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4年间的45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患儿热性惊厥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与性别无关,3岁以上首发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异常率较3岁以内高,发作时体温多在38.5℃以上,但体温低于38.5℃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反复发作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首次发作者高,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5min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发作持续15min内者高。有明确高热惊厥及癫痫家族史、出生史异常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也明显增高。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异常改变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家族遗传史等因素相关,脑电图对判断小儿热性惊厥的病情、预后和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加斌  项跃林  朱凯 《安徽医药》2007,11(6):537-538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本科收治的7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发病季节、伴随疾病、脑电图改变、治疗及转归等进行随访观察及研究.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以7~9月发病率最高,62.7%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7.3%,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性,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3.
吕晓敏 《北方药学》2014,(4):136-136
目的:临床研究小儿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分析病因。方法:本文研究材料均选自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24例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检查资料。结果:本组124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检查结果正常者为83例,异常者为41例(其中9例为发作性异常,32例为非特异性异常)。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与其年龄、体温(℃)、发作持续时间、家族史之间有一定关系。结论:通过对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对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后及预防,为热性惊厥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16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初发年龄、性别、发作时体温、发作类型、家族史、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70.5%,初发体温≥38.5℃者占84.6%,有惊厥家族史者占31.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Fs的常见病因;热性惊厥患儿多为良性经过,预后良好;FS复发率高,与初发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发生惊厥时间、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97-99
目的观察小儿热性惊厥发病年龄、症状、脑电图表现及小儿热性惊厥CT结果,区分单纯性高热惊厥和痫性高热惊厥,并结合CT或者MRI结果判断复杂性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痫性高热惊厥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549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数据资料,从特征上结合惊厥发作的次数、发作的年龄、发作持续的时间等因素判断患者病情可能的发展方向及癫痫可能性大小。结果有家族史,发作时体温 40℃,发作次数 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5分钟的共有89例,脑电图显示均为轻度或中度异常,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为16.21%。结论高热惊厥的发作频次、高热惊厥持续的时间、患者存在癫痫家族史与否和出现高热惊厥对应的年龄等作为影响高热惊厥脑电图的重要因素,有高危因素时注意进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能提高痫性检出率。处理高热惊厥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危因素可提高发现异常患儿的机率并能作出妥善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惊厥发作患儿的年龄、发作次数、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4例惊厥发作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探讨影响惊厥的危险因素。结果脑电图正常范围177例48.6%,边缘性16例4.4%,异常171例47%,轻中度异常20例11.7%,中度异常151例88.3%。结论脑电图异常检查率与小儿年龄、发作次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且呈正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FS发生率;观察性别、首发年龄、首发24 h惊厥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发作前合并症、发作第2~3周脑电图变化等与FS复发的关系.结果200例FS患儿复发85例,发生率为42.5%,7例(8.2%)转为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发作惊厥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有阳性家族史、合并症、脑电图异常、男性.结论FS复发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癫痫,应根据复发特点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予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热性惊厥的动态脑电图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120例,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动态脑电图检査的异常率为68.3%,发作次数≤3次的脑电图异常率(23.1%)低于发作次数跃3次的异常率(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时间≤5 min的脑电图异常率(37.8%)低于持续时间跃5 min的异常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时体温≤38.5℃的脑电图异常率(84.5%)高于持续时间跃38.5℃的异常率(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的异常率与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体温等有关,对高热惊厥患儿应及早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98例F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40例,引起复发的原因为FC分型、初发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家庭史及脑电图是否正常有关,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FC的发生与年龄及惊厥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有家庭遗传倾向,少数可转为癫痫,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应进行早期干预措施,必要时预防用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小儿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1例小儿热性惊厥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基本性质不同分为单纯性FC(SFC)组(43例),以及复杂性FC(CFC)组(38例),所有患儿行脑电图检查,比较SFC、CFC患儿惊厥发作时临床特点,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脑电图情况。结果 CFC组较SFC组患儿发作时体温低、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P 0.05;CFC组异常脑电、临界脑电为26.3%、34.2%高于SFC组11.6%、20.9%,P 0.05。结论小儿FC患者发作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SFC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脑损伤轻微,而CFC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损伤较严重,临床需要及时积极给予神经功能保护、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变化,为防止再次惊厥以及在高热惊厥的救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对120例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变化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2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发生低血钠的为46例,发生比例为38.3%。在发生2次及2次以上惊厥的26例患儿中,发生低血钠的20例,发生率为76.9%。惊厥持续时间〈10min 101例,发生低血钠的占29例,≥10min 19例,发生低血钠的占17例。结论: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中,常存在低钠血症,与惊厥次数及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因此,在救治高热惊厥时,要注意补充钠,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再次发生惊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与智力,发病年龄大小、抽搐时间长短、有阳性家族史、部分变异癫痫发作和智力迟滞的关系.