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健择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厄洛替尼片100mg,口服,1次/d。每3周方案。结果近期客观有效率为20%,中位TTP(3.0±1.2)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0%(8/20)、20%(4/20),CA19-9显著降低,体力状态改善率60%。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皮疹、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慌)。无腹泻、外周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等,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有效,不良反应可控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晚期胰腺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治疗,2组均以21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0.0%、65.0%,高于对照组的4.5%、50.0%;观察组PFS、OS分别为3.6、6.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3.1、5.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等。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薛琪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171-171
目的 观察化疗期间序贯给予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8例NSCLC晚期患者化疗期间序贯给予厄洛替尼150 mg/ d,给药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58例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27.6%(16/58),疾病控制率为80.0%(47/58).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和血液系统毒性.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和血液系统毒性,皮疹多为炎性脓疱疹,常分布于颜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等.36例出现皮疹,占62.1%.血液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结论 化疗期间序贯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耐受性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干预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服用厄洛替尼的患者进行干预及护理,降低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4例口服厄洛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其不良反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8例腹泻,2例无特殊不良反应。除2例重症皮疹停药外,其余继续口服厄洛替尼治疗。结论通过对厄洛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及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厄洛替尼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葛立刚 《海峡药学》2010,22(10):96-97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参莲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0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均给予厄洛替尼150mg/次,1日1次,口服,30d为一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同时配合参莲胶囊辅助治疗2g/次,1日3,连服2个月。所有患者在完成化疗2个周期时评估疗效。结果 40例均可评价疗效。全组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9例(22.5%),稳定12例(30.0%),进展19例(47.5%);主要不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其中皮疹21例(52.5%),胃肠道反应15例(37.5%),呼吸困难12例(30%)。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厄洛替尼联合参莲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0例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对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2,MMP-2)的影响.方法 选择就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组采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静脉滴注的基础上进行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临床受益情况2组各时间段生存率、治疗前后MMP-2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6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收益率达7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2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对晚期胰腺癌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率,降低患者MMP-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强  秦爱玉  秦玉刚 《安徽医药》2020,24(10):1952-1957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联合使用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肝胆外科选用人胰腺癌细胞 PANC?1对数生长期细胞。实验分组:厄洛替尼组、吉西他滨组、联合作用组(1∶2、1∶1、2∶1、3∶1)每组设 12个培养皿。用八肽胆囊收缩素 ?8(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8,CCK?8)法检测吉西他滨及厄洛替尼分别对 PANC?1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并计算出两种药物分别对 PANC?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50%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根据两种药物对 PANC?1的 IC50值的影响,按照不同比例重复观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细胞的细胞毒性情况,以中位药效法(Chou?Talalay法)分析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用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吉西他滨,厄洛替尼及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对胰腺癌细胞 PANC?1的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在给予系列浓度的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培养液培养胰腺癌 PANC?1细胞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和厄洛替尼均能抑制 PANC?1细胞增殖,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且一定浓度下,药物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128 nM厄洛替尼浓度 72 h细胞抑制率为(76.72±5.51)%;320 nM吉西他滨浓度 72 h细胞抑制率为(75.43±0.97)%。吉西他滨和厄洛替尼对胰腺癌 PANC?1细胞生长的影响具有时间 ?浓度依赖性。通过 IC50计算软件计算药物处理 48 h时的 IC50值,结果显示厄洛替尼对 PANC?1的 IC50值为 12 nM,吉西他滨对 PANC?1的 IC50值为 80 nM。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可以增大细胞抑制率,减少单独使用吉西他滨的起效时间[厄洛替尼∶吉西他滨为 3∶1时, 72h细胞抑制率为(89.89±1.56)%,IC50值为(3.89±1.65)nmol/L]。随着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增加, CI值逐渐下降。当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 35%时,联合效应开始出现协同作用(小于 0.9)。当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40%时, CI下降(均小于 0.5)具有的协同作用。同时, 2∶1组曲  相似文献   

8.
