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伤寒杆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不仅耐氯(?)素。数年来诺氟沙星的应用,现已有耐诺(?)沙星菌株出现。本文就近年来收集的39株伤寒菌株,测定其药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试管法联合药敏试验。探讨合理应用抗菌药秀治疗伤寒和培氟沙星的临床应用问题,(?)过试验显示39株伤寒杆菌对诺氟沙星及培氟沙星的敏感率均为97.44%,耐药率2.56,明显好于氯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的51.28%、48.72%和48.72%、51.28%。诺氟沙星及培氟沙星对39株伤寒菌的MIC均在敏感范围,作者认为诺氟沙星及培氟沙星在伤寒的治疗中均是可取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试验,测试25种精油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MIC。选择常见的25种精油分别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标准菌株H37RV、临床药物敏感菌株和临床耐多药菌株,进行体外液态抑菌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判断精油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即MIC。通过气态抑菌实验,检测精油气态抑菌MIC。液态抑菌试验结果表明,25种精油对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MIC从0.5μL/m L到10μL/m L不等,其中丁香叶和肉桂皮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别为0.5μL和1.0μL。在气态抑菌试验中丁香叶和肉桂皮气态MIC分别为1.0μL和2.0μL。另外,实验证实精油对标准菌株、临床敏感菌株和耐多药菌株抑菌效果没有差异。精油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抑菌效果,丁香叶和肉桂皮抑菌效果最好。精油对临床敏感和耐多药的分枝杆菌菌株抑菌效果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国产环丙沙星治疗3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国产环丙沙星及诺氟沙星对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临床研究。一疗程治愈率,环丙沙星组及诺氟沙星组分别为96.7%和86.7%。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示两者对痢疾杆菌均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收集到的892株临床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将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用部分菌株作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在892株菌中,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敏感675株,耐药217株,耐药率为24.3%,耐1种药者16.9%耐2种药者4.7%,耐3种药者2.2%,耐4种药者0.4%,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29.9%,依诺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天津市1990年6月~1991年3月新近临床分离的14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其它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致中耳炎菌在3种滴耳液中的药敏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药物疗效.方法:采用牛津杯法,纸片法测定药敏,并采用3株标准菌株测定其MIC值.结果:环丙沙星滴耳液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1.3%,96.4%.诺甲滴耳液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1.3%及98.2%.氯霉素滴耳液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率分别为54.3%,62.5%.诺甲滴耳液的MIC值明显低于其他几种单一成分的抗菌药物.结论:诺甲滴耳液对分离的中耳炎感染菌敏感率明显高于环丙沙星及氯霉素滴耳液.其MIC值也明显低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甲硝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探讨黄芩苷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检测黄芩苷对37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黄芩苷对3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为1.5 g/L,最高>48 g/L,MIC90为12g/L,MIC75和MIC50均为6g/L.全敏感菌株在MIC为6g/L时数量比例最大,随着MIC值向两侧递减;异烟肼(INH)低耐菌株的数量与MIC值无明显关联,乙胺丁醇(EMB)低耐菌株数量随着MIC由低到高的变化而显著增多;利福平(RFP)低耐菌株数量随着MIC由低到高的变化而逐步减少.结论:黄芩苷在体外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所收集的64株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已达50%,去甲基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对MRSA和MSSA有较好抗菌活性;头孢唑林对MSSA呈高活性,而对MRSA敏感性明显低于MSSA;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体外抗金葡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差;青霉素,红霉素对MRSA几乎无效。 观察了35例用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治疗的金葡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11例)和泌尿系感染(24例)的临床疗效。前者痊愈9/11例,有效100%,泌尿系感染MRSA12例痊愈1例、有效8例,MSSA组12例痊愈7例,有效100%。  相似文献   

