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盐酸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盐酸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治疗14d后观察GCS,3个月后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意识恢复清醒情况及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意识恢复清醒情况及清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d后GCS评分及3个月后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纳络酮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且可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侯玮琛  范佳  刘群 《中国医药》2014,(8):1149-1153
目的 探讨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纳美芬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4 mg/d,连续10 d.所有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部分患者给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判定治疗效果及明确梗死病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纳美芬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2±2.3)分,用药后10 d为(9.5±2.9)分,对照组GCS评分用药前为(7.1±1.9)分,用药后10 d为(8.1±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美芬组NIHSS用药前为(22 ±4)分,用药后10d为(17±5)分,对照组NIHSS用药前为(23 ±4)分,用药后10 d为(20 ±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治疗后10d,纳美芬组MMP-9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治疗第10天,纳美芬组PWI检查中,脑血流较对照组增加幅度大,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主干脑梗死患者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脑血流量,减低炎性因子MMP-9水平可能是纳美芬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阮琳 《海峡药学》2012,24(5):195-196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及副作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纳络酮1.2mg静脉滴注,1日1次;观察组应用盐酸纳络酮8.0mg静脉滴注,1日1次,两组均应用两周.结果 两组治疗前生命体征、GC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意识觉醒(8.23±2.98)d短于对照组的(10.45±3.43)d;治疗两周观察组GCS评分(9.56±2.45)、生命体征稳定86.67%高于对照组的(7.19±1.87)、68.88%;治疗3月GOS评分(3.78±1.64)、Barthel指数(87.56±1 3.23)、KPs评分(70.12±10.23)均高于观察组的(2.90±1.34)、(70.34±12.30)、( 58.78±10.34),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大剂量洛络酮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影响.方法 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盐酸纳美芬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结果 2组NIHSS评分、MMSE评分、IL-8、hs-CRP、S100β蛋白水平及NSE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MSE评分、IL-8水平、hs-CRP水平、S100β蛋白水平及NSE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8、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相关,且预后良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和脑复康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脱水、扩容、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4~0.6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对照组予脑复康注射液4~9 g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时心律、呼吸异常的发生率,颅内压状况;治疗10 d时评价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心律异常、呼吸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呼吸道感染、酸碱失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优于脑复康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GCS、ADL、NIHSS评分分别为(6.4±1.7)、(48.8±9.8)、(9.3±0.6)分,与对照组的(6.5±1.7)、(48.5±10.2)、(9.4±0.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13.1±1.9)分、ADL评分(70.3±1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3±2.0)、(59.7±11.0)分, NIHSS评分(4.8±0.6)分低于对照组的(6.9±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而且极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应当在临床试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乐萌(盐酸纳美芬)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2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纳美芬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觉醒恢复时间、颅内压(ICP)、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和远期疗效。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意识觉醒恢复时间缩短I、CP增高和脑血流速度方面较对照组降低、GCS评分明显升高,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及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纳美芬能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拉西坦,将4.0 g注射用奥拉西坦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im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用2 m L生理盐水溶解30μ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Glasgow(GOS)评分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14天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CS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NIHSS和GC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良好率分别为31.11%、46.67%,清醒率分别为53.33%、71.11%,两组良好率和清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清醒,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对比两组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20%;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 d,观察组的GCS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治疗,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CCB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CCBI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接受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匹配47例患者接受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统计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脑中线移位幅度、对侧血肿厚度状况以及术前、术后1 d、3 d、7 d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7%高于对照组40%(P<0.05);2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GC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1 d、3 d、7 d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侧血肿厚度、脑中线移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颅内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术后1 d、3 d、7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少于对照组32%(P<0.05)。结论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CCBI效果确切,能改善颅内压、昏迷状况、脑中线移位状况、对侧血肿厚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14.63±1.34)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4.77±1.4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03±1.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评分(0.9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对其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利用分组研究法分为参考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总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40.5±22.3)min、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4.3±1.1)d、住院时间(15.9±2.2)d均短于参考组的(179.5±29.8)min、(5.9±1.6)d、(19.5±2.9)d,术中出血量(37.3±8.9)ml少于参考组的(187.6±32.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3个月,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3.9±3.6)、(6.9±1.8)分,均低于参考组的(15.9±4.3)、(8.3±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100.00%高于参考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良好,且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61±2.04)、(9.54±1.92)、(9.06±1.71)、(6.12±1.5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8.19±2.1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34±2.17)、(9.93±1.96)、(9.42±1.84)、(8.36±1.66)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8.36±2.31)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5 d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MRS评分分别为(3.24±0.82)、(2.87±0.77)、(2.71±0.54)、(1.99±0.32)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19±0.91)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的MRS评分分别为(3.85±0.84)、(3.10±0.81)、(2.87±0.75)、(2.56±0.5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4.23±0.89)分,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5 d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72 h、7 d、15 d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5 d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大株红景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清S100β蛋白及CRP水平,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患儿应用盐酸纳美芬血清中强啡肽的变化,评估盐酸纳美芬对儿童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心肺复苏后患儿4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测定血清强啡肽的含量,同时记录患儿心率、呼吸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儿血清强啡肽含量为(915.45±195.63) pg/mL,对照组患儿血清强啡肽含量为(962.32±220.71) 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强啡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血清强啡肽含量为(807.06±155.90) pg/mL,对照组血清强啡肽含量为(1105.04±224.7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3、7天治疗组血清强啡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异常、心率异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且治疗组心率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脑部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纳美芬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儿血清强啡肽水平,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儿心率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贵溪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MMSE)量表]、神经保护生化因子[血清脑红蛋白(NGB)、血红蛋白(HGB)]、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及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NGB水平、HGB水平、GCS量表(肢体运动、语言能力、睁眼情况)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IHSS量表评分、hs-CRP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症状,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且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卡氏评分(KPS)、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为(84.57±13.24)分,高于对照组的(72.13±1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相关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较好的应用于颅脑外伤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2例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手术;研究组予以小骨窗微创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脑血肿分级情况、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105.45±12.29)min、拔管时间(2.41±0.45)d、术后住院时间(10.28±1.52)d均短于对照组的(127.12±15.13)min、(3.56±0.61)d、(15.16±1.81)d,术中失血量(72.15±10.36)ml少于对照组的(201.30±20.3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血肿分级良好率为78.43%,对照组脑血肿分级良好率为82.35%,两组脑血肿分级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GCS评分、NFD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术应用于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术创更小、无效暴露更少,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表现,且可有效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更少,预后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麦大枣汤对脑梗死病后焦虑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甘麦大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35.1±3.9)分、SDS评分(38.0±4.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9±4.2)、(48.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5.6±1.6)分低于对照组的(8.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87.1±7.6)分高于对照组的(76.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1%(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甘麦大枣汤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提升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治疗方案深受患者好评,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98±1.9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7±2.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hs-CRP、IL-17水平分别为(4.76±1.47)mg/L、(34.93±11.36)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7±1.28)mg/L、(58.76±18.6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IL-17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