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2频段功率的影响及其与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36只家兔,分6组(n=6):NS组(生理盐水1 ml.kg-1)、NA组(纳洛酮200μg·kg-1)、LD组(芬太尼10μg·kg-1)、MD组(芬太尼20μg·kg-1)、HD组(芬太尼40μg·kg-1)和NAF组(纳洛酮200μg·kg-1+芬太尼40μg·kg-1),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兔给药前后β2频段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相比,NS组、LD组和NA组β2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MD组和HD组中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在大部分脑区增加(P<0.05,P<0.01),此改变与芬太尼剂量呈正相关。除少数时点、个别脑区外,NAF组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均与给药前相似(P>0.05)。结论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兔QPEEGβ2频段功率百分比,纳洛酮可拮抗此作用,表明阿片受体介导了这一过程,提示β2功率百分比可能作为反映镇痛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咪达唑仑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人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青年志愿者20人,每组10人,均为男性,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Ⅰ组)、0.1 mg.kg-1(Ⅱ组),观察比较2组给药前后QPEEG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结果注射咪达唑仑后,Ⅱ组各导联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0.01),5 min左右达高峰,约10 min恢复。Ⅰ组各导联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增加趋势,但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人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监测咪达唑仑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氟烷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白色家兔,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均分为NS组、Iso25组、Iso50组及Iso100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25、50、100 μL· kg-1异氟烷,观察并比较各组给药前后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兔静脉注射25 μL· kg-异氟烷或生理盐水后,各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静脉注射50、100 μL·kg-1异氟烷后,各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1~15 min时均增加(P<0.05、P<0.01),且在2~5 min时达高峰;在给药后15 min内,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与异氟烷的剂量呈正相关(r为0.652 ~0.987,P<0.05、P<0.01).结论 异氟烷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兔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 δ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为监测异氟烷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白色家兔随机均分为NS组、KET4组、KET8组及KET16组,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NS及4、8、16 mg.kg-1的氯胺酮,观察并比较各组家兔给药前后QPEEGδ频段的功率变化。结果兔静脉注射氯胺酮4、8、16 mg.kg-1后,各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0.5~5 min内均较给药前明显增加,1~2 min达高峰。在给药后0.5~5 min内随氯胺酮剂量的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增加越明显。结论氯胺酮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兔QPEEG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提示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为监测氯胺酮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库溴铵对清醒、麻醉状态下兔的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的影响。方法:取家兔分为清醒组和麻醉组,每组8只,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3mg·kg-1,麻醉组给药前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清醒组给药前和给药后5~35min时、麻醉组给药前和给药后0.5~10min时8个脑区和δ、θ、α1、α2、β1、β2频段的脑电活动变化。结果:清醒组中,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8个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5~35min时均明显增加(P<0.01),各脑区的θ(除左、右额(P<0.01或P<0.05)外)、α1、α2频段功率百分比基本无明显改变(P>0.05),β1、β2频段功率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8个脑区的6个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组: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间比较,8个脑区的6个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清醒状态下维库溴铵明显增加了兔QPEEG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β1、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在麻醉状态下维库溴铵对兔QPEEG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兔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3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相比,枕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均增加(P<0.05或P<0.01),而其它各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相比,各脑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均有所增加,其中枕区和颞区增加最明显(P<0.05或P<0.01)。结论顺式阿曲库铵能够增大兔QPEEG枕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及各脑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α_2频段的双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α2频段的影响。方法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前后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2.5mg/kg时,对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P>0.05);5mg/kg时,各脑区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升高(P<0.05);10mg/kg时使各脑区α2频段功率百分比较给药前及前两个剂量组均下降(除左右顶区与2.5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P<0.05)。以上变化以额、颞区最为明显。结论异丙酚对兔QPEEGα2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呈双向型,提示α2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异丙酚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θ频段的影响。方法采用QPEEG功率谱分析法观察家兔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前后δ、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各脑区在给药后30s、1、2、3、5、10min时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大,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降低(P<0.01或P<0.05);与基础值波幅相比,给药后波幅明显增高。