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五甲基槲皮素对麻醉大鼠心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和结果:(1)静脉注射给药健康雄性SD大鼠,麻醉动物,行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供监测动脉血压和给药:经颈总动脉行左心室插管,记录左室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左侧4-5肋间开胸,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33例报告福建省立医院肿瘤科王清水,林镇和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吴淑贝,王湘英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1年12月,对33例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共71人次,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中麻醉处理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患者230例,采用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加快诱导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动脉血压使用血管活性药使血压波动在10%~30%,调节呼吸参数使呼末二氧化碳保持在28~32 mm Hg。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颅内介入治疗方法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不同部位动脉瘤及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均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及后续的治疗措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可减少插管反应,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保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冠心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择期手术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麻醉诱导前行右手桡动脉处连接连续无创实时血压监测系统监测无创动脉血压,局麻下左手桡动脉穿刺动脉导管置入监测有创桡动脉血压,比较两种监测方法的舒张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值。结果有创血压监测法的舒张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值与无创血压监测法比较,P> 0.05。结论在行择期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中,采取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可达到与有创血压监测法的效果,且该法无创、连续、安全,可用于冠心病手术患者麻醉中的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对患者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动脉平均血压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麻醉效果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返回病房。术后回访:2例患者由于严重的多发性损伤,经抢救无效手术后第二天死亡。未发生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适当麻醉方法和管理是颅脑外伤手术的关键之一,采用快速插管,选用合理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人麻醉在婴幼儿非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岁以下非气管插管全麻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或肌注氯胺酮麻醉;记录两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肢体活动、麻醉满意度和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与氯胺酮麻醉组比较,七氟醚麻醉满意度高(P〈0.05),术中循环更稳定,苏醒快,质量好(P〈0.05)。结论七氟醚面罩吸入全身麻醉用于婴幼儿短小手术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A组麻醉诱导给予七氟醚,B组给予丙泊酚,观察两组各时间段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结果:测得A组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的呼吸频率、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测得B组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的呼吸频率、血压均低于麻醉前,且水平均低于同时段A组(P<0.05)。A组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的心率均低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即刻、插管即刻高频、低频均低于麻醉前(P<0.05);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段高低频比值比较(P>0.05)。B组麻醉诱导后即刻至插管后即刻高频、低频均低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各时间段高低频比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诱导相对平稳,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自我保护的相关问题。方法:入院病人进行HIV常规检查,筛选出阳性病人手术病例,进行不同麻醉方式比较。结果:静脉全麻较气管插管和其他需要穿刺的麻醉方式更少接触病人体液,利于麻醉医生的自我保护并能满足手术需要。结论: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较简单、安全,适合HIV阳性病人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清醒大鼠自由活动下长时间直接测压实验方法的改进傅继华张琪1唐明月(中国药科大学生理教研室、1学生工作处,南京210009)中国图书分类号R331.3-33清醒大鼠长时间血压记录是高血压研究及降压药物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常用的大鼠尾动脉间接测压法虽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肺损伤及快速康复。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非气管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各15例。非气管插管组不使用肌松药物,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机面罩给氧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组采用常规诱导,气管内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电图(ECG)、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 BIS)、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IL-6、IL-10、NK细胞数量,PACU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停留时间、Pc O2恢复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非插管组在T_1、T_2时间点PH、Pa O2明显低于插管组,而Pa CO_2则明显高于插管组,但两组术毕均恢复正常值。非插管组在T_2、T_3、T_4时间点IL-6低于插管组,NK细胞数量高于插管组。PACU苏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Pc O2恢复时间均比插管组更短。结论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应用非气管插管麻醉在麻醉恢复室中恢复更快,更稳定,有着较轻的肺损伤炎性反应及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房蛤毒素对大鼠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房蛤毒素(STX)是毒性很强的非蛋白天然生物毒素,它为钠通道阻滞剂,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目前,对其中毒解救没有特效方法,只有对症治疗,死亡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STX毒性特点,建立中毒模型,以寻找实验治疗药物或方法,本实验观察了大鼠STX中毒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相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组,ip12g/kg乌拉坦麻醉,作气管插管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用RM62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呼吸频率(FR)和通气量(Vm)。待各指标稳定后,腹腔…  相似文献   

12.
