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d Cl3)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MT基因敲除小鼠(MT-/-)及与之对应的野生型小鼠(MT+/+)各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染毒组、Gd Cl3组和Gd Cl3预处理+LPS染毒组。动物腹腔注射LPS(10 mg/kg,腹腔注射)或生理盐水(NS,腹腔注射),此前24 h给予Gd Cl3(10 mg/kg,尾静肪注射)或NS预处理。注射LPS后24 h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镉饱和法测定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判定不同处理对MT-/-小鼠及MT+/+小鼠肝脏影响的差异。结果注射LPS后,MT-/-小鼠及MT+/+小鼠血ALT、AST活力,血NO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两种小鼠肝组织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灶性液化坏死、星状细胞增生。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MT-/-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较MT+/+小鼠更为严重。氯化钆、LPS均可以诱导MT+/+小鼠肝脏MT生成。Gd Cl3预处理可以同时降低LPS对MT-/-小鼠及MT+/+小鼠血ALT,AST活力,血NO含量的影响,可以减轻LPS对两种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论 Gd Cl3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由LPS引起的肝脏损伤,MT通过其对Kuffer细胞的抑制作用保护LPS引起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dCl3)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T基因敲除小鼠(MT-/-)及与之对应的野生型小鼠(MT / )各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染毒组、GdCl3组、GdCl3预处理 LPS染毒组。动物腹腔注射LPS(10mg/kg)或生理盐水(NS),此前24h给予GdCl3(10mg/kg,i.v.)或NS预处理。注射LPS后24h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镉饱和法测定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判定不同处理对MT-/-小鼠及MT / 小鼠肝脏的影响的差异。结果注射LPS后,MT-/-小鼠及MT / 小鼠血ALT,AST活力,血NO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2种小鼠肝组织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灶性液化坏死、星状细胞增生。LPS致MT-/-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较MT / 小鼠更为严重。氯化钆、LPS均可以诱导MT / 小鼠肝脏MT生成。GdCl3预处理可以降低LPS对MT-/-小鼠及MT / 小鼠血ALT,AST活力,血NO含量的影响,可以减轻LPS对2种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论GdCl3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LPS对MT-/-小鼠及MT / 小鼠引起的肝脏损伤,其可能机制与其对肝脏Kupffer细胞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金属硫蛋白在细菌脂多糖引发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肝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MT基因敲除(MT-/-)小鼠及与之对应的野生型(MT / )小鼠腹腔注射LPS(10 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LPS对两种小鼠肝脏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LPS可以使两种小鼠血清酶ALT、AST活力均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肝脏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肝脏出现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液化坏死,星状细胞增生。MT / 小鼠血清ALT,AST升高趋势较MT-/-小鼠更为显著。炎症反应早期MT-/-小鼠肝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于MT / 小鼠,随炎症反应时间延长,MT-/-小鼠较MT / 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呈加重趋势。LPS致MT-/-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较MT / 小鼠更为严重。结论MT对LPS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MT增强机体清除LPS能力以及对LPS致炎过程中生成的ROS的清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丹参+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各9例。分别测定3组的血清ALT、AST、LDH的含量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肝脏损伤,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秋  雷正明  叶明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23-3525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参麦组(Shengmai injection,SM).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行剖腹假手术;IR、IPC、SM组于再灌注60 min 、90 min时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取肝组织制成匀浆检测金属硫蛋白(MT),SO组于相应时点取样检测相同指标.分析比较各组计量资料.结果:SM组及IPC组在再灌注60 min、90 min时ALT、AST、LDH、IL-6水平均低于IR组(P<0.01),而金属硫蛋白水平均高于IR组.结论:参麦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 组(假手术组)、HIRI 组(缺血再灌注组)、试验药物组(落新妇苷组),建立大鼠HIRI模型,于再灌注4h、8h、16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ALT、AST;光镜下检查肝脏细胞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TUNEL 染色检测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 试验药物组ALT和AST水平较HIRI组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观察示试验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示试验药物组Bcl-2蛋白的表达较HIRI 组显著升高,Bax蛋白的表达较HIRI 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药物组的肝脏细胞凋亡百分比较HIRI 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对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DEX)对二甲基甲酰胺(DMF)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DMF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染毒48 h后,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留取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制备肝匀浆,测定肝中金属硫蛋白(MT)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力明显升高,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先给予和后给予DEX的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活力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脏MT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DEX对DMF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MT可能是其保护机制的参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建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2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组(GPC组)。