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HCC827、HCC827GR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吉非替尼组(1 000 nmol·L-1吉非替尼处理),安罗替尼组(2.0μmol·L-1安罗替尼处理),联合组(先加入2.0μmol·L-1安罗替尼,6 h后再加入1 000 nmol·L-1吉非替尼)。以细胞计数法-8(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法测定对HCC827、HCC827GR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CC827细胞中,对照组、非替尼组、安罗替组尼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7.43±1.65)%、(50.78±2.30)%、(52.54±3.66)%和(35.47±2.55)%;吉非替尼、安罗替尼均能明显降低HCC827细胞增殖,且两者联合使用抑制作用更明显。对耐药的HCC827GR细胞,对照组、非替尼组、安罗替组尼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7.16±2.74)%、(94.14±3....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19):2727-273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使用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针对3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致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临床药师从安罗替尼的使用、患者用药教育、不良反应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师处理安罗替尼相关咯血、肝损伤、血压升高、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结果:对1例安罗替尼致咯血患者,临床药师分析咯血程度较轻,建议停用安罗替尼,并给予止咳、止血对症处理,必要时加用垂体后叶素,控制咯血后可继续服用安罗替尼,临床医师采纳,患者用药期间未再出现咯血。对1例安罗替尼致肝功能损伤患者,临床药师分析为轻度的胆汁淤积型,建议无需停用安罗替尼,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临床医师采纳,治疗5 d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期未见明显肝功能损伤。对1例安罗替尼致血压升高伴蛋白尿患者,由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针对高血压临床药师加强了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调节饮食、适当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以及监测血压等,通过心理干预等非药物降压效果不佳后,临床药师建议为患者修改降压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采纳,将既往的降压药尼群地平更改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治疗2周后血压恢复正常;针对尿蛋白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安罗替尼,2周后尿蛋白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建议下调安罗替尼剂量继续治疗,临床医师采纳,后期复查尿蛋白未发现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对安罗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安罗替尼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其在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化疗过程中,耐药性和敏感性直接关系到药物对肿瘤治疗的成败。肿瘤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安罗替尼的选择下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信号通路的改变使肿瘤产生耐药性。而抑制与安罗替尼耐药机制相关的基因或合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可以提高肿瘤对安罗替尼的敏感性。本文总结了体外安罗替尼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安罗替尼联用PD-1/PD-L1抑制剂逆转安罗替尼耐药性的临床报道,以期为安罗替尼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肿瘤科接受12 mg安罗替尼三线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癌胚抗原、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评价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分析安罗替尼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的37例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进展13例,疾病稳定22例,客观缓解率为5.41%,疾病控制率为64.86%。安罗替尼的安全性方面,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例,乏力3例,甘油三酯升高1例,出血1例,胃肠道不适4例,诱发癫痫1例。结论安罗替尼用于晚期肺癌三线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5.
黄薇  王燕  韩美玲 《肿瘤药学》2023,13(3):313-318
目的 了解安罗替尼(AL3818)的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应用该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收集安罗替尼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信息,结合现有的临床数据,对比安罗替尼与同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乏力、蛋白尿、血尿、腹痛、呕吐、腹泻、高血压和手足综合征等,其中1级、2级不良反应78例(96.30%),3级不良反应3例(3.70%)。与同类抗肿瘤药物相比,安罗替尼的出血、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帕替尼和贝伐珠单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1例36岁女性患者,诊断为晚期肺癌多发转移。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2018年7月16日服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2 mg,qd,d1–14,q 3 w),32 d后出现胸闷、胸痛。入院后考虑安罗替尼所致急性心肌梗死可能性大,立即停用安罗替尼,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调血脂、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安罗替尼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T98G细胞,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物,考察不同浓度(5、10、20μmol/L)安罗替尼对该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加入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和激活剂(prostratin)来验证安罗替尼上述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 5、10、20μmol/L的安罗替尼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活力(5μmol/L安罗替尼组除外)和迁移率,显著减少黏附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下调N-cadherin、vimentin、FN蛋白的表达(P<0.05),且20μmol/L安罗替尼的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相当(P>0.05);与10μmol/L安罗替尼比较,通路抑制剂可使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以及N-cadherin、vimentin...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安罗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安罗替尼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安罗替尼组每日口服安罗替尼12 mg,用药2周后停药1周,21 d为1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接受最佳支持治疗。比较2组的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估多个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安罗替尼组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6例,DCR优于对照组(70%vs.30%,P<0.05)。安罗替尼组中位PFS为2.8个月、中位OS为4.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1.2个月和2个月(P<0.05)。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肝及脑转移等与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安罗替尼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乏力、纳差、咯血等,予以药物减量后症状可缓解。结论应用安罗替尼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8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TH)水平。针对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后TH下降的患者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晚期肿瘤患者安罗替尼治疗后,53例(65.43%)出现TH异常[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或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下降或促甲状腺素(TSH)升高],其中33例(40.74%)治疗前TH异常,20例(24.69%)治疗前TH正常,治疗后出现异常;对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后甲状腺指标下降的患者予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干预治疗后,T3、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变化不明显(P>0.05),而TSH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肿瘤可能引起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单纯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玉洁  何义富  胡冰 《安徽医药》2013,17(10):1773-1775
