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春平  安翠霞  杜义敏 《河北医药》2009,31(9):1043-1044
目的了解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58名痴呆患者照料者,由经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评定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8名照料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6个月,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干预前后的SAS、SDS。结果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SAS平均分(36±7)分,SDS平均分(37±8)分。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SAS减轻至(33±4)分(P〈0.05),SDS减轻至(36±4)分(P〈0.05)。对照组照料者的SDS、SAS得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照料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卢晓恋 《中国医药》2014,(5):754-75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恢复期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浙江省绍兴市第五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AMI 180例患者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心理干预组(94例)和一般护理组(86例),分别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SF-36评价2组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护理后心理干预组、一般护理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54±5)分比(62±6)分,(51±5)分比(59±5)分;一般护理组:(57±6)分比(61±6)分,(56±5)分比(60±5)分;均P<0.05];护理后2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的SF-36的8个维度均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组:(73±7)分比(56±12)分,(53±7)分比(37±5)分,(70±9)分比(59±8)分,(57±6)分比(37±6)分,(74±8)分比(54±7)分,(75±8)分比(58±6)分,(81±6)分比(54±6)分,(79±7)分比(58±6)分;一般护理组:(72±9)分比(57±11)分,(42±6)分比(37±6)分,(69±9)分比(60±8)分,(44±5)分比(37±6)分,(62±7)分比(55±6)分,(66±6)分比(58±6)分,(59±7)分比(54±6)分,(70±6)分比(58±6)分;均P<0.05];2组护理后除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外的其余6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玉姝 《首都医药》2014,(24):114-1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O例,将上半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随访3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并比较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5.4±5.7)分、(43.6±5.4)分,对照组分别为(66.6±5.9)分、(69.3±4.8)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率分别为90.0%、92.0%,较对照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药物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且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也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0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7.3±1.5)分与(56.9±1.6)分和(55.3±2.3)分与(56.1±3.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2、0.955,均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A的评分差值分别为(16.4±0.9)分与(10.1±1.3)分和(14.3±2.1)分与(9.7±1.5)分(t=19.922、8.912,均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针对实验组采用既定干预方法施以心理上的护理,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定研究对象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出院时两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实验组SAS评分为(23.7±2.7)分,对照组为(32.6±3.4)分,实验组SDS评分为(22.1±2.9)分,对照组为(30.6±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应激反应,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危儿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干预组按照“高危儿母亲情绪管理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护理。利用焦虑白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高危儿母亲的情绪进行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高危儿母亲的一般情况、应对方式。结果干预组在心理干预后SAS标准评分是(38.3±8.2)分,SDS标准评分是(42.5±7.4)分;对照组SAS标准评分是(41.7±9.8)分,SDS标准评分是(47.6±6.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于预后积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8.3±8.5)分,消极应对标准评分为(9.2±8.7)分;对照组积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3.8±9.4)分,消极应对标准评分为(12.9±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儿母亲经过心理干预后心理压力明显缓解,应对方式更为成熟,实施高危儿母亲情绪管理方案可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促动力药物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和促动力药物治疗,疗程为6周;于人组时及疗程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定,并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周末功能性便秘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1.25±9.61)分和(40.71±8.24)分,比人组时的(41.28±7.52)分和(46.83±8.1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各分量表值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的便秘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为76.19%(32/4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促动力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急诊三无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急诊三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急诊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急诊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急诊三无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对急诊三无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5±5.2)分、(49.7±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2±6.3)分、(53.4±5。8)分(t=5.163、2.492,P〈0.01、〈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精神指标等评分为(69.9±8.9)分、(70.2±8.3)分、(71.4±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6.9)分、(59.3±7.9)分、(58.6±7.4)分(t=3.113、5.210、6.221,均P〈0.01)。