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患者男,25岁。于1987—04—03因慢性鼻炎、左鼻腔闭锁入我院。检查:体温36℃,脉搏72次/min,血压15.99/10.66kPa。发育正常,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正常,心肺正常。鼻外形正常。左鼻腔不通气。鼻镜检查见左下甲肥大,卷棉子探查左后部呈骨性闭锁,副鼻窦片见左鼻腔密度增高。电鼻咽镜检查见左后鼻孔有一轮廓,呈膜性闭锁。纤维喉镜检查见左后鼻孔中下鼻道闭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5岁。主因双鼻腔通气不畅、脓涕10年,加重伴头痛一年于1999年8月5日入院。患者起病缓,入院前10年有双鼻腔脓涕、鼻塞。在院外曾用抗生素、中药,对症治疗无效。近一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又伴头痛而入院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眼球无突出、移位,视力正常,无复视。外耳道无畸形,听力正常,双鼻腔中鼻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鼻腔通气不畅。面部两侧对称,未触及肿块,牙齿咬齐。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四肢及全身骨髂对称,未见异常骨…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71年1月至1973年5月在中药麻醉(简称中麻)下施行鼻腔及鼻咽部肿瘤切除术1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初步体会介绍如下: 一、术前准备: 无中麻禁忌症的患者住院后,除全身体检外,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X线检查包括胸透及鼻付窦摄片等,以了解患者体质及肿瘤侵占情况。贫血严重者术前予以纠正。二、临床资料: 鼻腔及鼻咽部肿瘤共10例,其中鼻腔肿瘤3例(左鼻腔毛细血管瘤一例50岁;右鼻腔血管纤维瘤恶变一例32岁;右鼻腔血管瘤一例58岁),均为女性。鼻咽部血管纤维瘤7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鼻腔血管瘤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患有鼻腔血管瘤的2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的射频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的血管瘤都一次摘除成功,术中患者很少出血,也没有产生任何并发症,随访患者1~4年都没有复发病例。结论鼻腔血瘤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方法治疗,操作便捷、视野清楚、患者基本不产生痛苦、很少出血、手术十分安全,临床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66岁。因左鼻腔间断性出血2周入院。自发性鼻出血,血色鲜红不能自止,每次出血约40ml,共出血7次。伴左鼻腔阻塞。无鼻痛、鼻痒、喷嚏及嗅觉减退,亦无发热头痛及疲乏。外院诊为“鼻腔纤维血管瘤”,未经特殊处理。检查: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11kPa。心肺无异常。耳咽喉未见异常。左鼻腔少许血性分泌物,鼻  相似文献   

6.
<正> 患儿男,6岁,驻晋部队某部家属,因左鼻腔脓涕、有臭味、鼻堵、有时头疼半年,于1979年9月11日来我院门诊就医。检查:右鼻腔正常。左鼻腔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并有臭味,通气不畅,付鼻窦均无压痛,清拭分泌物后,见一黑褐色不整形异物堵塞于总鼻道内,触之硬如石状,较活动,喷1%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于1992—03—24来我院就诊,主诉;鼻阻塞,右眼球突出3年左右,近期加重。检查:外鼻无畸形,鼻粘膜正常;在鼻腔未见异常改变,通畅。右侧鼻腔后段可见肿物,表面光滑,无分泌物附着,肿物呈灰白色,触之锐硬,右上颌窦区压痛(++)。咽喉部:咽部粘膜充血,扁桃体无红肿,软腭运动佳,间接喉镜检查,口咽,咽喉部未见异常改变。患者有眼球外凸,视力减退。诊断:副鼻窦肿瘤。X线检查:右眼眶鼻侧,见大块密度增高阴影。CT检查:右侧筛窦,上颌窦右侧鼻腔范围内,见一不规则形约6.0cm×5.0cm×8.0cm大块高密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鼻塞、多涕伴头痛3个月,症状逐渐加重。于2012年12月17日来我科就诊,以"左鼻腔肿物"收入院进一步治疗。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意明,语言流畅,查体合作,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神经系统(-),周身淋巴结无肿大。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基本居中,鼻腔黏膜充血,左鼻腔内可见淡红色欠光滑新生物阻塞,肿物基底不清,触之较硬易出血,鼻腔内未见异常分泌物,偶有血涕。