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方法 将86例脑卒中患者分自理组及非自理组,并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了解其是否有情绪障碍。结果 86例患者有58例出现情绪障碍,非自理组明显高于自理组。通过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护理,出院时有56例情绪障碍消失,占96.5%。讨论早发现、早处理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对其整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和认知歪曲的矫治效果。方法对住院的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以健康教育和音乐电综合治疗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TSCS、HAMD和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TSCS、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消除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歪曲,塑造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良好的心理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及心理特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在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SDS评分(423±6.4)及SAS评分(46.9±8.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6个月护理干预后,Barthel评分为(80.8±15.8)分,较对照组[(50.2±18.2)]分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情绪障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促进了躯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康复护理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FMA及MBI量表分值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其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对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家庭不采取干预,观察组在按常规疾病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进行疾病宣教、心理疏导、康复知识的指导及培训,让家庭成员参与患者康复过程,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庭成员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家庭可提高家庭成员疾病知识及康复知识,促使家庭成员情绪和照顾行为改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彭婕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60-36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情绪障碍类型,总结临床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50例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情绪障碍评估和心理干预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HAMA与HAMD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前两组HAMA与HAMD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于有效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情绪障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血压控制、康复与残疾情况、卒中复发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控制良好率、康复有效率、残疾率、卒中复发率、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临床治疗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降低其发生率,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和康复有效率显著提高,残疾率和卒中复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治疗前后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相比较护理前抑郁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研究组比对照组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合理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对于患者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全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各自护理之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焦虑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英  李贤 《河北医药》2008,30(11):1665-1667
目的了解心脏介入诊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68例心脏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34例,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在手术前后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和医疗保险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有效地减轻心脏介入诊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障碍,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并分析6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产生精神情绪障碍的原因,并且提出最佳的心理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61例符合条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问卷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精神情绪障碍状况进行调查,对精神情绪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果患者干预前SCL-90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缓解其精神情绪障碍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仅限于此,研究组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DS评分为(38.69±6.39)分、SAS评分为(39.18±6.4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1±3.64)分、(44.32±4.04)分(P <0.05)。结论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脑卒中康复护理指导;研究组同时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患者进行三级预防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脑卒中及相关知识知晓率、脑卒中患者遵医情况调查表、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及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比较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化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知识的能力和促进遵医行为,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45例患者则采取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领域得分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因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康复理疗训练干预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恢复期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多方位心理干预,并将此项工作贯穿于恢复期护理全过程。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信心及对护理人员信赖度明显提高,抑郁、焦虑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实践中的开展,有利于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康复,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能适应精神、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以便恢复自主功能,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能力。方法;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早期(脑梗死后3~4 d,脑出血后6~7 d)心理护理、肢体功能位的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3周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康复有效率达96.2%,高于对照组(85.0%)。结论:重视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位的放置,可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期患者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期患者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进行4周的分别护理后,研究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功能独立性检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期患者临床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增加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对两组治疗20d后的吞咽能力、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4.0%(32/50),而实验组为9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治疗20d后,研究组吞咽能力、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结局与患者进行的康复护理干预有极大的关系,合理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疼痛的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作分析。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前的FMA评分、MBI评分及VA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疼痛感,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MBI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