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方法选取2013年4~8月就诊的孕12周前的600例单胎初产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将孕妇分成4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121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413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59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7例。通过研究(1)了解孕前不同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2)从无不良妊娠结局的调查对象推演孕前不同BMI的女性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范围;(3)调查孕期不同阶段的膳食摄入及身体活动状况,分析影响孕期增重的关键因素,为孕期膳食指导及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孕前不同BMI组孕妇在孕早、中、晚各阶段体重增加值逐渐增大,不同阶段增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孕前不同BMI孕期增重不同,低体重组增加最多,肥胖组增加较少,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孕妇孕期增重过多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发病率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 P <0.05),孕妇孕期增重不足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 P <0.05),孕期增重过多组和孕期增重不足组新生儿窒息等发病率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 P <0.05),即孕期增重适宜组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孕期增重过多组和孕期增重不足组;影响孕期增重的关键因素是膳食摄入的种类和能量以及身体体力活动,孕期增重过多组的能量摄入均超过推荐范围,孕期增重不足组的能量摄入均低于推荐范围。结论此研究支持2009年IOM新指南建议单胎孕妇孕期总增重范围是:低体重组12.5~18.0 kg,正常体重组11.5~16.0 kg,超重组7~11.5 kg,肥胖组5~9 kg。  相似文献   

2.
宋晓平  杜彦玫 《中国医药》2013,(11):1621-162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及其新生儿血清微量元素钙、锌、镁等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维吾尔族和汉族轻度子痫前期(各3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重度子痫前期(各36例)患者及其新生儿血清中钙、镁、锌、铁、铜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①汉族患者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铜、锌含量低于维吾尔族[分别为(35±6)μmol/L比(37±4)μmol/L;(7.7±0.5)μmol/L比(8.0±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新生儿脐血清锌含量低于维吾尔族[(11.2±1.2)μmol/L比(13.94±4.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汉族患者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钙、镁含量高于维吾尔族[分别为(1.71±0.22)mmol/L比(1.59±0.07)mmol/L;(0.60±0.19)mmol/L比(0.49.4±0.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新生儿脐血清铁、镁、锌含量与维吾尔族比较[分别为(53±1)μmol/L比(54±3)μmol/L;(0.72±0.05)mmol/L比(0.604±0.03)mmol/L;(8.8±0.3)μmol/L比(9.3±1.8)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钙、镁的含量有差异且与HDCP的发生及病情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患者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都首先保证胎儿对锌、铜、钙、镁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比值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18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颅内外血管狭窄组(狭窄组)158例、颅内外血管正常组(对照组)26例;按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内血管狭窄组48例(颅内组)、单纯颅外血管狭窄组60例(颅外组)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组50例(颅内外组)。检测血浆Hey与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并计算比值,比较其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狭窄组血清Hey、ApoB、ApoB/ApoA1值和高Hcy发生率分别为(16.9±8.1)μmol/L、(1.02±0.25)g/L、(0.94±0.50)g/L、40%,对照组分别为(8.6±4.6)μmol/L、(0.86±0.22)g/L、(0.644-0.21)g/L和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颅内组、颅外组、颅内外组血清Hcy、ApoB/ApoA1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水平升高(OR=1.146,95%CI:1.021—1.287;P=0.021),ApoB/ApoA1比值升高(OR=4.71,95%CI为1.70—14.20,P=0.005),ApoB水平升高(OR=4.50,95%CI为1.62~12.80,P=0.007),HDL降低(OR=0.089,95CI:0.014~0.551,P=0.017),Cho水平升高(OR=2.406;95%CI:1.145~5.055:P=0.023)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及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水平升高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路春梅  孙燕  侯雪晶 《河北医药》2014,(14):2164-2166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母儿及分娩的影响。方法记录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产前体质指数,观察不同体质指数组及孕期增重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产程阻滞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消瘦组和正常组(P<0.01)。产前BMI≥28kg,/m。时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28kg/m。各组(P<0.05);BMI≥30kg/m。时产程阻滞、剖宫产发生率显著增高。孕期体重增加≥15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增重超过20k的孕妇中明显升高(P<0.05或P<0.01)。随孕前、产前体质指数增大、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产前体质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将288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A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B组),对两组患者进行BMI、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ALT(55.12±9.13)mmol/L、BMI(28.48±4.69)kg/m2、HbA1c(8.57±1.69)mmol/L、FPG(9.36±2.24)mmol/L、TG(2.12±0.38)mmol/L、TC(5.56±1.25)mmol/L、AST(25.34±5.23)mmol/L,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6.22±8.76)mmol/L、(23.96±3.73)kg/m2、(7.62±1.28)mmol/L、(8.67±1.98)mmol/L、(1.23±0.17)mmol/L、(4.31±1.09)mmol/L、(21.19±4.71)mmol/L(t=17.564、8.726、5.163、2.694、8.788、6.894,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与B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32,P<0.01),与AST呈显著负相关(r=-0.091,P<0.01)。