目的SRC作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存在高表达,通过激活RAS/RAF/MEK/ERK、P13K/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并通过激活FAK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此外,SRC还参与了EGFR抑制剂耐药的发生。本研究旨在研究SRC的抑制剂达沙替尼在体外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1Tr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达沙替尼对鼻咽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PI/AnnexinV双染法检测达沙替尼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Blot检测达沙替尼引起鼻咽癌细胞中信号通路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达沙替尼对鼻咽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达沙替尼能明显在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应用达沙替尼处理CNE2后发现,能明显抑制RAS/RAF/MEK/ERK、P13K/AKT通路活性表现为phospho-AKT、Phospho.MEK、Phospho-ERK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达沙替尼还能明显抑制CNE2的迁移能力和Phospho-FAK的表达水平。结论SRC的抑制剂达沙替尼能在体外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中RAS/RAF/MEK/ERK、P13K/AKT通路的活性和FAK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促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槲皮素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克隆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分别采用槲皮素(40、80、160μmol·L-1)、GAS5小干扰RNA(siGAS5)、槲皮素(80μmol·L-1)协同siGAS5处理细胞后,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AS5、Notch1、Jagged1、Hes1、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槲皮素(40、80、160μmol·L-1)处理MCF-7细胞后,发现40μmol·L-1槲皮素可明显抑制增殖,而80、160μmol·L-1槲皮素不仅明显抑制增殖且诱导凋亡;槲皮素(40、80、160μmol·L-1)可上调GAS5、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Notch1、Jagged1、Hes1和Bcl-2的表达;细胞转染siGAS5后,与sncRNA组相比,GAS5、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Notch1、Jagged1、Hes1和Bcl-2表达上调;当siGAS5与槲皮素(80μmol·L-1)共处理细胞后,与sncRNA加槲皮素对照组相比,GAS5、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Notch1、Jagged1、Hes1和Bcl-2上调。结论槲皮素通过靶向GAS5/Notch1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科罗索酸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0~50μmol·L~(-1))科罗索酸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SPSS12.0统计软件包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检测法检测凋亡酶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科罗索酸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随药物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高,24、48及72 h的IC_(50)分别为45、34、28μmol·L~(-1)。科罗索酸诱导Hela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凋亡酶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科罗索酸可上调Bax而不影响Bcl-2的表达。结论科罗索酸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xendin-4对Ⅰ型糖尿病小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迁移、黏附、衰老的影响及对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6月龄Ⅰ型糖尿病小鼠EPCs,并用不同浓度的Exendin-4(1、5、10、25μmol·L-1)处理EPCs,观察EPCs体外克隆形成及增殖能力。同时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EPCs迁移、黏附及衰老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xendin-4处理对EPCs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Exendin-4处理可增加Ⅰ型糖尿病小鼠EPCs克隆形成及增殖能力,尤以10μmol·L-1时作用效果最佳。Exendin-4处理可增加Ⅰ型糖尿病小鼠EPCs的体外迁移、黏附功能,并抑制细胞衰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xendin-4可增强AKT及eNOS磷酸化水平,而GLP-1R抑制剂Exendin-9-39和AKT抑制剂MK-2206则可以阻断这种效应。结论Exendin-4可改善Ⅰ型糖尿病小鼠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并抑制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肺癌SPC-A1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抑癌基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SFRP1)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mRNA和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CdR对人肺癌SPC-A1细胞增殖影响,划痕实验测定5-Aza-CdR对SPC-A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0、3、10、30μmol·L-1)5-Aza-CdR处理肺癌SPC-A1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SPC-A1细胞中SFRP1和MGMT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5-Aza-CdR可以浓度梯度的抑制肺癌SPC-A1细胞增殖,IC 50为21.2μmol·L-1;5-Aza-CdR(3、10、30μmol·L-1)作用48 h后,肺癌SPC-A1细胞划痕愈合分别为对照组的(92.4±2.6)%、(83.6±4.2)%、(76.7±4.5)%;5-Aza-CdR处理肺癌SPC-A1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不同浓度5-Aza-CdR(3、10、30μmol·L-1)处理SPC-A1细胞24 h后,SFRP1、MGM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5-Aza-CdR可抑制肺癌SPC-A1细胞增殖,抑制肺癌细胞划痕修复和促进凋亡,可能与升高MGMT和SFRPl的甲基化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与常用化疗药物阿霉素联合应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以及相关分子作用机制,为开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Hut78细胞分为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阿帕替尼单药(10、20、40、6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4μmol·L-1)、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60+1)μmol·L-1、(60+2)μmol·L-1],分别作用72 h,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 h后对Hut78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10、20、40μmol·L-1)作用24 h后对Hut78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 h后,Hut78细胞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epase-3、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20、40、60μmol·L-1)的阿帕替尼作用72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3.42±2.19)%、(19.52±4.16)%、(31.49±3.16)%、(52.88±3.37)%,72 h的IC50值为(59.34±0.31)μmol·L-1,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6,P=0.018);不同浓度(1、2、4μmol·L-1)的阿霉素分别作用72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5.82±3.23)%、(31.70±4.79)%、(42.34±5.23)%,72 h的IC50值为(5.52±0.18)μmol·L-1,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2,P=0.015);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60+1)μmol·L-1、(60+2)μmol·L-1]作用72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1.70±2.09)%、(56.62±4.83)%、(61.35±1.79)%、(65.13±3.88)%。