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嫚嫚  张勇 《安徽医药》2021,25(2):264-267
目的 探讨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肌能量代谢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CHF病人186例为心衰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NYHAⅡ级(n=64)、NYHAⅢ级(n=67)及NYHAⅣ级(n=55),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201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等,利用无创心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的SEVR,比较两组SEVR的差异,分析SEVR对CHF的评估价值.结果 心衰组SEVR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06±26)%比(129±20)%,P<0.05];SEVR与BNP呈负相关性(P<0.05);SEVR与LVEF呈正相关性(P<0.05);CHF病人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BNP水平逐渐升高,SEVR、LVEF逐渐下降,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病人SEVR水平明显降低,可作为CHF的简便易行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Ⅲ~Ⅳ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6)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n=44)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N末端B型利钠肽( NT - proBNP)及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2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更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P<0.05),提高EF值、FS值及6分钟步行距离(6 - MWD)(P<0.01),降低NT - proBNP(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孙雪跃 《黑龙江医药》2021,34(6):1400-140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n=24)、Ⅱ级组(n=23)、Ⅲ级组(n=25)及Ⅳ级组(n=24),比较并分析四组血清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结果: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血清BNP水平较Ⅰ级组高,Ⅲ级组、Ⅳ级组血清BNP水平较Ⅱ级组高,且Ⅳ级组血清BNP水平较Ⅲ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血清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息息相关(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725+0.006X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临床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收住我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53例为观察组,门诊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11例),心功能Ⅲ级组(n=15例),心功能Ⅳ级组(n=27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应用酶循环法测定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根据Nem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电位(EhGSH/GSSG).结果 ①CHF组血浆GSH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5.23±0.77)umol/L vs(6.52 1.02)umol/L,P<0.05);CHF组血浆GSSG浓度高于对照组(1.51±0.4)umol/L vs(1.16±0.53)umol/L,P<0.05,CHF组EhCSJ/GSSG值较对照组升高(-122.92±4.37)mV vs(-133.67±3.49)mV.P<0.05.②CHF各亚组患者血浆GSH浓度、GSSG浓度、EhCSJ/GSSG值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心衰时存在氧化应激,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减弱;血浆GSH浓度、GSSG浓度及EhCSJ/GSSG值均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探讨心肾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30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125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肾小球滤过率( GFR )是否<90 ml? min-1?1,.73 m-2将心衰组分为单纯心衰组( n =219)和心肾综合征组( n =89)。对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化验指标、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心肾综合征组肾功能不全分期多为肾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NYHAⅣ级组伴发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高于NYHAⅡ、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Ⅱ、Ⅲ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心肾综合征患者心功能较单纯慢性心衰患者明显减低。随着心功能的减退,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组,n=200)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6)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慢性心衰组进一步分为Ⅱ级(n=43)、Ⅲ级(n=111)、Ⅳ级(n=46) 3个亚组。比较四组受试者间血清HDL-C、Hs-cTnT水平,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LVEF与血清HDL-C、Hs-cTn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0.98±0.64)m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1.59±0.58)mmol/L(t=7.256,P<0.001),血清Hs-cTnT(0.34±0.1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0.04±0.02)ng/mL(t=8.978,P<0.001)。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LVEF由低到高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而血清Hs-cTn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HDL-C、Hs-cTnT水平以及LVEF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51,P=0.000;F=37.302,P=0.000;F=53.701,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s=-0.483,P=0.000),与LVEF呈正相关(rs=0.221,P=0.002);血清Hs-cTn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693,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s=-0.433,P=0.000);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血清Hs-cTnT水平呈负相关(rs=-0.284,P=0.000)。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DL-C水平降低、Hs-cTnT水平增高,且其血清水平与病人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测定血清HDL、Hs-cTnT水平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郑涛  胡颖 《家庭医药》2016,(7):14-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1月-2016年1月NYHA评分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1例。经SPSS软件进行中位数计算,血小板范围在102-388×10~9/L,中位数为211×10~9/L。根据中位数,将其分为A组(≤中位数):102-211×10~9/L,n=45,B组:212-388,n=46。根据Chi-Square检验结果,2组患者在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构成、吸烟比例、血脂、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BNP、LEVF%等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4周后,A组6-MWT为327.14±29.33m,B组为219.43±33.18m,A组明显高于B组(P=0.022)。A组logBNP为3.81±0.32,B组为2.56±0.67,A组logBNP明显高于B组(P=0.010)(即A组BNP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LEVF为44.92±7.71%,B组为35.44±4.36%,A组明显高于B组(P=0.026)。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监测指标中,血小板亦是较重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并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衰将患者分为肾衰心衰组(n=38)和单纯肾衰组(n=30),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2组肾衰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血浆NT-proBNP和肾小球率过滤(eGFR)水平;比较2组肾衰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及肾衰心衰组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并对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组肾衰患者NT-proBNP明显升高,eGFR明显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肾衰心衰组患者NT-proBNP逐渐升高,eGFR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2组肾衰患者NT-proBNP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肾衰心衰组患者LVEDd、LVEDs、IVST、LVMI均降低,LVEF和FS升高(P<0.05或<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95,P<0.01),与LVEDd、LVEDs、IVST、LVMI呈正相关(r=0.325,r=0.214,r=0.289,r=0.326,P<0.05或<0.01),与LVEF呈负相关(r=-0.358,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158,P<0.05).结论 慢性肾衰合并心衰患者NT-proBNP普遍升高,动态监测NT-proBNP可以密切观察容量负荷的变化,同时行规范的血液透析可降低NT-proBNP,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心衰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分为NYHAⅠ ~Ⅳ级组.比较所有患者生化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对心功能指标与H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HbA1c、NT-proBNP、LVEF、LVEDVI等生化指标和心功能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HbA1c水平与LVEDVI、NT-proBNP呈正相关(r=0.324,P=0.001;r=0.413,P=0.003);与LVEF呈负相关(r=-0.372,P=0.00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和NT-proBNP是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HbA1c是慢性心衰合并2型糖尿病的一项预测指标,并且HbA1c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70例NYHA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5%的慢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连续服用他汀类药物3个月的3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入他汀组,35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慢性心衰患者进入对照组。