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部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现况。方法分别选择居住在保定地区部队干休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3例,他们中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17例,空巢组老年高血压患者25例,另有31例非独居、非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均接受了Zimet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结果独居、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PSSS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同时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PSSS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也明显差于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结论空巢、特别是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现况较差,应制定相应干预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病因、部位、发病季节等临床特征,现将我科1984年~1999年收治鼻出血39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102例)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98例,男276例,女122例,年龄8~78岁。其中老年患者(Ⅰ组)102例,男 74例,女 28例,年龄 60~78岁;非老年组(Ⅱ组)296例,男198例,女98例,年龄8~59岁。两组鼻出血的病因、部位及发病季节见附表。 Ⅰ组全身病因71例(69%),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41例,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26例,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根据ABPM结果将312例患者分三组,即正常血压组(102例),老年高血压组(112例),非老年高血压组(98例),进行超声心动监测,根据Devereux方法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量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Fisher检验继以Newman-Keuls检验。结果三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高血压患病时间,老年组超过非老年组3倍(P〈0.01);老年组MSBp明显高于非老年组,MDBp低于后者;左室重量指数,老年与非老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结论血压升高形成的收缩负荷是造成左室肥厚的因素之一,阻力负荷不是引起左室肥厚的唯一因素,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年龄,病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缨  裴林林 《河北医药》2010,32(24):3465-346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3例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39例)、中年组(45~60岁,63例)及老年组(〉60岁,141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特点。结果青年组、中年组患者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多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老年组症状多不典型。老年AMI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非老年组高,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鉴于不同年龄组AMI患者有不同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脉病变特点,宜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分型与靶器官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苏泉  陈蕴文 《江苏医药》1996,22(4):266-267
作者对我院1994年11月~1995年5月住院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38例,进行临床分型与器官损害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38例高血压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82例(男62例),平均年龄68(60~82)岁;非老年组56例(男33例),平均年龄48(35~59)岁。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WHO/ISH标准,血压值取之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的两次不同测量所获得的4~6个读数的均值,除外白大衣性高血压,分型标准见表1,并排除症状性高血压及药物影响。心脑器官损害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ECG,UCG、VCG、ECT、心肌酶谱、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周存扣 《河北医药》2001,23(11):826-827
目的 探讨高血压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以及高血压病对心、脑、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 筛选近5年来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老年组,59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压改变、X线和心电图改变、眼底变化及主要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无症状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舒张压<95mm Hg(1mm Hg=0.133kPa)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显著。结论 老年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血压波动大,血压控制不力,易导致脑卒中。老年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高血压旨在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减少或改善并发症,降低病残、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28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6例(≤50岁)和老年组182例(≥60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调查既往史,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初发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均高于老年组(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老年组(均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居多(P〈0.01);并发症以老年组较多。结论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具有症状典型且有明显诱发因素、并发症少、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的特点,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并发症及并存病多、易误诊和漏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则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干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165岁),入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人院后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合并糖尿病61例、高脂血症50例,高血压118例、吸烟146例。结果青年组吸烟史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中、老年组(P〈0.01);中年组高脂血症明显高于青、老年组(P〈0.001);青年组单支病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三支病变与青、中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累及冠状动脉血管支数增加;高胆固醇血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为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血压分类、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和并存临床情况的比较,探讨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1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72例(≤45岁)和老年组142例(≤60岁<7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间发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的特点。结果(1)血压水平比较,收缩压青年组低于老年组,舒张压青年组高于老年组;(2)男性、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在青年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3)青年组血钠含量较老年组低,血钙含量较老年组高;青年组中TG、ApoB显著高于老年组、HDL-C、ApoA-I、ApoA-I/ApoB则显著低于老年组;两组HOMA-IR水平比较,(2.77±2.80)uU/Lvs(1.80±1.49uU/L)。结论(1)青年高血压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小,患病年龄较短,血压升高程度较轻。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1、2级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较老年组多见。(2)家族史、肥胖、饮酒、吸烟是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等代谢性问题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1.
