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形成早期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31例(3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发现视网膜裂孔后即进行激光光凝,围绕裂孔行2—3排激光光凝;激光治疗失败者改作手术治疗。结果26例单眼患病,5例双眼患病;周边视网膜裂孔26例(29眼),黄斑区裂孔5例(7眼)。周边视网膜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率62.07%(18/29眼),黄斑裂孔1次激光光凝成功28.57%(2/7眼)。随访6—14个月未见视网膜脱离。结论对部分早期的周边视网膜裂孔行激光光凝可以达到封闭裂孔避免视网膜脱离的目的,对黄斑区裂孔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氩激光在视网膜脱离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变性和裂孔情况和氩(Ar)激光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裂孔的加固作用及对视网膜裂孔、格样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4年7月因视网膜脱离在我院行巩膜外加压或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常规对对侧眼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对视网膜格样变性及裂孔进行登记并行Ar激光封闭。术眼在术后4d至1个月行三面镜眼底检查,对裂孔边缘仍清晰者行Ar激光封闭裂孔边缘及周边视网膜共4~5排。追踪观察至少3个月。结果25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行外加压手术175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76例,其中术后行裂孔Ar激光光凝的有60例。251例患者对侧眼检查中,64例有单纯视网膜格样变性,74例有视网膜格样变性及视网膜裂孔,其中53例为圆形萎缩状裂孔,21例为马蹄性裂孔。48例为单个裂孔,26例为多个裂孔。其中13例合并视网膜脱离。除3例对侧眼合并明显视网膜脱离者行手术治疗外,其他135例均行Ar激光封闭。追踪观察3个月至3年,3例患者出现新裂孔,其中1例为多发性马蹄状裂孔。均经Ar激光再次封闭成功。结论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出现视网膜格样变性及视网膜裂孔的几率高,仔细散瞳检查应作为常规。Ar激光封闭作为加固性和预防性光凝成功率高,效果好;但仍有必要进行随访,以防新裂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Schock-et等用氩激光光凝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后患眼视力得以改善。为了评价氩绿激光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笔者回顾分析了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记录完整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氩绿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4例15只眼,诊断和随访观察方法同文献。男3例,女11例。初诊年龄42~82岁,平均61·7岁。右眼10只,左眼5只。氩绿激光直接光凝黄斑裂孔。其中全层黄斑裂孔不伴晕轮者3只眼,光凝斑骑跨裂孔缘做环形光凝;全层黄斑裂孔伴有晕轮者12只眼,在浅脱离的视网膜与未脱离的视网膜交界处做环形光凝,其中有3只眼待浅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在裂孔缘补充光凝。激光光凝时间0.1~0.2 s,光斑直径50~100μm,光凝功率根据卢信义(1981)视网膜激光光凝斑分级法确定,1级光凝斑4只眼,2级光凝斑9只眼,4级光凝斑2只眼。光凝斑相互重叠,包围1~3排。随访6~108个月,平均25个月。2结果治疗后视力增进两行以上者1只眼,占6.7%;不变者10只眼,占66.7%;下降者4只眼,占26.6%(表1)。治疗后黄斑裂孔缘消失者14只...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近视LASIK术前氩激光预防性视网膜光凝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于我院接受眼底检查及LASIK手术的近视者817人(1537眼),进行常规眼部检查与三面镜眼底检查,确诊需要接受氩激光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的患者,观察所有患者视网膜变性的发病率以及光凝术的接受率.LASIK术后随访,观察光凝术对患者术后恢复以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在接受LASIK术治疗近视的患者中,约有20%的患者(多为中高度近视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变性,其中3% ~ 5%的患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接受视网膜光凝术.接受光凝术的患者术后全部恢复良好,未见视网膜脱落的情况.结论 近视LASIK术前氩激光预防性视网膜光凝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姚若  钟广斌  张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67-1568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共60例86眼,应用氩激光对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区进行光凝治疗,包括局部光凝和黄斑区光凝。激光参数:时间0、1~0.2S,光斑直径100~200μm,能量100~400mw。激光部位:周边部的格子样变性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片状萎缩区、玻璃体视网膜条索形成区、干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网脱)术后变性区、局灶性视网膜下增殖性病变区、后极部及黄斑区的渗漏灶及新生血管灶,光斑效应为Ⅱ~Ⅲ级,每次的光凝点在100~400。结果 光凝治疗1年后视力稳定或上升1~2行8l眼,有效率为94.2%。干性裂孔封闭良好,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及色素上皮缺损区无新的病灶,15例有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光凝后仅有5例复发,有效率为67%。所有患者未发现有新的视网膜裂孔形成及网脱发生。结论应 用氩激光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干预性的光凝治疗,起到稳定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的保护患者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预防性光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及定期随访的意义。方法近3年间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1例(210眼)采用532nm激光光凝的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91例(310眼)中有2例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预防率达99.35%,此2例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行视网膜光凝一次后3年没有随诊。