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8,(2):287-288
<正>卡马西平为神经系统常用药品,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各种神经痛以及双相障碍等,据报道称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0%~([1]),药疹是卡马西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多样,而重症药疹发生率达85.45%~([2]),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日益受到临床关注,下面将1例卡马西平片致重症药疹的病例予以报道。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因受凉后出现畏寒、怕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神经内科使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潜伏期为3~19 d,平均潜伏期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 d的6例,15 d的2例,19 d的2例,24 d的2例。17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皮肤愈合后留下不规则色素沉着、瘢痕,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7~30 d,平均治疗20 d。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相关性,是不可预测的;但与起始剂量和潜伏期有关。结论 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应尽量预防,如有异常及时停药,尽早治疗,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的对比研究,评价两者在疗效、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363例颞叶癫痫术后患者按治疗用药分为奥卡西平组209例和卡马西平组154例。观察2组术后2年癫痫的控制效果及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奥卡西平组术后癫痫控制效果略高于卡马西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术后单用奥卡西平的癫痫控制效果与卡马西平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药物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合并癫痫运动性发作应用溴吡斯的明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后出现严重心动过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患有重症肌无力合并部分性发作癫痫故应用溴吡斯的明60 mg,3次/d联合卡马西平100 mg,2次/d口服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及抗癫痫治疗,用药后2 d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最低心室率达37次/min,停用卡马西平1 d后心率恢复致60~70次/min.结论 对有相近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慎重,特别是存在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CN1A基因多态性IVS5N+5 G>A对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或卡马西平治疗无效改用其它AEDs治疗的癫痫患儿,检测其SCN1A IVS5N+5基因型,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分析不同基因型间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及治疗无效患者间SCN1A...  相似文献   

6.
应用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癫痫等疾病时发生5例药疹反应,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男,33岁。以左侧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3个月,于发病后两个多月开始服用卡马西平0.3g/日,分3次服,共5天,无不良反应。一天前因病情复发再次服用卡马西平(0.3g/日),于服药后13小时突发全身畏冷、寒战、高热。次日早晨病人自觉全身皮肤灼痒难忍,测体温40.2℃,见皮肤广泛出现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红斑状皮疹,按之退色,在红斑间见散在的丘疹样皮损。左腹壁及左上臂有一表皮松解样改变,面积分别为8×5cm及9×3cm,皮面可见数条平行的皱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与托吡酯在针对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搜集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部分性癫痫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36例)和卡马西平组(36例),观察分析联合治疗组和卡马西平组用药后3个月、6个月部分性癫痫发作率、发作频率,用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用药后6个月脑电图随访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发作率为33.33%,发作频率为(2.57±2.09)次;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发作率为22.22%,发作频率为(2.21±1.73)次.卡马西平组治疗后3个月发作率为47.22%,发作频率为(3.69±2.73)次;卡马西平组治疗后6个月发作率为33.33%,发作频率为(3.52±2.27)次.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率及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联合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86.11%;卡马西平组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72.22%,联合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联合治疗组痫样放电改善率为80.00%,卡马西平组痫样放电改善率为69.56%,联合治疗组痫样放电改善率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卡马西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应用托吡酯能够有效地治疗部分性癫痫,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颅骨缺损入院。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第2 d,无明显诱因出现癫痫发作,给予卡马西平片(100 mg,po,bid)抗癫痫治疗,服用3次后患者出现干咳,咽部异物感等症状,考虑为卡马西平片所致不良反应,立即停用卡马西平片,并换用丙戊酸钠片(200 mg,po,tid)抗癫痫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约2 d后不适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单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癫痫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和对照组(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时间、MoCA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能有效改善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提高认知水平,有利于情绪功能改善,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已确诊为癫痫的30例患者(卡马西平组15例、丙戊酸钠组15例)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1)血脂浓度与癫痫本身无相关性;2)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和脂蛋白(a)明显增高(P〈0.05)。结论长期抗癫痫药治疗能使血脂浓度增高,需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所收治的继发性癫痫患者中选取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进行单纯卡马西平、单纯丙戊酸钠以及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三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总有效率(93.0%)明显比另2组(76.0%和86.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继发性癫痫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中国药师》2007,10(5):429-429
