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华  计成  黄洪 《医药导报》2010,29(11):1523-1524
患者,女,82岁。既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食物、药物致变态反应史,有糖尿病病史5 a,一直坚持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次5 mg,qd;阿卡波糖片50 mg,tid。血糖控制较好,餐前血糖5~7 mmol•L 1,餐后血糖8~11 mmol•L 1,糖化血红蛋白(HbAlC) 7.0%。2008年12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肝炎全套阴性。给予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新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104)保肝,每次0.2 g,tid,饭后服用。患者连续服用硫普罗宁5 d,期间未监测肝功能、血糖,全身渐出现圆形红色斑丘疹,直径约1 cm,压之不褪色,痒感明显,并频繁出现阵发性心慌、乏力,饥饿感伴大汗,多于午餐前及睡前发生,发作时血糖3~4 mmol•L 1,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缓解。2009年1月6日,餐后血糖 4.3 mmol•L 1。为进一步明确低血糖原因,至内分泌门诊就诊。体检:体温36.3 ℃,脉搏75 次•min 1,呼吸20次•min 1,血压125/74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体检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餐后血糖 4.3 mmol•L 1,HbAlC 6.0%。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率85 次•min 1,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待查。就诊后建议停用硫普罗宁与格列吡嗪、阿卡波糖,并查空腹、餐后胰岛素及胰岛素抗体ICA、IAA、GADab,嘱患者院外注意观察皮疹及低血糖情况,有特殊情况及时复诊。  相似文献   

2.
胡清华 《医药导报》2008,27(1):108-108
患者, 男, 35岁. 因发热、咳嗽、咳黄色黏痰7 d入院, 体检: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呼吸音稍低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诊断为“肺炎”. 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 15.6×109•L-1, 中性白细胞 0.84, 淋巴细胞 0.16;电解质:钾离子(K+ )4.1 mmol•L 1, 钠离子(Na+)141.1 mmol•L-1, 氯离子(Cl-)121.9 mmol•L-1, 钙离子(Ca2+)2.77 mmol•L-1. 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 在输注头孢噻肟钠约30 min后, 出现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双下肢肌力约为3级, 病理症阴性. 辅助检查:K+ 2.9 mmol•L-1, Na+ 141.1 mmol•L-1, Cl-121.9 mmol•L-1, Ca2+ 2.77 mmol•L-1. 予以补钾等治疗后, 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复查血K+ 3.8 mmol•L-1. 但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时, 患者又出现双侧下肢麻木、无力, 复查血K+ 3.0 mmol•L-1. 考虑由于头孢噻肟钠导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立即停用头孢噻肟钠, 并予以补钾等对症治疗, 患者症状消失, 复查电解质恢复到入院时的水平. 追问病史, 该患者既往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均有似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顾教伟  王大斌  王勇 《医药导报》2012,31(5):599-60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口服,20 mg•kg-1•d-1,1周内逐步增加到30~40 mg•kg-1•d-1,最大剂量2 000 mg•d-1,平分两次服药;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口服,0.03 mg•kg-1•d-1,每1~2周增加0.025~0.050 mg•kg-1•d-1,最大0.15 mg•kg-1•d-1。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及《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后第8周末及第16周末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16周末,治疗组运动抽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6周末治疗组发声抽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E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4.
双氯芬酸钠栓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2007年6月3日因反复左侧腰腹部疼痛1周入院。入院诊断:左侧输尿管中段凝结物、双肾多发凝结物。入院时体温37 ℃、脉搏80次•min 1、呼吸19次•min 1、血压105/75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完善检查后给予扩管药物保守治疗,于2007年6月11日17:00给予右肾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当晚22:20出现左侧腰腹部绞痛,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武汉鄂中药业生产,批号:070102)50 mg塞肛镇痛后疼痛逐渐缓解。患者于23:45开始出现皮肤搔痒,颜面部、双手、双前臂可见较多淡红色丘疹,以颜面部为明显。立即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内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维生素C3.0 g静脉输液等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皮肤搔痒加重,患者感心前区不适,呼吸费力。体检:体温36.3 ℃、脉搏65次•min 1、呼吸24次•min 1、血压90/54 mmHg,全身可见散在淡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联合成片,边界清,以颜面、颈部最为明显集中,双睑、口唇、舌头水肿明显。遂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盐酸肾上腺素0.5 mg缓慢静脉注射,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静脉输液,同时给予多功能监护,吸氧3 L•min 1等处理。请皮肤科医生会诊,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药疹、过敏性休克。经以上处理1 h后患者呼吸费力明显好转,颜面部及全身淡红色丘疹迅速减轻,颜色变浅,血压上升为119/72 mmHg,颜面、双睑及口唇水肿减轻。颜面、颈部及全身丘疹于24 h后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5.
