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来本院住院患者输血患者1386例,对这些体检者进行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对于阳性标本进行HCV-RNA确定。结果1386例住院患者输血患者中,抗-HCV阳性37例,阴性1349例,阳性率2.67%, HCV-cAg阳性9例,阴性1377例, HCV-cAg阳性中含3例抗-HCV阳性,即如单独进行抗-HCV可筛查出37例,联合检测可筛查出43例,单独筛查有6例漏诊,漏诊率为13.9%。对9例HCV-cAg阳性病例进行HCV-RNA检测,确诊7例,符合率达77.8%。结论进行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联合检测可以避免丙型肝炎筛查漏诊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的抗-HCV(OD/CO)值与HCV—RNA阳性率及载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对137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137例丙肝患者中抗-HCV(OD/CO)值≥1,HCV—RNA(+)有95例,阳性率为69.3%,HCV—RNA阳性率及载量随抗-HCV(OD/CO)值的增大而增高。结论抗-HCV(OD/CO)值与HCV—RNA阳性率及载量呈正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和丙肝抗体检测在丙型肝炎(简称丙肝)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对安阳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512例健康体检者和968例住院患者进行HCV-cAg和丙肝抗体(抗.HCV)联合检测,HCV-cAg阳性标本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CV-RNA确认。结果512例健康体检者6例(1.17%)抗-HCV阳性,O例HCV-cAg阳性;968例住院患者15例(1.5%)抗-HCV阳性,7例(0.7%)HCV-cAg阳性,HCV-RNA确认5例,二者符合率为71.4%。结论HCV-cAg较抗-HCV的检测将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提前了,是HCV的早期诊断指标,HCV-cAg与抗-HCV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HCV的诊断率,对于HCV筛查有重要意义,是有效防范丙肝传播的重要手段,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优越性.方法 首先选择200份质控品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HCV样本2000例,分别采用ELISA法与CMIA法对患者血清中抗-HCV进行测定、分析,并对比两种方法对抗-HCV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质控品试验结果:CIMA法与ELISA法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8.50%与93.00%,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率为93.00%;对两种检测方法下反馈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行分析,CIM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为100.00%,占总样本数的1.50%,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为92.86%,占总样本数的6.50%.2000例抗-HCV样本检测结果:ELISA法阳性检测率为1.00%,CIMA法阳性检测率为2.10%,两种方法抗-HCV阳性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检测抗-HCV的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均明显优于ELISA法,更适合用于丙型肝炎的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联合检测结果对丙型肝炎确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8例ELISA法检测的血清抗-HCV阳性丙型肝炎(HC)患者,同时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其HCV-RNA含量。结果 258例抗-HCV阳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RNA阴性92例,占35.66%;17例HCV-RNA弱阳性,占6.59%;HCV-RNA阳性149例,即57.75%的HC患者存在病毒血症。结论 ELISA法联合检测抗-HCV和HCV-RNA有助于丙型肝炎确诊病毒血症以及监控HCV的感染,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对住院患者行乙肝表面抗原f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510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9.06%、0.78%、0.02%、1.20%,总阳性率为11.06%,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三项(P〈0.05);不同年度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李慧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51-1751
目的:调查丹东地区人群HCV感染状况。方法:对丹东地区274例献血员、202例正常人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11.68%,一般人群阳性率为2.47%.表明丹东地区存在HCV感染。123例成人中有4例阳性,阳性率为3.25%。79例儿童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1.26%。两者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儿童的防护措施和对献血员严格检测抗-HCV,以杜绝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抗-HCV阳性样本441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含量和其ALT水平。结果 441例抗-HCV阳性的血清中HCV-RNA阳性的有295例,阳性率67%,HCV-RNA阳性率随抗-HCV的S/CO值升高而升高。ALT异常的有269例,阳性率61%,ALT的含量及阳性率随HCV-RNA的含量升高而升高。结论 HCV-RNA的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存在正相关,ALT的阳性率及含量与HCV-RNA呈正相关,因此,可根据抗-HCV检测的S/CO值及ALT的含量辅助临床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4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6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及2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l型(LC-1)及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LKM-1阳性率13.16%,LC-1阳性率7.89%,SLA/LP阳性率26.3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AMA-M2阳性率为100%。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仅检出LKM-1阳性率1.20%。健康体检者未检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6,P〈0.05)。结论血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抗-HCV,以抗-HCV阳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对丙型肝炎病毒检测160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160-163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梅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以期为保证无偿献血血源质量和安全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梅州市无偿献血者共151 995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151 995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进行抗-HCV检测,对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感染在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血型、不同职业的分布进行分析。