9.
国产氟喹诺酮药物体外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测试了五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国产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等三种氟喹诺酮类(FQS)药物(8MIC)的单步耐药频率,结果发现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及阴沟杆菌对 FQs的单步耐药频率较低(<10~(-9) ),而克氏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则可达10~(-8),存在菌株差异性,且此种耐药性具有部分可逆性。用亚MIC连续递增式传代培养法及药物梯度平皿法分别获得了大肠杆菌、阴沟杆菌对FQs药物及阴沟杆菌对Aztreonam(AZ)稳定的、高度耐药株(MIC提高≥128倍),观察到FQs药物之间存在完全交叉耐药现象,且FQs耐药菌多对氯霉素、四环素耐药;FQs药物与头孢噻肟及AZ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但所有FQs耐药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MIC提高≤4倍)。本文结果建议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0.
细菌β—内酰胺酶及外膜蛋白改变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及外膜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它们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结果指出:4株耐Aztreonam(Az)菌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活性达349~1235U,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MIC≥25μg/ml),但对四环素、氯霉素、诺氟沙星、链霉素等非β-内酰胺抗生素及Imipenem仍敏感。另一株耐AZ,株,β-内酰胺酶无明显升高,但外膜蛋白变化明显,和相应敏感株比较,分子量为36 K、37K蛋白带缺失,37.5 K蛋白减少,39K蛋白增加,对头孢菌素类、四环类、氯霉素、诺氟沙星耐药,但对链霉素,Imipenem及青霉素仍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对金葡菌儿童株和成人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对金葡菌的抑菌圈直径,用E-test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两种抗生素对金葡菌儿童株和成人株的抗菌活性。结果 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金葡菌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E—test法结果显示儿童临床分离株对苯唑西林的敏感、中介和耐药率分别为88.2%、3.2%和8.6%,MIC50和MIC90分别为0.75和3.0μg/ml,成人临床分离株的敏感、中介和耐药率分别为28.2%、2.6%和69.2%。MIC50和MIC60均〉256ug/ml,成人株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儿童株(r=107.1,P〈0.001)。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其中儿童临床分离株的MIC50和MIC60分别为1.5和2.0μg/ml,成人临床分离株的MIC50和MIC60均为4.0μg/ml。结论 金葡菌成人株对万古霉索和苯唑西林的耐药性高于儿童株,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2.
48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7种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48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简称MRSE)进行了7种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测定,所有菌株对头孢呋肟和长效头孢菌素敏感(MIC90为8μg/ml),但对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和ceftazidime则很少敏感(敏感菌株百分率分别为39.60%、22.9%、37.5%和35.4%)。所有MRSE对甲氧西林耐药(MIC_(90)>256μg/ml),而去甲万古霉素抗菌作用好。MRSE比MRSA的耐药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新的折点值标准,比较2001—2002年和2008年儿童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对青霉素及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肺炎链球菌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检测采用E-test法,药敏结果参照2010年CLSI M100-S20版指南判读;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8年度83.7%的菌株对青霉素敏感,15.1%中介,1.2%耐药,青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1.0μg/mL和3.0μg/mL;2001~2002年97.5%的菌株对青霉素敏感,2.5%中介,无耐药株,青霉素MIC50为0.064μg/mL,MIC90为1.5μg/mL,两者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48,P<0.05)。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在两个时期分别达92.2%和91.4%。结论本地区2008年度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较2001~2002年明显下降,但总体敏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该菌颅外感染的一线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分离到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17株对甲氧西林耐药。这些耐药菌株对甲氧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8~1024μg/Ml,MIC_(90)为1024μg/ml。所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对苯唑青霉素同样高度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则全部敏感,MIC范围为1.0~2.0μg/ml,MIC_(90)为2.0μg/ml。耐药菌株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水平受某些生长条件的显著影响,在30℃和pH7.0时比在37℃和pH5.0时有较高的耐药水平;在培养基中加入5%NaCl比不加NaCl时的耐药水平为高。但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不受上述生长条件的影响,始终是甲氧西林敏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儿科病房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药敏采用合肥恒星科技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药敏卡C板,MIC参照CLSI 2009和2010版标准.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药敏质控.结果:筛选出的66株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61%~27.27%(其中氨苄西林最低,10.6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均为98.48%;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为59.09%~74.2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95.45%;亚胺培南为100%.结论:儿科病房中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扩散.  相似文献   

16.
1990年7月至9月我们对住院的17名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培氟沙星临床治疗观察,并与诺氟沙星治疗对照比较,病例均符合1981年全军细菌性痢疾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11例痢疾杆菌培养阳性并做了药敏试验。培氟沙星200mg每日二次口服,个别发热较重短期输液外,均未加用其它药物治疗。本组17例中,腹痛1天消失9例(52.9%)、2天累汁16例(94.11%)。腹泻1天复常5例(29.4%),2天累计16例(94.11%)例。便常规复常1天者11例(64.7%),2天累计16例(94.1%)。体温37℃~37.9℃8例,38℃~38.9℃6例,39℃以上3例,1天内退热16  相似文献   

17.
国产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世荣  康晓明 《江苏医药》1996,22(6):391-392
用国产氯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感染143例,临床有效率为94.4%,细菌清除率为91.2%.于下呼吸道及尿路感染中以诺氟沙星注射液作对照,氧氟沙星的疗效明显,优于诺氟沙星.细菌药敏试验提示。大多数临床检出菌对氧氟沙星是敏感的,且与临床疗效相符合。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血药峰浓度明显高于片剂口服者.  相似文献   

18.
国产培氟沙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2.9%和88.9%,细菌阴转率为100%、100%和88.9%;使用头孢氨苄和诺氟沙星的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主动泵出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肠球菌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舍平或维拉帕米应用前后 ,菌株对氟喹诺酮药物 MIC的变化。结果 利舍平使所有被检测的 2 9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增加 (MIC下降至原值的 1/ 2或以下 ) ,使 2 3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增加 ,但仅能增加 3株肠球菌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应用利舍平以后 ,12株耐诺氟沙星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 MIC值均下降 ,11株耐环丙沙星粪肠球菌有7株对环丙沙星 MIC值下降。维拉帕米的抑制效果和利舍平相比略有差异。结论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普遍存在于临床分离肠球菌 ,并且是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国产培氟沙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2.9%和88.9%,细菌阴转率为100%、100%和88.9%;使用头孢氨苄和诺氟沙星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57.1%和77.8%,细菌阴转率为100%,78.5%和77.8%。结果显示培氟沙星在肠道感染中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品副反应发生率为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