方法 入院24 h内做脑电图1次,2周后复查脑电图1次.部分患者做画人试验、PPVT试验.结果 28例异常脑电图背景活动中呈痫样放电8例.2.5~5岁脑电图异常患儿全部做了画人试验、PPVT试验:智力障碍8例,边缘型6例、智力低下4例.结论 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1岁或>6岁者,围产期有脑损伤史,伴有脑电图慢波、尖波及慢波发放可变异为癫痫发作及并发智力迟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89名癫痫患儿在2005年至2010年进行智商检测,并结合症候学、脑电图(EEG)、CT或MR等检查确定为局灶性发作类型及致痫灶部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局灶性癫痫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达58.4%(52/89)的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有智能缺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P =0.022;OR =3.807;95% CI=1.215 ~ 11.926),MRI或CT检查(P =0.010;OR=5.035;95%Cl=1.467~17.286),用药种类(P<0.01;OR =9.105;95%CI =2.639 ~31.408)为影响局灶性发作患儿智力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首发年龄、发作类型与致痫灶的位置等因素对局灶性发作患儿智力没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 局灶性发作癫痫患儿智能易受损伤.影像学异常、癫痫发作频繁、用药种类多的局灶性癫痫患儿智能更易受损,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以减轻智力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及惊厥后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抗生素控制原发感染,采取对症处理控制惊厥;试验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连续使用2周。观察惊厥复发次数、脑电图改变、复发惊厥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试验组热惊厥复发率、复发惊厥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周和2周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联合对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并降低热惊厥导致的脑损伤,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81-1982
目的分析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门诊就诊的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82例(45.6%),其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癫痫病灶部位及癫痫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为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临床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52-2153
目的分析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门诊就诊的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82例(45.6%),其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癫痫病灶部位及癫痫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临床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新生儿难治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惊厥新生儿80例,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新生儿难治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将治疗有效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n=62),治疗无效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n=18),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新生儿难治性惊厥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至1岁,80例患儿中治疗无效18例,有效3例,显效10例,完全控制49例,总有效率77.5%。随访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脑电图重度异常、脑结构发育异常、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惊厥家族史及惊厥每日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结构发育异常及惊厥每日发作均为影响新生儿难治性惊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新生儿难治性惊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脑电图重度异常及惊厥每日发作均为影响新生儿难治性惊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电图可作为临床判断惊厥预后情况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并比较儿童典型失神(TAS)发作和不典型失神(AAS)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失神发作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37例,其中TAS组19例,AAS组18例,并进行随访。结果:TAS组起病年龄3.7~10.2岁,4~10岁起病17例,占89.5%,无神经系统发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有特征性脑电图改变,治疗完全控制率为83.3%。AAS组66.7%合并其他发作形式,神经系统发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分别为55.6%和43.8%,脑电图改变多样,治疗完全控制率为33.3%。两组治疗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S起病与年龄相关,多无神经系统发育及检查异常,且有特征性的脑电图改变,预后良好;AAS发病年龄差异大,多有神经系统发育及检查异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no consensus regarding the time of antiepileptic drug withdrawal and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for seizure relapse.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seizure relapse rate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for seizure relapse in childhood epilepsy. Two-hundred sixty-six epileptic patients who discontinued the antiepileptic drug therapy after a seizure-free period of at least two year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regarding sex, febrile convulsion history, family history, age at onset, type of epilepsy, total number of seizures and antiepileptic drugs, seizures during treatment, mental status, first and last electroencephalography, brain imaging findings, etiological factors and seizure relapse in the first two years after antiepileptic drug withdrawal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atients’ files.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each variable. The variables which were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re included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overall seizure relapse rate after antiepileptic drug withdrawal was 19.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seizure relapse rate after antiepileptic drug withdrawal between patient groups with respect to sex, family history, type of epilepsy, febrile convulsion history, seizures before treatment, first electroencephalography findings, brain imaging findings and etiology. However,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seizure relapse rate among patient groups concerning age at onset of epilepsy, new seizure during treatment, the total number of antiepileptic drugs, mental status, and last electroencephalography findings. We imply that the clin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before the cessation of drug therapy rather than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or laboratory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