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急诊三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孕妇分娩前心理护理10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孕妇临产前随机分为两组,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定孕妇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孕妇根据心理状态在产前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对照组SAS:(38.1±6.2)分、SDS(42.5±7.5)分,观察组SAS:(29.3±6.0)分、SDS(31.6±6.1)分,两组比较观察组SAS、SDS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对照组I级22.44%,Ⅱ级25.50%,Ⅲ级36%;观察组I级37.74%,Ⅱ级12.24%,Ⅲ级12%,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孕妇分娩前心理护理,能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分娩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周琪琳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8-148,150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喉部分切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80例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喉部分切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喉部分切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放松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SAS和SDS评分[(45.2±9.5)分、(45.4±8.6)分]均少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53.5±8.8)分、(53.5±7.8)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及抑郁症状。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乙型肝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说明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心理因素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为循证医学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前及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随访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通过Holter、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监测证实在不同起搏方式下存在起搏器综合征的某些精神症状,分析上述评分与患起搏器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共收回有效调查答卷82份,起搏器综合征患者术前及术后SCL-90、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起搏器综合征的某些精神症状与SCL-90、SDS、SAS评分高度相关(r=0.95,P<0.01)。结论接受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提示心理因素与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心理学特征.方法 对110例FD患者(A组)和100例健康人(B组)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调查评定,对A组<60岁患者和≥60岁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 A组焦虑(50.2±10.5)、抑郁(51.8±10.8)分值高于B组[(33.6±5.7)、(42.9±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组中,<60岁患者焦虑发生率(66.0%)高于≥60岁(38.3%)患者,≥60岁患者抑郁发生率(61.7%)高于<60岁患者(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D患者具有焦虑、抑郁的心理学特征,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60例患者实施本组的心理护理、感觉护理、角色适应护理、争取家庭支持、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焦虑和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认识,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方法以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水负荷试验分别评定20名F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及胃感觉功能,并对存在焦虑抑郁FD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2周后的精神心理状态、胃感觉功能及消化不良症状进行再次评价。结果FD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12/2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3/20)(P〈0.01)。焦虑抑郁FD患者的饮水最大耐受量为(758.3±202.1)ml,较无焦虑抑郁FD患者的(956.3±204.3)ml显著降低(P〈0.05)。抗焦虑抑郁治疗后FD患者的SAS、SDS及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饮水最大耐受量为(908.3±214.1)ml,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精神心理障碍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通过改善胃的敏感性来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为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量。结果与常模比较,乳腺癌患者SAS,SDS均高于常模(t=6.55,P<0.01;t=6.51,P<0.01);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5.76,P<0.01;t=-4.53,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和家属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25例肿瘤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15例和对照组11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干预前患者及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常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及家属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和抑郁。全科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社区肿瘤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及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影 《安徽医药》2018,22(5):995-997
目的 探索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根据采用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心理认知行为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以及躯体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病性以及偏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96.74%明显优于对照组80.39%(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6个月,观察组在心理健康[(64.39 ±14.65)vs(53.47 ±11.62)分]、情感角色功能[(72.54 ±16.08)vs(51.82 ±15.34)分]、社会功能[(82.74 ±18.47)vs(67.23 ±14.75)分]、活力[(55.56 ±15.27)vs(41.64 ±14.26)分]、总体健康[(61.53 ±18.26)vs(45.72 ±16.24)分]、躯体疼痛[(76.37 ±21.43)vs (54.28 ±20.63)分]、躯体角色功能[(65.64 ±17.56)vs(54.53 ±15.42)分]、生理功能[(83.97 ±11.87)vs(72.62 ±12.23)分]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服务态度97.30%vs 80.56%、技术水平94.59%vs 81.94%、健康教育98.65%vs 86.11%、关爱患者100%vs 77.8%和心理支持100%vs 90.28%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肿瘤医院定期开设"肿瘤康复乐园"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2例肿瘤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组织病人参加医院为患者定期举办的"肿瘤康复乐园"项目,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出院前SAS和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在出院前和入院时SAS和SD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出院前与对照组出院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肿瘤医院定期开设"肿瘤康复乐园"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优于普通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