结论戊巴比妥钠能够增大δ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θ频段功率百分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1频段的影响及其与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36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6组(n=6):空白组(0.9%Na Cl 1 m L·kg-1),低、中、高3个剂量舒芬太尼组(1.5,3,6μg·kg-1),纳洛酮组(400μg·kg-1)和联合用药组(纳洛酮400μg·kg-1+舒芬太尼3μg·kg-1)。采集给药前30 s及给药后1,3,5,10,20,25 min脑电图数据,分析QPEEG样本。结果与给药前相比,中、高剂量舒芬太尼组的β1频段功率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且与舒芬太尼剂量呈负相关(P<0.05)。纳洛酮组与给药前相比,β1频段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舒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方式减少兔QPEEGβ1频段功率百分比,且此作用由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2和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影响,及该影响与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兔按照体质量随机分组,每组6只,分别iv给予生理盐水1 ml·kg-1,瑞芬太尼5,10和15μg·kg-1,纳洛酮200μg·kg-1以及纳洛酮200μg·kg-1+瑞芬太尼15μg·kg-1(间隔5 min)。应用数字脑电地形图仪分别记录给药前30 s及给药后30 s,1,2,3,5,10,15,20和25 min兔左、右脑额、顶、枕和颞8个脑区QPEEG,并定量β2和θ频段功率百分比。结果与给药前相比,生理盐水1 ml·kg-1组、瑞芬太尼5μg·kg-1组和纳洛酮200μg·kg-1组各脑区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瑞芬太尼10和15μg·kg-1组各脑区在给药后30 s~5 min期间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P<0.05);生理盐水1 ml·kg-1,瑞芬太尼5和10μg·kg-1及纳洛酮200μg·kg-1对各脑区θ频段功率百分比均无明显影响,瑞芬太尼15μg·kg-1组各脑区在给药后30 s~5 min期间θ频段功率百分比减小(P<0.05);β2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与瑞芬太尼剂量呈正相关(P<0.01);θ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与瑞芬太尼剂量呈负相关(P<0.01)。与瑞芬太尼15μg·kg-1组相比,纳洛酮200μg·kg-1+瑞芬太尼15μg·kg-1组各脑区β2频段功率百分比降低(P<0.05),θ频段功率百分比增高(P<0.05),与给瑞芬太尼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兔QPEEGβ2频段功率百分比,同时也以剂量依赖方式减少θ频段功率百分比,纳洛酮可拮抗瑞芬太尼的这种脑电图效应,表明这一作用由阿片受体介导,提示β2和θ频段功率百分比可能成为瑞芬太尼镇痛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 18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七氟烷50, 100和200 μl·kg-1组, 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法,分析兔静注七氟烷前后δ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结果 七氟烷50 μl·kg-1对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七氟烷100 μl·kg-1使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各脑区30 s~10 min内增加(P<0.05); 七氟烷200 μl·kg-1使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在各脑区30 s~10 min内显著增加(P<0.05,P<0.01);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的改变与七氟烷剂量在30 s~10 min内均成显著正相关(r= 0.734~0.944,P<0.01)。结论 七氟烷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兔QPEEG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提示δ频段可能成为反映麻醉深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硫喷妥钠对惊厥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β频段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兔耳缘静脉注射士的宁0.25mg/kg以造模,强直惊厥出现后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组)0.5mL或硫喷妥钠(SP组)3mg/kg。应用QPEEG,采用功率谱分析技术,分析两组家兔注射药物前后QPEEG枕区β频段功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惊厥时(1~5min)β频段功率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与NS组相比,SP组β频段功率百分比在1~5min内显著降低(P〈0.01),其后开始增高,10min后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喷妥钠对惊厥家兔OPEEGβ频段有影响,能够对抗士的宁诱发的惊厥,且作用迅速短暂,作为临床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的紧急用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兔定量药物脑电图δ频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建立更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探讨异丙酚对家兔定量药物脑电图 (QPEEG)δ频段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法 应用QPEEG ,采用功率谱分析法 ,分析兔静脉注射异丙酚前后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异丙酚 2 5mg/kg对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5mg/kg使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增大一倍以上 ,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1 0mg/kg使各脑区δ频段功率百分比在 2 0s~ 5min内均显著增大 (P <0 0 1 ,P <0 0 5) ,且与行为变化平行。δ频段的改变与异丙酚剂量在 5min内均呈显著正相关 (r =0 62~ 0 95 ,P <0 0 1 )。结论 异丙酚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大兔QPEEGδ频段的功率百分比 ,提示δ频段可能成为反映催眠作用的深度及镇痛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蔡慧明  韩平平  周慧轩  王虹  王琦  戴体俊 《江苏医药》2012,38(10):1230-1231
麻醉必须解决手术疼痛问题,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不能监测疼痛程度[1,2].我们以前发现,机械或化学刺激能够引起兔定量药物脑电图(quantitative pharmaco-elect roence-phalography,QPEEG)的相应改变[3-5].一般认为,伤害性刺激的强度越大,引起的疼痛越剧烈,其刺激强度常常可以反映疼痛程度.如果能够找出与伤害性刺激强度相关性较好的脑区和频段,那么QPEEG的改变就有可能成为监测麻醉深度,尤其是疼痛程度的指标.本实验我们观察了温度刺激对人QPEEGβ1和β2频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抗惊厥作用对脑电图δ频段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氯胺酮在治疗士的宁诱发惊厥中的作用以及对定量药物脑电图(QPEEG)δ频段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5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1.25mg/kg(K1.25组)、2.5mg/kg(K2.5组)、5.0mg/kg(K5.0组)和苯巴比妥组5.0mg/kg(PB组),耳缘静脉注射士的宁0.25mg/kg(15s内注完)制作惊厥模型,一旦强直惊厥出现,立即静脉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观察各药对家兔的死亡率、强直持续期的影响,并连续监测脑电图,分析QPEEGS频段功率谱的变化。结果氯胺酮各剂量组与NS和PB组相比,家兔强直持续期明显缩短(P〈0.05,r=0.8696),死亡率为零。脑电图变化与行为学表现同步,NS组在给药后1~5min几乎所有脑区的δ频段脑电功率百分比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1)。PB组在1、2rain时8功率百分比较基础值降低(P〈0.01),5min时顶枕区开始恢复。氯胺酮各剂量组在给药后多数观察脑区的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大,除顶枕区外其他脑区的功率百分比在给药后1—5min均较NS组和PB组有所提高(P〈0.01,P〈0.05)。结论 氯胺酮抗惊厥的作用主要通过维持额区和颞区脑电δ波频率,减少惊厥时痫性波发放。  相似文献   

16.