结论预防性激光治疗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性裂孔能有效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但光凝治疗后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科B超在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常规眼科B超检查的370例(500眼)眼底病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和经综合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借助眼底镜、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为150眼,均为阴性的为280眼,诊断符合率为86.0%,B超假阳性率为12.5%,假阴性率为16.7%;B超诊断与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150眼中,检出率较高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外伤以及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共占检出疾病的73.3%。结论 B超检查对于眼底病变诊断符合率较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三面镜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0例(50眼)。术中利用显微镜直视对裂孔及变性区进行精确定位,用810nm激光对视网膜裂孔周围进行环形凝固,并行巩膜外垫压术。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48例(48眼),手术成功率达96%。结论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光凝巩膜外加压术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术野清晰、定位准确、污染机会少和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较其他术式更易在我国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药信息》2010,(18):41-42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手术前预防性脉络膜缺损区边缘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影响。方法对63眼虹膜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激光光凝组46眼;对照组17眼。观察两组患者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原因;同时观察光凝对不同缺损类型患者的影响。结果硅油取出术后8眼发生了视网膜再脱离,其中完全激光光凝组2眼,占4.3%,对照组6眼,占35.5%。两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光凝的患者中最佳矫正视力下降6眼,占9.5%,眼前暗影5眼,占7.9%。结论预防性脉络膜缺损区边缘视网膜光凝对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有关联,与裂孔的位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倍频532激光对45例(76眼)视网裂孔及黄斑裂孔患者进行光凝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74眼)视网膜裂孔愈合,2例改手术治疗未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8眼)视力提高,38例(66眼)视力保持不变,2例(2眼)治疗失败,视力下降.结论 倍频532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氩激光光凝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方法 58例(共58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取氩激光光凝后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进行3-24个月,平均15.23个月的随访。19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2 PD,1次光凝治疗后痊愈;32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2 PD,但≤1 PD,其中19眼经3次光凝治疗后痊愈,13眼经2次光凝治疗后痊愈;7眼视网膜脱离范围〉1 PD,3眼无效,4眼经3次光凝治疗后痊愈。结论采取氩激光光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浅脱离,安全有效,辅以补阳还五汤,有助于视网膜下液体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的疗效。方法对160例DR患者(240眼,其中增殖前期128眼、增殖期112眼)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光凝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光凝治疗后210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7.5%,其中增殖前期120眼有效,有效率93.8%;增殖期90眼有效,有效率80.4%。经χ2检验P<0.01,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氪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显示了DR患者早期光凝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前的眼底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前近视患者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的检查结果。方法分别以直、间接检眼镜对2315例(4574眼)和1358例(2429眼)行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在扩瞳状态下进行眼底检查,对可疑眼底病灶辅以三面镜确诊。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结果1998~2000年准分子激光术前以直接检眼镜检查患者共2315例(4574眼),发现视网膜脱离2眼,未发现周边眼底异常。2001~2002年对1358例患者(2429只眼)术前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检查发现各种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和异常。其中包括视网膜非加压发白315眼占13.0%,色素沉着467眼占19.2%,条状变性160眼占6.59%,格子样变性40眼占1.65%,玻璃体视网膜牵引26眼占1.07%,视网膜裂孔49眼占2.02%,亚临床视网膜脱离8眼占0.33%。对严重的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视网膜浅脱离80眼占3.29%进行眼底激光的治疗,4眼占0.16%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发现近视屈光度越高,眼底发生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几率较大(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前间接检眼镜检查可以发现直接检眼镜不易发现的眼底周边视网膜异常,为及早发现和治疗眼底病变提供良好的方法和机会。非手术高度近视患者也应进行常规周边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14.
