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汝江 《河北医药》2013,35(15):2264-2265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下肢血栓塞性脉管炎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采用保守治疗患者34例为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患者62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流量、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血流量、血流速度、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是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治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42岁,因双腿下肢车祸后出血、疼痛、活动受限,于2009年12月11日入院。诊断为:①双腿下肢毁损伤;②右股骨中断开放性骨折;③左股骨踝开放性粉碎性骨折;④左小腿肌肉坏死;⑤右下肢血管损伤;⑥前额皮肤擦伤;⑦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集到的60例(60条肢体经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踝肱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截肢情况,评价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踝肱指数由术前(0.38±0.21)提升至(0.89±0.23),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5.4483,P<0.05);术后有10例患者截肢,其截肢率为16.67%;病程在48 h内的41例患者中有2例截肢,病程在48 h以上的19例患者中有8例截肢,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效果显著,及时取栓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截肢率,提升平均踝肱指数,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方式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运用动脉切开术治疗中青年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到本院就诊的急性下肢动脉中青年患者74例,均符合动脉切开取栓指征,进行动脉切开取栓术。分别比较其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以及术后并发症、截肢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情况。结果动脉切开取栓术前后患者踝肱指数有显著的提高(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术后截肢率为8.1%、死亡率为5.4%。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中青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佳,踝肱指数有显著提高,并发症出现率、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24条患肢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术前、术后7d和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踝/臂指数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24肢中获成功手术21肢(87.5%),术后12个月再狭窄3肢(14.28%);术后7d时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踝/臂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时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踝/臂指数、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术后7d时亦明显改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具有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6岁,农民。因双下肢酸胀不适,尤以劳动时明显,平卧时消失,约一年余,在当地抗炎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查:体温36℃,脉搏78次/分,呼吸30次/分.左下肢踝部静脉曲张,踩部皮肤脱屑且有色素沉着.右下肢未见明显改变.彩超提示:左下肢静脉曲张;泛影葡胺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左踝交通支功能不全,深静脉通畅。诊断为左下肢静脉曲张.处置:手术疗法,结扎曲张静脉.造影术后第二天患者左下肢肿胀,以足部及小腿明显,肢体疼痛、红热,行走困难,平卧时症状不减轻.肄为静脉血栓,立即给予唤蛇抗检酶静点.3d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部病变(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每年大约有1%的糖尿病病人因此而需要下肢截肢。糖尿病足部病变和下肢截肢给病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糖尿病足部溃疡 足部溃疡是糖尿病足部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病人发生足部溃疡,足部溃疡久治不愈,继发感染,发生坏疽,最终导致大约85%的糖尿病下肢截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eripheral neuropathy,PN)和周围血管病变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均为足部溃疡的病变基础,但以神经病变和神经性溃疡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血管病变常导致间歇性跛行、足部缺血、溃疡形成、坏疽等,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1],约50%的糖尿病患者发病10年后发生下肢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李健  周义录  范霞 《安徽医药》2013,17(6):1035-1037
目的观察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24例):实验组患者服用贝前列腺素钠20μg每日三次及西洛他唑口服(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 bid);对照组仅给予均给予口服西洛他唑(第一周50 mg bid,第二周开始100 mgbid);两组受试者均据病情予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总疗程24周。观察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下肢间隙性跛行、疼痛、麻木感及溃疡倾向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其中实验组前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西洛他唑相比,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24条患肢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术中、术后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观察术前、术后7d和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踝/臂指数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24肢中获成功手术21肢(87.5%),术后12个月再狭窄3肢(14.28%);术后7d时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踝/臂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时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踝/臂指数、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疼痛积分、行走距离分级积分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术后7d时亦明显改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具有手术安全、成功率高、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联合足部整形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介入联合整形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踝肱动脉压力比值(ABI)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 67例患者中临床成功63例(成功率94.0%).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皮肤温度、踝肱指数、跛行距离分别较术前增加,患者临床症状、ABI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治疗前后相比,上述指标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创伤性小,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有效性高,足部整形术治疗溃疡,修复创面,尽量保留患肢,外形达到医患的满意,是微创治疗的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根据其下肢动脉闭塞的程度选择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0例,102条肢体行下肢动脉内介入治疗,根据术中、术后1、3、6个月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部位、分级、临床症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90例102条患肢术中下肢动脉通畅率达90.2%(92/102);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测定的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超声、踝/肱指数(AB I)、下肢皮肤温度以及肢体凉、麻、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的缺血状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足伤口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合理的选择适应证,对能否再通动脉血管、维持时间的长短以及糖尿病足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张颖顺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60-2060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主要表现为下肢远端的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出现肢端溃烂坏死而导致截肢。我院2008-2010年期间共收治糖尿病足36例,在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仅有1例截肢。笔者现将此期间总结的护理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的价值。方法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统计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了解患者院外再生性血管狭窄发生情况、肢体保全情况、初始血管通畅率及二期血管通畅率。结果40例患者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患者失败,其手术成功率为100.00%。40例患者中38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5.00%。围术期2例出现穿刺点血脓,1例出现动脉穿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其中穿刺点血脓患者自行吸收愈合,动脉穿孔患者给予绷带加压包扎后止血,围术期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45条患肢术前踝肱指数为(0.41±0.12),术后7 d逐步增长至(0.82±0.15),术后7 d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98,P=0.000<0.05)。术后跟踪随访1年,有3例患者出现再生性血管狭窄,发生率为7.50%;无一例患者接受截肢,肢体保全率为100.00%;其中初始血管通畅患者35例,初始血管通畅率为87.50%,二期血管通畅患者34例,二期血管通畅率为85.00%。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中给予患者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效果明显,初始血管通畅率、二期血管通畅率、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且术后患者踝肱指数改善显著,并发症少,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雯  张丽华  张芸 《云南医药》2010,(2):188-189
下肢动脉病变(PAD)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严重并发症,容易造成糖尿病足坏疽甚至截肢致残,国内外研究报道患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PAD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80例T2DM患者采用测定踝肱指数(ABI)及血管彩超2种方法筛查PAD。结果进行比较,探讨ABI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皮氧分压与截肢平面选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在确定截肢平面中的作用。方法 90例脱疽患者行截肢手术前,检测患者预先选择的截肢平面处的经皮氧分压,按经皮氧分压值分为三组A组:0~20mmHg,B组:20~40mmHg,C组:>40mmHg;并对三组不同的截肢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最低,切口往往愈合不良;B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提高,达到55%;C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最高,达89%。结论术前经皮氧分压测定对截肢平面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68岁。12年前因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左下肢动静脉转流术,出院后1月出现左下肢肿胀,但能胜任日常一般活动。左下肢肿胀症状逐年加重,4年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心慌气短等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近1年来,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皮肤温度增高,心影增大,肝肋下10cm,脾肋下8cm,不能平卧,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下肢动脉通畅,左腘动脉与腘静脉之间形成一瘘口,桥接血管增粗至1.Ocm,动脉血流经瘘口入下肢深、浅静脉,达踝部,小腿段静脉广泛扩张增粗,原闭塞动脉再通。腘静脉增粗迂曲,呈蚯蚓状,直径最大处15mm。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左股动脉中段,造影,明确动静脉瘘口具体位置、大小。将Cobra导管插送至瘘口上端1cm处,同时压迫同侧股动脉,将直径12mm钢圈10枚推送至瘘口处,其中有2枚钢圈脱落至下  相似文献   

20.
陶林森 《黑龙江医药》2013,26(1):141-14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超、CTA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18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为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及CTA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明显提高.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