鞘内注射P物质拮抗氯胺酮的抗伤害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脊髓P物质对氯胺酮抗伤害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中,结合行为学和Fos蛋白表达,观察鞘内注射(it)不同剂量的P物质对氯胺酮抗伤害作用的影响。结果氯胺酮20、30mg·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小鼠舔足时间(P<0.05)。P物质0.25、0.5ngit可增加注射氯胺酮小鼠舔足时间(P<0.05)。小鼠注射福尔马林后,注射侧脊髓背角Fos免疫样(Foslikeimmunoreactive,FLI)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预先给于氯胺酮30mg.kg-1ip可以明显减少脊髓背角FLI阳性神经元数量(P<0.01),而P物质0.5ngit能明显削弱氯胺酮对脊髓背角Fos表达的抑制(P<0.01)。结论鞘内注射P物质能拮抗脊髓水平氯胺酮抗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皮内注药对急性内脏炎症痛大鼠抗伤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动物模型上研究皮内注药对内脏炎症痛的抗伤害作用及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定量注射福尔马林(5%,0.1 m l)制作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并进行评分。分别在实验区(直肠、乙状结肠相应的脊神经体表分布区)及实验区外(远离直肠、乙状结肠相应的脊神经体表分布区)皮内多点注射0.125%、0.25%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进行疼痛学评分;在利多卡因皮内注射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福尔马林注射组同皮内注药组在第一个时间段内疼痛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区皮内注射0.25%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均能减轻内脏痛反应(P<0.01),而0.12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对疼痛分数同福尔马林致炎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区外唯有0.2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有抗伤害效应。皮内注射0.25%利多卡因的血浆浓度高于0.125%利多卡因组(P<0.01)。结论在内脏致痛器官的脊神经体表分布区皮内注射可降低动物的痛行为学评分,其作用可能与药物经皮内吸收入血和局部刺激激活末梢感受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晓毅  季宁 《中国药业》2012,21(17):15-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D1组(地西泮8 mg/kg)和D2组(地西泮16 mg/kg),连续注射14 d,第15日停止给药并正常饲喂1 d,第16日各组注射吗啡0.125 mg/kg,分别在地西泮注射及吗啡注射后以热甩尾法测定小鼠痛阈。结果不同剂量地西泮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D1组和D2组较NS组痛阈增加(P<0.01),而D1组与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西泮能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且可能随剂量的增加增效的幅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兔急性缺氧耐受性的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通心络组,先在11.4%氧环境下低氧实验,60min后进行密闭缺氧,观察兔密闭缺氧耐受时间,ELISA法检测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缺氧前比较,缺氧组与通心络组血清HI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和通心络组主动脉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P<0.01或P<0.05)。与缺氧组比较,通心络组家兔密闭缺氧耐受时间明显增加(P<0.05),血清HI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主动脉组织HIF-1α表达增强,VEGF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HIF-1α和VEGF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缺氧适应的一种机制,通心络能提高兔的缺氧耐受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及组织的HIF-1α和VEGF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偏痛胶囊流浸膏对肾上腺素致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及其疼痛刺激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游泳法复制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偏痛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体外血栓法观察偏痛胶囊流浸膏对正常家兔血栓形成的影响,脑电图法分析偏痛胶囊流浸膏对疼痛模型大鼠脑电频率和振幅的影响。结果:偏痛胶囊流浸膏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高切、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P<0.01或P<0.05),抑制家兔体外血栓的形成(P<0.01或P<0.05),表现为较好的活血化瘀、抗血栓作用;同时,偏痛胶囊流浸膏还可明显抑制大鼠足底辐射热刺激引起的δ频段百分下降(P<0.05),α2、α3频道百分比升高(P<0.05)等病理性脑电图变化,表现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偏痛胶囊流浸膏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可明显减弱疼痛引起的大鼠脑电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