测再灌注末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GSH含量。结果肝脏缺血45min再灌注40min后,GPC组血清ALT、AST、LDH、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分别<0.05,0.01,0.01,0.01),而GSH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为增加血循环中GSH,减少肝组织及血循环中自由基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大鼠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上观察缺血预处理(IP)对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大鼠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心包穿刺抽血,切取肝组织,分别进行血清ALT、AST检测,肝组织MDA、SOD、Cat、GSH-PX测定。结果 发现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降低,而肝组织中SOD、Cat及GSH-PX的活性均不同程度增高,多数检测指标各预处理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实验表明缺血预处理能增强缺血再灌注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增加预处理的次数并不能增加预处理的效果。腺苷在缺血预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能够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期寻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N);②槲皮素组(Q):腹腔注射槲皮素(quercetin, 7mg·kg-1 );③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 areperfusion,I/R)组(I);④热应激预处理组(H+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热应激预处理;⑤槲皮素+热应激预处理组(Q+H+I):缺血再灌注前16h先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再给予热应激处理;⑥槲皮素+缺血组(Q+I):缺血再灌注前16h给予槲皮素腹腔注射(7mg·kg-1 )。观察以上各组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h后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 HSP70 )的表达,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肝脏HSP70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H+I组、I组、Q+H+I组、I+Q组、Q组、N组;而检测血清ALT、AST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Q+I组、I组、Q+H+I组、H+I组、Q组、N组;肝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显示与上述血中ALT、AST含量变化相对应。结论 HSP70在经热应激预处理后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纳洛酮预处理大鼠后对其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短期对 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纳洛酮 ,然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的含量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 ,了解肝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 ,纳络酮预处理组血清中 AL T和 AST含量及肝组织中 MDA含量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肝组织中 SOD含量则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 ,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百里醌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百里醌预处理组(百里醌组)。IRI组、百里醌组小鼠肝缺血90 min再灌注4 h时采血和收集肝脏标本,分别生化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I组ALT、AST、ROS、MDA含量提高,而CAT、GPx、SOD活性降低,病理改变加重。与IRI组比较,百里醌组ALT、AST、ROS、MDA含量降低,而CAT、GPx、SOD活性提高,病理改变减轻。结论百里醌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苗军  张馨木  张赢予 《中国药师》2007,10(6):523-525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80只,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和乌司他汀预处理两组,观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变化及抑肽酶给药后的影响。结果:乌司他汀给药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溶液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较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组轻。结论:乌司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南药学》2019,(5):651-655
目的探讨山茱萸提取物(FCE)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HIRI模型,并灌胃给予FCE预处理,使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取肝脏组织做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SIRT1、Ac-p53、Bax、Bcl-2和Cleaved-caspase-3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增加;病理切片显示肝脏组织表现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等现象;SIRT1表达水平减少,Ac-p53表达水平增高,导致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FCE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肝组织炎性反应、肝细胞坏死等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SIRT1的表达水平增加,Ac-p53的表达减少,引起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结论 FCE可能通过调控SIRT1-p53信号通路对大鼠HIRI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组)、脂肪乳组(D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开胸游离左肺门后,不进行阻断左肺门,用生理盐水5mL/(kg.h)输注3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用生理盐水5mL/(kg.h)输注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脂肪乳组用30%浓度的脂肪乳5mL/(kg.h)输注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乳化异氟醚组用6.9%乳化异氟醚5mL/(kg.h)静脉注射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测定肺组织匀浆MPO、TNF-α水平。