结论 ALT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变化与孕期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20kg/m2<BMI <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各60例,按孕前BMI分级后,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增重适宜(P15~P85)与增长过多(>P85)3个亚组各20例。孕晚期末孕妇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脑钠肽( BNP)检查。比较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变化对孕期妇女心力衰竭发病率。结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结论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心脏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住院的诊断为子痫前期的产妇28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无产科合并症的健康孕妇313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子痫前期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增加值、孕产次、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子痫前期史、贫血、糖尿病史、肾病史及高血压家族史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按OR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子痫前期史( OR值23.94)、年龄≥35岁(OR值14.09)、孕期体重增加值(OR值7.02)糖尿病(OR值4.67)、肾病(OR值3.05)、高血压家族史(OR值2.85)为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子痫前期的发病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其中,年龄≥35岁、子痫前期病史、孕期体重增加值、糖尿病病史、肾病病史及高血压家族史均是引起子痫前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黄连素治疗前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RBP4)的变化。方法2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仍然不能达到良好控制者,予黄连素片0.9g/a口服治疗共16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TC、TG、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RBP4水平。根据公式分别计算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患者予黄连素治疗16周后BMI、WHR略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TC、TG、FFA、HbAlC、Fins、RBP4、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6.4±1.7)mmol/L比(7.5±2.0)mmol/L,(5.2±1.4)mmol/L比(6.0±1.5)mmol/L,(1.6±0.4)mmol/L比(2.0±0.6)mmol/L,(1.1±0.3)mmol/L比(1.4±0.4)mmol/L,(6.5±1.0)%比(7.2±1.1)%,(2.7±0.9)mU/L比(3.8±1.2)mU/L,(11.4±1.7)μg/L比(15.3±2.9)μg/L,0.9±0.3比1.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连素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可能通过减少脂源性细胞因子RBP4的分泌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1)回顾性研究:分析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600例孕妇资料,比较健康组孕妇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妇在孕早、中、晚期的血脂水平;(2)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600例规律行产前检查孕妇,剔除其后发生子宫肌瘤、妊娠期糖尿病及失访孕妇,纳入研究共558例,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行血脂及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检测,将三酰甘油水平<1构.61 mmol/L及不存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的分为A组,三酰甘油水平≥1.61 mmol/L但无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的孕妇分为 B 组,存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但三酰甘油水平<1.61 mmol/L 的孕妇分为 C 组,三酰甘油≥1.61 mmol/L并且存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1)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妇孕早期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孕中期、晚期早发型子痫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 P <0.05)。(2) D组患者早发型子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0.05)。结论(1)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三酰甘油水平于孕早期即明显升高并持续高水平状态。(2)孕早期血脂联合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的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玮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804-180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CRP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8例10岁肥胖儿童血清CRP水平,并与36例健康体检的同龄健康儿童进行对比,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关键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清胰岛素、TG、TC、CRP、BMI、收缩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16.1±3.7)mU/L、(1.38±0.29)mmol/L、(4.79±0.88)mmol/L、(1.83±0.89)mg/L、(28.7±5.3)kg/m^2、(129.4±11.3)mmHg、(3.81±0.92)]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分别为(10.4±2.8)mU/L、(0.75±0.12)mmol/L、(4.12±0.65)mmol/L、(0.78±0.22)mg/L、(22.4±3.9)kg/m^2、(117.2±8.9)mmHg、(2.37±0.78)](t=7.727、12.260、3.846、6.912、6.012、5.349、7.568,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与胰岛素、TG、BMI、收缩压、HOMA-IR呈正相关(r=0.693、0.293、0.525、0.212、0.195,均P〈0.05)。