胥丹  王江军  吕晓红 《医药导报》2008,27(7):756-756
例1,女,46岁. 因骨髓纤维化于2006年4月1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检:体温36.5 ℃,血压130/80 mmHg(1 mmHg =0.133 kPa),脉搏80次•min-1;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28.69×109•L-1,血红蛋白(HGB)118 g•L-1,血小板计数(PLT)305×109•L-1. 患者以往无食物、药物致变态反应史. 给予胸腺素肠溶片,提高免疫功能. 患者口服胸腺素肠溶片6 mg约3 h后,出现胸闷,憋气,咳嗽. 体检:双肺有少量干性音,心(-),因患者尚未应用其他药物,考虑为口服胸腺素肠溶片所致过敏性哮喘. 给予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 mg,im,地塞米松10 mg,iv,并给予吸氧. 约5 min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 30 min后症状完全消失. 例2,男,67岁. 于2006年5月13日因“头昏、乏力”入住我院,以往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0余年. 体检:体温 36.7 ℃,血压 110/60 mmHg,脉搏70 次•min-1,心肺(-),贫血貌;血常规:WBC 1.7×109•L-1,HGB 69 g•L-1,PLT 56×109•L-1.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以往无食物、药物致变态反应史. 给予胸腺素肠溶片6 mg,tid,po,调节免疫,促进骨髓造血. 胸腺素肠溶片6 mg口服约1 h后,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样皮疹,呈鲜红色,压之不褪色,伴剧烈瘙痒,患者自述皮肤有发热感,胸闷,气短不适,无恶心、呕吐. 体检:体温 37.2 ℃,双肺阴性,脉搏96次•min-1,心律齐,因患者尚未合用其他药物,考虑为口服胸腺素肠溶片所致药物性荨麻疹. 给予地塞米松5 mg,iv,异丙嗪25 mg,im,20 min后,皮疹有所消退,痒感减轻,24 h后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6岁,于2010年5月23日17:45因摔伤致额部右颧弓处皮肤外伤4条,深达颅骨,额肌全层断开,面部青紫肿胀,右腰腹部、右下肢多处擦伤,右桡骨远端骨折,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立即清创缝合,当日19:20术毕,术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磷霉素4.0 g静脉滴注。次日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磷霉素8.0 g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内德滋,陕西金裕制药,奥硝唑0.5 g、氯化钠0.825 g,批号:0912291)100 mL静脉滴注。2010年5月24日13:00,患者输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约1 min时,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呼吸急促(30 次•min 1),心率102 次•min 1,四肢抽搐,立即给予吸氧(3 L•min 1),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当日13:05,给予地西泮注射液20 mg静脉注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快速静脉滴注。当日13:15继续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患者生命体征:呼吸19 次•min 1,心率80次•min 1,血压112/62 mmHg(1 mmHg=0.133 kPa)。2010年5月25日停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磷霉素8.0 g静脉滴注,患者未再诉不适。  相似文献   

7.
刘艳红  马林 《医药导报》2010,29(5):648-648
患者,女,18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外院查尿常规:尿蛋白(+++)、血尿(+);血常规:血红蛋白(Hb)75 g•L 1。2007年9月24日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T)37 ℃、脉搏(P)80 次•min 1、呼吸(R)20 次•min 1、血压(BP)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水肿,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入院后检查:ENA全套:ANA(+)(1:320均质型);抗SSA、抗核小体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补体:C3 0.34 g•L 1、C4 0.03 g•L 1;ESR 91 mm•h 1;肾功能:血尿素氮(BUN)4.6 mmol•L 1、血肌酐(Cr)56 μmol•L 1。入院行肾穿刺术,肾脏病理检查提示狼疮性肾炎(LN IV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给予金水宝胶囊(规格:0.33 g)3粒,tid,po;黄葵胶囊(规格:0.5 g)5粒,tid,po;氯沙坦钾100 mg,qd,po;阿法骨化醇0.25 μg,qd,po;甲基强的松龙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每天血压均控制不理想,约146/92 mmHg。5 d后加用盐酸贝尼地平片(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富士工厂,批号:122BFK)4 mg,bid,po。患者于第二日清晨诉头痛,颜面部及胸部出现密集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伴皮肤瘙痒,心率102 次•min 1,其他未见明显异常,疑为盐酸贝尼地平片所致,立即停服盐酸贝尼地平片,给予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行抗变态反应治疗,其他治疗不变,第2天症状减轻,红色斑丘疹渐退,4 d后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8.