赵皓  黄纯  居建平  施敏骅 《江苏医药》2015,41(2):165-167
目的评价铂类化疗药物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序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TKI耐药后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1例晚期NSCLC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耐药后改换铂类药物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序贯原TKI治疗,直到病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疗效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耐药后序贯治疗的有效率为14.3%,疾病控制率为66.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55d。序贯治疗获益的14例患者TTP较未获益的7例患者增加(200d vs.101d)(P<0.01);与6例野生型患者相比,7例敏感突变患者TTP增加(234dvs.90d)(P<0.05);但二线和三线序贯治疗患者TT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序贯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皮疹、腹泻及血液学毒性。结论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序贯TKI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KI获得性耐药后NSCLC近期疗效较好,可作为TKI耐药后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特罗凯)单药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失败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d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36例患者中PR 8例(22.22%),SD 15例(41.66%),PD 13例(36.11%),有效率(CR+PR)为22.2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22%。肿瘤进展时间为2~1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皮肤瘙痒、恶心、腹泻,多为Ⅰ~Ⅱ度,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正>药物性皮疹是厄洛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合理有效地采取皮疹护理措施,能很好地预防皮疹的发生。本文就其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2011年口服厄洛替尼行靶向治疗的Ⅲ~Ⅵ期肺癌患者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0~6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3例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双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至少完成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中CR0例(0%),PR9例(39.1%),SD5例(21.7%),总有效率RR39.1%,生活质量改善12例(52.2%),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双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李旸  杨威  潘梦瑶  徐淑梅  刘卓刚 《中国药房》2010,(46):4376-4379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1991~2010年)、PubMed(1991~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1~2010年),收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RCHOP方案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6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CHOP与CHOP方案比较,其完全缓解率[RR=1.34,95%CI(1.19,1.51)]及总有效率[RR=1.16,95%CI(1.11,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HOP方案相比,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能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且不增加Ⅲ/Ⅳ级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晚期胰腺癌一线GS方案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序贯替吉奥(S-1)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32例患者经一线GS(吉西他滨+替吉奥)方案化疗4周期后,获得疾病控制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1∶1)分为序贯S-1组(S-1组)和随访观察组(观察组)。每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S-1组共接受93周期单药S-1化疗,S-1组和观察组中位PFS分别为7.0个月和5.2个月,中位OS分别为10.7个月和7.5个月,2组PFS和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组不良反应大多数表现为1~2级,3~4级仅有1例粒细胞减少及1例腹泻,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胰腺癌一线GS方案化疗后疾病得到控制者序贯S-1单药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及O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组成的FOLFOX7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d1,氟尿嘧啶2 400 mg/m2,静脉输液泵持续滴注46 h,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方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4例患者共接受141个周期化疗,中位周期数4个(2~6个)。总有效率(ORR)为44.1%(15/34),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占44.1%(15/34),稳定(SD)者占47.1%(16/34),疾病进展(PD)者占8.8%(3/34)。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未见Ⅲ级及以上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FOLFOX7方案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安全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31-3533
目的:对照研究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及多西紫杉醇(TXT)联合奈达铂(NDP)两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GP)组30例,多西紫杉醇组(TP)28例,比较两方案疗效。结果:GP组和TP组有效率分别为43.3%和4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MST):GP组为12.8个月,TP组为13.6个月,疾病缓解时间(DRT)分别为6.1个月及7.8个月。GP组和TP组1、2年期生存率分别为42.5%和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P组WBC下降36例,占67%,其中Ⅲ/Ⅳ度白细胞下降10例占22%,明显高于GP组(P〈0.05)。结论:GP方案和T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疾病缓解时间相似,不良反应较TP发生率高,但骨髓抑制较TP组轻。因此,两种方案均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周磊 《中国医药》2014,(4):497-499
目的 比较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初治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为GP组(吉西他滨±顺铂)和DP组(多西他赛±顺铂),每组60例.2组均给予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GP组给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DP组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60 min,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GP组和NP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41.7% (25/60)和43.3%(2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组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下降:63.3% (38/60)比81.7%(49/60),肌肉酸痛:0比31.7% (19/60),P<0.05];血小板减少、皮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73.3% (44/60)比33.3%(20/60),皮疹:36.7%(22/60)比0,P<0.05].结论 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的双药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各有侧重点,化疗过程中对不良反应应针对性地观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建  曹冬梅  张强 《中国药师》2009,12(6):779-78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加用奥沙利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60例老年晚期NSCLC接受治疗,方案为吉西他滨800~1000mg/nl^2静滴30min,第1天,第8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2h第1天,21天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60例患者累计完成176个周期,,其中CR1例(1.7%),PR24例(40%),PD20例(33.3%),总有效(PR+CR)25例(41.7%),临床收益率(CR+PR+NC)40例(66.7%),中位缓解期为6.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神经系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减少9例(15%),Ⅲ~Ⅳ级血小板减少8例(13.3%);神经毒性发生率80%,均为轻度。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彭颖  蒋保安 《肿瘤药学》2011,(4):370-373
目的探讨以化疗为主同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入本院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同期放化疗治疗。化疗方案:EP为主方案,治疗周期4~6周期。放疗采取SRT,治疗剂量3.0~4.5GY,每周6次,中位治疗剂量38.5GY。放疗介入时间:化疗开始1~2周期后,下一周期化疗前。放疗靶区:照射原发灶及明确转移灶,淋巴引流区不做预防照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1)全组患者CR率为46.2%,PR率为38.5%,SD率为15.3%,总治疗有效率为84.6%,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0.1%及38.5%。1年及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1%及94.2%;(2)2级急性放射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8%,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7.7%,2级急性放射性食道损伤的发生率为11.5%,2级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为7.7%。结论化疗联合SRT治疗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患者的近期疗效可,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N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培美曲塞加顺铂组(PC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C组)各25例。PC组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GC组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两组均给予顺铂30mg,第2~4天,均为21d一个周期。结果培美曲塞加顺铂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有效率分别为48%和44%,两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组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小于GC组。结论 P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GC方案的疗效相当,但毒副作用明显减少,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Gemcitabin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o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rlotinib is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The nonhematological side effects of this regimen mainly include diarrhea and skin rash. For each of these drugs, gemcitabine and erlotinib, lung toxicities have been described previously.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the first case of a nonlung cancer patient experiencing not only acne-like skin toxicity, but subsequently also sever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during therapy with gemcitabine and erlotinib. Both therapeutic agents were suspected as a possible cause of this adverse event. An interaction between gemcitabine and erlotinib might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pulmonary toxicity. Treatment with high-dose steroids was, however, very effective in our patient and a complete recovery appeared within a few days. Thus, pulmonary side effects should be regarded carefully in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palliative therapy with gemcitabine and erlotini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