结论肥胖儿童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初诊为2型糖尿痛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8例、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组36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1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以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8.0mmol/L出院。出院后坚持原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3个月后停止所用治疗并连续监测1个月血糖,每周测3次FPG、2hPG,如1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FPG≥7.0mmol/L或2hPG≥10.0mmol/L视为治疗失败,否则视为治疗成功。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入院后第2天和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空腹测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查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e)、三酰甘油(TG)、空腹C肽(FCP)、C.反应蛋白(CRP),口服75g葡萄糖粉后2h抽血查2hPG.餐后2小时C肽。统计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功缓解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结果治疗后总成功率为73.9%。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成功率为82.1%(23/28);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为80.O%(16/20);预混胰岛素组为61.1%(22/36);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为83.3%(10/12)。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FPG、2hPG、HbAle、TG、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治疗前BMI、FPG、FCP、TG、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98±4.68)、(56.79±7.65)岁,(25.03±2.46)、(28.16±2.09)kg/m2,(11.89±2.61)、(14.75±2.75)mm01/L,(1.85±0.70)、(0.88±0.54)ng/mL,(1.05±0.68)、(2.41±0.84)mm01/L,(8.19±0.74)、(10.62±1.19)mg/L,P〈O.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1;/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或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胰岛素泵2周强化治疗较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的缓解率高。患者年龄、BMI、FPG、FCP、TG、CRP可能成为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疗程12周,其中29例单用,其余病例与二甲双胍等合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①FPG由治疗前(9.71±2.39)mmol/L降至(7.17±1.63)mmol/L(P〈0.05);2hpG由(12.58±4.08)mm01/L降至(8.68±2.21)mmol/L(P〈0.05);HbAl由(7.17±1.65)%降至(6.23+3.06)%(P〈0.05)。②29例单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患者治疗前TC、TG、LDL—C分别为(5.61±1.05)mmol/L、(2.53±1.44)mmol/L、(3.21±0.61)mmol/L,治疗12周后分别下降为(5.06±0.82)mmol/L、(2.11±1.14)mmoL/L、(2.94±0.55)mmol/L(P〈0.05);而HDL—C治疗前(1.42±0.29)mmol/L,治疗后(1.41±中0.31)mmol/L(P〉0.05)。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可靠,并且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吴璠  华绍芳  李月琴 《天津医药》2016,44(6):759-762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前肥胖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临床特点及对围产儿多系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产科住院的早发型子痫前期产妇 111 例, 按孕前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组(BMI<28 kg/m2) 56 例和肥胖组(BMI≥ 28 kg/m2) 55 例, 比较 2 组产妇基础体质量、 基础 BMI、 孕期增重、 高危因素、 临床特征、 血脂指标及新生儿临床特点,并分析产妇血糖、 血脂指标与新生儿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组产妇更易发生血液浓缩和血脂代谢紊乱, 血脂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细胞比容、 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引发新生儿酸中毒及心脏等脏器损害, 肥胖组新生儿出生 Apgar 评分、 pH、 血糖显著低于正常组, 而剩余碱 (BE)、 乳酸 (LAC)、 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高于孕前正常组 (均 P<0.05); 相关分析示产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及 HbA1c 与新生儿 Apgar 评分、 pH 呈负相关, 与新生儿 LAC、 CKMB 呈正相关(P<0.05 或 P< 0.01)。结论 孕前肥胖的早发型子痫前期产妇所发生的脂代谢紊乱与母婴围产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75例,按照血尿酸(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HUA)39例和正常尿酸组(NUA)36例,对两组的BMI、腰臀比(WHR)、血UA、TC、TG、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HUA组TG、TC、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NUA组[(3.39±1.28)mmol/L与(1.39±0.77)mmol/L、(6.61±1.53)mmol/L与(5.15±1.57)mmol/L、(4.28±1.26)mmol/L与(2.364±1.23)mmol/L、(0.85±0.54)与(0.53±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2.012、2.175、2.009,均P〈0.05)。(2)老年糖尿病患者血UA水平与TG、TC、LDL.C及HOMA.IR呈正相关(r=0.327、0.335、0.321、0.331,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UA水平与多种因素相关,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索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沈秀云  王学海  刘睿 《中国医药》2013,8(10):1373-137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69例,按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57例和非MS组112例,比较2组相关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合并MS组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高于非MS组[分别为(24±3)kg/m^2比(22±4)kg/m^2,(163±61)mmHg(1mmHg=0.133kPa)比(139±63)mlnHg,(89±33)mmHg比(75±36)mmHg,(6.2±3.1)mmol/L比(5.2±2.5)mmol/L,(2.6±1.3)mmol/L比(1.5±0.4)mmol/L,(3.0±1.5)mmol/L比(2.6±1.3)mmol/L,(3.9±2.2)mg/L比(2.0±1.2)mg/L,(297±3)μmol/LlzL(343±3)μmol/L,(534-40)分比(40±37)分](P〈0.05或P〈0.01);而HDL—C水平低于非MS组[(1.0±0.6)mmol/L比(1.3±0.6)mmo]/L,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MS患者,其相关危险因素均较非MS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更多、病变程度更重,早期全面的综合干预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刚 《中国医药》2014,(6):792-794