万古霉素致多系统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汀  周慧萍 《医药导报》2008,27(7):867-867
患者,男,54岁. 因头痛9 h,门诊拟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 于2007年6月26日收住入院. 入院后患者体温增高至38.8 ℃,脑脊液常规检查:Pandy test( + + +),葡萄糖(Glu)1.5 mmol•L-1,白细胞(WBC)13 000×106•L-1,镜检WBC(+ + + +),红细胞(RBC)(+ + +),N 0.82,CL 128 mmol•L-1,蛋白定量9.8 g•L-1. 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 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2 g,q 8 h,静脉滴注;2007年6月29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21.3×109•L-1,N 0.95,脑脊液涂片检查存在革兰阳性(G+)球菌. 当日加用万古霉素0.5 g ,q 8 h,静脉滴注. 2007年6月30日起患者意识逐渐好转,体温下降,血常规呈持续性降低,2007年7月2日血常规WBC 6.7×109•L-1,N 0.86,抗感染治疗有效. 7月3日查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11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14 U•L-1,BUN 9.9 mmol•L-1,加用护肝药物. 2007年7月5日复查肝、肾功能:ALT 54 U•L-1,谷氨酰转肽酶(GGT)237 U•L-1,BUN 8.6 mmol•L-1,肌酐正常,尿素氮指标有所好转,考虑应激性增高可能,未予特殊处理. 2007年7月7日复查腰穿脑脊液示:Pandy test(+ +),Glu 4.4 mmol•L-1,WBC 466×106•L-1,镜检WBC(+ +),N 0.88,CL 115 mmol•L-1,蛋白定量1.2 g•L-1. 患者病情趋于平稳,急性脑膜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原治疗方案. 7月11日起患者反复出现发热,最高38.9 ℃;2007年7月15日患者全身出现散在深红色斑疹,以面部及肢体明显,因患者2007年7月11日起规律性发热,最高体温基本相似,且全身出现皮疹,考虑药疹可能,但患者颈抵抗(±),故停用除万古霉素外的其他药物进行观察,同时给予抗组胺受体治疗. 2007年7月16日患者诉耳鸣、听力下降(以右耳明显),仍有发热(最高38.5 ℃),全身皮疹明显加重,全身密集红色皮疹,胸、背及双上肢融合成片状,压之褪色,双下肢皮疹呈紫红色,按之不褪色,因其他药物已撤,遂考虑万古霉素导致药物热、变态反应. 2007年7月17日停用万古霉素,加用琥珀氢化可的松抗变态反应,予前列地尔(凯时)增加肾血流量护肾. 2007年7月18日患者体温、心率下降,全身皮疹有所消退(以面部及肢体明显),复查肾功能示:肌酐166.8 μmol•L-1、BUN正常. 但患者右耳听力明显下降,至出院时患者右耳听力仍未恢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3岁,因“恶心,尿黄,反酸,食欲、睡眠稍差”等入院。2011年8月3日开始服用泮托拉唑钠(厂家与批号不详)160 mg.d 1,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外院检查肝功能:直接胆红素(D BiL)28.5 μmol•L-1,总胆红素(T BiL)53.8 μ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 259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 278 U•L-1,腹部B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给予水飞蓟宾胶囊、亮菌口服液治疗,复查肝功能:D BiL 8.3 μmol•L-1,T BiL 21.7 μmol•L-1,ALT 694 U•L-1,AST 341 U•L-1,碱性磷酸酶(ALP)133 U•L-1,γ 谷氨酰转肽酶(GGT)232 U•L-1,加用护肝宁片口服,患者小便颜色仍较深,间断恶心,于2011年8月11日就诊我院,以“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7岁. 因发现HBsAg(+)5 d入院. 体检时发现乙肝病原学和肝功能异常. HBV M:HBsAg(+),HBeAg(+),HBcAb(+),HBV-DNA:3.65×107拷贝•mL-1,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8 U•L-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7 U•L-1,总胆红素(T-BiL):34.5 μmol•L-1. 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门诊以病毒性乙型肝炎收住我科. 体检:体温37 ℃,脉搏8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04/54 mmHg(1 mmHg=0.133 kPa).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轻度,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00 万U ,im,qd. 注射12 d后患者感发冷,发热,体温呈稽留热型伴头痛,全身关节疼痛,无明显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和气短等症状. 体检:颜面、颈部及躯干部潮红并可见淡红色皮疹,皮疹为麻疹样压之退色,有叶片状脱屑,反复发作,伴有明显瘙痒. 颈部淋巴结肿大. 眼结合膜充血;口腔红肿、咽充血,咽部可见白色荚膜及溃疡、疼痛,吞咽时症状加重,扁桃体Ⅱ度肿大, 右肺下野可闻及细湿音,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炎. 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口服泼尼松等药治疗. 第2天始,体温渐下降,上述症状减轻,治疗14 d体温正常,皮疹逐渐消退,复查胸部X线片肺部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藤茶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比铁包金总黄酮和维生素C强,其三种体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2±0.18),(227.41±184.45),(5.22±3.75) mg•L-1。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弱于维生素C,其DPPH•体系的IC50为(36.41±9.68) mg•L-1。结论藤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但铁包金总黄酮不能单独作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2.
