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谷胱甘肽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活性三肽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此文从发酵、分子水平和分离纯化三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概况,并对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谷胱甘肽在发酵生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的类黄酮、槲皮素等酚性化合物虽然在体外试验中显示了某些致基因突变的活性,但在体内因存在着足够的氧化氢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所以并款发现食品中多酚化合物导致动物基因突变和癌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大鼠分别口服、静注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后,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并估算其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LC-MS/MS法分析鉴定给药后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中的代谢物。结果: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在大鼠体内吸收较为迅速,但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0.16%,并迅速从体内消除。进一步的代谢研究发现,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物分别为脱水产物,谷胱甘肽结合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在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原型药物和脱水产物。结论:口服给药后,穿心莲内酯磺化物E以原型药物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内,并在体内进一步代谢。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对穿心莲内酯C-19位的羟基进行磺化虽然提高了其水溶性,但降低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常津 《毒理学杂志》1993,7(4):234-236
甜菊甙(stevioside)是菊科植物甜叶菊的主要成分,主要作为甜味剂应用于食品生产中。国内外有关其毒性的报道很多,但有关体内代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们用同位素示踪法,动态观察了甜菊甙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情况,为甜菊甙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是一个有生物活性的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三肽。它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它不仅存在于人及动物体内,在植物、细菌体内也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以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存在。GSSG在动物体内受GSH还原酶的作用而成为GSH。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文中对近几年有关该类化合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胃部、小肠、大肠中均有吸收。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化学结构不同,其吸收速度、部位等有很大差异,多数黄酮类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其药理作用部位相一致。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水解、结合、裂解以及氧化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排泄途径主要为肾脏和胆汁排泄,排泄物大多为药物的代谢物,也有少数以原形排泄。  相似文献   

7.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具有保护细胞、抗氧化、抗衰老、解毒等作用,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中。虽然谷胱甘肽已经是治疗某些疾病的临床常用药,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体内谷胱甘肽水平及其还原型和氧化型2种形式比例的改变与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相关。本文总结了近6年来谷胱甘肽在细胞和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谷胱甘肽老药新用研究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市场出售口服持久性释放茶碱制剂品种已有很大增加,1983年前多数产品在投放市场前无需经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因此总的来说药品在体内充分吸收是没有保证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作为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  易以木 《药学进展》2002,26(1):22-26
用纳米粒作为肽类和蛋白质药物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克服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在体内稳定性差、吸收不佳、半衰期短等缺陷,从而显著地增强疗效。本文从制备方法、体内吸收、药效学等三方面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0.
Caco-2细胞模型在口服药物吸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Caco 2细胞模型在口服药物肠吸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在引用了自1974~2004年的32篇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并比较体外Caco 2模型和体内药物吸收转运的不同途径,讨论Caco 2单层细胞模型在预测不同类药物体内吸收中的作用。结果Caco 2细胞模型可以预测不同转运途径的药物体内吸收,尤其适用于被动转运药物,这一细胞模型在药物吸收机制、处方组成透膜性和黏膜毒性、药物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体内转运关系、药物吸收限速因素、药物代谢稳定性及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等研究中均有较广泛的应用。结论Caco2细胞模型用于预测各种途径的药物吸收,在细胞水平上提供了大量与吸收相关的信息,是口服药物高通量筛选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