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翘散对小儿肺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某院肺炎患儿160例,均满足诊断标准,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各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经7 d治疗,计算2组患儿治愈的有效率,观察症状好转程度,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TNF-α、IL-1β、IL-6、IL-8)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症状显著轻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各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翘散对小儿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β、IL-6、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长江航运总医院治疗的合并MS的NAFLD患者。患者分别接受非药物治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和中等量有氧运动)或吡格列酮(30 mg·d-1)联合非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2组病例的TNF-α、IL-6、NAFLD/MS相关指标和疗效的差异,并分析TNF-α、IL-6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合并MS的HAFLD患者64例,每组各32例。非药物组治疗后6个月仅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显著性降低(P<0.05),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及NAFLD/MS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非药物组(81.3% vs 21.9%)。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值与HOMA-IR差值显著性正相关(分别为r=0.676,P<0.001;r=0.498,P<0.001);HOMA-IR差值与疗效级别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8,P<0.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降低合并MS的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TNF-α、IL-6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参与病变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索茶碱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某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以抛币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等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两种常见临床主要血气指标的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分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2组患者整体疗效评价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aO2、PaCO2、FEV1、FEV1/FVC和PEF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aO2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PaCO2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和PEF三种主要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6%(P<0.05)。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亢奋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显效迅速,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4~12月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经肺功能检查有可逆性气道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再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液治疗,所有患儿每天早晚监测血压,并记录2周后的哮喘日间与夜间症状评分,晨间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正常预计值之比(PEF%),并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分别为(0.11±0.00)、(0.03±0.01)、(0.04±0.0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FEV1、PEF分别为(82.0±5.6)%、(84.2±5.2)%、(82.3±3.3)%,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可改善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孪,解除喘息,安全性高,可用于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6例。甲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乙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呼吸流速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乙组治疗优良率为94.44%,高于甲组的75.00%(χ2=5.258,P=0.022)。治疗后,2组PEF、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乙组高于甲组(P<0.01);乙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甲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共同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两组患者都先提供氧气,以及进行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然后观察组(40例)利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共同治疗患者,而对照组(40例)只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进行治疗。以两组患者的症状变化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来判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和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都比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共同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更好的效果,显著改变患者的症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回顾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综合用药组则采取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率;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峰值呼气流速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不良作用。结果综合用药组治疗效率、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急消失时间、症状积分、峰值呼气流速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 <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作用,P> 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辅助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沙丁胺醇辅助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分析病例,将只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在布地奈德基础上接受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65例患者设为联合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后FEV1(2.81±0.69)L、FVC(3.62±0.76)L、PEF(3.29±0.81)L/s、总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胸闷消失时间(2.65±0.35)d,咳嗽消失时间(4.85±0.84)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5.02±0.48)d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胺醇辅助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于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硫酸沙丁胺醇与丙卡特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8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治疗前均测定肺功能,而后给予异丙托溴铵1mL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用药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丙卡特罗片。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d后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治疗14d后FEV1(%)和PEF(%)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4d后FEV1(%)和PEF(%)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硫酸沙丁胺醇与丙卡特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方面临床效果相同,但口服沙丁胺醇起效慢口服不能立即缓解急性发作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治疗。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变化。2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行GCS评分,3个月后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期间清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清醒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时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Barthel评分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意识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重残率与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上给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雾化吸入治疗,每喷2次,bid,共12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1,qd,共12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口服乌苯美司,10mg,tid。共12d。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功能(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EV1%、FEV1/FV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81±1.64)d短于对照组(11.94±1.87)d,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分别为(0.75±0.31)次、(0.34±0.28)次少于对照组的(1.08±0.41)次、(0.71±0.33)次,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乌苯美司可调节AECOPD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程度,缩短病程,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用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8例依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比分析2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AP患者CD4+、CD4+/CD8+水平均与治疗前比显著升高(P<0.05),而CD8+与治疗前比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PTT、TT、DD水平显著高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而FIB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APTT、TT、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8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及病原学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2,P=0.727)。结论:血必净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是治疗SCAP患者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同时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细菌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对SAP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n=45)、乌司他丁组(n=30)和联合用药组(n=45),生长抑素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CRP、TNF-α、IL-6含量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组全血比黏度高切、血小板黏附率、血浆比黏度均出现显著下降,并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RP、TNF-α、IL-6含量均出现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含量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和乌司他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生长抑素组(80.00%)和乌司他丁组(7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生长抑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康复期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丹参注射液组(n=28)、神经节苷脂组(n=30)和联合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康复训练,神经节苷脂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神经节苷脂治疗60mg,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 L,每日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0 d,停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于治疗前后,比较各炎症因子水平和运动、痛觉及触觉等神经功能康复指标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及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MDA、VE的表达。结果:联合组疗效最佳,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丹参注射液组(75%)及神经节苷脂(66.67%);联合组患者运动、痛觉及触觉的ASI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及神经节苷脂组(P<0.05),且联合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可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8、IL-1β均低于治疗前,但联合组表达最低(P<0.05);丹参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VE表达升高,MDA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有助于康复期SCI患者恢复,预防脊髓继发性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联合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分别采取CRRT及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比较2组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死亡14例(31.82%),观察组死亡9例(20.00%),2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hs-CRP含量降低,BUN、SCr含量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8+及观察组NK细胞比例及IgG、IgA、IgM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联合CRRT治疗脓毒症合并AKI可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独CRRT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行湿颗粒联合玉龙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0例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玉龙散组、行湿颗粒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0例。各组患者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对治疗前后临床疗效、JOA腰椎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外周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及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VAS、JOA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的下调作用明显强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行湿颗粒联合玉龙散配合常规理疗的治疗方案对LIDH患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腰椎活动状态,其发挥该作用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玉龙散和行湿颗粒下调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