结果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严重的肺组织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有明显的水肿、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与A、B组相比,C组肺组织各时间点MPO和TNF-α活性增强(P0.05)。与C组相比,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组)肺组织的病理表现及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各时间点MPO和TNF-α水平降低(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祥倜  殷姜文  武园园  谢丽萍 《天津医药》2022,50(12):1282-1286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HIRI组(IR组)、舒芬太尼预处理+HIRI组(SF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抑制剂+舒芬太尼预处理+HIRI组(SB组)、TGF-β1激动剂+舒芬太尼预处理+HIRI组(SRI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HIRI组(DMSO组),每组8只,于造模完成后4 h取材。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变化;收集腹主动脉血测定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制备10%肝组织匀浆,测定各组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GF-β1及Smad2/3、p-Smad2/3、p38、p-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其余各组损伤程度加重,ALT、AST、MDA水平及肝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IR组、SF组、SRI组中TGF-β1、p-Smad2/3、p-p3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SB组中TGF-β1、p-p3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F组及SRI组损伤程度减轻,ALT、AST、MDA水平降低,肝细胞凋亡率降低,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SB组损伤程度加重,ALT、AST、MDA水平,肝细胞凋亡率,p-p38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SOD水平和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SF组比较,SB组损伤程度加重,ALT、AST、MDA、肝细胞凋亡率及p-p38蛋白表达水均升高(P<0.05),SOD、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SRI组损伤程度减轻,ALT、AST、肝细胞凋亡率、p-p38蛋白表达水均降低(P<0.05),SOD、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和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轻肝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对大鼠HIR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压氧预处理1组(HBO1组);高压氧预处理2组(HBO2组),每组10只。测定4组大鼠经处理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各组大鼠经处理后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HBO2组及IR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SO组(P<0.05);HBO2组ALT、AST水平高于IR组(P<0.05);与HBO1组比较,HBO2组及IR组ALT、AST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1组ALT、AST水平虽有上升,但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1组肝脏组织、小叶及汇管区结构清晰,可见肝细胞轻度水肿及瘀血;IR组肝小叶及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细胞浸润,片状肝细胞水肿,少数明显内空泡样变,肝组织瘀血,肝细胞坏死轻微;HBO2组肝脏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及汇管区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严重,HBO2组肝细胞水肿、坏死范围大于IR组。结论适量的高压氧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过量高压氧预处理,5d加重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丁酸钠拮抗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先分成5组(n-8):假手术组,缺血组,预处理组、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于缺血再灌注6h前后给药观察血清AST、ALT、TNF—α水平及肝组织HMGB—1含量变化,并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HMGB—1的含量高,预处理组、治疗1组、治疗2组这三组中相应时间点的HMGB-1含量、AST、ALT水平、TNF—α含量均较缺血再灌注组中低,预处理组较治疗1组、治疗2组效果显著且肝细胞病理损害较轻。结论:正丁酸钠预处理组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七氟醚延迟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Sham)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SPC)组、七氟醚预处理+5-羟基癸酸(SPC+5-HD)组和5-羟基癸酸(5-HD)组。灌注结束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心肌丙二醛(MDA)、Ca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u(GSTM)表达。结果:IR组较Sham组心肌梗死面积和cTnI释放增加,心肌MDA含量和Ca2+浓度增加,SOD、GST活性和心肌GSTM表达降低(P<0.01);SPC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和cTnI释放减少,心肌MDA含量和Ca2+水平也减少,SOD和GST活性以及心肌GSTM增加(P<0.01);SPC+5-HD组较SPC组心肌梗死面积和cTnI释放增加,心肌MDA含量和Ca2+浓度增加,SOD、GST活性和心肌GSTM表达降低(P<0.01)。结论:七氟醚延迟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氧化损伤,mito-KATP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方法:将30只W 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2%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吸入异氟醚麻醉1小时,而后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心肌组织做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结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可见部分胞浆溶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细胞胞浆内胞浆溶解呈空泡或网状,细胞界限模糊,可见心肌细胞断裂;2%异氟醚预处理组可见心肌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胞浆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细胞轮廓较清晰,结构较正常。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