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凯  周达新 《上海医药》2009,30(2):71-7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变化,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比例(17.0%)有所增加。92.6%的患者有发热,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发症状。院外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低(37.2%)。住院期间死亡率为18.8%,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衰竭(81.8%)。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及致病菌发生变化,院外接受抗生素治疗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低,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丁美琳 《河北医药》2004,26(7):557-558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对收治的6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中风湿性心脏病比例(27.0%)有所下降,无基础心脏病比例(25、4%)比以往报道明显增加。发热(92.1%)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贫血(81.0%)、肝脾肿大(30.2%和27.0%)及脏器栓塞(27.0%)也多见。血培养阳性率为46.0%,超声心动图(UCG)赘生物检出率为69.8%。63例均应用有效抗生素,16例接受手术治疗。治愈及好转55例(87、3%),死亡3例。结论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者伴有贫血、肝脾肿大、脏器栓塞应想到心内膜炎的可能,血培养和UCG检查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早期诊断及使用有效抗生素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住院的、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56例,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最常见的病原为草绿色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多种细菌感染。56例患者中,52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心衰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抗生素治疗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刘林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86+189-186,18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以期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血培养阳性率为60.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者占85.0%。1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基础心脏病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病因.医疗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的概率;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确诊率;采用抗生素或者尽早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结果 86例患者中71例(82.6%)有心脏疾病,81例(94.2%)患者有发热症状,78例(90.7%)患者心脏有杂音,白细胞增高65例(75.6%),47例(54.7%)患者血培养阳性。86例患者均做超声心动图检查,83(96.5%)例检查到赘生物。70例(81.4%)患者治疗后痊愈或好转,16例(18.6%)患者死亡。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培养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以便于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的诊断、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其中先天陛心脏病11例(28.9%),风湿性心脏病12例(31.6%),退行胜变6例(15.8%),无基础病变者9例(23.7%),所有病人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术前进行血培养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外科手术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及大血管赘生物32例(84.2%),血培养阳性17例(44.7%)。手术后死亡2例(5.2%)。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尹桂红 《抗感染药学》2021,18(3):363-366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27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血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27例IE患者标本中,病原菌血培养阳性标本74例,其阳性率为58.27%;74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90.82%、革兰阳性菌占4.08%和真菌占5.10%;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00.00%,而对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高达100.00%,而其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也为100.00%.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佳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职工医院收治的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0例、心脏杂音50例,肝肿大49例;血培养阳性29例,占患者总数的51.79%,其中草绿色链球菌1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36例发现心瓣膜或流出道赘生物。结论基础心脏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本组出现死亡、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术后感染各1例;随访调查期间未出现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25例,Ⅱ级11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把握手术时机、遵照手术原则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可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接受手术的8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细菌学情况。方法 统计8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术前血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分析赘生物及其培养情况。结果 81例患者中71例术前血培养,30例阳性(42.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多见,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细菌敏感率较高,赘生物培养结果与血培养结果并不平行。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呈现复杂多样化、分散化的特点,传统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大力加强早期诊断,提高细菌检出率是极为重要的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