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栓形成是指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血与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中医诊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质量超重、高脂血症[1]。  相似文献   

3.
<正>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该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缺血部位的肢体组织坏疽、感染等,表现为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肢体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坏疽等症状。2011-05-23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动脉硬化闭塞致下肢干性坏疽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局部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血栓形成是引起四肢急性动脉缺血的常见原因,是血管外科的急症,特别是肢体外伤后往往伴有软组织的损伤,使四肢动脉内膜受损,血管壁的光滑度下降,血液黏滞度增高而继发动脉血栓形成,并可导致四肢动脉的完全闭塞,引起严重的肢体缺血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1,2]。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血管腔内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物质不断增多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本病是多源性的。经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公认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具有辐射、费时、费用昂贵、造影剂过敏性等缺点,近年来,磁共振动态移床技术和造影剂跟踪技术的出现,以及磁共振后处理软件功能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诱因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管腔急性闭塞,导致管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骤,急性期死亡率高,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 A(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 A 管腔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导致部分心脏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坏死的结果。急性期常常因多种因素而加重心肌缺血使心肌梗塞范围扩大造成致命后果。  相似文献   

9.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间断发生的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使下肢供血减少或缺血。临床以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疼痛、缺血性坏死等为表现。本院于2002~2003年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8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发病机制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最终致心肌缺血坏死。随着社会老龄化和  相似文献   

11.
邓红亮 《药品评价》2007,4(4):308-310
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医学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brainstroke)。其发病机制大多因脑部动脉系统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局部脑组  相似文献   

12.
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大、中型动脉,以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和下肢动脉最为常见。腹主动脉栓塞是指腹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继发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其供血器官组织出现缺血症状。它起病急,症状明显,疼痛剧烈,进展迅速,预后不好。笔者1996年6月-2004年3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查腹主动脉966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姚燕 《哈尔滨医药》2010,30(4):67-67,7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目前重建血供的主要治疗措施足血管重建术.当患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等全身血管性疾病及糖尿病时,会极大的增大手术风险并影响愈后.我院1月为1例左股动脉闭塞、双侧髂总动脉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了右腋一双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左髂外动脉取栓术",经精心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CA)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在CA基础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脱落、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中血小板活化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18-119
<正>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锁骨下动脉近心端或无名动脉重度狭窄导致锁骨下动脉远心端管腔压力下降,患肢血压低于椎-基底动脉压力时,在虹吸作用下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行进入锁骨下动脉,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患肢缺血等一系列症状。其病因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动脉先天性畸形、受压及血栓形成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多普勒  相似文献   

16.
卢毅  卢佳姝 《中国药师》2010,13(7):1035-103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占有重要的地位,但PCI时球囊扩张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会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内膜、中膜损伤(置入支架更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强烈的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动脉疾病,多为腹主动脉分叉以下动脉受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18.
<正>脑梗死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官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变,现将  相似文献   

19.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部位,当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时可引起下肢缺血,严重者可导致缺血性坏死,患者被迫截肢而致残。近10多年由于微创介入技术飞速发展,对管腔较大的大腿以上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可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恢复动脉血流,挽救缺血性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脉内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激活,引起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冠脉管腔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所以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应用和抗血小板治疗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住院患者30例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波立维)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