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改变.方法 比较107例T2DM+SCH组和487例T2DM+甲状腺功能水平正常(EUT)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Hcy水平.结果 T2DM+SCH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Hcy显著高于T2DM+EUT组(P<0.05).TC和Hey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呈正线性相关.结论 SCH可加重T2DM患者血脂谱的紊乱程度,进而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T2DM合并SCH可促使血Hcy水平明显升高,由此进一步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12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CHD)189例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DM组与CHD组两组间3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CHD组,两组均以RCA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DM组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CHD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较高,冠脉病变广泛且复杂.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T2DM患者98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和正常尿酸组(NUA),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血压、肌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A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了解这两种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2组: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38例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患者62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TM浓度及D-D浓度,观察各组变化,同时研究TM与D-D有无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浆TM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组(P<0.05),2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D-D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3血浆TM与D-D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 1检测血浆TM水平可以帮助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2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微血管病变的出现,血中D-D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亢进;3糖尿病患者血浆TM与D-D密切相关,表明TM也反映体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33):4659-466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6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T2DM合并NAFLD的健康教育,并给予生活干预治疗(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0.5 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脏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上述指标(除对照组HOMA-IR外)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羟苯磺酸钙治疗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的影响,探索T2DM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8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血糖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治疗,同时选取45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析各组Sfrp5、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8(IL-18)、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中层厚度(IMT)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以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以血液指标及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和体质量指数(BMI)]为自变量,对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frp5低于正常组(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L-16和IL-18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Sfrp5治疗后有所升高,IL-16和IL-18水平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Sfrp5、IL-16、IL-18水平及BMI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能够升高T2DM患者血清中Sfrp5,降低IL-16和IL-18水平,延缓大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者51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者69例,检测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相比,DM病程、吸烟史、HDL-C、FPG、HbA1C、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FPG、hsC-RP与T2DM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hsC-RP、FPG和糖尿病病程是促使T2DM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 年7月收集的江苏地区2966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 组)、无微血管病变组(B 组),检测其17 个相关临床指标及一般资料,并对其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病程、HbA1c、餐后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血肌酐、尿酸、患者来源及家庭平均月收入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HbA1c、收缩压、病程与微血管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配合,对于促进患者血糖达标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SBP、DBP、24 h微量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FBG、PBG、Hb Alc及BMI)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P<0.05);2两组治疗后SBP、DBP及24 h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为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T2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胰岛素、AngⅡ及血脂测定。结果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AngⅡ、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均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与AngⅡ及TG呈正相关(P<0.05);T2DM组内,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组及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组相比较,各组间胰岛素、AngⅡ及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AngⅡ与血脂异常与IR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T2DM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T2DM无微血管并发症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各生化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病程、FBG、UA、TG及Cr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与血压、血糖、病程、TG及UA密切相关(P〈0.05)。结论长病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是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23-825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T2DM患者150例,其中单纯T2DM 60例(T2DM组),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90例(T2DM+HP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的病程、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T2DM+H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P<0.05);与T2DM组比较,T2DM+HP组糖尿病病程、BMI,TC和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时SBP,DBP,BMI,HbA1C,FINS,HOMA-IR,TC,LDL-C,TG均升高,HDL-C下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BMI,TC和LDL-C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胫前黑斑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微血管病变情况.方法:根据有无胫前黑斑将6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斑组34例及无斑组30例,并与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对照组),自动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代谢指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并比较T2DM有斑组与无斑组微血管病发生率.结果:3组间TC、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斑组及有斑组TG、FG、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组及有斑组TG、F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斑组与对照组CD4+、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及无斑组升高,CD8+较对照组及无斑组降低(P<0.01或P<0.05).有斑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于无斑组(64.7%vs 36.7%,P<0.05).结论:胫前黑斑可能是T2DM患者免疫异常及微血管病变在皮肤的表现,皮肤黑斑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游离T3(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可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游离T3(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高,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可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择诊断为T2DM的患者171例,按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分为无糖尿病并发症组52例和有糖尿病并发症组119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6例,观察3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D-D水平.结果 伴或不伴并发症的T2DM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伴糖尿病并发症组D-D水平高于无糖尿病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T2DM患者血浆D-D水平可了解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的情况,动态观察D-D的浓度变化,可监测和早期干预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段成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74-175
目的探究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50例SCH合并DM患者(合并组)及同期住院的DM无SCH患者50例(DM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提示TSH、TC、LDL-C、收缩压、脉压联合组较DM组均升高,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合并2型DM患者临床症不明显,提高临床关注度,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病情控制极其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太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微血管并发症状况。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女性所占比例(70.0%)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52.6%),病程(11.3±8.1)年显著长于单纯糖尿病组(9.5±7.0)年,甘油三酯(2.1±1.5)mmol/L及胆固醇(5.3±1.1)mmol/L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4±1.1)mmol/L,(4.8±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65%,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将103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IR、LDL-C、CysC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TG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胱抑素C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与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LADA患者17例(LADA组)和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25例(儿童青少年T1DM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代谢特点、免疫反应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结果 在基础情况方面,虽然LADA组有家族史的比率高于儿童青少年T1DM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93,P>0.05).在代谢特点方面,LADA组的空腹C肽和餐后1、2、3 h C肽水平明显高于儿童青少年T1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于免疫反应,LADA组的ICA阳性率高于儿童青少年T1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8,P<0.05).关于急慢性并发症,LADA组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较儿童青少年T1DM组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A组合并酮症酸中毒较儿童青少年T1DM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1,P<0.05).结论 LADA患者的空腹C肽和餐后1、2、3hC肽水平明显高于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LADA患者的ICA阳性率高于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LADA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者较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明显增多,合并酮症酸中毒较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