入院鼻窦CT示左侧鼻腔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左侧下鼻甲部分骨质压迫吸收,左侧上颌窦部分软组织影填充,上颌窦窦口扩大,上颌窦前壁内侧缘骨质部分吸收破坏。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程××,男,45岁,1974年2月28日来院诉:左鼻痒,不适,间或打喷嚏一周。一周前突感左鼻内痒,间有喷嚏,曾自行滴“鼻眼净”无效。检查:外鼻正常,右鼻道无脓性分泌物,通气良好。左鼻腔下甲粘膜轻度充血,中道无脓、通气,下甲粘膜中段处有白色小虫一条,尚活动,用枪状镊取下,放于有生理盐水之玻片上,尚可活动,色白,尖端呈褐色,长约10—12毫米,直径约1.5—2毫米。送河南医学院寄生虫教研组鉴定为窗虻之幼虫。虫取出后给以1%麻黄素滴鼻,翌日症状消失。局部检查除见左下甲粘膜轻度充血外,余无异常。窗虻科成虫常聚集在窗户上,谷仓中,幼虫为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左鼻腔肿物约半个月,有鼻塞症状。肿物生长较快,自认为患"鼻息肉",于2011年09月13日来我科就诊,以"左鼻腔肿物"收入院进一步治疗。专科检查:鼻外观无畸形,鼻腔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窦无压痛,左鼻腔鼻前庭和下鼻甲交界处有一花生米大小、表面不光滑、暗红色呈结节状肿物,触之易出血。肿物质地中等,活动性差,堵塞前鼻孔,引起通气不畅。体格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4岁,因右侧鼻塞1年,于1985年10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6.2℃,咏搏76次/min,血压16.0/10.6kPa。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心肺正常。鼻外形正常,右鼻腔通气不畅,右鼻腔后上方可见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麻黄素收缩反应差、右下甲肥大、左鼻腔正常。副鼻窦片见右鼻腔密度略增高。实验室检查:血象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一院诊断为右侧鼻息肉。住院后,于1985年10月20日在表麻下行右侧鼻息肉摘除术。术中用鼻息肉圈套器经右鼻孔伸入圈套其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肉芽肿是一少见的疾病,手术后发生者就更为少见。73年以来,我科诊治两例手术后发生恶性肉芽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一,患者男性,49岁,四川籍,工人。因鼻阻2个月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于1973年4月2日入院。住院号168474。入院检查,鼻中隔偏右,粘膜呈苍白、水肿状,鼻道有水样分泌物,无溃疡,不发烧,血常规正常。于4月5日在局麻下作鼻隔粘膜下切除术。术中鼻中隔两侧粘膜保持完好。术后肌注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两次,链霉素0.5克,每日两次。次日抽出鼻腔填塞的凡士林纱条、鼻阻无改善。鼻中隔粘膜肿胀,渗血性分泌物,用1%麻黄素收缩不良,术后第三日见鼻腔有大量胶冻状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53岁。主因左眼渐进性眼球突出1年,伴眼胀1个月,以“左眶内肿物待查”于1999年5月6日收入我院眼科。检查:一般情况好,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眼科:左眼上睑轻度下垂,遮盖1/2瞳孔。眼球向前下方突出,上转不能,下转及外转受限。眼眶饱满,眶压T_( 2),眶上缘下可及肿物,浮球感,表面光滑,轻压痛。眼眶CT示:左眶内肿物侵及额窦,眶上壁骨质破坏消失。遂请耳鼻喉科会诊,鼻腔检查:左鼻腔粘膜无充血及水肿,中隔右偏,左侧中甲膨大,钩突肥大,中鼻道狭窄,无分泌物。B超及副鼻窦CT冠扫考虑为左侧额窦粘液性囊肿并坠入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电动切吸器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鼻内窥镜下应用电动切吸器对12例鼻腔血管瘤患者行手术摘除血管瘤,并对其残体及基底部行微波热凝。结果12例均一次成功摘除血管瘤,术中出血少,无并发症发生,随访0.5~2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应用电动切吸器结合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是临床应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治的大多数鼻窦炎属经长期西医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者,另一些为适宜做上颌窦穿刺术,但因年龄小或因畏惧而拒绝接受者。本文将1986年至1988年单纯用中药治疗且记录较完整的500例小结如下。一、病例选择:患者主诉符合下述临床表现。检查鼻腔中,下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中甲大  相似文献   

16.