姜静 《江苏医药》2012,38(18):2198-2200
目的探讨在气体辅助下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35眼),分三类:(1)单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在B级以下、其余网膜未见明显变性的8眼;(2)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下积液较多裂孔贴附不良、因出现新裂孔网脱术后复发总18眼,上述26眼行玻璃体腔注射纯C3F8,待裂孔周围积液吸收后行眼外激光光凝(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3)玻璃体切割术中直接经消毒空气行眼内激光光凝9眼。结果经过激光治疗的35眼中,原裂孔一次性封闭30眼,视网膜复位28眼;7眼重复治疗,6眼成功,1眼放弃治疗。结论气体辅助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少,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5.
LASIK术前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腾  徐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05-2105
目的:探讨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的疗效及对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的重要意义。方法:对LASIK术前发现的44例(74眼)周边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结果:74眼视网膜光凝治疗后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诊6个月以上无1例网脱发生。结论: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对预防LASIK术后网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凌  石霞  刘维慈 《海峡药学》2008,20(11):101-102
目的 评价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视网膜静脉阻塞32眼为治疗组:球后注射曲安奈德1-2次,联合倍频Nd:YAG激光行黄斑格栅样光凝,缺血型者加行全视网膜光凝或象限性光凝.视网膜静脉阻塞28眼为对照组,只行激光光凝.结果 治疗后随访3~32个月.治疗组视力提高0.15±0.04,对照组视力提高0.06±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在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消退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早期氩激光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早期氩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 经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的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57例,57只眼,根据FFA确定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部位进行早期氩激光光凝.术后2~12周再行FFA复查,如有新的或光凝不全的NPA,出现新生血管、黄斑囊样水肿则再进行补充光凝,随访3~1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FFA 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例数56例,有效率98.2%,其中显效42眼(73.7%),有效14眼(24.5%),无效1眼(1.8%).结论 对于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应早期进行光凝,对促进出血吸收,缩短病程,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防止严重病发症,改善愈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2001-09-2004-12在我院确诊的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者80例,84眼。男38例,女42例.年龄37-79岁。右45眼,左39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5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65例。常规行视网脉静脉检查明确诊断。激光治疗前均行视力、裂隙灯、间接眼底镜检查。复方托吡卡胺扩瞳,表麻后置接触镜。选用氩绿激光(Coherent氩离子2000型激光机,波长514.5nm),功率100-380mw,暴光时间0.2-0.4s,光斑100—500μm大小,间隔1-1.5光斑。光凝范围包括受累静脉的视网膜支配区域并超出边缘外1PD正常视网膜范围,光凝斑的强度即有效光斑根据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选择Ⅲ级轻、中、重的光斑。病变区域广泛者可分次激光。间隔时间为1周。激光后1月复查视网脉静脉检查激光治疗效果。对于病变未治愈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60例PDR患者(70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0例PDR患者经过3~6个月随访,术后视力提高49只眼(70.00%),不变11只眼(15.71%),下降10只眼(14.26%)。3只眼术后视网膜再脱离,8只眼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结论大多数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后改善了视力。术前有效的视网膜光凝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Retinal periphlebiti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0例155眼经眼科临床确诊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经6个月~7年9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及视力情况.结果 激光治疗有效139眼,占89.7%,无效16眼,占10.3%;视力增进50眼,占32.3%,视力无变化72眼,占46.5%,视力减退33眼,占21.3%.结论 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效果肯定,特别是早期病变光凝治疗效果良好.定期随访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