使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两组入选时及入选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他汀组与对照组在筛选及3个月后随访时,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P=0.77);两组间随访前后认知功能障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P=0.38);两组内入选及随访认知功能障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P=0.57)。结论本研究未能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提示短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宜春 《淮海医药》2013,31(2):99-10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室重构及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 55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为通心络组,对照组30例。通心络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30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脑钠肽(BNP)、HRT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总有效率为94.55%。通心络治疗后TO、TS、LVEF、LVED、BNP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CHF患者HRT与心功能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择6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心力衰竭组),44例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组),均行超声心动图(UCG)、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指标为TO、TS、LVEDD、LVEF等。结果:CHF患者TO、TS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或P〈0.001)。CHF患者LVEF越低,LVEDD越大,TS值越低。结论:HRT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价值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42例DCM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3 ̄42个月的随访。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DCM患者TS明显低于轻度DCM患者(P<0.05);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相关,TS与心率变异性(HRV)、LVEF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74例DCM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3组:HRT0、HRT1、HRT2组。DCM患者按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意义,评判各自预测能力。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CM死亡组TS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无明显相关(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VEF、HRT2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率震荡(HRT)对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及β受体阻滞剂对HRT的影响。方法133例心力衰竭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均记录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其中33例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前和服用6个月后均行Holter检查。HRT包括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根据TO、TS组成不同分为HRT0、HRT1和HRT2。随后进行随访,终点事件是患者心源性死亡。根据以往危险分层的界定点设定高危因子,评判各因子预测能力。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6个月后TS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随访6 ̄40个月,平均(19±11)个月,14例死亡,119例存活,死亡组TS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P<0.01);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HRT2为仅有的2个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P<0.05);生存曲线表明HRT2组预后最差(P<0.01)。结论HRT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HRT异常。  相似文献   

16.
柳丽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9-360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定量测量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获取心率变异(HRV)参数、24h内R-R期间的标准差(SDNN)、QT间期变异度(QTV)、QT问期变异系数(QT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传统指标。结果观察组TS、SDNN值分别为(12.54±8.61)ms/RR间期、(93.24±23.02)m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93、4.130,均P〈0.05)。对观察组90例AMI患者作12~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4例,存活76例。存活组TS、LVEF值分别为(6.73±5.12)ms/RR间期、(0.574-0.15)cm,较死亡组显著性升高(t=7.956、4.590,均P〈0.05)。通过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RR=0.624,P=0.013)、LVEF(RR=0.825,P=0.011)、QTV(RR=0.754,P=0.030)三个指标均对高危AMI患者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将TO与TS相结合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与Ts相结合对AMI有着更佳的预测价值(RR=2.984,P=0.029),优于LVEF(RR=0.208,P=0.052)、QTV(RR=0.158,P=0.074)等指标。结论HRT作为新的心电学指标,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CHF患者(CHF组),其中Ⅱ级68例,Ⅲ级92例,Ⅳ级102例;同期住院的老年急性呼吸道感染但无CHF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人群(非CHF组),进行BNP检测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监测,对住院1个月后再次入院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非CHF组患者BNP、LVEF、LVEDD分别为(526.12±11.18)pmol/L、(65.67±6.28)%、(37.76±5.59)mm,CHF组为(1522.03±42.27)pmol/L、(36.62±8.83)%、(52.89±5.22)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Ⅲ级与Ⅱ级、Ⅳ级与Ⅱ级在BNP、LVEF、LVEDD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出院时BNP〈400pmol/L183例为低浓度组,BNP≥400pmol/L79例为高浓度组,1个月后再次入院率低浓度组为6.57%(12/183),高浓度组为39.24%(31/79),高浓度组病死率5.06%,低浓度无死亡,再次人院率及病死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NP的动态变化能较好的预测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震荡(HRT)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心衰患者82例及对照组36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及CA125测定,比较2组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CA125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的TO、TS值及CA125水平并分析TO、TS及CA125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07)%比(-1.31±0.13)%],TS值低于对照组[(2.05±0.21) ms/R-R间期比(7.76±1.86) ms/R-R间期],CA125高于对照组[(80.2±9.8) U/ml比(21.3±5.3) U/ml,均P<0.05];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水平越高,TO值越高、TS值越低、CA125水平越高;TO、TS及CA125与LVEF显著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CA125表达明显增多,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老年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与射血分数和室性早搏关系。方法 178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心脏彩超测定射血分数及室性早搏数目。结果采用秩和检验TS指标对频发室早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指标对偶发室早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射血分数指标对频发室早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O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压力反射间接调节作用明显减弱,H RT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危险分层,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徐广成  严林  季红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39-324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和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的老年对照组75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HRT的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的TO及TS值:并根据HRT分级的不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心脏性原因死亡的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老年冠心病组TO(2.13±3.11)%高于对照组(-1.85~2.01)%,TS(2.33~1.19)ms/RR低于对照组(9.72±3.53)ms/RR,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老年冠心病患者中2个指标均异常者(HRT2级)因心脏性原因病死率最高.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HR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患者的心脏性死亡情况密切相关,HRT可作为冠心病临床上判断预后的重要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