咽部弥漫性血管瘤治疗成功一例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赵惠芳患者女,38岁。主因咽部憋胀伴咳血5月于1990年6月20日门诊以咽部血管瘤收入院。患者自幼喉鸣重,睡觉时打呼噜,近5月来咽部憋胀,抽吸时有血性分泌物,进流食顺利,进硬食有阻塞感,曾就诊于多家省级医院,诊断“咽后壁血管瘤”,建议其去北京就医。检查:咽后壁弥漫性暗红色新生物露盖,鼻咽镜检查可见暗红色瘤体从口咽部向上蔓延至鼻咽顶部,后侧咽鼓管隆突被覆盖,咽鼓管口正常,左侧隆突及咽鼓管口正常,间接喉镜下可见瘤体沿咽后壁向下蔓延至披裂,声带暴露不清。治疗:先行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行咽后壁及直达喉镜下下咽部肿瘤瘤体注射鱼肝油酸钠,共24次,约86ml,每周注射二次,血管瘤由暗红色变为灰白、坏死、糜烂,部分自行脱落,但咽后壁及下咽部两侧仍有肿瘤残体,于1990年10月10日在咽部粘膜表面麻醉加局麻下,行咽后壁及下咽部两侧血管瘤挟除术,瘤体变脆,挟之易碎,不出血。用组织钳及扁桃钳将瘤体全部挟除,送病理报告:咽部海绵状血管瘤体坏死。术后创面伪膜形成,但喉咽部披裂处仍有肿瘤残体,表面不光滑,呈淡粉色,声门暴露不出,于1990年l1月20日在手术室全麻下行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0岁,1年前发现右侧鼻腔流脓涕、吸气臭,多次外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鼻炎",予以针对治疗症状无改善。于2007年1月23日就诊于成都军区机关医院。经麻黄素收缩鼻腔后,鼻内窥镜下仔细检查发现右侧鼻腔下鼻道大量脓性分泌物,清除分泌物后见下鼻道一黑物突出(具体见图1),枪状镊探之硬,呈长管状,可轻度移动,  相似文献   

18.
于焕新  刘钢  阎晓玲  张金玲  高明 《天津医药》2012,40(4):327-329,4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与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组)、20例鼻腔鼻窦鳞癌(鳞癌组)以及20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分期和是否复发进行分析。结果:(1)SINP组FHIT与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鳞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复发和患者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urvivin蛋白SNIP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复发和年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HIT蛋白的失活和Survivin蛋白的诱导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FHIT蛋白的失活和Survivin蛋白的诱导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5例Ⅰ期和18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例Ⅱ期和2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全部患者随访2~7年,共有2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行鼻内镜、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及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期、Ⅱ期和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与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P组)、20例鼻腔鼻窦鳞癌(鳞癌组)以及20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分期和是否复发进行分析.结果:(1)SINP组FHIT与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鳞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复发和患者年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urvivin蛋白SNIP 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复发和年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FHIT蛋白的失活和Survivin蛋白的诱导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FHIT蛋白的失活和Survivin蛋门的诱导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