两药的联合指数(CI)<1,说明二者具有药物协同作用。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65±0.75)%、(13.85±2.15)%、(23.60±1.30)%,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0±1.90)%、(33.20±2.30)%,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6.10±0.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1,P=0.006)。不同浓度(10、20、40μmol·L-1)的阿帕替尼作用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随浓度升高而升高[(49.27±0.45)%、(50.34±1.24)%、(59.16±1.23)%],S期细胞比例随浓度升高而降低[(42.81±2.22)%、(39.19±2.71)%、(34.08±1.01)%],各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G0/G1期(39.26±0.65)%,S期(49.40±2.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以及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 h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p-Akt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促凋亡蛋白Case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各药物处理组p-PI3K/PI3K、p-Akt/Akt、Bcl-2、Case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抑制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实现的。阿帕替尼联合阿霉素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四氢异喹啉类新化合物SYT-1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JC-1探针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CFH-DA(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Annexin V-FITC/PI(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propidium)复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SYT-1对6种人源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5.87μmol·L-1,优于顺铂(IC50为8.92μmol·L-1)。进一步研究表明,SYT-1可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的单克隆形成能力,并能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活性氧水平升高。此外,SYT-1可以显著抑制PI3K-Akt(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新型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SYT-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的新型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ZL-n-91对骨肉瘤的抗癌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0、40、80、160、240、320、400、480μmol·L-1)和不同干预时间(0、24、48、72、96 h)的ZL-n-91对U2OS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ZL-n-91对U2OS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周期蛋白CDK2、结果ZL-n-91明显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4.1μmol·L-1;ZL-n-91明显抑制U2OS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ZL-n-91影响U2OS细胞的周期进程,将U2OS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L-n-91明显下调U2OS细胞中Bcl-2、CDK2、CDK4、CyclinD1、CyclinE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新型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ZL-n-91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U2OS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周期阻滞和凋亡,可能是治疗骨肉瘤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DDP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增殖生长、逆转耐药的作用,以及对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凋亡的影响;CCK-8法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产生顺铂(DDP)耐药的逆转指数;Western Blot法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LRP和P-g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在20、40、80μmol·L-1时能够抑制SKOV3/DDP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并促进细胞凋亡;β-榄香烯在不具有直接杀伤细胞作用的10μmol·L-1时即可以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其逆转耐药指数为2.58倍;β-榄香烯在20、40、80μmol·L-1时能够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LRP和P-gp表达。结论:β-榄香烯能够直接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逆转细胞DDP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LRP和P-g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氮网球花定碱盐酸盐(NMHC)抑制活化T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Ficoll法提取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法纯化出PBMC中的T细胞,抗人CD3/CD28抗体活化纯化后的静息T细胞。NMHC 0.125,0.5,2和8μmol·L-1与静息T细胞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毒性(96 h)、活化T细胞增殖(96 h)、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25表达(24 h)和活化T细胞细胞周期(72 h)。NMHC 0.125,0.5,2和8 pmol·L-1与活化T细胞作用24或48 h,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7A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NMHC 0.125,0.5,2和8μmol·L-1抑制抗CD3/CD28抗体活化的T细胞增殖,IC50为(0.28±0.04)μmol·L-1,且与静息T细胞作用96 h无显著细胞毒性。NMHC显著抑制CD25表达,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80,P<0.05)。NMHC 2和8μmol·L-1作用72 h可调节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增加(P<0.05),S期细胞减少(P<0.05),具有浓度-效应关系(r=0.920,P<0.05);细胞上清液中IL-2,IL-6,IL-17A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NMHC可抑制T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25的表达和IL-2的分泌,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同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A和IFN-γ的分泌,这可能是其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妍  张晶  韩小敏 《中国药师》2012,15(7):914-917
目的:以酵母细胞为模式菌高通量筛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Aurora-B激酶抑制药.方法:以野生型酵母菌Y300和ipl1-321温度敏感型突变株为模式菌,筛选Aurora-B激酶抑制药;体外酶学实验验证候选化合物对Aurora-B激酶的抑制作用;MTT方法检测阳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周期阻滞.结果:经筛选得到12个化合物和5个微生物发酵液;其中浓度在10μg·ml-1时对重组纯化的人Aurora-B激酶活性抑制率高于50%的有7个,其中3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IC50分别为10.253,1.826和2.054μmol·L-1;其中3个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4.255,15.326和1.032μmol·L-1,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5.387,17.465和1.725 μmol·L-1,对HCT116细胞的IC50分别为5.380,8.528和2.029 μmol·L-1.11号化合物能够诱导HCT116细胞G2/M期阻滞.结论:以Y300和ipl1-321酵母细胞为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到多个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Aurora-B激酶抑制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