梁汉祥  李新春 《安徽医药》2020,41(12):1394-1397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价年龄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重构和斑块负荷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大小,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与老年组(年龄≥ 60岁),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HRMRI检查,并在HRMRI T1加权成像轴位图像中测量大脑中动脉最狭窄部位、参考部位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同时计算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负荷百分比、偏心指数以及阴性重构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斑块负荷百分比为(41.00±13.00)%,高于中青年组,阴性重构率为14.00%,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患者斑块负荷百分比呈正相关(r=0.581,P=0.013)。结论 动脉硬化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及重构方式与年龄有一定关联,通过HRMRI技术能够较好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青年人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90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的不同.结果 老年组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的比例分别为31.1%和24.4%,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6.7%和4.4%;中青年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狼疮肾炎的比例分别为37.8%、15.6%和20.0%,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17.8%、8.9%和2.2%(均P<0.05).老年组感染及肾毒性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8.9%和22.2%,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1.1%和6.7%;中青年组恶性高血压及原发病恶化的比例分别为22.2%和26.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4.4%和4.4%(均P<0.05).中青年组治疗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老年组的71.1%(x2=6.846,P<0.05).结论 老年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赵静  韩卫星  胡华青 《安徽医药》2013,17(12):2089-2090
目的 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选取40~91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18 例进行24 h态血压监测,其中男性68 例,占57.6%;女性50 例,占42.4%.并将年龄分为中年(40~64岁)、老年(65~79岁)和高龄(80~91岁)三组.结果 男性24 h、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都高于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收缩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随年龄组增高而上升,舒张压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中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5.1%、75.0%和93.5%,随着年龄组增高非杓型高血压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 =7.759,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昼夜节律异常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昼夜节律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现阶段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分析生存质量评价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中文版),选取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8~59岁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1:1建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及病例组患者进行1年干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包括生理、心理、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等领域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方面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上升。结论高血压的治疗不仅是为了控制血压和确保数值上的达标,更重要的还要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从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综合因素去考虑高血压的个体化合理治疗,才有可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伴随年龄增长,相关并存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确诊的13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30岁)、中青年组(31~59岁)、老年组(60~79岁以及老年高龄组(80~87岁),分析高血压患者并存疾病情况,并且比较伴随年龄增加这些并存疾病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统计出现了下降,这种趋势同时包括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以及肾功能不全。而在OSAS和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中,这二种并存疾病却一直都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经过对比检验分析,除心功能不全青年组和中年组外,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除了要积极参与降压外,同时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防止或者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郭丹丹  曹丽  张凯  周贵明 《天津医药》2021,49(7):719-722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并对影响斑块发生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就诊的45~80岁中老年女性,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特征,并根据有无斑块分成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根据斑块的特征,将有斑块者分成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老年女性954例,平均(62.24±13.24)岁。与无斑块组相比,斑块组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LDL-C、高龄以及绝经是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稳定斑块组的LDL-C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LDL-C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年龄、LDL-C及绝经有关,并且LDL-C水平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中青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老年CH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成年CHC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8-5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同时口服RBV片300-400 mg/次、3次/日,均用药48周。观察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持续病毒性应答率(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老年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抑郁或焦虑、腹胀、心电图异常等4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PEG-IFNα-2a和RBV联用治疗老年CHC有效,但必须重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烧伤患者免疫状态及营养状况变化规律。方法本院近年收治老年烧伤患者42例,与同期中青年烧伤患者50例患者对比,通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reA)、白蛋白(ALB)等指标变化分析老年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结果老年患者免疫状态较正常人群及中青年组变化明显,营养状态上,在TP、PreA、ALB、Hb、CHE上均较中青年组下降明显(P〈0.05),其中老年女性烧伤患者在上述指标的下降上较男性明显。结论老年烧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且年龄越大,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女性营养不良率高于男性。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