美西律致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彦红  陈惠英  单筠筠  许爱娥 《医药导报》2008,27(10):1280-1280
患者, 女, 47岁. 因全身红斑丘疹、微痒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颜面、前臂出现米粒大红斑丘疹, 微痒, 渐增多, 波及躯干下肢, 当地以“病毒疹”给予氯雷他定、维生素C、利巴韦林、复方甘草酸苷及中药等治疗, 红斑丘疹增多, 泛发全身, 融合成片, 躯干为重, 颜面出现红肿, 伴发热畏寒, 体温37.7~38.0 ℃, 病情进行性加重. 患者1个月前因心慌于外院做动态心电图, 诊断为室性期前收缩, 予美西律片,, 每次100 mg, tid, 服用1个月后出现皮疹. 否认药物、食物致变态反应史. 体检:体温38.2 ℃, 脉搏90次•min-1, 呼吸20次•min-1, 血压90/68 mmHg(1 mmHg=0.133 kPa), 精神差, 耳后、颈侧可触及数个绿豆大淋巴结, 无压痛, 咽充血, 心、肺、腹无异常. 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泛发米粒大红斑丘疹, 融合成片, 压之退色, 躯干为重, 颜面红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0.9×109•L -1, 血小板357×109•L -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2.8×109•L-1, N 0.609, 淋巴细胞绝对值3.7×109•L -1, L 0.176, 单核细胞绝对值1.58×109•L -1, 分类7.56%,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2.52×109•L -1, 分类12%; C 反应蛋白(CRP)19 mg•L -1; 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6 U•L-1,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35 U•L -1, 谷氨酰转肽酶82 U•L-1, 碱性磷酸酶306 U•L-1, 乳酸脱氢酶404 U•L -1, 腺苷脱氨酶29 U•L -1, α-羟丁酸脱氢酶271 U•L -1; 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免疫球蛋白、补体、AS0、RF、ANA、肝炎免疫、病毒检测(包括麻疹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 尿、大便常规均无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T波改变. 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 B超无异常. 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停用美西律, 予甲泼尼龙 80 mg•d -1、复方甘草酸苷及氯雷他定等治疗, 红斑丘疹有所消退, 肝酶较前恢复, 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和组织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浓度的 方法 , 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 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 色谱柱, 以50 mmol•L-1 醋酸盐缓冲液 (pH 5.8 ):甲醇:乙腈(50:22:28)为流动相; 柱温为35 ℃ , 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50 nm , 发射波长为455 nm.样品的预处理后邻苯二甲醛(OPA)-2-巯基乙醇柱前衍生; 进样10 μL. 结果 血清样品在2~120 mg•L-1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组织样品在2~120 mg•g-1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的萃取回收率为70.9%~83.5%; 相对回收率为90.2%~110.0%; 日内、日间RSD为4.1%~7.7%.肾脏达峰浓度Cmax为65.7 mg•kg-1, 肝脏为58.1 mg•kg-1, 脾脏为51.3 mg•kg-1, 心脏为43.3 mg•kg-1, 肺为35.1 mg•kg-1, 脑组织为26.7 mg•kg-1 ; 各组织AUC 0~8肾脏为171.9 mg•h•kg-1, 心脏为113.9 mg•h•kg-1, 肝脏为107.2 mg•h•kg-1, 脾脏为90.4 mg•h•kg-1, 肺为93.6 mg•h•kg-1,脑组织为79.8 mg•h•kg-1.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强, SAC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其中肾脏分布较多, 而在脑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86岁。2012年5月24日因 “咳嗽咯痰伴胸闷气促3 d”入院。胸部CT示两侧胸腔积液,伴相应肺组织膨胀不全;双侧肺部感染;左侧多肋走行异常,有陈旧骨折;右肩胛骨前方,第1、2肋右侧脂肪瘤。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17×109•L-1,中性粒细胞分类 94.7%,超敏C反应蛋白 99.0 mg•L-1,血红蛋白70 g•L-1,血小板计数71×109•L-1。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肾功能不全、脑外伤后遗症、脑梗死、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动脉粥样硬化。