胸腔镜手术需要相对静止、充分清晰的术野,施行泄露测试时需要调整气道压力,因此通常在全身麻醉插入双腔管实施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但是具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术后苏醒迅速、手术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近年随着麻醉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镇静药物和麻醉手术耗材的优化发展,非气管插管麻醉逐渐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本文将对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的发展简史、麻醉选择、围术期相关麻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避免全麻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方法: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1.5 mg/kg,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结果:全部病例全麻诱导前到插管时血压、心率差均数t检验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从插管时到插管后5 min血压、心率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诱导插管时的血压、心率,控制加压反应,而且插管后血压、心率无反弹,大大减轻了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结论:在全麻诱导期调整和加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1.5 mg/kg,有效避免了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血压急剧升高和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等心血管副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手术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导尿法与普通导尿法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比较。方法将需要留置导尿管的18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实验组实行麻醉镇痛后在手术间留置尿管,对照组常规在病房行留置导尿,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后较插管前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护士插管所用时间及患者接受率进行比较。结果导尿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后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值、护士插管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接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状态下实施导尿法在临床应用中与传统的普通导尿法相比可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精氨加压素在外侧隔核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用乌拉坦麻醉大鼠,在外侧隔核注入Arg,记录平均动脉高压和心率变化。Arg(100,200和400ng)使平均动脉血压分别升高0.9+0.6,2.3+1.3和4.0±1.4kPa;心率分别加快12±27,50±33,和89±27bp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新生儿插管与非插管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应用理论依据。方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婴儿40例,年龄1~3个月,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插管组(E组),根据术前是否酸碱失衡分为正常者K1、E1组,异常者K2、E2组;监测麻醉诱导(T1)、手术切皮(T2)、出手术室(T1)时的BP、HR、ECG、SpO2、ETCO20观察术中分泌物、术中屏气次数及术后烦躁例数行为学指标;监测麻醉诱导(T1)和出手术室(T3)时的血气。结果四亚组问T1、T2时刻MAP、HR、SpO2、ETCO2无统计学差异,T3时刻K2组较其他三亚组MAP、HR、SpO2均低,而ETC02均高,ECG无异常出现。术中出现呼吸抑制,需要处理者K2组较其他三亚组均高。术后烦躁K2组明显多于其他三个亚组。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麻醉选择全身麻醉。插管全身麻醉较非插管全身麻醉更安全。非酸碱失衡者,选择插管全身麻醉及非插管全身麻醉均可;但伴随酸碱失衡者。插管全身麻醉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围麻醉诱导期不同时机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择期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老年手术患者52例,根据右美托咪定注射时机不同分为甲、乙两组各26例,甲组于诱导前注射,乙组于诱导后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和插管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结果甲组诱导前心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后各时点逐渐恢复,与乙组一致;甲组血压较为平稳,插管前和插管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插管一段时间后血压平稳下降,而乙组插管前血压下降变化较大,插管后上升变化较大,与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围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与麻醉诱导后注射比较,更有助于减轻麻醉诱导所致的血压下降及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上升,从而保持围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伶  王中  杨建平  李金泉  周岱 《江苏医药》2006,32(4):324-325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急性期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方法总结225例破裂脑动脉瘤急性期手术中的麻醉要点。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全麻、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中保持Ⅱ:常血压,必要时适当降压,夹闭动脉瘤后适当升高血压等方法。结果麻醉诱导及插管阶段未发生脑动脉瘤再破裂。麻醉维持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225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176例,中残24例.重残15例,死亡10例。结论破裂脑动脉瘤急性期手术诱导麻醉要平稳,术中保持正常血压,必要时适当降压,夹闭动脉瘤后适当升高血压,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预防脑缺血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鼠颈总动脉插管法及尾动及一表血压测量法对海洋药物六硝酸甘露醇进行了急性及慢性降压实验,观察了MH对遗传性高血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东莨菪碱作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用药在静吸复合麻醉中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和东莨菪碱组,均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心率、血压。结果与东莨菪碱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气管插管后,盐酸戊乙奎醚的心率稳定作用优于东莨菪碱;同时盐酸戊乙奎醚组病人血压显著低于东莨菪碱,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有显著的心血管稳定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