%)。病灶的主要MRI表现为于T1WI和T2WI呈均匀中等信号,增强扫描有中度均匀强化,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59±0.11)×10^-3mm^2/s,病变检出率为100%。结论:MRI对头颈部结外NHL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像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能量CT在头颈部血管减影中自动去骨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分别用双能量处理软件和Neuro-DSA软件自动完成去骨,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评价两种减影方法的去骨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结合非减影数据,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20.5635±0.00977)mGy和(25.5746±0.55827)mGy,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对于颈动脉、椎动脉及整体头颈部血管的满意显示率分别为87.8%,68.0%,83.0%和93.5%,91.8%,92.6%,其中对于颈动脉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双能量CT血管减影对部分椎动脉的减影效果较常规CT血管减影差,主要集中在椎动脉近颅底的部分。另外,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还发现了多处血管病变,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相比头颈部常规CT血管减影,双能量CT血管减影辐射剂量更低,能够有效的去除绝大多数骨骼,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一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试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试验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比较其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拟诊肿块的患者37例,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均获得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8个,恶性病灶19个。对病变的边缘、形态特征、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分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组进行判断。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良性和恶性ADC值比较。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9.5%、72.2%和3.221、0.146。良性病变组ADC值1.474±0.441(×100^-3mm^2/s),恶性病变组ADC值1.082±0.160(×10^-3mm^2/s),两者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2,〈0.05)。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66.7%和2.842、0.079。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83.3%和5.684、0.063。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均较单一动态增强扫描或扩散成像诊断效能强。  相似文献   

18.
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3D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76例临床疑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结果:76例3DCE-MRA均获成功,3DCE-MRA图像明确显示了病变部位及范围。结论:3DCE-MRA快速、准确,有利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潜能。方法23例临床疑诊下肢深静脉病变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47~76岁,平均61岁)均经MSCT血管成像及在AW4.2影像工作站上进行的血管成像后处理。对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潜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以及CT仿真内窥镜(CTVE)对下肢静脉瓣膜异常(n=15)的显示优于曲面重建(CPR);MPR和CTVE对下肢静脉血栓(n=5)的显示优于CPR、VR及MIP;VR、MIP、MPR以及CPR对下肢静脉瘤样扩张(n=8)的显示优于CTVE。结论MSCT各种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为下肢深静脉病变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在几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具有较高的诊断潜能。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在女性盆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就该技术在女性盆腔病变检出、术前分期、评价淋巴结转移、肿瘤放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