报告1例卡马西平引起低钠血症而造成癫痫发作的事例。1例44岁妇女两次服用卡马西平的晚间剂量(通常为600mg)后,引发急性低钠血症和随后的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入院时血钠水平为122mEq·L^-1。开始滴注0.9%氯化钠,24h内血钠水平恢复到以前的136m·Eq·L^-1。病人入院时的卡马西平浓度是8.6mg·ml^-1,入院后浓度是11.3mg·ml^-1,停止服用卡马西平后卡马西平的浓度为5.6mg·ml^-1。6个月前该妇女服用大剂量卡马西平时,也发生过同样的事件。作者确认在其他造成低钠血症的风险因素存在时,大剂量服用卡马西平是会引发低钠血症和癫痫发作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确诊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卡马西平与托吡酯联合治疗,对照组予卡马西平治疗,随诊3年,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癫痫症状控制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71.9%;皮疹、头晕嗜睡、纳差、体质量减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作为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丁学开  刘永 《河北医药》2010,32(16):2236-2237
卡马西平治疗癫痫和外周神经痛有较好疗效,而且价格较低,临床上作为治疗该病的第一线药物。随着其临床广泛使用,其所致的药物反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本文收集5例由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托吡酯治疗头面部神经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托吡酯治疗头面部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58例头面部神经痛病人随机分为托吡酯组 30例 ,卡马西平组 2 8例。托吡酯组起始剂量 2 5mg ,po ,bid ,根据病情每周加用 2 5mg。卡马西平组起始剂量 10 0mg ,po ,bid ,根据病情每周加用 10 0mg。疼痛缓解 2wk后停服并继续随访2wk ,治疗后wk 3统计总有效率。结果 :托吡酯组及卡马西平组缓解时间分别为 6.1d± 2 .7d及 7.1d± 2 .0d(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87%及 86%(P >0 .0 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0 %及 7%。托吡酯组不良反应表现为头晕、感觉异常、嗜睡、视物模糊。结论 :托吡酯是治疗头面部神经痛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用不同剂量托吡酯及卡马西平治疗老年癫痫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单用托吡酯更安全、更有效的给药方法。方法:老年癫痫病人120例,分为卡马西平组,31例,服用卡马西平(200~ 600 mg·d~(-1));单用托吡酯组,89例病人按服药剂量不同又分为,低剂量组47例(托_1组,100~200 mg·d~(-1)),高剂量组42例(托_2组,300~400 mg·d~(-1)):结果:托_1,组总有效率81%,托_2组总有效率74%;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77%,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托_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高于托_1组(34%)(P<0.05)。托吡酯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感觉异常、胃纳差、头痛、嗜睡头晕和体重减轻。结论:单用较小剂量托吡酯(100~ 200 mg·d~(-1))治疗老年癫痫发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两者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148例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卡马西平组,随访半年后观察两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同时行动态脑电图检查了解放电情况.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组(X2=4.177,P=0.043,P<0.05);左乙拉西坦组动态脑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5,P=0.041,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控制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治疗后异常放电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一例卡马西平引起复视 尿潴留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卡马西平临床主要用于癫痫、周围神经痛、精神性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在治疗癫痫药物中,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期间,关注1例使用卡马西平后引起复视及尿潴留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卡马西平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首选药物.近年来,许多学者报道对人格、行为障碍病人有显著疗效,并认为本药有明显的抗精神病作用[1].鉴于临床上对人格、行为障碍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并无特效药物,我们试用卡马西平治疗,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研究对象为1986-06~1990-07住院的病人.病例按中华医学会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定.并符合以下标准:①病期在3年以上;②精神症状以人格、行为障碍为主;③年龄在40岁以下.病人共36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8例.年龄:治疗组年龄17~36岁,平均25岁;对照组年龄18~40岁,平均28.7岁。病期:治疗组3…  相似文献   

20.
杨春清  李哲  杨环玲  李文玲  李攀  崔雪花 《河北医药》2012,34(22):3373-3375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对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卡马西平治疗组(n=64)和奥卡西平组(n=92),进行单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认知功能测评及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分析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变化。结果部分性癫痫患者经奥卡西平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6个月后,韦氏成人智力量测评提示奥卡西平组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卡马西平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脑电图检查示治疗6个月后,奥卡西平组有73.9%的患者癫痫样放电减少超过50%,卡马西平组只占5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治疗后α功率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θ功率值显著增加(P<0.05),奥卡西平组治疗前后α功率值无明显改变(P>0.05),θ功率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相比,对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更明显,对痫样放电的抑制作用较强,且对脑电背景活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