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玲玲  朱慧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95-239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质量的期望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性,给护理工作是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苦难[1].儿科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专科特点,对患儿的安全护理已成为了护理管理人员的重点工作[2].因此,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了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责任组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儿科病房整体护理工作进行分组管理,责任到护士个人,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相结合,实行全程追踪评价。结果责任组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彰显了管理水平。结论在儿科整体护理中运用责任组管理,提高了基础及专科护理落实率、健康教育普及率和患者满意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64-365
总结了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缺陷环节,并提出管理对策,包括完善入院评估;加强患者和家属共同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教育和专科理论、技能培训;护理管理者重视细节管理;落实护理安全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等。认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说明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方法分别对专科护理知识缺乏、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专科技术水平低、缺乏沟通技巧、责任心不强、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应用防范对策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将护理差错事故降低到最小限度。结论分析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对保证医疗护理工作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将安全管理应用到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去.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儿科护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浅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具有针对性,适合老年病特征的住院安全管理措施,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病患者的住院安全。方法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老年病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征,设置护理安全网点,建立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三级护理管理责任制,结合专科特点制定单病种护理流程和相关管理措施和制度。结果实施前后科内护理差错、护理投诉发生数、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1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专业特点设置护理安全网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显著提高老年病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老年病患者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7.
薛媛  牟亚  赵小静  吕林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3033-3034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儿科由于收治的患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防范危险的能力差,要求儿科护士在做好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意识,时刻警惕不安全的问题发生,保障患儿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确保身心安全,清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杨文先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91-39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环节管理在儿科病区的应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区存在的主要风险环节及发生的原因,加强管理。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安全意识,把握每个护理细节,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病区护理,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尽力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0例儿科疾病患者,在其法定监护人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儿科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其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量化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风险处理业务能力,将之与患儿家属对其满意度一起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的同时风险处理能力也更高一些。上述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工作更加有序,出错率更低,风险发生时处理能力更高,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方便了护理人员,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冯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30-231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应对措施,以保证临床护理安全。笔者认为风险管理可采取以下方法,以风险管理为指导,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制定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预案,加大风险监控。因此增强了护士风险意识,护理缺陷明显下降,护理安全系数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红娟 《海峡药学》2011,23(4):229-230
护理人员作为临床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从执行医嘱到用药后观察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工作缺陷,都将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如何保证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已成为护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作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2009年本科护理用药隐患28例、护理用药不良事件3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本院护理实践经验,对临床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及如何强化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保证输液安全是门诊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输液管理它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尤其是小儿静脉输液,短时间内有大量患儿输液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就小儿而言,这是一个紧张、恐惧的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儿带来心灵创伤[1]。对此,本科从2009年10月起,我们建立有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安全护理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酿成严重后果,带来终身的遗憾,临床上不乏因护理工作失误致使治疗效果功亏一篑而发人深省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细节管理的意义。方法分析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及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及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将安全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中。结果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医疗风险,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通过在儿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障了儿童在院护理的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通过对护理工作实践的回顾、总结,立足儿科护理特点,从必要性、可行性、指导性和效应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经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儿科的护理只要做好护士、患儿、家长三方面工作,就能明显提高满意度,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责任心,减少发生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护理工作与法律的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风险的能力是摆在儿科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66-168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护理价值。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安全管理评分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护理满意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安全管理评分(94.8±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3±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患纠纷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了患儿的安全,且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护理中的总体应用效果,提高小儿临床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对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与细节管理实施前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相比,细节管理实施后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实施细节护理之后,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强化了其自身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对患儿护理实施的全面性,实现了临床护理优质目标,减少了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比例。儿科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52-1753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给眼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以保证眼科医疗工作正常运行成为眼科护理研究的热点[1].笔者在眼科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探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17 ~75(49.8±3.5)岁;青光眼19例,白内障26例,视网膜脱离5例,斜视9例,角膜溃疡8例,其他13例;护理人员12名,年龄(31.2±2.7)岁;学历:中专3例、大专7例、本科2例;工作年限1 ~17(7.6±2.2)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手术护理缺陷原因分析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加强护理道德教育,增强服务竞争意识,实行末位淘汰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结果:经过近3年的实施,手术室无重大医疗事故发生。结论:及时发现护理缺陷消除隐患,是主动预防医患纠纷,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