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10年问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近10年间行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2002年剖宫产率为35.28%,2003~2007年剖宫产率45.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前5年为妊娠并发症处于第1位,相对头盆不称为第2位,胎儿宫内窘迫为第3位,近5年相对头盆不称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瘢痕子宫上升为第3位。结论:相对头盆不称、社会因素、瘢痕子宫是近5年剖宫产指征中上升明显的指征,是近5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应从源头做起,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改善医患关系等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剖宫产率及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合理性,旨在降低我院的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取剖宫产术3072例病历的剖宫产指征进行分类统计,并对2009年、2010年及2011年间的剖宫产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及瘢痕子宫在我院剖宫产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1.8%、22.0%、17.0%。同时,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间的剖宫产率比较上,2011年我院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2009年及2010年(P〈0.05)。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及瘢痕子宫为我院采取剖宫产术的主要指征,应严格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控制,降低我院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0至2012年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有效的对策。方法对2000至2012年间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至2012年间剖宫产率平均38.95%,其中初产妇剖宫产率平均36.67%,2000至2005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 <0.05),2006年后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 <0.05)。2000至2012年间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近十三年间社会因素基本始终居于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影响因素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头盆不称、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较少、巨大儿、双胎多胎、妊娠合并症8项变量为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上(P <0.05),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为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双胎多胎。结论高剖宫产率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的母婴健康,其中社会因素指征是影响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刻不容缓。采取加强围产期保健、孕期宣教、高危孕产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加强产科医务人员技术及职业素质培训、积极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寻求社会及政府支持与监管等综合干预措施,才能够逐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近4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本院原始接生登记本,回顾分析2009~2012年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77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第一指征为剖宫产指征进行统计,总结分析,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①近4年平均剖宫产率29.46%,剖宫产率有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32.92%下降27.30%,P〈0.05)。②各剖宫产指征中前两年头盆不称处于第一位、胎儿窘迫为第二位、瘢痕子宫为第三位,后两年瘢痕子宫上升为第一位,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已居第二,第三位。结论虽然剖宫产率较其他地方低,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占6.86%,巨大儿剖宫产率占9.42%,第二次剖宫产率即瘢痕子宫仍高居榜首,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剖宫产的科学知识,加强助产专业队伍的培训并积极推广产时适宜助产技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天津市塘沽地区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各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总数和剖宫产例数,对4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50.83%降至2012年的35.15%,初产妇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社会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瘢痕子宫在产妇因素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胎儿因素中巨大儿所占比例逐年升高,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结论加强卫生政策支持、降低社会因素及初产妇剖宫率、提高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水平、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等手段可有效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某医院2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头盆不称较多。2013剖宫产率为51.1%,2014年剖宫产率37.8%。结论剖宫产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医生、患者、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连市某医院近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探讨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7年在该院分娩的全部产科病例,比较各年剖宫产率的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该院6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35.91%,剖宫产率由2012年的41.14%下降至2017年的34.03%,剖宫产率的差异化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剖宫产指征中的瘢痕子宫、臀位(横位)、双胎妊娠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等指征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着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能使剖宫产率进一步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简玉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55-556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共2380位孕产妇,对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年间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其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难产、胎儿窘迫占剖宫产的比例最大。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增高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要降低剖宫产率并不是哪一方面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医务人员、孕妇及家属以及全社会共同配合努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4-2010年间剖宫产率,比较各年的剖宫产各指征所占百分数,分析剖宫产率增高原因。结果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等。结论目前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提示医护工作者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495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辉  张英英  李鹏 《安徽医药》2013,17(1):89-91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该院2006—2011年间4 95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剖宫产主要指征按所占比率排名前5位为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而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剖宫产率上升最快。巨大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3)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与孕妇及家属的沟通宣教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鲜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93-1194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3)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病死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从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从中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能措施。方法 选择10年问所有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前5年平均为29.53%,后5年平均为43.98%;②2002年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为38.18%;③在削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始终在第一位,前5年第2位和第3位因素为臀位和胎儿窘迫,后5年则为胎儿窘迫和社会因素。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和硬膜外镇痛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该院2006-2010年剖宫产产妇32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剖宫产率由2006年的49.7%上升到2010年的62.9%。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由2006年的17.9%上升到2010年的32.0%;瘢痕子宫由6.0%上升到15.0%;医学指征引起的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社会因素及瘢痕子宫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2008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并发症、臀位、瘢痕子宫处于前5位,其中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该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结果 2002-2011年该院剖宫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41.18%上升到2011年的56.88%。我院2002-2006年来剖宫产指征中排前3位的是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胎儿窘迫,2007-2011年排前3位的是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是近5年剖宫产指征上升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1 596例临床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洪超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03-1304
目的分析剖宫产各项临床指征在循征医学中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3年间1596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1%,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前5位主要指征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头位难产、脐带绕颈、瘢痕子宫。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是由医患双方造成的,因此,降低高剖宫产率必须从医患双方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级医院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3年剖宫产率由32.36%上升到41.92%,3年间头位难产一直占据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社会因素剖宫产由第5位跃居第2位,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第二胎占46.39%.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宣教工作,宣传阴道分境的好处,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且控制第二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剖宫产指征构成,探讨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及如何从根本上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剖宫产病例18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75例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巨大胎儿,瘢痕子宫,头盆不称,胎膜早破分别位于前5位。结论加强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及医德修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产前教育及心理疏导,提倡无痛分娩及导乐分娩等人性化服务,是基层医院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琦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87-188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本院剖宫产分娩的1280例产妇资料进行第一指征分析。结果 1280例剖宫产首位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411例(32.11%),其次为社会因素262例(20.47%)及瘢痕子宫258例(20.16%)。结论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