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泰能,杭州默沙东公司,批号:11K29Z96,规格:每支600 mg)0.5 g+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q8h;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Fresenius Kabi Norge,批号:110814,规格:每支600 mg)0.6 g静脉滴注,q12h,并给予盐酸氨溴索、奥美拉唑钠、还原型谷胱甘肽、依诺肝素、生脉注射液等对症支持,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微泵维持治疗。2012年5月29日,血红蛋白45 g•L-1,血小板计数53×109•L-1。考虑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与利奈唑胺有关,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利奈唑胺,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3.75 g+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q8h。5月30日血红蛋白44 g•L-1,血小板计数45×109•L-1。诊断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50 g•L-1),遂输O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 U。5月31日血红蛋白69 g•L-1,血小板计数54×109 •L-1。6月1日血红蛋白 49 g•L-1,血小板计数 40×109 •L-1,遂输O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5.5 U。6月2日血红蛋白86 g•L-1,血小板计数61×109 •L-1。6月6日血红蛋白86 g•L-1,血小板计数78×109 •L-1。未再下降。6月15日血红蛋白92 g•L-1,血小板计数190×109 •L-1。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8岁,既往健康,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 于2008年3月14日到公共浴池洗澡后,双上肢出现米粒大小的皮疹伴瘙痒感,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每次750 mg,qd. 第3天静脉滴注约20 min后,患者出现腰痛,难以忍受,伴无尿、腹胀、恶心,无腹痛、腹泻、胸闷、气短等症,查尿蛋白+ +,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病情无缓解. 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7年3月18日来我院就诊,检查:血压:130/75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6.7 ℃,心率82次•min-1,尿蛋白+,尿素氮17.1 mmol•L-1,血肌酐333 μmol•L-1,肾图示:双肾严重受损,以急性肾衰竭收入住院. 给予阿魏酸钠注射液300 mg,qd,静脉滴注;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2支,qd,静脉滴注;呋塞米(速尿)注射液40 mg入壶,qd; 百令胶囊0.8 g,tid,po; 肾衰宁颗粒5 g,tid,po; 多潘立酮(吗丁啉)片10 mg,bid,po. 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2007年3月19日尿常规恢复正常,2007年3月29日复查:尿素氮为3.2 mmol•L-1,血肌酐72 μmol•L-1,病情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周晓英 《医药导报》2010,29(9):1180-1180
患儿,女,2岁,体质量13 kg。因发热1 d,在社区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克洛颗粒(商品名:希刻劳,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L00715,每包0.125 g)2/3包,po,约5 min后患儿出现颜面肿胀,全身大块风团样皮疹,烦躁哭闹,继之呼之不应,急诊入院。患儿既往无抗菌药物使用史。体检:体温38.4 ℃,脉搏70次•min 1,呼吸频率12次•min 1,血压60/4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5%,颜面、口唇轻微发绀,明显肿胀,全身皮肤大片风团样皮疹,有些融合成片。诊断:考虑急性喉头水肿伴荨麻疹。立即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肾上腺素0.15 mg,im,st,地塞米松3 mg,im,st,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im,st。开通静脉通道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 1.0 g,5 min后血压升至75/50 mmHg,SaO295%,颜面、口唇肿胀减轻。20 min后患儿完全清醒,全身风团样皮疹明显减轻,脉搏120次•min 1,呼吸率30次•min 1,血压85/60 mmHg, SaO299%。继续吸氧,观察生命体征,4 h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皮疹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Franz实验制得的皮肤透过液中酮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研究酮康唑经皮给药后药动学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透过液中酮康唑浓度,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 0.02 mol•L-1 磷酸二氢钾溶液(70:30,用0.