目的探讨首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首发心血管疾病患者21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I及apoB等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及apoB分别为(6.1±0.3)、(1.9±0.8)、(3.9±1.5)、(1.4±0.7)mmol/L,对照组分别为(4.4±0.6)、(1.1±0.5)、(2.6±0.9)、(0.9±0.3)mmol/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349、10.827、465、8.223,P〈0.05),而观察组apoA1为(1.5±0.3)mmol/L,低于对照组的(1.9±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体重指数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3)kg/m。比(26±4)kg/m。,(1.4±0.6)mmoL/L比(1.2±0.9)mmol/L](t=1.748、1.556,均P〉0.05)。观察组210例患者中极高危50例、高危44例、中危64例、低危52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及apoB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6、0.753、0.663、0.900,均P〈0.05),apoA1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91,P〈0.05)。结论首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不同空腹血糖(FBG)水平和体重指数(BMI)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及其它脂质代谢的影响。测定129例2型DM病人及49例无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的非DM住院病人身高、体重、FBG、甘油三酯(TG)、TC、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cB),计算出BMI,并相应分为FBG<7.8mmol/L组、FBG≥7.8mmol/L组、BMI≥24组、BMI<24组、非DM对照组。结果FBG<7.8mmol/L组与≥7.8mmol/L组比较TC、Apo-A、Apo-B均有下降(P>0.05),但TG水平、TC/HDL比值下降更明显(P<0.05);BMI≥24组的TC、TG、TC/HDL均显著高于BMI<24组(P<0.05)和非DM对照组(P<0.01)。提示TC、TG、TC/HDL增高和HDL降低均能反映DM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TC/HDL比值变化是反映脂代谢紊乱加速和抑制两方面因素的更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承柱 《江苏医药》1999,25(8):589-590
目的:为探讨小剂量辛伐他汀对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辛伐他汀5mg每晚一次顿服,疗程4周。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结果:(1)血脂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TC为88.2%、45.6%;TG为54.4%、30.9%;LDL—C为91.2%、66.2%;HDL—C为48.5%、25.0%。(2)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变化:TC由6.66±0.37mmol/L至降4.89±0.49mmol/L,下降28%;TG由3.17±0.62mmol/L,降至1.78±0.37mmol/L,下降26%;LDL—C由427±0.37mmol/L,降至2.64±0.31mmol/L,前后对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HDL—C由1.21±0.13mmol/L升至1.39±0.14mmol/L,前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TC、TG、LDL—C,并可中等度升高HDL—C;不良反应发生率8.8%。  相似文献   

19.
陈玉华  邱平  任伶俐 《中国医药》2012,7(12):1522-15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病变的易患因素。方法对78例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46例)病程较无PAD组(32例)长[(10±6)年比(5±3)年,P〈0.01],血尿酸、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339±107)umol/L比(270±53)umol/L,(2.44-1.7)mmol/L比(1.64-0.4)mmol/L,(1.15±0.77)mmol/L比(0.78±0.33)mmol/L,(305±222)mg/L比(199±88)mg/L,均P〈0.01),LDL—C、载脂蛋白Bico水平也升高[(2.53±0.82)mmol/L比(2.17±0.62)mmol/L,(0.94±0.20)/L比(0.84±0.18)g/L,均P〈0.05),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l)水平降低[(1.01±0.30)mmol/L比(1.14±0.23)mmo]/L,(1.08±0.22)/L比(1.26±0.46)g/L,均P〈0.05],合并高血压者也明显增多[76.0%(35/46)比40%(13/32),P〈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0.365,P〈0.01)与尿酸(OR=0.968,P〈0.05)、LDL—C(OR=0.274,P〈0.05)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与病程、尿酸、血脂紊乱有关,病程长和尿酸及LDL—C水平越者更易发生PVD。  相似文献   

20.
张立军  韩玉环 《天津医药》2007,35(12):909-9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水平异常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测定34例轻度、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30例正常孕妇(正常组)妊娠晚期的血脂水平,腹部彩超测S/D值,分析比较3组血脂水平的特点及其水平的异常改变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结果:(1)重度子痢前期组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正常组升高(P〈0.05);并且LDL—C随病情加重增高明显。(2)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3)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P〈0.01),载脂蛋白A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重度子痫前期组的S/D值、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较正常组增高(P〈0.05),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轻度组及正常组(均P〈0.05),且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孕期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对预测该病的发生及改善围产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