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治疗方法选择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类型鉴别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方法对98例自发性气胸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进行比较。结果自发性气胸患者抽气1次即见好转者,继续抽气治疗效果好;抽气1次不见好转者,继续抽气则肺复张时间长,甚至不能复张,需中转闭式引流或手术;患者入院即行胸腔闭式引流亦有较好效果。结论自发性气胸患者,如果第1坎抽气即见好转,多为闭合性,可继续抽气直至痊愈;抽气1坎不见好转,多为交通性或张力性,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或手术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对自发性气胸也有较好效果,尤其对于多次发作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徐敏  文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296-1297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肺复张不满意者给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和护理,以18Fr双腔乳胶球囊尿管代替一次性水封瓶中橡胶胸导管。结果:35例治愈,2例转胸外科治疗,1例带管出院,肺复张时间3~10天,平均(7±2)天。结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及低负压吸引治疗的过程中,加强观察及护理,加快了气体的排出及吸收。双腔乳胶球囊尿管病人易耐受,治疗效果好,无胸腔内感染及脱管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 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22例和青年自发性气胸20例就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2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中6例经胸腔抽气减压后肺复张,14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复张,2例死亡。2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中15例经胸腔抽气后肺复张,5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肺复张,20例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老年自发性气胸多有基础疾病,并发症多,危害较大,症状往往与原发病混淆,缺乏气胸体征,易延误诊断,须仔细全面查体并及时行X线检查,一经确诊应立即排气减压,促使肺尽快复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参考组采用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疗效相当,并发症较少,痛苦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王永碧  何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63-196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各种类型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对比。方法:我院1997~2007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166例,其中单纯型44例,交通型54例,高压型68例。以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对比。结果:治疗中采取胸腔穿刺抽气64例,肺复张平均时间9天;胸腔闭式引流76例,肺复张平均时间8天;自行自主吸收26例,肺复张平均时间10天。结论:快速明确自发性气胸类型和选择适当的排气方式是治疗的关键,高压型气胸临床多见,应首选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6.
彭荣建 《抗感染药学》2010,7(3):220-222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予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配合负压吸引;对照组32例予传统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配合负压吸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完全复张时间及治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与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轻于对照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优于传统的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熊玉红  宗佩兰 《江西医药》2009,44(10):985-98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肺压缩面积在50%以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结核化疗,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并接水封瓶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肋间胸腔插橡胶管闭式引流。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同样具有较好的肺复张效果,治疗组无复张后肺水肿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出现皮下气肿及引流管堵塞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安全,损伤小,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病例120例完整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症状完全缓解,肺脏完全复张98例,胸片提示肺大部复张20例,无效2例。结论自发性气胸多为原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常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引流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欲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初次复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对照组改行传统外科治疗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18),对照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9)。结论腹腔引流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我院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平均肺复张时间(3.8±1.2)d,平均住院时间(6.9±1.6)d.40例患者均未发生出血、皮下气肿、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18例经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17例肺完全复张,无效1例,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疗效确切,相对微创,并发症较少,置管后活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慢阻肺患者103例,以治疗时间划分为治疗组58例、观察组55例进行基础对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注入粘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58例患者有效53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有效41例,无效14例,P=0.0168,术后一般情况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微创闭式引流治疗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可减少疼痛时间、肺复张时间短、伤口愈合快适合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晓明 《江西医药》2007,42(11):996-997
目的 探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24例(简称尿管组),与传统胸导管闭式引流23例(简称胸管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尿管组气胸的总治愈率为91.6%,与胸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囊导尿管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16FR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胸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FR改良硅胶胸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中心负压吸引治疗气胸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6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 126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8例带管出院,1例胸腔大出血死亡,117例治愈出院,引流管留置时间7~132d,平均14d。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后及拔管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结论自发性气胸确诊后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引流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S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6例行胸腔穿刺抽气,14例经抽气或胸腔穿刺后短时间内患者又感到明显胸闷、气短或有基础肺病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反复发作的单侧SP或经胸腔闭式引流后持续漏气7d以上,及双侧SP患者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7例,有效率100%,其中术后出血、肺漏气、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3例,占10%。结论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以特发性气胸、肺大疱为常见,而中老年患者则以阻塞性肺气肿为常见。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减压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但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朱建荣 《河北医药》2006,28(11):1047-1048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合并胸腔积液治疗的方法.方法 368例自发性气胸按是否合并胸水,分为3组,单纯自发性气胸263例,合并胸腔积液组105例,其中能较快引流尽组液的46例.观察3组病例胸腔闭式引流后肺破口闭合时间.结果 自发性气胸合并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肺破口闭合时间明显高于单纯自发性气胸,但合并胸腔积液而能较快引流尽胸液组的肺破口愈合时间与单纯自发性气胸组无差异.结论 自发性气胸合并胸腔积液治疗远较单纯自发性气胸困难,应尽早引流尽胸腔积液,有利于肺、胸膜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50例自发性气胸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病情评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防感染护理、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性护理以及引流有效性的观察护理等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全部康复顺利,平均住院时间6.7 d,无切口感染、引流管脱落、引流管阻塞发生。出院前护理满意度调查,45例非常满意,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实施精心的心理护理,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顺利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朱华  侯新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77-178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探讨气胸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4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41例患者中肺压缩:<20%者10例经过保守治疗后缓解,平均住院天数12.5d;肺压缩>20%者首选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加持续负压吸引,有46.3%(19/41)肺完全复张,平均肺复张时间为7.5d;2.4%(1/41)张力性气胸合并COPD,纵膈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3d死于呼吸衰竭;19.5%(8/41)反复多次气胸发作,闭式引流术紧急减压缓解症状后开胸手术治疗,7.4%(3/41)的患者经闭式引流术后超过15d持续漏气,开胸手术治疗,11例开胸手术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2d。结论自发性气胸是长期慢性肺部疾病病理演变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局,应在全身整体上高度的认识,治疗上应重视全身情况的调整,严格控制开胸手术的适应症。胸腔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对生理影响较小,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案,应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2006年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 63例胸腔闭式引流,其中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4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治愈60例,再次置管2例.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术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且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