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凝血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51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四项即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后APTT[(29.6±3.2)s]、Fb[(2.4±1.3)g/L]明显低于治疗前[(35.4±3.8)s、(3.1±1.5)g/L,t值分别为9.118、2.754,均P<0.05],而AECOPD组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0.21±0.18)mg/L比(0.29±0.17)mg/L](t值为2.524,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4±0.12)mg/L,t值为2.388,P<0.05].结论 AECOPD患者凝血机制异常,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以期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祛痰止咳、抗感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患者的凝血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凝血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FIB、D-二聚体、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FIB(r=-0.311,P<0.05)、D-二聚体(r=-0.325,P<0.01)与PaO_2呈负相关;血浆FIB(r=0.550,P<0.01)、D-二聚体(r=0.577,P<0.01)与PaCO_2呈正相关;PT、APTT、TT与PaO_2、PaCO_2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明显降低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提高PaO_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对肝硬化患者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γ-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γ-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联合检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可以观察病情,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贵立政 《河北医药》2014,(2):195-19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AECOPD)血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前白蛋白(PA)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58例为急性期组,COPD缓解期患者60例为缓解期组,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CRP、FIB、PA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对所有患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COPD缓解期组患者血清CRP、FIB及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P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ECOPD组与COPD缓解期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T和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AECOPD组患者FEV1C%)和PaO:(mmHg)显著降低,PaC02(mmH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PA、FIB、D-二聚体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176-17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比较自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1年间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与同年龄健康人群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imeride,D-Ⅱ)等指标的差异。观察AECOPD患者以上指标与肺功能分级、CAT分组及血气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ECOPD组APTT、PT及TT均显著缩短,FBG及D-Ⅱ均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随着肺功能分级增加、CAT评分增加及血气分析变差,凝血及纤溶指标异常越明显(P均0.05)。结论 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加重期存在血栓前状态特点,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及凝血4项检测在孕妇产前安全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2例妊娠孕妇作为妊娠组,另将274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D-D及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结果妊娠组D-D、Fb水平高于对照组,PT、TT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D-D与凝血4项的动态检测,对治疗和预防出血、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确保妊娠期及分娩期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常规和D-二聚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常规指标及D-二聚体(D-D)值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性颅脑损伤各组患者PT、APTT、TT等凝血常规指标及D-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bg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PT、APTT、TT等凝血常规指标及D-D值也相应升高,Fbg值相应降低。结论联合检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常规指标及D-D值,对于监测颅脑损伤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7例MS患者(MS组)及正常健康人20例(对照组).MS组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又分为2组,Ⅰ亚组(无斑块)68例,Ⅱ亚组(有斑块)59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Ⅰ亚组和对照组比较,Ⅱ亚组IMT显著增大,PT、APTT及TT水平均缩短,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亚组除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及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对于改善MS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的检测警示PICC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PICC置管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监测PICC置入前0~1d(T0)、PICC置入后2~3d(T1)、PICC置入管4~11d(T2)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量(Fbg)、凝血酶原时间(TT)、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结果,对比分析指标结果的变化,回顾其警示价值。结果 T0与T1比较,两组D-二聚体指标、PT指标、DBP指标、Fbg指标、TT指标、APTT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血小板(PLT)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T0与T2比较,D-二聚体指标、PT指标、FDP指标、APTT指标、Fbg指标、PLT指标、TT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1与T2比较,D-二聚体指标、PT指标、FDP指标、APTT指标、FDP指标、Fbg指标、FLP指标、TT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栓前状态不同时间段检测指标警示PICC血栓形成的价值展开分析,显示在T0~T1时间段,PLT具统计学差异,表明置管后2~3 d,对外周血血小板检测,可警示PICC血栓形成,为临床应用提供直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凝血指标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一病房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就诊时间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以内,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Fib、PT、APTT值。结果试验组D-二聚体、Fi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PTT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Fib、PT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时刻关注这些指标,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书 《淮海医药》2005,23(5):348-349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并与25名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塞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Wistar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大鼠共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FD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腹手术,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模型,FDP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的基础上股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G),比较4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组大鼠FIB无显著性差异。FDP组的PT、APTT、TT、D-D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T、APTT、TT稍高于对照组,FIB、D-D和ATⅢ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第1,3,7天时脓毒症组和FDP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第1,3,7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控制应激性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并探讨糖尿病高凝状态与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及4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PT、APTT、TT及FIB值。结果糖尿病组APTT较正常对照组缩短,FIB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伴微血管病变组差异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晴尔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晴尔(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晴尔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血凝分析、D—二聚体、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μ=3.18,P<0.01)。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0.01)。PT,APTT,TT延长(P<0.05,0.02,0.01),FIB降低(P<0.01),D-二聚体77.5%,阳性,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晴尔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延长PT,APTT,TT,降低FIB,使77.5%D-二聚体阳性,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以及银杏叶提取物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每日再另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滴,连用14d。并分别检测血浆凝血四项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突出,住院时间缩短一周以上;治疗组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状态,舒血宁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并能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65例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V)、凝血酶时间(1-r)、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D-二聚体指标,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的PT、AVIT、Tr、FIB及D-二聚体指标均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慢性肝病患者的PT、AP丌、Tr、及D-二聚体均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肝硬化失代偿、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为甚,且各型肝病患者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GGT、ALB、CHE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APTT、TT与GGT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FIB与TBIL、DBIL、TBA及ADA呈负相关.与GGT及PA呈正相关;D-二聚体与TBIL、DBIL及ADA呈正相关(P〈0.05)。结论Prr、APTT、TT、FIB、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尤以慢性肝病为甚,同时再联合肝功能指标综合分析,将有利于肝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结核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肺结核伴COPD患者作为肺结核伴COPD组,同期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两组患者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肺结核伴COPD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伴COPD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14.23±1.4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0.36±3.14)s、凝血酶原时间(PT)(7.02±2.56)s短于肺结核组的(18.17±1.97)、(32.45±3.12)、(9.85±2.41)s,纤维蛋白原(FIB)水平(4.98±0.74)g/L高于肺结核组的(3.24±0.6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伴COPD组患者的TT、APTT、PT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均呈正相关, FIB水平与FEV1、FVC、MM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伴COP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其凝血功能与肺功能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对肺结核伴COPD患者的凝血功能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法对69例PHS患者和82例正常未孕妇女及74例正常妊娠妇女的PT、APTT、TT、FIB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未孕组比较,PHS组PT、APTT均明显缩短(P<0.01),FIB水平明显增高(P<0.01),TT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高切、全血低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均显著增高(P<0.01,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HS组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PT、APTT均缩短(P<0.05),TT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低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HCT均显著增高(P<0.01,P<0.05)。结论常规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对PHS患者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3种不同病因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特点及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硫酸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D-二聚体(D-D)阳性率在不同病因DIC中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住院的71例以感染、急性白血病、病理产科为基础病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3种不同病因DIC患者临床出血程度、休克、重要器官损害、微血管溶血表现及PLT、PT、APTT、Fg、TT、3P试验、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 3组患者在出血程度、休克发生率、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病死率、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T、Fg、TT、3P试验、D-二聚体阳性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急性白血病组、病理产科组在出血程度、重要器官损害发生率、疗效、病死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与感染组、病理产科组在休克发生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组和感染组在APTT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产科相关DIC和急性白血病相关DIC临床出血重,器官损害较少,预后较好。感染相关DIC出现休克、器官损害多见,疗效、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