对抗-HCV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IFCC法),统计ALT检测不合格情况,并分析抗-HCV阳性血液标本ALT不合格在不同性别的分布情况。结果 151 995例无偿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为0.058%,低于全国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率,2013年的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最低(0.045%),2015年最高(0.079%);男性人群、女性人群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057%、0.060%,不同性别的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60岁的抗-HCV阳性率最高(0.089%),18~24岁最低(0.053%),不同年龄段的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型血的抗-HCV阳性率最高(0.080%),A型血的抗-HCV阳性率最低(0.041%),不同血型的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和军人的抗-HCV阳性率最高(0.131%),高于其它献血人群(P<0.05)。抗-HCV阳性血液标本中,共检出9例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10.227%,男性和女性抗-HCV病例中的ALT不合格率分别为10.769%、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2~2016年梅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的感染分布较为均匀,而不同职业人群中,学生和军人的丙型肝炎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于凤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294-1295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检查的意义。方法:对l2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是21%、2.O%和0.5%,其中48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2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8%。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RUST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对体检人员采取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300例作为实验组,并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两组人员的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进行检测,并以PCR荧光定量法进行确定。结果 对照组中检出3例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阳性率1.5%,无一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呈阳性;实验组中检出6例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阳性率2%,2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呈阳,阳性率0.67%,经PCR荧光定量法确定2例。结论 采取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可检出早期丙型肝炎,可作为早期丙型肝炎的诊断指标,联合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丙型肝炎抗体进行检测可减少漏诊,从而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9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19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br〉 在19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肝抗体阳性者血清中HCV-RNA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治疗HC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对33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结果 33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中,22例HCV-RNA阳性,阳性率为66.67%.结论 抗-HCV和HCV-RNA的联合检测,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最大限度的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和防止输血纠纷事件发生。方法针对2004~2011年永城市各医疗机构16341例输血患者,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结果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9.64%,与参考文献[1]结果偏低。抗-B阳性4791例,阳性率29.32%,与季阳等撰写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8%)偏高1.32%。核心抗体阳性4578例,阳性率28.02%,与季阳等撰写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1%明显偏低(见表3)。抗-HCV阳性率2.06%,与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偏低[1]。抗-HIV阳性率0.092%,与资料统计:抗-HIV阳性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05%~0.1%之间相同[2],梅毒阳性率0.44%,总体呈上升趋势[3](见表2)。结论开展输血前检测对于医患双方自身保护,减少和杜绝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医疗纠纷及避免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HCV-RNA与ALT的检测结果,控制丙型肝炎经输血途径传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我站采集的献血者58621例次的血液样本进行抗-HCV、HCV-RNA与ALT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检测抗-HCV阳性率为1.784%(1046/58621)。抗-HCV阳性1046例次中,男性阳性率为2.081%(759/36458),女性阳性率为1.295%(287/22163)。首次献血者阳性率为4.049%(804/19856),非首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624%(242/38765)。不同性别、首次与非首次献血的抗-HCV阳性率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中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841例次,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15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205例。HCV-RNA的阳性率为1.460%(856/58621)。856例次HCV-RNA阳性者中ALT异常率56.308%。结论单纯使用抗-HCV或HCV-RNA检测诊断HCV感染均有其局限性,采用同时检测抗-HCV与HCV-RNA指标可有效提高献血者HCV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HCV与HCV—RNA及ALT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ELISA方法检测抗-HC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结果:检测可疑HCV感染者200例,其中152例抗-HCV阳性.124例HCV—RNA阳性。HCV—RNA阳性患者中抗-HC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CV阳性患者中HCV-RNA的阳性率(P〈0.05)。ALT水平与HC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996,P〈0.01)。结论: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提高HCV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检测HCV-RNA及ALT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治疗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