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42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基础抗结核治疗,同时根据个体情况积极应用相应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211min,42例患者中产生3例并发症,二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3年,23例患者痊愈,其余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无1例复发患者。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技术要求高,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脓肿清除治疗脊柱结核伴椎旁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收住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且无神经症状脊柱结核患者218例,其中男135例,女83例,年龄14-68岁,平均年龄36.7岁,颈椎结核14例,胸椎结核76例,腰椎结核84例,颈胸段10例,胸腰段34例,观察脊柱结核脓肿的流注情况,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脓肿清除方法治疗,术后复查CT观察脓肿清除状况。结果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脓肿清除,术后CT检查示脓肿清除彻底。结论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清除脓肿,持续引流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接受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椎体骨性融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伴截瘫2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404-40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修订的Frankel截瘫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两例术后2个月复发,余者结核无复发,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个月以内18例,有效率85.7%,术后A级患者3例中1例无效,2例好转;B级4例、C级12例、D级16例患者均好转,其中C级2例治愈,D级12例治愈,总有效率79.2%.结论: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压迫多缓慢产生,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瘫痪越重,预后越差.应在完善术前抗结核治疗减轻中毒症状后尽早手术,如果瘫痪进展或脓肿即将破裂可提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仍较高,早期确诊困难。结论早期诊断是对治疗脊柱结核的必要条件,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有助于对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2006年9月-2012年6月采用脊柱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作结核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2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下肢肌力恢复正常,后突畸形基本纠正.12例患者均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 胸腰椎结核积极手术治疗是彻底治愈该病的重要手段,手术中彻底的病灶清除是治愈该病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2002年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65例。结果 :脊柱结核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 ,患者早期对症状重视不够 ,部分医生对该病认识不全面 ,使患者确诊较晚。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压迫后及时减压同期前方植骨是脊柱结核手术的关键 ;正确的术式及入路选择是完成手术的基础 ;坚持规律、足量服药是彻底治愈的保证 ;新技术的应用使该病能得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8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脊柱结核青少年多见,占发病人数百分比,胸背、腰背疼痛为隐痛,起病缓慢,病程长。临床上抗痨加病灶清除术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只有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早期积极抗痨加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更好的矫正脊柱后凸,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给予药物化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9例,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结核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骨结核患者痛苦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 28例住院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诊12~36个月,平均随诊25个月,无结核复发,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Frankel分级显示神经功能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Cobb角平均(11.5±4.8)°。结论采用一期前路或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脊柱结核手术方式,用药方法,脊柱稳定性对脊柱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107例脊柱结核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随访96例,痊愈90例,治愈率93.7%.复发6例,复发率6.3%,经二次病清术痊愈.结论 手术时机适当,抗结核治疗方案合理,术前要考虑脊柱结核术后脊柱的稳定性,能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脊柱结核患者使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1~10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120例,按照治疗先后关系,前6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按照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后60例患者使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方式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木中出血量为(23.14±4.17)mL,对照组为(186.84±18.42)mL,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51±1.64)d,而对照组为(1 8.15±4.06)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13例(21.67%)存在感染等症状,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手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可起到缩短住院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的作用,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6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椎体骨性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5.1±7.6)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9.8±53.1)m L,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椎体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山虎  刘志礼  敖金荣 《江西医药》2005,40(12):816-81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4年手术治疗的6例脊柱结核失败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后立即出现截瘫,4例窦道形成,1例窦道形成合并感染.结论清除病灶、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防止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收治的54例脊柱结核患者,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一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后根据分组,分别进行前入路手术、后入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采用脊髓损伤分级评价(FRANKEL)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级。结果三种手术平均手术按时间长短依次为前后联合入路耗时最长,后路次之,前路最短;出血量后路手术最少,前路次之,联合入路最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前分级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分级可见三组患者病情均有好转,三组均无A级病例;B级病例仅第一组有1例;C级第一组、第三组各1例;D级第一组、第二组各3例,第三组2例;E级第一组13例,第二组、第三组各15例。术后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每组术前术后分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较小,但手术时间、出血量各有不同,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外科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脊柱结核各术式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04例,98例获有效随访.根据不同的术式分组:A组(21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B组(16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 前路内固定术;C组(49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植骨融合并内同定术;D组(12例)采用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6例失访外,其余98例均获得0.6~7年随访,平均3.6年.75例有后凸畸彤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3°.随访期内丢失3~5°.除A组2例2二次手术治愈,其余患者均一次治愈.45例有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两两比较x2检验,A/D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C组(P<0.05).结论 在有效抗结核化疗基础上.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具有较大意义.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后外侧脊柱融合术可有效稳定脊柱,治疗神经损害较轻的脊柱结核,具有手术创伤小,技术较易开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固定物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42例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同期内固定手术,使用zp前路钛板固定14例,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26例,椎体钉棒系统固定2例。结果 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均未引起炎症扩散,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无复发和后凸畸形形成。结论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物可以加强脊柱稳定,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脊柱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脊柱创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全部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未见死亡病例,未见神经损伤病例,1例患者出现轻微感染,1例患者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现象.对全部92例患者行X线片检查其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到D级和E级的67例,C级的15例,B级的7例,无改善的3例.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相结合的诊断方法能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短程化疗以及前路和前后路联合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行2个月四联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三联药物6个月持续治疗;同时配合手术经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观察结核治愈率、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4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8个月。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伤恢复,植骨块愈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短程化疗结合选择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可加强脊柱稳定性,改善畸形,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