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8),流速:1.0 mL•min-1,柱温35 ℃,紫外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酮康唑线性范围0.05~25.00 μg•mL-1(r=0.999 3)。高、中、低浓度平均回收率98.109%,RSD=2.956%(n=9),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3.30%。结论该方法测定酮康唑乳膏皮肤透过液中的酮康唑含量快速、简捷,可用于酮康唑乳膏剂的质量控制和酮康唑经皮吸收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药对大鼠体外肾小球清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标准筛技术游离正常雄性SD大鼠肾小球,应用视频显微术通过肾小球体积变化计算肾小球清蛋白的通透性(Palb)。大鼠体外肾小球分别与不同浓度(0.5,1.0,2.0 mmol•L 1)NO 单甲基 L 精氨酸(L NMMA)培养30 min;与2.0 mmol•L 1L NMMA培养不同时间(15,30,45 min)。体外肾小球与2.0 mmol•L 1L NMMA及500 μmmol•L 1NO供体diethylenetriamine NONOate(DETA NONOate)培养45 min;与2.0 mmol•L 1L NMMA 及5 mmol•L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培养45 min。观察不同情况下Pal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外肾小球与0.5 mmol•L 1L NMMA培养30 min对Palb无明显影响,与1.0或2.0 mmol•L 1L NMMA培养导致Palb显著增加(P<0.01),且2.0 mmol•L 1L NMMA对Palb影响更为显著。体外肾小球与2.0 mmol•L 1L NMMA培养15,30,45 min,Palb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且随时间延长Palb逐渐增加,培养45 min时Palb最大。体外肾小球与L NMMA及DETA NONOate一起培养45 min,Palb无明显增加;与L NMMA及SOD一起培养45 min,Palb亦无明显增加。结论 NO是肾小球清蛋白滤出的调节因子,生成减少导致Palb增加,过氧化物活性可能参与NO合成酶抑制药引起的清蛋白排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0岁。因“肾移植手术后1个月余,血钾升高8 h”于2011年6月1日入院。既往史: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11年4月22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手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给予常规三联免疫抑制疗法:他克莫司3 mg,bid;麦考酚吗乙酯500 mg,bid,po;泼尼松龙30 mg,qd,po。既往高血压史20年,口服硝苯地平30 mg,bid。入院体检:体温 36.5 ℃,脉搏 74次•min-1,呼吸率 20次•min-1,血压 152/94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血肌酐 286 μmol•L-1,血尿素氮24.3 m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7 U•L-1,白细胞3.15×109•L-1,血钾8.2 mmol•L-1。给予血液透析治疗。6月2日血钾6.9 mmol•L-1。怀疑血钾升高为他克莫司引起,于6月3日停服他克莫司,改服环孢素150 mg,bid,po。6月5日血钾5 mmol•L-1。7月30日血钾4.4 mmol•L-1。未再发现血钾升高。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53岁. 因卵巢癌术后2 a出现纳差、咳嗽、头晕加重1周住院,近2 a先后进行2次卵巢癌根治术,术后行10次化学药物治疗(化疗),2个月前出现咳嗽,纳差、消瘦住院,诊断:卵巢癌术后纵隔、锁骨、腹膜后、肾门等多处转移,行γ-刀治疗及中药治疗,疗效差. 体检:体温36.7 ℃,脉搏84次•min-1、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颈软,左侧颈中部可扪及2 cm×2 cm大小淋巴结,活动好,无压痛,皮肤多处见瘀斑,腹部隆起,下腹中见手术瘢痕,四肢活动无受限.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 1.6×109•L-1、血红蛋白(Hb) 84 g•L-1、血小板(PLT)计数 65×109•L-1,总胆红素(T-BiL)12.9 μmol•L-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0 U•L-1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8 U•L-1,血糖(Glu) 7.84 mmol•L-1,血尿素氮(BUN) 6.34 mmol•L-1,血肌酐(Cr) 72.2 μmol•L-1, HBsAg(-),PT9.6 s,胸部X 线片:右下肺纹理稍增多,余心肺膈未见异常;CT:考虑卵巢癌向纵隔、肝脏、胃底及腹膜后多处转移可能. 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 治疗:参麦注射液20 mL•d-1、苦参素注射液20 mL•d-1、艾迪注射液100 mL•d-1、胰岛素8 U.d-1、rh-CSF125 μg,每周2次,输全血、复合氨基酸等支持治疗. 患者PLT进行性下降,皮肤瘀斑无好转. 10 d后加服斑蝥胶囊,入院后的3周出现肉眼血尿,这时考虑可能与斑蝥有关,停用艾迪注射液和斑蝥胶囊,同时加用止血药物治疗,2 d血尿消失. 又过2周患者死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